靜明園是位於中國北京的一個園林,位於頤和園西側的玉泉山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有諸多景物,較為著名的有玉泉、玉峰塔、華藏塔等。
乾隆年間大規模擴建,形成「靜明園十六景」,時為靜明園鼎盛時期。
園內有諸多景物,較著名的有:
玉泉,被乾隆命名為「天下第一泉」,金代稱「玉泉垂虹」,玉泉趵突,為燕京八景之一。
玉峰塔,位於玉泉山主峰,為八角七級仿木構樓閣式石塔,高47.7米,以「玉峰塔影」為名,是十六景之一。
華藏塔,一座八角七級密簷式漢白玉石塔。
澄照關,關上雉堞相連,高度超過6米。
楞伽洞,洞中大量藝術價值極高的清代密宗摩崖造像
靜明園共有六個門,正門俗稱南宮門,大門以東有東宮門、小南門和小東門,以西有西宮門,西北有夾牆門。
玉泉山的水制,甘冽醇厚,天下聞名。過去,人們常以水之輕重衡量水質,輕者優,重者劣。歷代古人多以江西廬山谷簾水或長江金山水為第一,以惠山虎跑泉水為第二。乾隆為了評判天下各泉名水,令內務府制銀鬥測量,其結果是:濟南珍珠泉鬥重一兩二釐;長江金山水一兩三釐;惠山虎跑泉水一兩四釐;平山水重一兩六釐;涼山、白沙、虎邱、碧雲寺諸水重一兩一分,只有玉泉、伊遜兩地之水重一兩,水輕質甘氣美。從此,與泉水定為清宮專門飲用之水。乾隆親題「天下第一泉」碑,並作是:「功懲無雙水,名稱第一泉」。用玉泉山泉水灌溉的「京西稻」至今都是名貴大米。元代宰相耶律楚特用玉泉水制墨,命名「玉泉新墨」,是上等佳品。
北京西郊有個玉泉山,老遠地就能看見那巍峨的寶塔高高地聳立在山巔,使這裡的湖光山色格外優美。關於這座玉泉山的寶塔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據說在老年間,這裡還是一片沼澤,人們只能在山邊種上幾塊薄田度日。一到夏天,就能看見湖裡噴出老高的水柱,都說這裡是個海眼。
後來有個守北京的官,想為百姓做件好事。他動員四周的百姓擔土抬石填海眼,想把這個水窪地填平。一連填了三年,堆成個小山頭,可是海眼仍然沒填上。有一天,大家正歇著犯愁,只見工地上來了一個黑鬍子老頭,挑著鋦鍋的擔子,一身青布褲褂,白邊千層底鞋,裡邊是件月白汗衫。他見人們唉聲嘆氣,就問:「你們這是怎麼了?幹麼都這麼發愁?」人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老頭聽了說:「是啊,我倒有個主意。」大家聽老頭講他有主意,可高興了!這消息像長了翅膀,立刻傳到工地總管的耳朵裡。總管立即來見老頭兒。一看這老頭,外表平凡,可精神卻不平常,雖不似神仙下凡,可也叫人肅然起敬。
於是總管很敬重老人,並向他講了三年來治水的過程,老人聽後說:「你能給我招來一千個棒小夥兒嗎?」總管說:「行!行!別說一千個,就是您老需要一萬個也不難呀!」老人又說:「你能找人幫我造一千份我挑來的這種家什嗎?」總管說:「中!半個月內保準齊全。」老人說:「好!現在所有的人跟我上山,在山上修個『饅頭』。」於是,他在海眼北邊的山頭上丈量了尺寸,就修起土「饅頭」來了。半個月後,總管帶著一千名小夥子,每人擔著一份鋦鍋的家什來見老人。老人笑呵呵地說:「每二百五十人一組,東南西北各自分開,生起風爐化鐵吧!」人們分頭化起了鐵水,夜晚映得漫山通紅。七天時間過去了,在老頭的指揮下,人們從四面把鐵水向土饅頭頂上潑去,
於是,一個巨大的鐵鍋造出來了。可惜還差一爐鐵水,結果鐵料沒了,鍋沿有一缺口,沒鑄成。老頭說:「算了!咱們大家一齊使勁兒從北往南把鍋翻過來,聽我喊號子一齊使勁!」人們果然從北一使勁兒掀起大鍋,只見巨大的鐵鍋仰面朝天翻了過來,順著山勢向南滾去。黑鬍子老頭上去趁鍋未翻穩的當兒,飛起一腳,鐵鍋順勢又翻了一個身兒,不偏不歪正扣在海眼上。人們為了把大鍋壓住,在鍋上蓋起了這座七級玲瓏寶塔。
當海眼被壓住之後,大家在工地上到處找那黑鬍子老頭,可怎麼也找不見了,人們這才知道那是魯班師傅「顯聖」。有人說:「可惜這鐵鍋沿兒少了一塊,要是不少這塊兒可有多好。」不久,人們發現,從這缺口往外滲出一股清泉,像玉那樣潔白透亮,又清涼又甘甜。這股泉水便成為附近的水源。在這股泉水所流過的地方種出的稻子便是有名的「京西稻米」。人們吃著那油光柔軟、香噴噴的清水稻的大米飯時,都想起魯班師傅幹活考慮得多麼周全!把後世子孫的幸福都想到了。從此,人們就把這山泉叫「玉泉」,管寶塔山叫玉泉山,把鑄鍋的山叫鍋山。也就打這時起,這裡水退泊幹,成了一大片平原。
乾隆皇帝的確非常欣賞玉泉山的景致,並總結出了十六景: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壚山房、聖因綜繪、繡壁綜繪、溪田課耕、清涼蟬窟、採香雲徑、峽雪琴音、玉峰塔影、風篁清聽、鏡影涵虛、裂帛湖光、雲處鐘聲、翠雲嘉蔭。不過,說實在的,莫說玉泉山不對公眾開放,就算我們今天真的有機會踏進玉泉山內,欣賞到這所謂的十六景,也不見得真的會有如此美妙的體驗,為什麼呢?這是個心境的問題。今天普通遊人那種走馬觀花、到此一遊的觀光心態,是無法體會那種吃飽喝足沒事兒幹的「閒情雅趣」。其實欣賞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心境不到,再好的景致也是百無聊賴的。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玉峰塔影」了,它也是頤和園借景造園的點睛之筆,在頤和園的昆明湖上,可以遠眺玉峰塔。畢竟直到今天,普通百姓也是不能進入這個「禁地」。最好的觀景點,也就是途徑西五環的時候,順道瞥一眼玉峰塔和妙高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