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山海經》
還是通過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
《阿長與山海經》,
也從此記住了這本有著
「九頭的蛇、一腳的牛、
袋子似的帝江和執幹戚而舞的刑天」
的奇特古書。
今天我們來了解下,
《山海經》中記載的一些上古神獸傳說。
一、曾經的瑞獸如今的狐狸精——九尾狐
原文: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釋義】從基山往東三百裡就到了青丘山。青丘山的南面盛產玉石,北面盛產青雘。山中有一種野獸叫九尾狐,它的樣子長得像狐狸,卻有九條尾巴,叫聲像嬰兒啼哭的聲音,會吃人。據說,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中妖邪毒氣。
九尾狐的傳說故事
相傳,大禹三十歲時還沒有娶妻。有一次他經過塗山,看到了一隻九尾白狐,便想起了當地流傳的歌謠:誰遇到九尾狐,誰就將稱王。誰娶了塗山女,誰就會家道興旺。大禹一想,這是大吉之兆啊!於是,便娶了塗山女嬌為妻,後來,他果然成為部落首領,開創了夏朝基業。
二、用力過猛的肥遺
原文:又西六十裡,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裡,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釋義】再往西六十裡,是太華山,山崖陡峭像刀削的一樣,呈四方形,極高,極寬,禽鳥野獸無法棲身。山中有一種怪蛇,名叫肥遺,長著六隻腳和四隻翅膀,只要它一出現,天下就會大旱。
肥遺的傳說故事
傳說,肥遺是女媧的後代。當初,水神共工和上古部落首領顓頊因為不合大戰了一場。結果,共工失敗,一怒之下撞斷了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導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濫。女媧不忍心看著百姓因此受苦,便用五彩石把天補好了。肥遺一直跟隨女媧學習本領。它發現天上的窟窿補好了,但是洪水依然泛濫,便下定決定向女媧學習制服洪水的方法。於是女媧教它了一個本領:讓大地變乾旱。
肥遺學到本領制服了洪水。但是當洪水消失之後,這個本領又成了另一種災難——旱災。肥遺也因此成了旱災的象徵。
三、好心的報信神蓐收
原文:又西二百九十裡,曰泑山,神蓐收居之。
【釋義】往西二百九十裡,是泑山,天神蓐收居住在這裡。它左耳上有一條蛇,乘駕兩條龍飛行。
蓐收的傳說故事
據說春秋時期,有一次虢國公做了個夢,他夢見自己在大廟裡祭拜祖先時,神龕上忽然變化出了一個渾身長著白毛、虎爪,手裡拿著一把大板斧的神。虢國公嚇得轉頭就要跑。神說:「不要跑,我乃天神蓐收。天帝有命,讓晉國來襲擊你們虢國,你做好準備吧。」
不等虢國公開口,神仙就消失了。
虢國公從夢裡醒來,急忙叫來大臣史囂,給他解夢。史囂聽完以後說:「大王,聽您的描述,此天神是蓐收,他掌管著天上的刑罰,恐怕晉國真的是要來進攻我們了,咱們還真的要做好準備啊。」虢國公認為這話太不吉利,就把史囂關了起來。但是後來,晉國真的把虢國給滅掉了。
四、「紅顏禍水」朱厭
原文:又西四百裡,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釋義】再往西四百裡,是小次山,山上盛產白玉,山下盛產黃銅。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猿猴,但頭是白色的,腳是紅色的,名字叫朱厭。據說,它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戰亂。
朱厭的傳說故事
據說古代有兩個鄰國,已經相互對立了十年之久了。有一天,其中一個國家捕捉到了一隻白頭紅腳的猿猴,覺得特別稀奇,便把它送給了鄰國,以此改善關係。國王收到猿猴,發現它很有靈性便把它寄養在了皇宮中。
不久,皇后被殺,猿猴也神秘失蹤了。皇帝大怒,認定這是鄰國專門指使猿猴害死了皇后,便對鄰國開戰了。兩國大戰,死傷無數,弄得民不聊生。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猿猴就是朱厭。所以,民間便流傳,朱厭一現,天下大戰。
五、死而復生又死掉的窫窳
原文:又北二百裡,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釋義】再往北二百裡,是少鹹山。山上沒有草木,到處是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種野獸,樣子像普通的牛,但身體是紅色,長著人的面孔、馬的蹄子,名字叫窫窳。它發出的聲音就像嬰兒啼哭,窫窳會吃人。
窫窳的傳說故事
傳說,窫窳本是長著人臉蛇身的天神。在黃帝時代,天神貳負受天神危的挑唆,謀殺了窫窳。
黃帝知道了以後,十分震怒,就處死了危,重罰了貳負,並命天神把窫窳抬到崑崙山,讓幾位巫師用不死藥救活了它。
誰知窫窳復活之後,竟神智迷亂,掉進了崑崙山下的弱水裡,變成了牛身、人臉、馬足、會食人的猛獸。沒多久,它就和別的怪物一同出來害人。后羿便用神箭射死了它。
六、為復仇而填海的精衛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釋義】發鳩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普通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爪子,名字叫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像呼喊自己的名字。
精衛的傳說故事
據說,精衛原本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時,不小心溺水淹死了。女娃不甘心自己這麼年輕就把生命斷送在了東海,於是,她的靈魂就幻化成了精衛鳥,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投到東海裡,發誓要將東海填平。它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後來,一隻海燕飛過東海時無意間看見了精衛,為它的行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後,海燕為精衛大無畏的精神所打動,就與其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它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它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七、身死魂不滅的奢比屍
原文:奢比之屍在其北,獸身、人面、大耳,珥兩青蛇。一曰肝榆之屍,在大人北。
【釋義】奢比屍在狄山的北邊,它長著人的面孔,卻是野獸的身子,耳朵很大,上面穿掛著兩條青色的蛇。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奢比屍就是肝榆屍,生活在大人國的北邊。
奢比屍的傳說故事
傳說,奢比屍是黃帝的大臣奢龍變成的。奢龍是黃帝身邊最重要的六相之一。當年黃帝剛剛成為部落首領,在奢龍的輔助下辨別出東方,在祝融的輔助下辨別出南方,在火封的輔助下辨別出西方,在后土的輔助下辨別出北方。黃帝將四方的事務分別交給四位大臣去管理。
後來奢龍被殺害,但精魂不滅,就藉由「屍」的形態繼續活了下來,叫奢比屍。
八、絕不當縮頭烏龜的旋龜
原文: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釋義】怪水從這座山(杻陽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憲翼水。傳說在這條河中曾生活著許多暗紅色的龜,樣子像普通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叫聲像人劈開木頭時發出的響聲。它名叫旋龜。傳說人們如果佩帶它就不會患耳聾,還可以治療足繭。
旋龜的傳說故事
相傳在舜帝晚年,洪水成災,鯀被委以重任治理洪水,可是鯀一直都想不到什麼辦法可以攔住大水。直到有一天,鯀看到旋龜首尾相連的樣子,受到啟發,築起大堤來攔截洪水,然而事實證明這樣並不能真正治好洪水,鯀也因此被處死。後來,鯀的兒子大禹接過了治水的任務,繼續與洪水作鬥爭,這隻旋龜又來幫助大禹。當時,應龍在前面用尾巴劃地,指引禹沿著它所劃的地方開鑿水道,將洪水引入大海;旋龜則背上馱著息壤,跟在禹身後,以便禹能隨時把一小塊一小塊的息壤取來投向大地,息壤落到地面後迅速生長,很快就把恣意的洪水填平了。
據說旋龜就是現在的鷹嘴龜。人們根據龜愛縮頭縮腦的特徵,衍生出了「縮頭烏龜」這個成語,用來諷刺膽小怕事的人。但是旋龜是個例外,它的頭和四肢不能縮入腹甲。
新書推薦
一本寫給孩子的山海經,還有更多精彩故事等你來讀!
(原價29.90 推廣價17.90 免費包郵 )
(詳情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