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的除夕我們是在吉慶祥和的氣氛中度過的,回望過去的一年,我們萬眾一心,不僅戰勝了新冠疫情,而且在經濟與生活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完美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風貌,確實是令人欣慰的。新年期間的不和諧聲音大多是關於討薪的。先是被曝出有建築工地掛出各種禁止惡意討薪的橫幅,後有成都包工頭爬塔吊討薪被刑拘,到了除夕夜,竟有山東平邑縣一家六口被討薪者滅門的事,令人唏噓不己。
相關的消息都是來自自媒體平臺,官方對此事語焉不詳,我們無法了解更多的細節,為了六幹元的債務,七條鮮活的生命在除夕夜殞落了,除了惋惜的同時,我總覺得心裡堵得慌。這樣的人間慘劇竟發生在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發生在誕生孔孟的仁愛之鄉。
在我們今天的社會,六千元已經不是一筆了不得的巨款,對於有些人,不過就是一瓶酒錢或一頓飯錢,而對於六億月薪千元左右的人群來說,六千塊錢又需要他們半年的辛苦才掙得到手,柴米油鹽都在這裡,所以六千塊錢又是筆大數目。討債的人他不是放高利貸的黃世仁,我們除了譴責他的暴虐和過激,實際上對他表示同情和理解的人也不少。那個遭滅門的欠債人,他肯定是還得起六千塊錢的,卻帶累他的家人遭此橫禍,實在令人扼腕嘆息,但願他們之間的債務就此一了百了。
我由此想起曾經讀過的一則小故事,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和發生地我都忘了,但是故事卻是發人深思的。
四川某地有一座叫做金挖耳的煤礦,這礦怎麼叫這麼個奇怪的名字呢?這就要從清末光緒年間說起。最初的礦主花了大筆銀子從清政府取得煤礦的開釆經營權,他開礦的地方經過西洋技師的戡探,地底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碳資源,可以開釆上百年。其時適逢清末洋務運動,礦主是抱著實業救國的理想,準備大幹一番事業,於是購設備,招工人,信心十足地開起了煤礦。
礦主當然是家資豐饒的人,卻沒想到這煤礦一開起來開支實在巨大,他的萬貫家當很快地投進去了,可是礦井打進地下,卻一直沒有挖出煤來。這就奇怪了,按西洋探礦師的戡探,這地下不是煤碳豐富嗎,怎麼就挖不出煤呢?於是礦井下的巷道又往別的方向打,這樣的打來打去,礦井下往不同的方向打了很多條巷道,卻連煤是什麼樣子都沒見到。礦主先是投現金,後來是募股借貸,再後來是變賣家產,投進去的銀子車拉船載,後來已是實在沒有家產可以變賣典當了,煤礦開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這一年的年關,礦主變賣了最後一點家財,發清了礦工們的工資,準備洗手不幹了,也實在是開不下去了。兌現了礦工的工資後,礦主卻覺得還有一件心事未了,自從煤礦開辦以來,他每年都會請礦工吃團年飯的,以感謝工人們一年的辛勞,現在雖然破產了,按理也應請大家團個年,可是現在實在是沒辦法完成這個心願啊!只能一連向工人們表達歉意。
這時候礦主夫人發話了,她拔下頭上的簪子,那其實是一個金挖耳,既可以插在頭髮上當簪子,又可以用來掏耳朵的,是老闆娘的陪嫁之物,現在是夫妻二人最後的財產了。老闆娘讓礦主把金挖耳拿去當些錢,置辦酒菜留工人們吃團年飯。那些礦工們見老闆落魄到這步田地還變賣家產給大家發工錢,已經是感動的不得了,如今又用最後的一支金挖耳來置辦團年飯,誰肯吃得下這飯呢,但是架不住老闆夫妻強拉硬留,於是,一個破產的老闆和他的工人們最後的團年飯在悲壯的氣氛中開始了。
礦主如往年一般頻頻向工人們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捧場,又說平時許多對不住人的地方,請兄弟們別怪罪,說到動情處,敬酒的和喝酒的都泣不成聲。
工人們放下碗筷,對礦主說:我們遇上象你這樣的老闆和老闆娘,可以說是天下少有,老闆你現在這樣子,我等兄弟們也幫不上忙,今天你既然做到這般仁義,我們晚上就還要下礦井去再幹一晚,儘儘我們的力,如果再沒挖出煤,明天弟兄們再尋生路,只是還請老闆您善自珍重。礦主聽工人們說年三十晚上還要下井,死命地攔住不肯:弟兄們別再費心了,我命如此,如果井下能打出煤來也早就打出來了,哪會等到現在,窮富都有個年,怎麼能讓大家三十夜裡還給我下井呢?這不是折煞我嗎!
但是礦主哪裡攔得住眾工人呢,大家打起火把一擁下到井巷之中,脫衣卸膀幹了起來。在一個巷道的埠,工人們掄起洋鎬挖了一會,那黑色的煤碳就赫然出來了,也是真巧的事,原來是當初打巷道時恰恰挖到煤層附近便又去開別的巷道了。工人們連忙把這個喜信報給礦主,那老闆哪裡肯信,以為是工人們安慰他的,眾人擁著礦主下到井裡,礦主看到黑色的煤,雙膝跪地喜極而泣。
眾工友們挖出了煤碳,一時鬥志昂揚,便又打起火把往別的巷道去挖,果然又有好幾埠挖出了煤。原來這地底煤碳蘊藏巨大,只是礦主開礦經驗不足,見一處沒挖出煤便放棄了,再往別的地方挖,而恰恰他停止的地方都是快到煤層,真的是太湊巧了。礦主本來是找好了尋短見的地方的,只想把生前事做周全了就上路,沒想到因為自己的仁義之舉而絕處逢生,可見善惡各有報應,世間還是有天理的。
後來的事就不用說了,礦主日進鬥金,遂為巨富。人們感念礦主夫妻的仁義,把這煤礦叫做金挖耳礦。因為不是最後的那支 金挖耳,礦主那就是弄得自己傾家蕩產而給他人作了嫁衣裳。
金挖耳礦從清朝一直開到民國,抗戰時四川成為大後方,這個礦又為抗日戰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解放後經過公私合營又服務於國家的經濟建設。這都多虧了當年的那支金挖耳啊!
一百多年過去了,不知現在這金挖耳礦還在不在開。如果現在它因資源枯竭而遭廢棄,我覺得有關地方不妨把它利用起來,改造成旅遊區和誠信教育基地。現在許多的老賴寧願被人捅死也不肯給人家工資或欠帳,那就讓他們到這裡來遊玩,聽聽前人是如何當老闆的,從而出出汗,紅紅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讓這座百年老礦煥發生機,則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