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英雄任正非:曾砸20億給外國公司,高層反對,員工辭職

2020-12-14 晴果悟書

華為總裁任正非,更多人看到輝煌成就,對他霸道的強硬性格,卻知之不多。23年前,他曾無視勸阻,砸40億給外國公司,不惜逼走優秀員工,後悔與否,只有他自己知道。

從創立華為開始,任正非的特立獨行,就屢屢刷新商業圈的認知。

1997年,他突然做出一個震驚全公司的決策——拿出當年整個公司銷售額的50%,足足20億,給華為提供5年的服務。

什麼公司這麼牛X?一個叫IBM的公司。

總公司在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

任正非為啥非要千裡迢迢把他們請來呢?還超大手筆,砸出幾十億人民幣?

因為任正非發現,當時的華為正在進入快車道。企業的高速發展如果沒有先進的管理和服務做後盾,後果不堪設想。

為此,高瞻遠矚的他早就在遍尋諸葛亮了:國內企管專家,歐洲諮詢公司,美國休斯公司,惠普等大企業。

然而,經過比較和考察,他們的管理方法都不太適用於當時的華為。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用犀利的商業嗅覺發現,當時也剛度過危機的IBM,使用的管理變革方法非常不錯,於是果斷決定,砸巨資請他們來為華為保駕護航。

這20億元,是5年服務費。實際情況是,5年之後,任正非再次請他們出馬,給華為做組織流程改造,又花了5年,一共耗資40億。

在當時90年代的中國,任正非這一震動商業圈的舉動遭到了很多華為高層的反對。公司員工也一樣,不喜歡老外那一套,不理解任正非為啥非要拿來洋鞋,自己削尖腳丫去穿。

任正非的意見被集體抵制後,他的暴脾氣上來了。把所有不願意配合的員工召集起來,統一開會,在會上公開表態,大光其火:「學得不好怎麼辦?我的態度是就地正法!」

霸道總裁發了火,很多人雖然不理解,也接受了,但仍有很多優秀員工不肯接受,向公司遞交辭呈走人了。

正在蓬勃發展的公司,正是用人之際,對這些辭職的優秀員工,任正非心裡也充滿了惋惜和不舍,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他不敢鬆口,也不能鬆口。

這事過去多年以後,前董事長孫亞芳回憶此事時說,當初那種局面,幸虧有任正非的強力推動,才打磨出了華為的國際化能力。

當時巨大的管理工程,變革實施歷經14年,才有如今的研發水平和交付水平,擁有了華為服務於全球客戶的能力。

任正非對當年這個霸道強硬的大手筆,卻是喜憂參半:整整10年,花費40億,還流失了許多精英人才,的確惋惜,但確實很值!

對此,他有一段生動的比喻:IBM教我們爬樹,我們爬到樹上摘了蘋果。

任正非坦言:在管理上,我不是一個激進主義者,而是一個改良主義者,主張不斷地管理進步,一小步的改進,一小步的進步。

20多年間,華為從一個作坊式小企業成為全球知名企業。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全球員工近20萬,管理井井有條,這些都是當年學習IBM打下的基礎。

任正非這位70多歲的老人,少年饑寒交迫,青年困頓迷茫,中年一事無成……從43歲的潦倒中年人,到如今萬人崇拜的管理之神。

任正非和華為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路走來,苦難鑄就鋼鐵意志,在絕地逢生處,他找到了人生的灰度哲學。

想了解任正非的人生故事,向大家推薦這本《苦難英雄任正非》,看21世紀的「老人與海」,學習灰度哲學精髓。

分析任正非1次次借力打力,扭轉乾坤的處理藝術:1992年的回款危機,1998年企業機制改革危機,2002年it泡沫破裂,2008年金融危機,2018年的5G危機。

他信奉——自己幹掉自己是超越,被別人幹掉只能是出局!

《華為管理法》是任正非30年管人,用人,育人的智慧,完整闡釋任正非的經營理念與華為企業管理方法。

現在,只要一包煙錢或一杯咖啡錢,就可以擁有《苦難英雄任正非》和《華為管理法》這兩本書籍,

了解這位古稀老人造物,改命,無我的理念,看他的苦難如何超越家族,階層和國家偏見,成為這個時代的英雄。

讓這兩本經典成為您書架新寵,帶給您獨特的人生智慧和超強能量。點擊連結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他的辭職讓任正非至今耿耿於懷,公開道歉:你回來吧,是公司錯了
    華為員工的福利很好,但同時競爭也非常殘酷,任正非曾說過這樣句話:外面的華為員工已經比內部的多了。什麼意思?意思是現有華為員工19.4萬人,而這麼多年來被辭退的華為員工已經超過了19.4萬。可見,想要在華為生存,需要多大的能力和努力!
  • 任正非:這樣的幹部不能晉升!話音剛落,孫亞芳反駁:你不了解他
    3、第三次大辭職運動,又是任正非的主張,這一次孫亞芳沒有反對。任正非始終認為,人才需要流動、能上能下才能徵伐四方。華為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是把最好的員工「發配」到各地。孫亞芳在華為,一向秉持公平公正的幹部調整原則。
  • 英雄未必非苦難!任正非:不要把苦難作為必修課
    看一本關於任正非的書《苦難英雄任正非》,大意是任正非的人生經歷充滿了苦難,可謂飽經風霜,困難重重。我們歷來就有這樣的傳統,梅花香自苦寒來,英雄人物「應該」是要有一些苦難的過往,以證明「寶劍鋒從磨礪出」的正確性,以符合人們的認知。比如一些媒體,一些主持人,就非常喜歡這樣的故事,以此為噱頭,用來欺人或自欺。
  • 1996年,孫亞芳帶領7000人辭職華為,任正非稱讚:感謝她救了華為
    所有的員工已經連續幾個月都沒有收到工資了,這個時候員工士氣都很低落,部分員工打起了退堂鼓「長痛不如短痛,乾脆辭職算了」。可是天無絕人之路,這時候,華為突然收到了一筆出貨回款。公司高層都聚在一起研究這筆回款怎麼用?
  • 華為7000餘老員工集體辭職,任正非:競爭意識與進取心很重要
    這些特質也正是企業管理對於員工的要求,任正非對於員工管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心得。他認為「永恆充滿危機感的意識」是華為發展的基石。一項舉措讓華為老員工大吃一驚2007年10月,任正非做了一項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的調整,對於員工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內部調整,包括任正非在內的所有工作滿8年的員工,約7000餘人,都要先後辦理主動辭職手續,先「主動離職」,再競爭上崗,與公司籤訂1-3年的勞動合同
  • 華為7000名老員工集體辭職,任正非:支持,華為沒終身成就這一說
    7000餘老員工「集體辭職」華為這麼大的企業,每年辭職和入職的人不在少數,這是一個企業的發展新鮮血液流動的表現。但前些年,華為卻有7000名員工「主動辭職」,而任正非甚至還鼓勵他們辭職,這到底是咋回事呢?其實這是一場「有預謀」的集體大辭職。
  • 唯一被華為呼喚回來的員工,任正非親自道歉:你回來吧,公司錯了
    在任正非的眼中,他的員工也跟他的老闆一樣,他知道沒有這些員工,企業是發展不起來的,所以他非常看重員工的待遇華為唯一被呼喚回歸的員工在2017年,任正非在華為心聲社區裡就發了一個「尋人啟事」,上面寫道:「加西亞,我們期待你,孔令賢你回來吧。
  • 孫亞芳:最懂任正非的貴州人
    標誌性動作是,1996年華為市場部歷時一個月左右的「主動辭職、重新競聘上崗」的內部整訓運動。時任市場體系總負責人的孫亞芳,親自帶領團隊的26個辦事處主任,同時向公司遞交兩份報告——一份辭職報告,一份述職報告,由公司視組織改革後的人力需要,具體決定接受每位遞交報告者的哪一份報告。
  • 華為員工投訴食堂夥食差,任正非的發文回應,獲華為上下員工點讚
    在這之前,「心聲社區」內還出現過這樣一個事情:有部分搞研發的華為員工投訴食堂夥食差、定價高、服務不到位,甚至有高層也加入了投訴的隊伍中。按照慣例,只要是合理的訴求和建議,一般都會得到公司的支持,但這次高層們的態度好像有些不同。
  • 華為任正非為什麼反對完美主義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華為的管理水平比較高,這是事實,但華為的管理距離完美還有很大的差距,重要的是,任正非從來就是反對完美主義的,他一直強調,管理的改進要循序漸進,反對完美主義。尤其是在發展初期,華為非常反對一步到位、反對完美主義。那麼,到底如何做呢?任正非曾經說,華為要堅持「小改進,大獎勵」的方式。這是華為長期堅持不懈的改良方針。 1997年,任正非在華為第二期品管圈活動匯報暨頒獎大會上說,華為的管理,要堅持「小改進,大獎勵」。為什麼?
  • 員工問任正非:與外國競爭對手相比,華為最大優勢與劣勢在哪裡?
    1999年4月3日和7月20日,任正非分別與9905、9906和9921、9922班受訓新員工舉行了座談,回答了很多問題,其中有個問題是這樣的:與外國競爭對手相比,華為最大優勢與劣勢在哪裡?任正非的回答就一句話,「華為最大優勢和劣勢都是年輕,因為年輕,充滿生命活力;因為年輕,幼稚病多,缺乏職業化管理。」這一年,華為公司年營收120億,還是一個蓬勃成長的12歲少年,真正是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 任正非:1996年,華為發生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1996年,任正非在華為內部搞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華為市場部上至主要領導,下到區域辦事處主任集體辭職;然後採取競聘方式進行答辯,公司根據其表現、發展潛力和企業發展需要進行聘用。為什麼要這樣做?
  • 華為「倒餘運動」失敗背後的一將一帥,任正非:反對他就是反對我
    2004年,華為正式成立了終端公司,專門用來研發手機,手機是華為避不開的宿命! 一時間公司內部掀起一股「倒餘運動」,上至高層,下至員工,餘承東的做法引起了公憤,員工們把投訴書提到了任正非的辦公桌上。 而此時的任正非只說了一句話:不支持餘承東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為何任正非如此信任餘承東,只因為他是自己的親信、嫡系? 非也!
  • 新的員工服從性越來越差,管理一嚴就辭職,該怎麼辦?
    現在的新員工服從性是越來越差了,管理一嚴就辭職,該怎麼辦?有人說,現在的九零後員工追求自我,個性獨立,一言不合就辭職。這些員工的執行力和服從性差,管理嚴格一點就辭職不幹,是員工自己的問題嗎?其實也不一定,管理中有一個克裡奇定律:「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領導,或者說只有不好的管理者」。所以,對於執行力和服從性越來越差,還動動不動就辭職的員工,到底是員工自身問題還是企業問題,我們可以對照下面的這些找出來。
  • 太害羞靦腆不敢辭職,日本興起了辭職代理公司
    正是因為日本人這種其他國家的人難以理解的害羞與靦腆,讓日本最近興起了其他國家不可能出現的辭職代理公司。我們可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辭職還需要代理嗎?但不少日本人太害羞靦腆,根本不好意思提出辭職的請求。日本以前很多公司都提倡終生僱傭制,雖然現在情況有了變化,但許多公司員工辭職仍然被看作是錯誤的,甚至是可恥的。
  • 任正非股份再被稀釋至0.88%,員工股權激勵增資21個億!
    6月29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進行了工商變更登記,公司的註冊資本從約293.52億元增加至314.98億元,增加註冊資本21.45億元;同時,任正非個人的持股比例從0.94%降至0.88%,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的持股比例則從99.06%增至99.12%。
  • 後有科技高層人才辭職!
    在職場上,員工會離職有三大要素,第一大要素,錢沒有給到位。第二大要素,幹得不開心(多指員工之間的相處)。第三大要素,老闆「不聽話」。 當然,後一句純屬調侃的意思,認真點說第三大要素就是出現在領導層方面,導致員工覺得幹下去沒有多大的意思,所以會選擇離職。
  • 4000億巨頭上演「甄嬛傳」,晶片功臣憤而辭職,還是任正非有遠見
    >誰都沒有想到,市值高達4000億的科技公司,居然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場現代職場版的「甄嬛傳」,來了一個副董事長,現任CEO看不慣,於是以辭職相要挾「有他沒我,有我沒他」!如何引入人才、如何使用人才是擺在所有公司面前的難題,不光中芯國際遇到了,我國另一家科技巨頭華為也有過類似的困惑,不過任正非的辦法可比周子學高明多了!
  • 任正非透露華為勝利的秘密:基層有很大幹勁 高層很冷靜
    來源:金融界網站華為最新公開的任正非近日接受《華爾街日報》記者專訪紀要顯示,在回答「華為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麼?是不是英國允許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的決策?如果是的話,華為在決策達成過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 任正非卸任子公司董事,這之後背負的是什麼?
    日前,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華為全資子公司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本月10日發生工商變更,華為CEO任正非卸任上海華為技術公司董事一職,前華為總裁孫亞芳則卸任上海華為技術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田興普接任。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軟體開發、通信技術領域內的技術服務、程控交換機、傳輸設備、數據通信設備、寬帶多媒體設備等。不過,這並非任正非等華為高層首次卸任子公司董事。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11月22日北京華為數位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原董事長孫亞芳、原副董事長任正非以及徐文偉、郭平、胡厚崑等華為高層均退出該子公司董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