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B:科學家在細胞分裂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2021-01-19 生物谷

2018年6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闡明了健康細胞分裂的關鍵方面,或能幫助地繪製出參與細胞分裂的複雜機制的清晰圖譜。

圖片來源:rdmag.com

文章中,研究者指出,詳細分析名為CENP-A的關鍵蛋白質的行為或能幫助揭示兩種互補的過程,即蛋白質被及時補充從而能促進細胞繼續分裂。相關研究結果闡明了蛋白質在基礎細胞分裂和染色體分離過程中的重要特性。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嘗試更好地理解,隨著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的組裝,蛋白質CENP-A如何被摻入到染色體的特殊部分;此前研究結果表明,蛋白質CENP-A必須為每個細胞周期重新生產並儲存,如今研究者知道多種關鍵因子能夠幫助將CENP-A定位到分裂細胞的正確位置,但他們並不清楚這些蛋白質如何被摻入到染色體中。

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者闡明了,第二個關鍵步驟,即將蛋白質穩定地整合到正確的位置如何涉及一個稱之為轉錄的過程,即使得基因產生相應蛋白質的過程。在分裂的細胞中,轉錄通常會被重新定向來促進CENP-A蛋白穩定地摻入到染色體對等分裂的區域,即稱之為著絲粒的位點。

轉錄需要對組成染色體的基本物質(染色質)進行重塑,而這就是CENP-A蛋白穩定吸附到著絲粒上的關鍵。這兩種過程能夠通過連接組合來補充蛋白質CENP-A,而直接將該蛋白質定位到正確的位置,同時進行重塑就能夠開啟染色體,而這實際上能夠為蛋白質CENP-A創造一定空間。相關研究由威康信託基金會提供資助。(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Georg O.M. Bobkov, Nick Gilbert, Patrick Heun. Centromere transcription allows CENP-A to transit from chromatin association to stable incorporation.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8; 217 (6): 1957 DOI: 10.1083/jcb.201611087

相關焦點

  • 以色列科學家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人類真能實現「長生不老」?
    以色列科學家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人類真能實現"長生不老"? 千百年來,"長生不老"一直是無數人熱議的一個話題。不管是古代的帝王將相,還是如今的平民百姓,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長生不老"的夢想。衰老和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卻又不想面對的事情。但是,在人們的固有思維中,生老病死就是常態,是一種生命更新換代所必然經歷的一件事。
  • 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發布,含6大領域39項研究成果
    2020年1月13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首屆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發布會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禮堂舉行。會上發布了2019年我國在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與生物學、藥學、衛生健康與環境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六大醫學領域的39項重大進展,其中抗感染新藥可利黴素獲批上市、阿爾茨海默症治療藥物甘露特鈉膠囊獲批上市、國產「人工心臟」取得突破等上榜。
  • 長春應化所細胞行為動態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曲曉剛研究團隊在設計及應用多功能體系動態調控細胞行為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如利用稀土摻雜的上轉換納米材料,構建了系列近紅外光響應的體系並用於細胞黏附和幹細胞分化行為的無損、動態調控(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1182-11187;J. Am. Chem.
  • 我國學者在阻斷膠質瘤惡化發展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近年來,國內外在腦膠質瘤新藥物的臨床實驗中不斷突破重圍,攻堅克難,並取得了多項驚人進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中國科學院抗腫瘤新藥genistein了。最早Genistein作為一種膠質瘤治療的首創新藥是由美國圖賓根大學醫學院赫蒂臨床腦科學研究所普通神經病學系科學家Schmidt F1,Knobbe CB,Frank B,Wolburg H,Weller M.於2008年通過研究發現的。他們在染料木黃酮處理的神經膠質瘤細胞中,發現[3H]-甲基胸苷的摻入減少,乳酸脫氫酶釋放適度,這是膠質瘤細胞死亡的跡象。
  • 長江師範學院李文峰團隊在榨菜營養功能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長江師範學院李文峰博士團隊在榨菜營養功能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以李文峰博士為第一和通訊作者的學術論文「Salted and unsalted Zhàcài (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alleviated high-fat diet-induced
  • 神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4期)
    神經幹細胞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建立的神經幹細胞系絕大多數來源於鼠,而鼠與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種屬差異;神經幹細胞的來源不足;部分移植的神經幹細胞發展成腦瘤;神經幹細胞轉染範圍的非選擇性表達及轉染基因表達的原位調節等等。基於此,小編針對近年來神經幹細胞研究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
  • 人民日報官宣:麗水出了位頂級科學家,在世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人民日報昨天報導,麗水市青田中學校友陳秀雄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歷時11年,論文篇幅超過120頁,站在了世界數學研究領域的前沿,網友說:「中國教授,牛!」17歲時,離家前往中科大學習,再到美國深造,直到如今,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稱自己是熱愛數學的「老頑童」,他對數學的熱愛源於對數學的興趣。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腦海裡一直保留著兒時對家鄉的記憶。在異國他鄉,陳秀雄教授憑藉紮實的數學功底,發揚青田人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克服了語言關,很快就站在了世界數學研究領域的前沿。
  • 專家點評Cell丨楊輝/周海波等在神經性疾病治療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該工作稱得上是神經生物學領域一項重大突破,給今後臨床上治療相關疾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多精彩詳見文末點評和編後記!如何在成體中再生出以上兩種特異類型的神經元,一直是全世界眾多科學家努力的方向。CRISPR/Cas9介導基因編輯技術自從問世以來,已經在各個研究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由於CRSIPR/Cas9是直接對DNA進行永久性修改並且具有潛在的脫靶效應,在臨床應用中,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安全隱患。
  • 中國科大對新冠肺炎「炎症風暴」研究取得若干重要進展
    新安晚報、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信號消息,中國科大對新冠肺炎「炎症風暴」研究取得若干重要進展:認識「炎症風暴」產生機制,發現有效阻斷的藥物。疫情發生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集在免疫學領域多年基礎研究的成果,與中國科大附一院臨床實踐相結合,迅速反應,將實驗室前移,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6(IL-6)是誘發炎症風暴的重要通路,在對機制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成功地採用「託珠單抗」作為抑制劑,取得了初步臨床效果,進一步多中心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 近期科學家們在腦癌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腦癌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2】Cell Rep:科學家揭示腦癌耐藥性新機制doi:10.1016/j.celrep.2020.107897通過調查患有腦腫瘤患者的大量細胞樣本,烏普薩拉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膠質母細胞瘤細胞的變化如何影響不同藥物的作用。他們的發現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
  • 「天河一號」助力相變存儲器領域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聚焦此關鍵科學問題,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用戶深圳大學饒峰教授團隊聯合其他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式的相變異質結設計,所取得的重大進展以First Release形式發布在《Science》雜誌。
  • 解密人類「生老病死」,從細胞研究中要答案
    研究成體幹細胞可塑性,有助治癒糖尿病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張學敏說,細胞自身會呈現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現象,這種細胞的生命屬性也被概括為細胞命運。細胞命運的決定、轉變和重塑,即細胞可塑性,貫穿於多細胞生物機體的重大生理、病理過程。  「生命的執行最終是落到細胞,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 解密人類"生老病死",從細胞研究中要答案
    細胞及其命運,是11月9日—10日召開的第685次香山科學會議討論的關鍵詞。專家認為,這次會議主題「細胞可塑性調控與細胞工程應用」,不僅關注生物學的核心問題,而且希望從細胞水平破解重大疾病機理並實現幹預治療。研究成體幹細胞可塑性,有助治癒糖尿病「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
  • 我國科學家李文輝獲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系B肝研究領域最高獎
    趙永新 圖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獎項,由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B肝基金會設立,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2011年去世的巴魯克布隆伯格因發現B肝病毒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也是B肝基金會的共同創立者。
  • 深晚報導|馮冠平:石墨烯醫療應用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7 月 30 日,我國石墨烯產業先行者馮冠平教授在深圳表示,石墨烯在生物醫療領域一直被視為引發下一次醫療革命的關鍵,他創立的烯旺科技在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總部設在深圳的烯旺科技昨天首次發布了石墨烯無創治療腫瘤成果。
  • CAR-T細胞療法最新研究進展(第18期)
    基於此,針對CAR-T 細胞療法取得的最新進展,小編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1.Science和Cell子刊:藉助大數據開發出治療癌症的「智能」細胞療法doi:10.1016/j.cels.2020.08.002; doi:10.1126/science.abc6270尋找既能殺死癌細胞又能讓正常組織不受傷害的藥物是腫瘤學研究的最高目標。
  • 浙大《科學》發文:解析細胞分裂的「生命機器」
    原標題:葉升課題組《科學》發文:解析細胞分裂的「生命機器」 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馬麗 通訊員周煒)浙江大學網站近日發布消息,該校葉升課題組在7月26日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解析細胞分裂的「生命機器」。 細胞分裂,一個變兩個,看似簡單而奧妙無窮的生命過程。
  • NK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進展
    隨著NK細胞在抗癌研究的深入,NK細胞療法用於治療癌症的種類也愈多樣化,科學家們預測未來NK細胞療法很可能會像PD-1/PD-L1抑制劑一樣,成為廣譜抗癌藥的一種。
  • 中國科學家取得重大發現
    有趣的是,能夠與固氮細菌進行共生固氮的物種只分布於豆目、薔薇目、葫蘆目和殼鬥目中,其中以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較多。△大豆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根瘤菌(藍色)侵染的根瘤器官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一百多年來,對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前沿領域。
  • 重要研究成果解讀癌細胞耐藥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癌細胞耐藥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doi:10.1038/s41467-020-14928-3在人類與癌症的鬥爭中,耐藥性一直是我們所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或能克服癌症耐藥性的障礙;研究者揭示了一種特殊機制,該機制能促進疾病細胞通過清理死亡細胞碎片來獲取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