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31日深夜,德國黨衛隊旗下的蓋世太保秘密潛入波德邊境的一個小鎮,以武力控制了當地電臺,並脅迫一名波蘭囚犯在當地的電臺發布波蘭要「入侵德國「的公告。
以「閃電戰」襲擊波蘭
第二天凌晨,德國就聯同附庸國斯洛伐克集結了近160萬人,在大量的坦克和戰鬥機的配合下,閃電襲擊了波蘭,並宣稱是捍衛國土,隨著波蘭的淪陷,他的同盟國英國和法國同時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全面爆發。
到了1941年,德國最強盛的一年,在整個歐洲,德軍和附庸國的軍隊達到了近1000萬,就算到了1945年德國宣布投降前夕,德軍的兵力也還有近250萬,如此高的兵力,以德軍的戰鬥力,足以打一場漂亮的反擊戰了,可元首希特勒為什麼著急自殺了,德軍也宣布投降了呢?
一、曾經的輝煌,已成昨日黃花
據記載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各同盟國與德國的兵力對比:
美國—1100萬
蘇聯—1136萬 ——— 德國 250萬
英國—400萬
法國200萬
二戰中的德軍
首先從明面上來看,雙方實力就非常懸殊,更何況此前德國經過長年累月的戰爭消耗,真正的精銳早已十不存一,這剩下的幾百萬人大多都是從東線蘇德戰場潰退下來的敗軍和希特勒青年團,還有武裝黨衛軍。
作戰能力早已沒有了二戰前期,在蘇德戰場上,六個蘇軍才能換一個德軍;五輛蘇式坦克,才能銷毀一輛德軍虎式坦克的那般強勢。
最重要的是兵力被一分為二,部署在東線的163個師要抵擋蘇聯,西歐還要部署67個師要抗英美聯軍,腹背受敵,沒有後續兵源的補給,失去持久性作戰能力後,不得不考慮把兵力打光了怎麼辦?
德國的軍工業
二、軍工業發達,可資源匱乏
而據德軍將領馮梅林津在其所著的《坦克戰》中記載:
德國率先完成了工業軍事化轉型,進入了戰時軌道。僅1944年,一年,飛機的產量達到39870架,其中戰鬥機就有30511架;坦克的產量達到2.7萬輛;火炮達到8.7萬門;其他單兵武器和彈藥更是數不勝數。一年的工業產量足以裝備130個步兵師和40個裝甲師,近200萬人。
德國古斯塔夫巨炮
如此高的軍工業,按道理來說,德軍的戰鬥力完全不用擔心會損耗,可德國在二戰初期所損耗的資源實在是太多了。
雖然鋼產量在德及其附屬國達到年產3180萬噸,完全不用擔心,裝備的製造。但是再厲害的潛艇、再牛的坦克和戰鬥機,沒有燃料來產生動力,那就是一堆廢銅爛鐵,而這種燃料就是石油。
1941年德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對美宣戰,遭到全球石油禁運,所以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的軍事裝備長期以來主要是依靠:
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購買)
奧地利維也納—齊特斯多夫油田(德佔)
匈牙利、波蘭一帶的—德羅戈貝奇油田(德佔)
德國石油來源
本來這三個油田每年的產油量足夠支持德軍將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可是1944年,羅馬尼亞宣布獨立,切斷了德國的石油供給,波蘭的油田也緊接著被史達林的紅軍佔領了,德國的煉油廠也遭到了英美的大規模聯合轟炸,合成油產量急速下降。
就這樣單單依靠奧地利的油田供給,完全解決不了軍事武器的燃料需求,要不是阿爾巴尼亞援助了部分石油,德軍就要換成拿著木棍當武器了。
沒有石油這種核心的燃料,勝算再高的戰爭也沒有資本打下去。
三、低落的士氣,很難發揮出自身的水平
庫爾斯克會戰
自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失敗以後,德軍開始失去戰略主動權,只能撤出東線的蘇德戰場,雖然在撤退的過程中,且戰且退,應對蘇軍的追擊時,德軍也沒有受到過致命打擊。
而且西線的德軍也取得了不少的勝利。
可到了1944年,這一切完全變樣了,德軍安心應對與蘇聯的戰爭,得益於他們有一個安穩的西部防線,可潛艇戰失敗和西線制空權易手後,盟軍開始了登陸戰,德軍不得不抽調大量精銳,還有東線部分部隊前往西線應對英美聯軍。
可遠水不救近火,這一年德軍的主力,一會兒到匈牙利作戰,一會兒又抽調到阿登發動反擊。疲於奔命,士氣早已低落,即將戰敗的情緒也籠罩了德軍。
登陸戰
士氣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接連的戰略失誤,潰敗,早已將鏖戰數年的德軍壓垮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向來無比自信的希特勒會在還擁有200多萬軍隊時,選擇自殺了。
因為他知道以現有的軍隊士氣和沒有燃料的飛機坦克,已經翻不起大浪了,要想翻盤,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沾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就算德軍還擁有一戰之力,可面對已經登陸的英美法聯軍,還有已經裝備成型,步步緊逼的蘇聯軍隊,實力懸殊之下,勝率也是不到三成,勉強擊退他們,也只是將戰爭變成持久戰。
而且沒有人會打沒希望贏的戰爭,後期的德國因為物資和兵員匱乏,幾乎和日本一樣,連十二、三歲的小孩和上了年紀的老人都弄上戰場。
這種情況下,也間接說明了這個國家的國力已經消耗殆盡,就算打敗了聯軍,也沒有力量去佔領了。
希特勒
而且我認為,希特勒那麼聰明的一個人,卻選擇自殺,一定早已對美軍研究透頂。他相信美國人絕對不會放任蘇聯人大肆殺害德國人的,他的自殺也並不是單純的絕望,還有將所有罪責推到自己身上的意思,畢竟作為帶頭大哥的他一死,剩下的人投降,還可以保存德國為數不多的有生力量。
畢竟打仗是純屬為了利益,當繼續打仗帶來的損失超過收益後,就沒人打仗了。
文章原創—小俗事,圖片來源—網絡,歡迎各位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