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指為人處世當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既不能「不及」也不能「過分」。中,無過無不及。庸,平常。
出自《論語·雍也篇》:「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子在這裡是針對當時的社會背景而說的,孔子認為:「春秋時期中庸作為至高無尚的道德標準,百姓缺乏這種道德已經很久了。」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 「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的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極其廣泛,可以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有時候又是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不是用極為簡短的內容所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