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區工作者招聘考試備考正在進行中,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社區工作者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社區工作者相關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參考查看學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論和研究範式
一、主要的方法論
(一)實證主義方法論—— 基本觀點:(強調社會現象的客觀性和外部性)
---人和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存在著內在的、必然的、可重複的規律。
---人的行為、社會及自然物質變化的因果關係或相關關係是可以
被感知、概括、客觀計量的。
---旨在說明社會現象或規律是什麼
---將社會現象視為研究起點,重視概括歸納
--- 強調研究者在研究中的價值中立,以保持客觀性。
---強調理論研究對實踐的影響。
(二)反實證主義方法論—— 特徵(強調對人的行為要從其主觀因素方面去理解):
-- 強調社會現象不同於自然現象,不可重複、無一般規律
-- 主張社會唯名論,反對把社會生活看成是一些無個性的社會事實或社會結構間的相互作用。
-- 認為社會研究方法重在分析社會整體的各種因素,說明整體與各個組成成分間的關係
-- 主要方法是以描述性的歷史方法說明社會現象,反對概括性規律的方法
-- 社會科學的知識是主觀的、相對的
-- 注重社會現象的發生、變化過程和人的意識過程
(三)建構主義方法——觀點:(不認為存在唯一的不變的事實,事實是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價值互動而形成的生成性理解。)
-- 認為人們觀察到得東西都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同的人觀察到的東西都是從他們自己的視角出發獲得的「不同版本的事實」。
-- 建構的過程是個體在歷史、環境、個人經驗等因素的影響下,不斷加工、調整和修正後得到的;
-- 社會問題的出現是一個建構的過程,它經歷了從最初的浮現到被視為問題的複雜的建構過程;
-- 研究結果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彼此不斷的互動所形成的,強調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對話。
(四)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觀點:
--包括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哲學層次:強調經驗事實先於理論存在
以歷史的、發展的觀點取代靜態分析
知識的發展也是辨證的
二、社工研究範式
(一)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點
1.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關係
定量:排除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的影響
定性:研究者對自己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進行反思和調適,
設法視被研究者為自己人
2. 研究與理論的關係
定量:依託理論、形成假設、分析數據、驗證假設
定性:研究過程中逐步形成理論假設
3. 研究策略
定量:追求研究資料、研究結論的精確性
定性:研究設計靈活變化,可根據情況修改
4. 資料特性
定量:收集和分析量化資料、可操作的變量和統計數據
定性:獲取面描述性的信息
5. 結果範圍
定量:結論可以推論
定性:問題的個別性和特殊性,不做結論推論
(二)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適用範圍
定量:適用於研究問題已有大量資料、資料收集相對容易、需要探討變量關係、宏觀的大規模的調查與?等場合;
定性:則適用於不熟悉的社會系統、無權威和不受控制的場景。
(二者不是截然對立的。)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glpoffcn)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