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雲南女孩的作文令人動容:我的扶貧工作隊員父親

2020-12-14 雲南網

  原標題:我的扶貧工作隊員父親

 

  「有無數聲音在為之說話,其中一聲來自我的父親;有無數身影在為之奔走,其中一個正是我的父親;有無數雙手在為之添磚加瓦,其中一雙屬於我的父親。」這是雲南一名女孩為駐村扶貧的父親袁明磊寫的作文中的一段話。這篇聲情並茂、令人動容的作文,被媒體轉發後,引發關注。

  兩個父親

  3月29日,天空飄著雨。雲南省宣威市田壩鎮石塘村塘子邊村民小組的一條500多米長的砂石路上,一位老人拄著拐杖緩慢行走。

  這條小路曾泥濘不堪了幾十年。

  一年多前,老人的一封信轟動了全村。信裡說:村頭那條羊腸小道幾十年沒變過,我捐2萬元,請鄉親們出把力,把路擴成一米五寬吧!方便大家騎騎摩託、推推自行車。

  曾經的老村長仍牽掛著村裡的事情,大家被觸動了。老村長這一舉動,帶動了不少村民參與捐款。路修通的這天,村裡專門請老人回來看看。老人被兒子送回村時,村民們一擁而上:老村長你看!這條路現在能通汽車了!

  他們還不知道,2年前確診了結腸癌的老人,已虛弱不堪。老人卻滿心歡喜,強打精神在路上走了一個來回。這是老人最後一次回到老家,跟著兒子袁明磊回到曲靖市區的第51天,老人去世了。

  ……

  袁明磊也是一個父親,他的女兒今年7月剛剛參加完高考。

  他還是曲靖市會澤縣鍾屏街道魚洞社區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2015年8月,紅雲紅河集團曲靖捲菸廠選派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時,袁明磊報了名,甚至沒有和妻女商量。「我也是從貧困大山裡走出來的。三十多年了,我還記得每逢雨天,總要把僅有的一雙布鞋塞進書包裡,光著腳走幾裡山路去上學。我想改變它!」

  懷著一腔熱情,袁明磊去了單位掛鈎扶貧的魚洞社區。剛到村裡時他有些意外:「就在縣城邊上,有不少小樓房,比塘子邊這樣的山區貧困村好很多。」此時他想:整體條件這麼好,脫貧應該不難!

  隨著時間推移和工作的深入,袁明磊皺起了眉頭:全村共60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2000人;村裡髒亂差;依然有不少破舊的土木結構瓦房;「等靠要」思想在村民中普遍存在……駐村扶貧的第一年,袁明磊幾乎是一個人承擔著單位幫扶的兩個貧困村大部分的駐村幫扶日常工作。白天,他在相距10多公裡的魚洞、以則兩村間奔走。晚上,常常整理資料到深夜。

  經過幾個月的苦幹,2015年12月,袁明磊交出第一份答卷:兩個貧困村的脫貧規劃。和父親一樣,他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

  兩個女兒

  2019年8月,魚洞社區低保貧困戶王保明給袁明磊送來他兒子考取高中的錄取通知書。

  「你女兒怎麼樣了?是不是應該從會澤職中畢業了?找到工作沒有?」袁明磊問。

  「沒呢!」王保明的話讓袁明磊頓了一下,這孩子怎麼還沒找工作?又遇到什麼困難了?

  「女兒考取大學了!等錄取通知書到了,我送過來給你登記!」聽到這句話,袁明磊一陣驚喜。他看到,平時因身帶殘疾總是佝僂著腰背的王保明,此時腰杆挺得直直的。

  袁明磊關注到王保明的女兒是2016年中考。當時,女孩因發揮失常沒考上高中,15歲的小姑娘就想外出打工,袁明磊覺得很可惜。他和村幹部多次找王保明做工作,又在電話裡勸女孩,勸她復讀或者上職中。

  「從孩子的話裡,能感覺到她很想上學,只是家裡條件實在困難。」袁明磊再次打電話勸王保明。最終,在會澤職中開學的前一天,女孩和家人同意了。

  三年後,女孩兒不僅通過教育扶貧資金順利完成了職中學業,還考上了大學。

  ……

  「我不再催促父親為我重新布置房間了,因為我知道他正努力讓更多人擁有更好的居住環境;我不再纏著父親幫我輔導功課了,因為我知道他正想方設法讓更多孩子走進學校;我也不再埋怨父親為什麼不能多陪陪我了,因為我知道他把年華都奉獻給了另一片更廣闊的土地。」

  這是袁明磊的女兒袁景瑞去年寫的作文中的一段話,作文題目是《父親扶貧路上那些事》,孩子今年高考,在當時緊張的複習中寫下這樣一篇五千字的作文,記錄了父親駐村扶貧五年來她自己的心路歷程,也記錄了父親的變化。

  「五年前的秋天,剛得知父親要去下鄉扶貧的時候,我以為他不過和往常出差一樣,最多離開十天半月就能回來。誰知道,這一去至今,已有五年。從那天起,家裡就突然空了下來。」

  「我和母親去過那個村子一次。低矮的灰暗建築擠擠挨挨縮成一團,坑坑窪窪的地面上還有積水未乾,逼仄的房間裡光線暗淡、蒼蠅成群,老舊的木板床上鋪著同樣陳舊的稻草編織的床墊,潮溼的黴爛順著牆角窗縫滋長。這就是父親放棄了家裡舒適的條件,待了快四年並且還會繼續待下去的地方。」

  「而就是這樣一個不愛言語的人,頂著烈日在兩個村之間來回奔走,冒著風雪查看一個個幫扶項目建設情況,淋著雨打著手電筒一家一家去入戶走訪調查。他自己給貧困戶送過衣物,也資助過貧困大學生;他甚至知道了一些中草藥的種植方法。」

  「我意識到,父親對這份工作傾注了遠超我想像的熱情和心血,他是在做一件他認為值得的、有意義的事,而不僅僅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

  作文

  袁明磊駐村一去就是五年,女兒袁景瑞曾埋怨過,無助過……但與父親暢談後,她選擇了理解。

  「情感真摯,令人動容」,這是有媒體轉發袁景瑞的作文時,給出的評價。從這篇作文的字裡行間,我們看到在脫貧攻堅一線,有許多像袁明磊這樣的父親,有許多像袁景瑞這樣的孩子,還有許多扶貧工作者身後的家庭。

  「父親當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單位派出的駐村幫扶力量不斷加強,現在和他一起共同奮鬥的同事已達12個。在他們之中,不少已是人到中年。他們的行李中總少不了常用藥物,甚至有人帶著理療機去駐村,為的是儘可能不影響工作;2018年冬天流感來襲,12名駐村扶貧的叔叔阿姨中先後有7人感冒發燒咳嗽,但因年底工作任務重,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就近診療,輸完液、吃過藥繼續駐村工作;2019年,先後有2名叔叔家中老人因病去世,他們都是匆匆料理完老人的後事,擦乾眼淚就趕回村裡繼續駐村工作……」

  「人至中年,誰的身體不開始走下坡路,誰不是一身牽掛難以割捨,誰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即使困難重重,父親和他的同事們也沒有絲毫懈怠。他們用腳步去丈量了那個地方的每一寸土地。近五年來,在單位大量扶貧資金支持下,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他們單位掛鈎幫扶的三個貧困村正在舊貌換新顏:

  超過4萬平方米的村組道路得到全面修整、硬化,4000多人的交通出行困難有效解決,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超過1000盞太陽能路燈,全面覆蓋了3個貧困村共計33個村民小組主幹道及人員密集場所,照亮了將近1.6萬村民的小康之路;

  累計500名非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得到持續資助,不再因家庭經濟困難影響學業;

  三所村小學,從教學樓到學生食堂、宿舍和操場煥然一新,孩子們的讀書聲、笑聲更響亮了……

  3個貧困村貧困人口從2015年末的將近5000人減少到目前的780人,其中兩個貧困村已先後於2017年、2019年整村脫貧出列,減貧成效顯著。」

  「我的父親以及每一個扶貧工作者,都無英雄之名卻行英雄之實。」

  策劃:王長山

  攝像:楊牧源 王研

  剪輯:楊牧源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雲南分社

  聯合出品

相關焦點

  • 龍潭鎮創新創業專欄:記90後扶貧工作隊員龍羽揚的小故事
    龍潭鎮創新創業專欄(扶貧工作專輯):扶貧路上我是一員——記90後扶貧工作隊員的小故事作者:石建方一名90後,原本可以安逸地坐在機關,在扶貧工作處於精準識別、全面攻堅的關鍵時期,他毫不猶豫接受單位領導安排,選擇成為一名基層的扶貧幹部,下到村裡搞起了扶貧工作,他就是財政局駐黃臘村扶貧工作隊員龍羽揚。
  • 扶貧工作隊員遍訪途中勇救摔倒老人
    6月11日13時許,公信鄉人武裝部部長巖克蘭、縣委老幹部局駐公信村扶貧工作隊員萬豔紅和公信村委會主任安永一行3人特意趕在群眾中午在家吃飯休息的時間,冒雨前往公信村通嘎二組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當一行人快到通嘎二組時,忽然看到一個4、5歲的小女孩蹲在泥濘的路邊哭泣。三人迅速下車上前詢問,順著小女孩手指的方向看,發現路邊的水溝裡躺著一位老人正在痛苦的呻吟。巖克蘭立馬跳下水溝,輕輕扶起老人,用佤語詳細詢問老人受傷的情況,當得知老人只是受到驚嚇後,巖克蘭小心的攙扶起老人,在萬豔紅和安永的協助下,成功把老人救出。
  • 「你笑起來真好看」雲南藏族女孩卓瑪依靠精準扶貧走出大山 實現...
    圖為藏族女孩格茸卓瑪。迪慶藏族自治州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迪慶8月13日電 (期俊軍)一位來自山村貧困家庭的藏族女孩,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通過接受幫扶,一步步走出大山成為空姐,擺脫了貧困的命運。近日,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藏族姑娘格茸卓瑪向記者講述了自己依靠精準扶貧舉措成功「逆襲」的故事。卓瑪的家鄉在香格裡拉小中甸鎮,這裡風景優美、民風淳樸。但由於歷史原因和資源條件有限,與美景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家鄉的貧窮落後。
  • 最悲傷作文的「淚」點在哪兒
    爸爸生前最疼我,媽媽就天天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媽媽病了......我把媽媽接回家......飯做好,去叫媽媽,媽媽已經死了......課本上說,有個地方有個日月潭,那就是女兒想念母親留下的淚水。」四川涼山12歲的彝族女孩木苦依伍木的這篇三百餘字的作文《淚》,字裡行間流露出了對父母愛的渴望與無奈,也引來社會無數同情,讓無數人動容,這篇作文也被稱為「世界上最悲傷的小學作文」。
  • 雲南這個女校長, 帶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
    40 多年放棄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投身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她克服種種困難努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針對貧困山區家庭困難的女孩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 1600多名貧困家庭學生圓夢大學周雲麗出生在華坪縣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未滿一歲時,母親因患癌症去世,患有小兒麻痺症的父親成了家裡唯一的頂梁柱,姐妹倆中考前,家裡已欠下了5萬餘元的債。「因為我的中考成績比姐姐的要好很多,當時姐姐就說讓我去讀書,她去打工補貼家裡,如果沒有遇到張老師,姐姐和我就不會有今天。」
  • 首份雲南電力企業精準扶貧白皮書發布
    12月10日,華電雲南發電有限公司(簡稱「華電雲南公司」)發布雲南省首份電力企業精準扶貧白皮書。 華電雲南公司是華電集團在滇直屬企業,總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達到1001.406萬千瓦,累計完成發電量2897億千瓦時,累計減排二氧化碳近2億噸。
  • 記不清有多少次孩子在扶貧工作會上睡著……
    夫妻倆的新婚照「扶貧路你先走,我是你堅強後盾」郭俊偉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寧蒗縣支行駐龍通工作隊員。最先走上扶貧之路的是他的妻子楊蘭。楊蘭和同事進村入戶走訪當時楊蘭正帶領鄉包村工作人員、村委會及駐村工作隊員開展入戶調查,柯樂村產業發展正進入關鍵期,無法抽身。
  • 真幫實扶顯真情 真抓實幹促脫貧——雲南省委臺辦定點扶貧工作紀實
    2015年8月,雲南省委臺辦定點扶貧雅邑村。五年來,雲南省委臺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堅持「雅邑所需、臺辦所能」,舉全辦之力,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持續用心用情用力,扶真貧、真扶貧,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000餘萬元,紮實推進定點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在省直機關定點扶貧考核中,雲南省委臺辦連續多年被評為 「好」。
  • 作文字數不夠,媽媽不讓睡覺,12歲女孩委屈地深夜打110投訴媽媽
    「我媽媽不讓我睡覺!」6月12日晚上10點30分左右,海寧市公安局110接到一個女孩報警,女孩一帶著哭腔,反覆說著:「我媽媽不讓我睡覺」。接警員讓女孩媽媽過來接電話。女孩一陣沉默,說媽媽不肯接電話,民警耐心問她,才知道女孩媽媽說女孩書沒看,作文寫了一點點,「你跟你媽媽說,作文要慢慢寫的啊,明天後天還是休息天,還可以繼續寫……」接警員安慰著女孩,可女孩一個勁哭。接到110處警指令後,鹽倉派出所的值班民警徐金耀迅速帶領隊員趕往現場。
  • 扶貧攻堅:記覃塘區退役軍人、扶貧工作隊員韋捷
    退役軍人韋捷,是一個出生於貴港市西北部大石山區的壯族之子,退役後到貴港覃塘區委宣傳部工作,他以軍人本色,長期紮根在覃塘區基層一線,獲得2016-2017年度全區「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優秀工作隊員,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
  • 女超現場 女孩深情「告白」
    【昆明女超決賽現場追風女孩深情「告白」:長大後我想成為你!】10月12日的女超決賽現場,一張10米高的巨型漫畫海報在空蕩蕩的觀眾席上拉開:一個自信滿滿的女足大姐姐身邊,圍著好幾個拿著足球的小女孩,更醒目的是「長大後我想成為你」這幾個大字!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應援」,這張鋪滿一整片看臺巨幅漫畫TIFO由33位來自雲南3所鄉村小學的「女足小將」帶到現場。
  • ...一名女隊員,參與扶貧工作四年來—— 她像一顆「小太陽」溫暖眾…
    許君是陽明區磨刀石鎮山底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名女隊員,參與扶貧工作四年來—— 她像一顆「小太陽」溫暖眾… 2020-10-21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好故事」記不清有多少次孩子在扶貧工作會上睡著……
    然而正是相同的選擇、相似的工作、共同的話題,讓他們的靈魂共鳴更加強烈,也讓他們更加「忘我」地投入一線工作,用青春和愛情成就扶貧的精彩人生。夫妻倆的新婚照「扶貧路你先走,我是你堅強後盾」郭俊偉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寧蒗縣支行駐龍通工作隊員。最先走上扶貧之路的是他的妻子楊蘭。
  • ...到「扶貧戰士」——追記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駐村工作隊員莊寧斌
    原標題:從「科技特派員」到「扶貧戰士」 5月16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舉行莊寧斌同志追思會,追授莊寧斌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優秀駐村工作隊員」。該縣幹部群眾300多人,懷著沉痛的心情為莊寧斌送別。 莊寧斌是大化雅龍鄉鎮西村駐村工作隊員,5月9日下午在回縣城對接扶貧工作途中發生車禍,倒在了跋涉過無數次的扶貧路上,年僅50歲。
  • 父親節作文怎麼寫?小朋友3招學會描寫父親的作文
    剛過完父親節,很多家長反饋小朋友不會寫父親節相關作文,沒有禮物給爸爸怎麼辦?別擔心,老師這裡有一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表達自己心意的方法,輕鬆搞定描寫父親的作文。可能有同學就開始反駁了,我最討厭的就是寫作文,怎麼能說不費吹灰之力呢?今天老師就來和你說道說道,怎麼寫好《我的爸爸》這篇作文。第一步:先看看爸爸外貌描寫是我們在寫人物時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讓你的作文脫穎而出的關鍵一步。
  • 雲南大學校長率隊赴鳳慶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11月2日至4日,雲南大學校長方精雲院士率隊赴鳳慶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與鳳慶縣、魯史鎮和河邊村幹部群眾座談交流,深入河邊村實地考察,捐贈教育扶貧物資,回訪雲南大學「掛包」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看望駐村隊員。
  • 捧起女超冠軍獎盃的鄉村女孩:足球溫暖我的生活
    「這是足球溫暖我的生活,這是足球帶給我的感動,這是足球託起我的夢想……」今天下午,中國女足官方微博公布了幾篇「追風女孩」寫的作文,感動許多網友。(中國女足官微發布「追風女孩」觀賽作文)(鄧蓮花的觀後感)文章的作者之一,是雲南宣威靖外明德小學六年級學生鄧蓮花,也是校女足的一名隊員。
  • 捧起女超冠軍獎盃的鄉村女孩:足球溫暖我的生活
    「這是足球溫暖我的生活,這是足球帶給我的感動,這是足球託起我的夢想……」今天下午,中國女足官方微博公布了幾篇「追風女孩」寫的作文,感動許多網友。中國女足官微發布「追風女孩」觀賽作文文章的作者之一,是雲南宣威靖外明德小學六年級學生鄧蓮花,也是校女足的一名隊員。10月11日,鄧蓮花和她的另外11名隊友,受支付寶公益基金會和中國足協的邀請,來到昆明海埂基地,現場觀看女超聯賽武漢與江蘇的最後決賽。
  • 抗戰時最令人動容的四大悲壯瞬間,令人動容,如今誰還記得?
    抗戰時最令人動容的四大悲壯瞬間,無一不令人動容,如今誰還記得? 抗戰時最令人動容的四大悲壯瞬間,無一不令人動容,如今誰還記得等戰鬥結束後,日軍軍官才發現,原來川軍士兵們的腳都用鐵鏈子牢牢地固定在地上。日軍軍官讓翻譯問一個奄奄一息的傷兵,為什麼把腳鎖在地上。這個傷兵瞥了一眼翻譯,說:「老子是四川人,這叫血戰到底!」
  • ...鑄就一生難忘時光|惠水縣崗度鎮龍塘村脫貧攻堅工作隊員羅元勇
    羅海蓮家老房這個女孩名叫羅海蓮。2015年底,龍塘村幫扶單位到村裡面走訪慰問困難群眾,由村支「兩委」通知各組家庭困難的群眾到村辦公室領取慰問物資。其中,龍塘村八組一戶來領取慰問物資的是卻一名小女孩,衣衫襤褸,腳上穿著一雙破舊不堪的帆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