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瑞士扔錯一個瓶子,就會收到差不多200美元的罰單/攝THOMAS COEX/AFP
瑞士人就是那麼軸。
別看瑞士風景美到讓人懷疑人生,還有各種令人眼睛發光的物質符號:鐘錶、軍刀、奶酪、巧克力、銀行……
不好意思,只要你接觸了瑞士人,你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處女座,連日本人都要被甩在身後——
在旅館洗澡不能超過10分鐘,否則自動報警、家門口停車要是有點歪,就會遭到鄰居的報警……
△瑞士的公共廁所永遠亮著藍燈/reddit
傳說中坐擁世界花園,還常年被評為全球最富裕和創新指數最高的國家。
如此優秀的「歐洲怪胎」,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別看瑞士在地理上北靠德國、西鄰法國、南接義大利,東臨奧地利,是妥妥被四國接壤的歐洲內陸國。二戰時期,整個歐洲大陸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被希特勒的戰火蹂躪之際,也就只有瑞士做到了與世無爭的中立。
△瑞士地處歐洲內陸/worldmap
瑞士從歷史上就沒有皇帝君主,直到今天也沒有總統的這一職務。
首先從歷史淵源來看,這種高度自治和獨立的血統,早在瑞士先族身上流淌了。
公元12世紀,居住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下的農牧民,因為不滿羅馬帝國的統治而揭竿起義,最終還把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勢力趕出了瑞士,自發成立了聯盟,這就是現代瑞士聯邦的雛形。
△位於瑞士和義大利接壤處的貝林佐納城堡的城垛,在中世紀土地戰爭中意義重大/pinterest
從地理環境上說,國境幾乎都在阿爾卑斯山脈之中,多是高山湖泊,先民們沒法適宜進行大面積耕作,也沒有殖民地資源和海洋資源。
於是古瑞士聯邦以僱傭兵的服務存在於歐洲,戰爭在此之前一直是他們的收入來源。
直到1515年馬裡尼亞諾戰役,被法國戰敗的瑞士幾乎完全將自己租給了法國,以和平仲裁方式,雙方不再訴諸武力。
△1515年,法國人和威尼斯人帶著槍火和裝甲騎兵進犯,手持大刀長矛的瑞士人,簡直遭受了碾壓/pixels
△瑞士軍隊/wiki
瑞士文化學者德胡奇蒙曾寫道:瑞士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個防禦共同體。這的確是一語道破了瑞士國家建構的起源。
正是因為中立,各種國際組織在瑞士有了獨立的屏障。像聯合國歐洲總部、WTO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國際紅十字會的總部,都在瑞士。
除了強調人道主義傾向之外,瑞士的中立原則還有:絕不參與戰爭、絕不允許交戰國使用其領土、也不為交戰國提供僱傭兵部隊。
正是因為早期的歐洲戰亂,身處中立的瑞士國還成了歐洲各國的容納之地。
曾有人戲稱:瑞士人,就是不願意做德國人的德國人、不願做法國人的法國人、不願做義大利人的義大利人、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淘金打工仔」組成的一鍋亂燉奶酪。
別看瑞士面積就像臺灣那麼小,人家官方語言就有四種。
你會在不同語區和邦州感受到瑞士人的多樣面孔:德語區人可能最準時,法語區多多少少會愛遲到,義大利語區的人更隨性糟糕。
都說要怎麼分辨一個坐在瑞士法語區咖啡廳裡的人,看他們見面時親吻的次數。
法國人普遍是1~2次,而法語區的瑞士人非要更平等一些,所以他們會親3次。
即使各個邦州和語區都有自己家鄉的特色文化,但他們都有個共同點——從來都認定自己是瑞士人。
因為凝聚瑞士的,不是相同的語言文化,而是共同的社會價值。
△瑞士是多種語言文化並存的國家/unsplash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瑞士人的國家認同來源於瑞士民族的認同。
他們清楚彼此存在的差異,但同樣對出身的邦州或地區抱有強烈的認同感,同樣推崇直接民主,共同決定公共事務,維護本地文化。
自1875年第一次實行全國性公投依賴,平均每年在瑞士就有超過5件以上的公投案。
△瑞士有句俗話:所有的重大改革不是靠一次公投就能搞定,通常要兩次。/unsplash
最近最有名的公投,就是拒絕「國家給全民無償發2500瑞郎工資」以及「帶薪假期延長到6周」的公投議題。
因為瑞士人總能冷靜理性地看出背後隱含的社會問題——
額外發的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還不是從民眾身上提高稅收得來的;假期多了豈不是妨礙整體經濟,到頭來誰都不好。
看吧,他們寧願照章辦理,也不願不勞而獲,投機取巧。
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如果讓瑞士人當情人,那就是歐洲的地獄。相反要是瑞士人是銀行家,歐洲便從地獄到了天堂。
在瑞士可別輕易打探起別人的掙多少錢,收入是他們非常看重的隱私。
瑞士人有著嚴苛的銀行保密制度,他們堅信國家不應該幹預個人理財,公民是值得被信任的。
正因為如此,瑞士銀行還成了全世界富豪的藏金之地。全球1/4的國際投資私人財富都安心交給瑞士的銀行管理著。
△瑞士街上隨處可見瑞銀標誌/unsplash
全球競爭力報告上,世界競爭力和創新力數一數二的國家總有瑞士的名字。今年瑞士人被美國超越了,但許多瑞士網友表示並不care,他們並沒有覺得自己有錢。
但有意思的是,在蘇黎世這個常年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你卻絲毫感受不到一絲奢華的氣息。
當世界各大城市熱衷打造高聳入雲的地標性建築時,蘇黎世完全無動於衷,只是靜默地守護著天際線。
△蘇黎世/圖蟲創意
儘管蘇黎世購買力居世界之首,人均月薪23w人民幣,只要工作一天就能賺到一臺iphone。
真正到了蘇黎世,你會發現這裡的人有點太低調了,除了金融工作者的西裝革履之外,其他的人大都講究樸素舒適的穿著。
△蘇黎世日常/圖蟲創意
即便是生產著全世界最昂貴的手錶,但深入瑞士人的生活,你會發現他們戴的都是swatch、雷達等等這樣手錶。
對於他們而言,一塊500瑞郎上下的手錶,已經算挺貴的了。
△瑞士人不喜歡將名牌穿在身上/unsplash
他們不講究LV、Chanel等等這樣的奢侈品牌,但在運動裝備上的花費絕不手軟。
即使在世界最昂貴的購物大道班霍夫大街遊蕩,也會經常看到迎面而來身穿運動外套和運動鞋的當地人。
對他們來說,與其買名牌包包,還不如來一趟非洲深度遊,或者來一場攀巖跳傘滑雪體驗。
△他們更喜歡像滑雪這樣的戶外運動/unsplash瑞士的天生地理位置不算理想,高山湖水的天然環境,遠離海岸線,面積還比其他鄰國狹小。
但瑞士人從來都以擁有天然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傲。
他們想的並非是如何開發利用,而是思考怎麼用最原始的一面,驕傲地呈現給世界上慕名而來的遊客。
瑞士人最引以為豪的當然是高山。
最有名的當屬瑞士巧克力品牌三角型商標上的馬特洪峰,以及馬克·吐溫筆下潔白無瑕的少女峰。
△瑞士馬特洪峰/unsplash
瑞士第一大城市蘇黎世就坐落於瑞士高原,南接蘇黎世湖,還有利馬特河流貫穿其中。
如果你到蘇黎世,會發現這座城市並不像其他歐洲金融大都市那樣到處都是高樓林立的建築。
這裡的環境清幽,交通還極其流暢。
△蘇黎世秋日的夕陽景/圖蟲創意
蘇黎世的道路基本上保留了幾百年前建成時的原貌,並沒有因為汽車的增加而拓寬道路。
那是因為蘇黎世的交通政策有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城市的活力來自於人,而不是汽車。有了人的流動,城市才會充滿活力。
這裡的人,70%以上的市民日常出行第一選擇是公交車,10%騎單車或者步行上班,其次才是開汽車。
大銀行家們寧願不開車坐公交車上班,也並不會覺得有多不體面。
△蘇黎世航拍,一路暢通/unsplash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人開玩笑把瑞士稱作「大農村」。
在瑞士,城市和鄉村並不是涇渭分明的,城市有鄉村的靜謐,鄉村跟城市一樣舒服便利。
△瑞士人很多就住在高山腳下/unsplash
瑞士人寧可多花一倍的錢在山坡上修建房屋,也不會想著把山坡夷為平地。
水、電、公路甚至鐵路都儘可能會通達到幾乎每個山村。
△馬特宏峰前是一條9公裡長的山脈架鐵路/圖蟲創意
瑞士國土遍布著大約有1500座大小湖泊,素有「歐洲水塔」的稱號,歐洲6%的淡水源自於瑞士。
在有些國家,喝自來水無異於自殺,但在瑞士,95%的瑞士居民可在家飲用自來水,喝自來水是一種時尚,他們的自來水都是天然泉水。
△布裡恩茨湖,湖水太乾淨也有煩惱,湖泊裡的魚越來越少/unsplash要是你剛好碰到三年一度的瑞士長號節,那可震撼了。
當天瑞士人會穿上傳統的服飾,共同用長到拖地的號吹奏起古老歌謠。他們可不是為了遊客吹的,而是為了對著環繞在周邊的少女峰與牛群。
這是瑞士人對土地和自然表達謙卑和感恩的儀式。
△一位正在演奏阿爾卑斯長號的瑞士人/wiki
最近跟一朋友聊到瑞士,她說在瑞士留學那幾年,是最清心寡欲的日子。
晚上十點之後就要保持安靜,連衝馬桶都不能。
蘇黎世的商店大都還在晚上8點就關門,晚上10點以後的街頭就像沙漠一樣,鄉下的打烊時間更早,幾乎杳無人煙。
△蘇黎世夜景/圖蟲創意
像她那樣愛夜生活愛泡吧的年輕人,時不時會抱怨瑞士缺乏活力,有點無聊,很想念在北京多姿多彩的夜生活。
但沒法,瑞士人的自律讓她慚愧。室友每天早上七點準時到客廳吃早餐學習。
「永遠都是7:00,一分不多不少。」
她簡直驚嘆瑞士人是不是腦子就是鐘錶構造的,守時、自律已經成了DNA自帶的本事。
△瑞士人的守時,是刻在DNA裡的/unsplash瑞士人在歐洲是出了名的勤奮和三好先生。
你看法國人一周35小時工作制就算,還經常罷工,而瑞士人一周工作時間長達40小時,基本上很少罷工現象。他們普遍更崇尚工作倫理和規則,善用協調解決衝突。
在工作這點上,有點像「瑞士國犬」聖伯納犬,性格穩重,生活節奏不疾不徐。
他們是為數不多喜歡遵循規則和按部就班工作的人類,因為按計劃辦事,讓生活有章可循,這才讓瑞士人內心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請在營業時間把衣服取出來」/quora
在生活上,瑞士人可能比日本人更像一個處女座。尤其當瑞士人較真起來,性格軸到讓你覺得有些不近人情——
極度守時的瑞士人,會因為火車慢了3分鐘而變得躁動不安;租房有全世界最嚴的交房檢查,房東和中介會戴著白手套到處摸,只要不合格就交不了房……
千萬別對瑞士人輕易許諾,他會超級當真。你隨意一句「有空來找你玩啊」,對方就會上心早就安排好行程,並隔三差五詢問你「到底什麼時候來玩呀?」
瑞士人內心住著老靈魂:評論鄰居還會在門上貼紙條;在全世界人都著迷「刷手機看新聞」時,瑞士人一如既往地喜歡看報紙。
△瑞士媒體研究機構Wemf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3的瑞士人更喜歡看紙質報紙/swissinfo這就難怪地表最不性感人類排行榜上,瑞士人與北歐諸國榮登榜首。
瑞士男子總被嘲笑是一種天然呆的物種。對他們來說,調情可能比攀登少女峰還難。
△要是長成這樣,你還理不理情趣這回事/Sorbis@Shutterstock
雖然不適合當情人,但顧家指數能算上一流。不同於花心的歐洲人,瑞士人不僅在經濟上精打細算,還總把家庭、親人和寵物放在首位。
瑞士人並非跟性感兩字天然絕緣。在老藝術家看來,瑞士人的性感可以參照網球天王費德勒。
第一眼看上去外表平平無奇,但一到網球賽場上又有外星人般的專注力,像上了發條的完美主義者,技術就像工匠般無懈可擊。
在生活中自帶「呆萌」氣質,球迷們親切稱他「奶牛」,也自甘化作「奶粉」。
瑞士人大概是最能跟工匠精神沾邊的人類了。
除去聞名遐邇、人見人愛的瑞士鐘錶,還有各種精密儀器也是瑞士製造。
細小到一把削土豆刀,也非要做到精準極致,讓切下的土豆薄片成為世界之最。
△就產值而言,瑞士鐘錶約佔世界一半的生產量/wiki
如果上帝非要在人類社會中選一個當代物質主義者,瑞士應該拔頭籌。
他們腳踏實地,最擅長將精密嚴謹的物質之魂與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
就像你分不清,究竟是先有準時的鐘表,還是先有準時的瑞士人一樣。
儘管你可能同意英國作家Evelyn Waugh的說法:「守時是無聊人的美德」。
但你也沒法不承認,瑞士人骨子裡獨有一份尊重時間和物質的教養。
△瑞士人說:守時是一門藝術/unsplash
「如果瑞士是一座房屋,那它應該是座標準式的建築,外觀平凡,但內部實用整潔,沒有奢侈的按摩浴缸……我希望10年後這座房子還是一樣『無趣』,因為這種建築風格就是協調和妥協的產物,它給我們帶來了堅實和安全。」說這話的是瑞士一國民會議員。看來歐洲裡最懂得中庸之道的國家,是瑞士。
喜歡一切穩固的物質,還能創造出屬於物質的藝術。誰說瑞士人不性感?
參考資料:
瑞士為什麼總是保持中立立場 BBC
瑞士:一個討厭遲到的民族 BBC
瑞士聯邦:由法國和俄羅斯締造的中立國 Newlens
瑞士「分裂」中?──不一樣,就是不團結嗎?換日線
地表「最不性感」民族?樸實顧家的瑞士人 換日線
「 小國家 」整合「 大民族 」 ———瑞士國家與民族建構的歷史進程 趙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