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未必非苦難!任正非:不要把苦難作為必修課

2020-12-15 騰訊網

看一本關於任正非的書《苦難英雄任正非》,大意是任正非的人生經歷充滿了苦難,可謂飽經風霜,困難重重。

我們歷來就有這樣的傳統,梅花香自苦寒來,英雄人物「應該」是要有一些苦難的過往,以證明「寶劍鋒從磨礪出」的正確性,以符合人們的認知。

比如一些媒體,一些主持人,就非常喜歡這樣的故事,以此為噱頭,用來欺人或自欺。

張文宏為什麼被大家喜愛,就是因為人家不陪著演戲,特別是現在這時候,別美化災難,我們最需要的是客觀、科學和冷靜。

長久以來,商業成功都是社會的一個聚焦點,很多成功人士的奮鬥史也被包裝成一篇篇的勵志故事。什麼帶雞蛋上大學,什麼餓肚子、生病、被嘲笑等等,好像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經受了苦難的刺激才達成的。

這是一種非常令人討厭的邏輯和腔調。

曾有記者問任正非:那些比您年輕四十歲的人,沒有您這樣的經歷,沒有您經歷過的苦難,您怎麼看待這一代人?

任正非反問道:「不是要把苦難作為必修課,如果人們都要經歷苦難,社會追求什麼呢?」

是啊,不要讚頌苦難,苦難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TMD受苦受難的。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沒有一個想經受苦難的。而且苦難不是成功的必備要素,英雄在成為「英雄」之前,未必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是英雄。

任正非說,外界為了網際網路的點擊率,在描寫時都想把我們神話了,「在母親肚子裡就想稱霸世界、小學成績好、大學有理想、當兵想當將軍……」

實際上,苦難並不輝煌,英雄也未必非苦難。問一問自己,誰願意去經受苦難呢?這不符合人之常情,苦難很少能夠促使人成功,相反,很多人都被苦難壓垮了。

這才是事實和真相。

所以,我們不要讚頌苦難,不要把苦難作為必修課。

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面對苦難時的心態和擔當,是智慧和格局,苦難不會帶來成功和勝利,但面對苦難的應對卻會,比如任正非這樣。

任正非創業之前的失敗和挫折已經說過很多了,不再多說,他創業時候的苦難其實也不需要多說,創業維艱,本就是必然的過程。

眾所周知,華為起步很低,幹活多賺錢少,「在創建之初,每月工資200多元,後來升到300多元,還要拼命努力,許多人累垮了身體……一代創業者已消蝕了自己的健康,一代年青的勇士又在步此後塵,前赴後繼,犧牲自己……」

華為從研發到市場,不知經受了多少艱難困苦,真的是可歌可泣,可是,任正非認為,苦難本身不是人們追求的目的,人們應該追求高的文化素質、高的創造能力,為國家、為人民貢獻能力。

人應該是為了理想而奮鬥,苦難只是奮鬥過程中的經歷,它不需要咀嚼,也不必咀嚼、回味,更重要的是鼓舞勇氣,總結經驗和教訓,尋找方法,取得勝利。

很多人之所以一邊讚頌苦難一邊躲避苦難,那是因為他們自身的懦弱和平庸,他們或許是混淆了奮鬥和苦難的區別。

對一個懶散的人來說,每天鍛鍊身體是苦難和痛苦,學習和思考也是如此不可忍受,他們稍微努力一下,就覺得自己在遭受苦難——這不是苦難,這是平庸和苟且。

其實,苦難的本質是外部條件和環境的嚴酷,它造成人們生存、生活的困境。奮鬥則是人們突破困境時候表現出來的品質。而且奮鬥不會隨著困境的結束而結束,因為奮鬥的本質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

現在,我們可以確定的說,英雄未必非苦難,因為不經受苦難仍然可以做英雄。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在於他們永無止境的上進、進取之心。

人生就是一次創業,創業就是一場修行,而修行則是為了自我的進化。

願我們都能夠積極創造和貢獻,持續進步,不沉淪在蠅營狗苟當中。

相關焦點

  • 苦難英雄任正非:曾砸20億給外國公司,高層反對,員工辭職
    實際情況是,5年之後,任正非再次請他們出馬,給華為做組織流程改造,又花了5年,一共耗資40億。在當時90年代的中國,任正非這一震動商業圈的舉動遭到了很多華為高層的反對。公司員工也一樣,不喜歡老外那一套,不理解任正非為啥非要拿來洋鞋,自己削尖腳丫去穿。任正非的意見被集體抵制後,他的暴脾氣上來了。
  • 高慶蕾:不管學術還是人生,苦難是必修課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高慶蕾教授表示苦難是動力的催化劑;苦難是一本啟智的經書;苦難又是一位深沉的哲人;苦難是人生一道永遠開放著絢麗花朵的風景。不經過挫折,怎知道路之坎坷;不經過磨練,怎知意志之堅強;只有在人生道路中與苦難交鋒,才知苦難也是一種財富。人不是戰勝痛苦的強者,便是屈服於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擔子,笑著也是挑,哭著也是挑。再不順的生活,微笑著撐過去了,就是勝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苦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然規律的表現,早在一千多年前,蘇軾就告訴了我們這樣的道理。我們對苦難應該持有的態度是正視和樂觀。
  • 是英雄選擇了苦難,然後成就了英雄主義
    首先,不能僅僅把戰爭中革命先烈所遭受的苦難、犧牲,描述為一個悲慘的故事,更應該突出表現悲壯背後崇高偉大的精神。那麼,什麼是苦難與犧牲?>如果把這些單純刻畫成悲慘的故事,某種程度上就是抹殺了苦難與犧牲的價值,絕不能以苦難做口實,以「人性」為旗號,把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革命英雄主義悲劇化。
  • 王陽明:老天在苦難裡面都藏了寶貝,就看你能不能把它們找出來
    6個星期的絢爛成長,其實正是前四年的苦難歷程饋贈的禮物——毛竹把自己的根扎進土壤,向有養料的地方延伸了幾百米。即使現在身處困境,拼命努力也看不到結果,請不要擔心,更不能放棄,因為你並不是沒有成長,而是在紮根,在紮根的時候就是這樣。
  • 《苦難輝煌》:苦難是你成就輝煌的寶貴財富
    最近讀了一本紅色歷史書籍,金一南教授寫的《苦難輝煌》,這本書不同一般的紅色歷史書,他披露很很多教科書上看不到的一些內容,儘量展現出當時苦難革命最真實的一面,比如說二萬五千裡長徵不是一早就計劃了要走二萬五千裡長徵的,也不知道一開始就要爬雪山過草地去陝北的,而是當時被國民黨軍隊追擊到沒辦法,一步一步才走到了陝北,而且還走出了二萬五千裡,由苦難走向了輝煌。
  • 第六部 在地上學習的上帝的科目——苦難
    (林後4:17)上帝預備人進入天上的學校,一定會讓他們在地上苦難的學校中接受訓練。作為上帝的工人和兒女擔負著重大的責任,而且在教會服務的職責越高,試探就越徹底,熬煉就越嚴酷。但這些試煉和苦難是值得感恩的工具,因它能鍛造我們如同精金。
  • 苦難是人生的導師
    我想到了19世紀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名言:「苦難是人生的導師」,並決定以此為題撰寫我的講話稿,不期,稿子剛剛開頭便接到通知,部分院系的畢業典禮因疫情的高度不確定性而被迫取消,人文學院和作為院長的我第一次欠下一筆無法償還的精神債務,藉此機會,我謹代表全院師生向已經黯然離校的2020屆全體人文學院的畢業生們致以深深的道歉!
  • 王陽明心學:老天在苦難裡埋藏了寶貝,關鍵要有能力把它們找出來
    仁愛之心,孝心,善心不被苦難的影響;2. 在困難中堅守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再多的苦難也無法剝奪對生命意義的探索;3. 心無旁騖,利用一切機會積極行動。心安了,念頭也清晰了,就專注地去做。簡單來說就是3個詞:善心、善念、善行。
  • 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是怎樣的格局造就了他的成功?
    他的核心人物任正非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帶著這份疑問,讀完全書,我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商業書,更是一本人生啟示錄,任正非的個性意志、創業經歷、人生智慧,帶給人無盡的力量和無窮的啟示,不容錯過!任正非,1944年出生,少年貧苦,他高中三年的理想是吃一個白饅頭。生活的艱辛,磨礪了少年任正非的堅韌和堅定。「我能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 貴州安順車禍後的反思:擺脫苦難的魔咒,鳳凰涅槃,重塑自我!
    無論怎樣,滿足於你所擁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雞腿』,不要放棄,愛別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標。」華為總裁任正非被稱為是苦難英雄,在《苦難英雄任正非》這本書中,講述了任正非從貴州的小山村考上了大學,畢業後當了基建工程兵。後來,任正非復員轉業去了深圳南海石油後勤基地,做了一名經理。他本來想繼續發光發熱,沒想到卻上了小人的當。
  • 《苦難輝煌》讓人「刻骨銘心」的一句話,讀懂了,人也就勇敢了!
    《苦難輝煌》讓人「刻骨銘心」的一句話,讀懂了,人也就勇敢了!而有一本書,猶如一個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什麼才是這個年代真正該崇拜的東西,這本書就是《苦難輝煌》!沒有苦難哪有輝煌,沒有昔日的犧牲,哪有今日的和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往往忘記了犧牲年代的殘酷,但有一個人一直惦念著,這個人就是《苦難輝煌》的作者金一南將軍!
  • 蔣經韜‖苦難經歷或眾生苦難的經驗是作家筆下開不敗的疼痛之花
    苦難經歷或眾生苦難的經驗是作家筆下開不敗的疼痛之花一一讀水孩兒《〈二月或雨水〉後記》之頓悟與斷想文/蔣經韜其實,有些點燃你心火的靈魂早己存在,只是時空屏蔽了我們相擁而泣的機會!似乎一切苦難都源自於惡。首先是自然的惡,兩歲剛剛有記憶便被一場人類浩劫唐山地震幾乎奪去生命。然後是人類之惡。西哲叔本華說,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想作惡。後面的遭遇大都出於此間。訴說苦難不是為了販賣悲哀,讓眾生產生厭世的情緒。而是為了挖掘苦難源自哪裡?是人類與自然失去了調和,是個人與社會與他人失去了調和?還是我們的靈魂與肉身失去了調和?
  • 《苦難輝煌》讓人「汗顏」的一句話,說中了多少人的軟弱內心!
    《苦難輝煌》讓人「汗顏」的一句話,說中了多少人的軟弱內心!《苦難輝煌》的作者是金一南將軍,寫一本書不難,但用15年去寫一本書,恐怕就沒有多少人能做得到了,畢竟人這一生能有幾個15年呢?但你問金一南將軍值不值得?他一定會回答,非常值得,雖然寫的是一本書,但留下的卻是那種苦難的歲月!
  • 對聰明的人,不要羨慕妒忌恨,聰明都是在苦難中產生的
    聰明人的誕生都是在苦難中產生的。「聰明人的誕生都是在苦難中產生的」這句話,或許讀者朋友們聽起來會很糊塗。那麼讓我們把一切都歸零,什麼意思呢?還是讓我們大家一起都回歸到遠古時代的人類。那個時候,可以說沒有科技,所以人類都過著基本相同的原始生活,而且很苦。
  • 教授對任正非說:幾百萬出場費我可以不要,但你要答應我1個條件
    這幾百萬的出場費我可以不要,但是你要答應我幾個條件。任正非帶著疑惑的眼神向金一南問到為什麼呢?不管你未來遇到什麼挫折,5G都要堅持研究下去,任何情況發生都不能放棄。這個「要求」是任正非在邀請金一南將軍為員工演講的邀約會上提出來的。金一南是誰?
  • 路易斯:與苦難相遇
    路易斯:與苦難相遇苦難在宗教領域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議題,而在人的一生中,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或被經歷過苦難。
  • 越挫越勇,苦難是人生的階梯
    人生的大成就,往往是以大苦難作為前奏的。這是因為任何稱得上成就的事情都非易事,越是成就大,苦難就越大。如果沒有苦難作為成就路上的門檻,成就將因過於輕鬆而變得沒有絲毫成就感。因此,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教育。」古今中外大量事實說明,偉大的人格無法在平庸中養成,只有經歷熔煉和磨難,願望才會激發,視野才會開闊,靈魂才會升華,人生才會走向成功。
  • 對苦難人生的詠嘆和感悟
    那是一部綿長久遠的人類史的音樂凝鑄,每個音符每個音響都透出人類前行的腳步,人類在荊棘苦難的行程;那是每一個真正的人的生命私語,世界上哪個真正的人沒有苦難的磨勵?沒有苦難的生命就沒有價值的生命!那更是浸在苦水、鹽水、辣水、酸水中遍嘗生命苦難的華彥鈞的生命體驗,並把這超人的體驗用從宇宙中抓捕音符完美表現出來,這個頑強的表現意圖又是他對苦難的藐視與抗爭。起碼在中國,迄今未有在音樂上超過他的佳作。
  • 《聖經》約伯記告訴我們如何正確面對苦難,如何對待苦難中的朋友
    舊約聖經中,人類的很多苦難都源於自身的犯罪,始祖亞當、夏娃因為違背上帝的命令,吃了上帝不允許吃的果子,被趕出美好的伊甸園,從此開始曠野求生之路,直面荊棘、野獸、乾旱等挑戰、為求飽腹辛苦勞作,生活中有了苦難。
  • 任正非僅用8字回憶創華為,字字飽含苦難
    所謂英雄,從來是不甘沉淪,勇於觸底反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是這樣的英雄。「生活所迫、人生路窄」「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時候,創立華為的」。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任正非回憶了自己創辦華為時的境遇,可這簡簡單單的這8個字卻不知飽含了多少辛酸和無奈。華為是1987年創立,那年任正非43歲。那時候的任正非在他人看來可以說是一個很失敗的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