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戰爭史:二戰末期德國還有近250萬軍隊,為啥不打一場反擊戰

2020-12-16 小俗事

1939年8月31日深夜,德國黨衛隊旗下的蓋世太保秘密潛入波德邊境的一個小鎮,以武力控制了當地電臺,並脅迫一名波蘭囚犯在當地的電臺發布波蘭要「入侵德國「的公告

以「閃電戰」襲擊波蘭

第二天凌晨,德國就聯同附庸國斯洛伐克集結了近160萬人,在大量的坦克和戰鬥機的配合下,閃電襲擊了波蘭,並宣稱是捍衛國土,隨著波蘭的淪陷,他的同盟國英國和法國同時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全面爆發。

到了1941年,德國最強盛的一年,在整個歐洲,德軍和附庸國的軍隊達到了近1000萬,就算到了1945年德國宣布投降前夕,德軍的兵力也還有近250萬,如此高的兵力,以德軍的戰鬥力,足以打一場漂亮的反擊戰了,可元首希特勒為什麼著急自殺了,德軍也宣布投降了呢?

一、曾經的輝煌,已成昨日黃花

據記載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各同盟國與德國的兵力對比:

美國—1100萬

蘇聯—1136萬 ——— 德國 250萬

英國—400萬

法國200萬

二戰中的德軍

首先從明面上來看,雙方實力就非常懸殊,更何況此前德國經過長年累月的戰爭消耗,真正的精銳早已十不存一,這剩下的幾百萬人大多都是從東線蘇德戰場潰退下來的敗軍和希特勒青年團,還有武裝黨衛軍。

作戰能力早已沒有了二戰前期,在蘇德戰場上,六個蘇軍才能換一個德軍;五輛蘇式坦克,才能銷毀一輛德軍虎式坦克的那般強勢。

最重要的是兵力被一分為二,部署在東線的163個師要抵擋蘇聯,西歐還要部署67個師要抗英美聯軍,腹背受敵,沒有後續兵源的補給,失去持久性作戰能力後,不得不考慮把兵力打光了怎麼辦?

德國的軍工業

二、軍工業發達,可資源匱乏

而據德軍將領馮梅林津在其所著的《坦克戰》中記載:

德國率先完成了工業軍事化轉型,進入了戰時軌道。僅1944年,一年,飛機的產量達到39870架,其中戰鬥機就有30511架;坦克的產量達到2.7萬輛;火炮達到8.7萬門;其他單兵武器和彈藥更是數不勝數。一年的工業產量足以裝備130個步兵師和40個裝甲師,近200萬人。

德國古斯塔夫巨炮

如此高的軍工業,按道理來說,德軍的戰鬥力完全不用擔心會損耗,可德國在二戰初期所損耗的資源實在是太多了。

雖然鋼產量在德及其附屬國達到年產3180萬噸,完全不用擔心,裝備的製造。但是再厲害的潛艇、再牛的坦克和戰鬥機,沒有燃料來產生動力,那就是一堆廢銅爛鐵,而這種燃料就是石油

1941年德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對美宣戰,遭到全球石油禁運,所以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的軍事裝備長期以來主要是依靠:

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購買)

奧地利維也納—齊特斯多夫油田(德佔)

匈牙利、波蘭一帶的—德羅戈貝奇油田(德佔)

德國石油來源

本來這三個油田每年的產油量足夠支持德軍將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可是1944年,羅馬尼亞宣布獨立,切斷了德國的石油供給,波蘭的油田也緊接著被史達林的紅軍佔領了,德國的煉油廠也遭到了英美的大規模聯合轟炸,合成油產量急速下降。

就這樣單單依靠奧地利的油田供給,完全解決不了軍事武器的燃料需求,要不是阿爾巴尼亞援助了部分石油,德軍就要換成拿著木棍當武器了。

沒有石油這種核心的燃料,勝算再高的戰爭也沒有資本打下去。

三、低落的士氣,很難發揮出自身的水平

庫爾斯克會戰

自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失敗以後,德軍開始失去戰略主動權,只能撤出東線的蘇德戰場,雖然在撤退的過程中,且戰且退,應對蘇軍的追擊時,德軍也沒有受到過致命打擊。

而且西線的德軍也取得了不少的勝利。

可到了1944年,這一切完全變樣了,德軍安心應對與蘇聯的戰爭,得益於他們有一個安穩的西部防線,可潛艇戰失敗和西線制空權易手後,盟軍開始了登陸戰,德軍不得不抽調大量精銳,還有東線部分部隊前往西線應對英美聯軍。

可遠水不救近火,這一年德軍的主力,一會兒到匈牙利作戰,一會兒又抽調到阿登發動反擊。疲於奔命,士氣早已低落,即將戰敗的情緒也籠罩了德軍。

登陸戰

士氣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接連的戰略失誤,潰敗,早已將鏖戰數年的德軍壓垮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向來無比自信的希特勒會在還擁有200多萬軍隊時,選擇自殺了。

因為他知道以現有的軍隊士氣和沒有燃料的飛機坦克,已經翻不起大浪了,要想翻盤,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沾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就算德軍還擁有一戰之力,可面對已經登陸的英美法聯軍,還有已經裝備成型,步步緊逼的蘇聯軍隊,實力懸殊之下,勝率也是不到三成,勉強擊退他們,也只是將戰爭變成持久戰。

而且沒有人會打沒希望贏的戰爭,後期的德國因為物資和兵員匱乏,幾乎和日本一樣,連十二、三歲的小孩和上了年紀的老人都弄上戰場。

這種情況下,也間接說明了這個國家的國力已經消耗殆盡,就算打敗了聯軍,也沒有力量去佔領了。

希特勒

而且我認為,希特勒那麼聰明的一個人,卻選擇自殺,一定早已對美軍研究透頂。他相信美國人絕對不會放任蘇聯人大肆殺害德國人的,他的自殺也並不是單純的絕望,還有將所有罪責推到自己身上的意思,畢竟作為帶頭大哥的他一死,剩下的人投降,還可以保存德國為數不多的有生力量。

畢竟打仗是純屬為了利益,當繼續打仗帶來的損失超過收益後,就沒人打仗了。

文章原創—小俗事,圖片來源—網絡,歡迎各位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二戰風雲:1945年德國還有近250萬軍隊,為啥不打一場反擊戰
    到了1941年,德國最強盛的一年,在整個歐洲,德軍和附庸國的軍隊達到了近1000萬,就算到了1945年德國宣布投降前夕,德軍的兵力也還有近250萬,如此高的兵力,以德軍的戰鬥力,足以打一場漂亮的反擊戰了,可元首希特勒為什麼著急自殺了,德軍也宣布投降了呢?
  • 二戰德國投降時,究竟還有多少軍隊,是不是已經山窮水盡了
    (正在籤署投降書的約德爾) 那麼,二戰後期德國投降時究竟還有多少軍隊,為何他們不續續堅持戰鬥呢?是不是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呢? 蘇聯發動柏林會戰時,共集結了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270個師,其中包括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在內的250萬參戰部隊。 而德軍為了抵抗蘇聯的進攻,先後調集了包括48個步兵師,9個摩託化師、6個坦克師共計100萬人的軍隊。
  • 二戰末期德國死磕蘇聯卻放水盟軍,原因竟然是這個
    二戰末期,諾曼第登陸後的盟軍迅速開闢了第二戰場,而陷入末路的德軍則不得不面對腹背受敵的兩線作戰的困境。如果分析這一段時間的戰役,明顯發現德軍在對待英美為首的盟軍和蘇聯紅軍的態度上大為不同。對於前者,在前期攻勢尚猛,希特勒甚至曾希望一舉將盟軍趕下海。
  • 一戰末期德國國內普遍暴動,二戰末期,為何德國國內很少暴動
    本來由於戰爭的影響,德國經濟陷入崩潰,百姓早已怨聲載道。而當水兵被捕的消息傳來後,德國人民更加憤憤不平。11月3日,基爾艦隊的剩餘水兵聯合眾多工人,進行了一場示威遊行,要求威廉二世立即釋放被捕士兵。不過還沒等消息傳到威廉二世的耳朵裡,工人階級就帶頭將遊行演變成了武裝起義。第二天,工人階級和水兵奪取了基爾的政權,十一月革命正式打響。
  • 二戰德國投降時,德軍還有多少兵力?數一數至少還有200萬精銳
    到1939年閃擊波蘭後,德軍已經有接近200萬人;在此戰後歐洲陷入全面戰爭,德軍的人數在1940年劇增到330多萬,1941年入侵蘇聯時德國發動了550萬軍隊。到了1942年二戰頂峰時,德軍和僕從國軍隊總人數就逼近千萬。在整個二戰,德國動員總兵力達到1070萬,堪稱傾國而出。
  • 二戰時德國軍隊有多強大?歐洲橫行是有底氣的,軍隊規模超2000萬
    儘管經常有人說,德國一戰沒能贏的時候,實力受到了很大影響。可是這種程度的削弱會影響各國的實力嗎?一戰與二戰略有不同,德國在一戰中敗了,德國國內是遠離戰場的,農業和工業基礎之類的其實沒有受到什麼損害。要求德國進行的賠償,主要表現只有經濟付出了很多,還有戰場上的兵力消耗。並沒有直接拿掉德國的所有軍隊編制,只是說一小部分的兵種被禁止了,部隊人數少了很多。
  • 二戰時,德國軍事力量於1941年達到巔峰,能否打敗整個日本陸軍?
    隨著人們的生產力的不斷進步,戰爭規模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到了二戰時期,德國集結了日本和義大利組成法西斯陣營,幾乎將全世界的人民都捲入了戰爭的漩渦,讓全世界為希特勒的野心買單,這也是世界人民,尤其是猶太人心中抹不去的痛。希特勒為了這次戰爭可以說是做足了準備,各種戰爭動員,各種洗腦,在1941年的時候,德國的陸軍實力達到了巔峰狀態。
  • 二戰德國「柏林戰役」真的無法發動反擊?外圍部隊為什麼沒來支援
    1944年到1945年2月,啊登戰役中德國最後一場反攻作戰,最終由於蘇聯率前在東線發起總攻,不得不臨時從西線抽調4個精銳後備的師團前往東線戰場,最終導致西線的反擊戰中兵力嚴重不足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日本統計日軍共死傷195萬人。其中中國戰場死傷133萬人,佔傷亡總數70%。
  • 二戰德國的「奶媽」,小國羅馬尼亞多重要?德國沒它打不起閃電戰
    一戰時羅馬尼亞加入協約國,差點被德國打到滅國。 但到了二戰,羅馬尼亞變成蘇德雙方爭奪的重點,也是納粹德國的命根子。羅馬尼亞在二戰中倒向納粹,不僅提供戰略資源,還派出了50多萬人幫德國打仗,最後傷亡30多萬,幾乎打光了一代年輕人。 那麼,二戰時期羅馬尼亞為什麼反要幫德國呢?它對德國有多重要呢?
  • 二戰德國投降時,歐洲各地還有多少德軍?能打的精銳至少有200萬
    到1939年閃擊波蘭後,德軍已經有接近200萬人;在此戰後歐洲陷入全面戰爭,德軍的人數在1940年劇增到330多萬,1941年入侵蘇聯時德國發動了550萬軍隊。到了1942年二戰頂峰時,德軍和僕從國軍隊總人數就逼近千萬。在整個二戰,德國動員總兵力達到1070萬,堪稱傾國而出。
  • 二戰後期德國還有很多兵力,為何選擇投降,沒有繼續打閃電戰?
    二戰初期的德國非常犀利,挑起戰爭後用閃電戰進攻過很多國家,獲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第1個被德國用閃電戰進攻的國家就是波蘭。1939年9月,德國以6個裝甲師和4個輕裝甲師為主力,對波蘭發動進攻,迅速獲得了勝利。
  • 二戰為何德國會輸掉史達林格勒戰役
    說到近代史,不得不提二戰。二戰的影響力深遠,把6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捲入其中。發動二戰的有三個國家,分別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在這三個國家中,實力最強的應該要數德國了。德國用閃電戰拿下了波蘭,在歐洲戰場上高歌猛進,在面對英國和法國兩個強國的時候,都毫不退縮。德國在歐洲陷入僵局的時候,轉而進攻蘇聯。
  • 二戰,德國為什麼要去打強大的蘇聯?只是先下手為強
    在世界近代戰爭史中,蘇德戰爭的發生給世界各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回憶,而這場極為激烈的戰爭,致使德國慢慢失去作戰氣勢從而淪為一個歐洲地區小國。我們要知道,德軍的戰鬥能力雖然非常強,但後勤補給能力的不足將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德軍的作戰效果,畢竟德國在歐洲地區所保有的軍備資源本來就比較少,當時的蘇聯不僅擁有極為廣闊的領土,特殊地理環境下所保有的礦產資源也極為龐大,這樣的蘇聯就是一隻「待宰的肥羊」,德軍完全可以通過奪取蘇聯的資源從而為自己軍隊提供軍備補給,更何況德國發動二戰的原本意圖就是進行擴張,蘇聯這樣的誘惑德國怎能輕易放過
  • 二戰時期反法西斯同盟共有多少國家參加?各有多少軍隊?
    中國軍隊最高峰達到500多萬人,其中蔣介石領導的國軍人數在400萬左右,中共領導的軍隊約有100多萬。美軍人數最高峰達到1300萬,後備兵力2000萬,其中陸軍高達830萬,坦克和自行火炮12800輛,機械化水平世界第一,另有作戰飛機67700架。另外美國海軍有370萬多人,擁有408艘水面艦艇,110艘航空母艦,203艘潛艇,9萬艘輔助艦船以及2.4萬架飛機;二戰末期美國海軍總噸位佔到了世界海軍總噸位的70%,碾壓全世界啊。
  • 抓住就槍斃,阿登反擊戰中塗上美軍標誌的的德國黑豹坦克|老照片
    戰末期希特勒為了阿登戰役的成功,由奧託·斯科爾茲內訓練了一支突擊部隊,對美軍陣地進行滲透,以奪取關鍵的橋梁,並且在敵軍後方儘可能製造混亂。▲偽裝成美軍M3半履帶車的德國Sd.Kfz.250於是,斯科爾茲內徵用了西線所有繳獲的美軍車輛油漆,用於塗裝德國車輛。
  • 德國禿鷹軍團:二戰爆發前德國軍隊各兵種的一次全方位實戰演練
    德國禿鷹軍團徽章西班牙內戰剛剛爆發時,納粹德國為了幫助佛朗哥運送軍隊,向其提供了德國當時最先進的Ju52運輸機,該機也是後來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運輸機,它幾乎參加了德國二戰中所有的重要戰役,在德國軍隊中的地位無可替代。
  • 二戰軍隊戰鬥力排名,納粹德國:前期奪第一、後期難進前三
    二戰中如果把軍隊戰鬥力做個排名的話,就整體而言,納粹德國的軍隊戰鬥力排進第三問題不大。這個答案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數。當時納粹德國軍隊由陸軍、空軍、海軍組成。各軍種的訓練水平和實際表現整體都算不錯。不過在這裡,我們不妨把二戰分成各個階段,來簡單看下德軍戰力在各階段中能否排進前三。就不列詳細數數據了。
  • 二戰時,義大利軍隊能不能打得過中國軍隊?
    上尉的曼陀鈴中,在阿爾巴尼亞班都斯山谷一戰,14000裝備精良的義大利軍對8000希臘軍隊,義大利差點被趕到海裡,幸虧德軍及時趕到,挽回了敗局。在德軍協助義大利進攻希臘之後,希臘的一個小島上的政府拒絕向義大利人投降,要求找德國高級軍官投降,義大利人又被深深地鄙視了。
  • 對越反擊戰只打了一個月,為什麼老山戰役卻打了10年?
    這場戰爭僅僅持續了一個月, 中國軍隊就大獲全勝, 宣布撤軍。 可越南並不甘心, 隨即又捲土重來, 在我國較為偏僻的地區又開始修建大量軍事, 為徹底打消越南的侵略野心, 中國再次出兵, 兩軍在老山附近展開了持續十年的戰役, 俗稱老山戰役。 很多人不解, 明明反擊戰只打了一個月就勝利了, 為什麼一個老山戰役卻打了十年之久呢? 看看戰爭雙方各自的目的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