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日晚八點,央視《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在第六期節目中重新走進《父母愛情》,由李光潔、董潔蘇青等演員重新演繹一代守島人——父輩們的愛情故事,重溫了過往歲月裡那些關于堅守和愛的溫暖記憶。
節目播出已經近一個月,網上的評論和留言是鋪天蓋地。大眼一看,似乎吐槽的遠多於點讚的。更有不少的評論文章和網絡留言用了「翻拍毀了經典」之類的點評。
首先要說的是,故事裡的中國節目裡的「父母愛情」其實也就是一個綜藝節目和舞臺劇而已,根本就扯不到「翻拍」這個概念上來。
常言說道,經典不可複製和模仿。儘管是不同表演形式,如果有經典的作品影響在前,新的作品就很容易讓觀眾挑刺和失望。
說實在的,由董潔飾演的安傑也算是落落大方,氣質脫俗,角色造型和梅婷版的安傑也是比較接近,似乎更多了一些秀氣,而由青年演員李光潔飾演的的江德福似乎帥氣多了,言談和形體更有種軍人陽剛和幹練,而由蘇青飾演的德華也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然而,一幕四十多分鐘的舞臺劇,從故事的串聯,到演員的表演,包括臺詞,只是做到了表面的模仿,卻沒有模仿到魂。給人整體的感覺表演缺乏了年代生活感,尤其蘇青飾演的德華,哪裡是農村剛出來目不識丁的樣子,感覺就像「江大戶」家的姑奶奶。而由董潔飾演的安傑也讓不少觀眾失望的一塌糊塗,她一板一眼的演出了一個文化女人的修養和端莊,卻根本就沒有演繹出安傑這個角色的靈氣,這樣一來,由李光潔飾演的江德福在處理問題時也顯得剛氣十足而情商不足。
然而,幾乎完全依附於《父母愛情》電視劇故事情節內容,缺乏深度解讀性幻突破,只是對電視劇劇情的簡單的「濃縮」和「匯總」,要在幾十分鐘的時間去「精縮」幾十集的電視劇,這談何容易?更何況,很多觀眾是以看「翻拍」的高期望來看這部舞臺劇的,如果沒有一些高水平創意性的內容,觀眾難免會失望。
其實,央視做這樣的節目的目的也許僅僅就是謳歌過往年代裡的軍人楷模們的奉獻精神,同時與觀眾朋友們追記一下《父母愛情》這部電視劇中演繹到的生活故事。
然而,有太多的觀眾朋友們卻是以「翻拍」經典的標準來看這部舞臺劇(甚至就是一期節目而已),心裡落差就是難免的。只能說電視劇版《父母愛情》已經成為經典,很多人追了幾遍了再看還是意猶未盡,不能對待經典電視劇的眼光來審視話劇版,畢竟展現形式不同,其實看個娛樂也就行了,何必那麼認真來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