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歡歌!「新華全媒頭條」關注高原明珠洱海復甦

2021-02-25 雲南發布

雲南大理洱海一景(2018年7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玉洱銀蒼一幅畫,一幅畫,與你攜手畫中行,畫中行。」這是歌曲《大理問雲》描繪的詩和遠方。一湖清水,滿目青山,足以讓遠方的你怦然心動。

湖面波光粼粼,岸邊草地林地綠意盎然,環湖的溼地、灘涂恢復了「野態」……2020年9月,大理市陽南溪到才村碼頭的洱海生態廊道投入試運行,旋即成為「網紅打卡地」,遊人漫步生態廊道,一步一景,趣味橫生,仿若入畫。

施雨在試用爺爺施作模的相機(1月11日攝)。洱海的美麗景色被24歲的大理女孩施雨收入手機,編成一條條短視頻,發在朋友圈,驚豔了遠方的朋友。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這些美麗景色被24歲的大理女孩施雨收入手機,編成一條條短視頻,發在朋友圈,驚豔了遠方的朋友。「我從小就看爺爺拿著相機拍洱海,後來爸爸也跟著爺爺拍洱海,我呢,耳濡目染,學會了攝影。不同的是,我用手機拍,短視頻居多。」談起一家三代人「聚焦」洱海的事兒,施雨如數家珍。

施作模介紹他的作品(1月11日攝)。施作模今年84歲,20多歲學習攝影,20世紀60年代拍攝了首張洱海照片。施作模拍攝的洱海照片超過8000張。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施雨的爺爺施作模今年84歲,一頭白髮,身形瘦弱,一到洱海邊,舉起相機,他就特別有精神。20多歲學習攝影、20世紀60年代拍攝了首張洱海照片、近年來熟練使用數位相機……施作模拍攝的洱海照片超過8000張。

施作模一家在一起翻看曾經的資料照片(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施雨的爸爸施雲東今年51歲,深得施作模「真傳」,從膠片到數碼,他一直都是施作模的追隨者。

施作模兒子施雲東拍攝的洱海風光(資料照片)。數十年來,洱海是他投入感情最多的拍攝主題。新華社發


「我小時候,湖水很清,後來水質變差,甚至藍藻暴發。」施作模說。拍汙染的畫面他很心痛,拍水清見底的美圖他特別高興。數十年來,洱海是他投入感情最多的拍攝主題,也成為施雨、施雲東的執著追求。

施作模拍攝的60年代的洱海小普陀風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時代不同了,設備變化了,但一家人記錄洱海之美的想法沒有變。施雨說:「你來洱海邊,走上生態廊道,就可能會被我拍攝下來。」

施作模拍攝的洱海風光(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一邊是波光粼粼的洱海,一邊是青翠巍峨的蒼山,蒼洱風光如畫卷般展開。「在洱海生態廊道上領略詩和遠方,這種感覺好極了!」來自廣州的配音師戴逸說。

以前,生態廊道原址上布滿沿湖而建的民房,雜亂不堪。大理鎮才村村民陳建雄說,以前房子建到水邊,天然湖岸線遭到破壞,風景全無,汙水直排洱海。

現在,洱海流域築起了一道「綠色」防線。「保護舉措中,生態廊道令我印象深刻。」生態廊道工程指揮部工作人員趙婷說,環湖而建、全長129公裡的生態廊道將洱海湖濱帶恢復到天然狀態,大幅削減入湖汙染負荷。

施作模兒子施雲東拍攝的洱海風光(資料照片)。數十年來,洱海是他投入感情最多的拍攝主題。新華社發


這是洱海「顏值」的再提升,書寫了保護治理的綠色新篇章。「生態廊道建設圍繞『生態優先、洱海保護』來進行,體現了自然、生態、野趣、文化、智慧,不是片面強調修建一條康養綠道。」大理州委書記陳堅說。

施作模與兒子施雲東和孫女施雨在洱海邊攝影採風(1月11日攝)。多年來,施作模一家三代人「聚焦」洱海。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如今,只要一有時間,施作模、施雲東、施雨三人就會相約來到洱海湖邊拍個不停。施作模說,這裡就是詩和遠方。

相關焦點

  • 雲貴高原璀璨的明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
    大理市,位於雲南省西部,雲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作為古代大理國的文化與政治中心長達5個多世紀。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大理的旅遊資源非常的豐富,有著名的蒼山洱海。蒼山是大理市的綠色生態屏障,屬橫斷山脈雲嶺餘脈,美麗的景色,高大的樹木。還有陡峭的懸崖,給人一種大自然的力量,是大理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具有挑戰極限的遊客,要做好心理準備,登上蒼山具有一定的難度。洱海是我國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稱。
  • 雲南大理洱海旅遊必去的幾個景點,洱海景點推薦,你知道幾個?
    大理洱海稱得上雲南有名的高原地區天然湖泊,海拔高度1972米,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於大理市下關,總面積為248平方千米。從上空往下看,大理洱海猶如一輪圓月,靜靜的臥在蒼山和雲南大理壩子中間。大理洱海現有3道、4洲、5湖、9曲,主要是因為少受環境汙染,湖泊清亮,清晰度高,從古至今一直稱之為「山川間的完美無瑕翠玉」。
  • 它被稱為「高原明珠」,和青海湖、滇池並稱中國高原三大高原湖泊
    在雲貴高原的烏蒙山上,有一個被稱為高原明珠的湖泊,和青海湖、滇池並稱中國高原三大高原湖泊,以顏值聞名天下。碧波萬頃的高原明珠閃耀在每一位造訪者的眼裡。「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詩句配到這裡真是再合適不過。溫暖了高原,也溫暖了大地的眼睛。
  • 中國地理小區域——大理、蒼山、洱海
    洱海位於我國雲貴高原西北部,其西側的點蒼山森林茂密,眾多溪流發源於此,豐富的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匯聚於山前窪地,形成了雲貴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1)簡述點蒼山東麓河流的特徵。(2)推斷圖(a)中湖岸邊的甲地至湖心處的乙地湖底沉積物粒徑粗細的變化,並說明原因。
  • 太陽池||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這裡,水色澄清如洗,四季碧波漣漪,宛然一面碧波照人的寶鑑,靜靜地置於黃土高原谷底溝壑間,使人油生高原出平湖的感覺。太陽池環周7公裡,綠樹成蔭,蘆葦蕩漾,肥魚水鳥嬉戲池中,水光山色融為一體,堪稱黃土高原上一大奇觀,被譽為「高原明珠」。其實,這裡更像是「高原出平湖,隴上第一景」。
  • 為雲南高原湖泊治理注入金融活水
    滇池為西南第一大湖,也是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泊。近20年來,隨著昆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擴大,滇池流域生態環境壓力加大,滇池面臨著水環境汙染與水資源短缺的雙重困境。記者從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通過「環湖截汙」「水體置換」「溼地建設」等一系列工程的實施,歷時10餘年,滇池流域水質已有顯著改善。
  • 雲報頭條丨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最近,雲南日報全媒體採訪組走進大理,親身感受到白州各族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洱海保護治理為核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奮力推動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洱海明月,見證碧水蕩清波方圓250餘平方公裡的洱海為雲南第二大高原湖泊,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大理的美,美在洱海;洱海的美,美在清澈。
  • 各地環保頭條丨雲南:切實加快推進重點水利項目建設 抓好洱海保護...
    各地環保頭條丨雲南:切實加快推進重點水利項目建設 抓好洱海保護治理各項工作 2020-11-07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孔海南:皎皎洱海月 桃李沐春風
    曾經風光旖旎的洱海水環境的惡化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關注。洱海保護被納入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在這場洱海保衛戰中,孔海南帶領團隊,以實際行動堅持「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他作為課題負責人連續承擔了我國的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計劃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
  • 尋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洱海因為其形狀類似人耳,東西窄,南北長所以取名洱海,洱海不是海,而是雲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每逢農曆十五月圓日,在洱海上空的月亮看起來總會比其他地方的更大更圓。從洱海上空望去,圓月倒映在湖水中,浮光躍金,天空中月輪高懸,銀輝燦燦,天上月水中影,交相輝映,令人不禁疑惑是天上月掉水中,還是海中月升天。
  • 蒼山洱海,看這一片風花雪月,是不是有個人在那等著你
    蒼山洱海境內的蒼山洱海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是大理市的綠色生態屏障,屬橫斷山脈雲嶺餘脈,由19座南北走向的山峰組成,平均海拔3782米,全長48公裡。洱海是我國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稱,南北長40 5 公裡,東西寬3至9公裡,最大水深20 .7米,平均水深10.2米,蓄水量30億立方米。風情島
  • 新華全媒頭條:「綠」從天目盎然出——湖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
    「拉一把」還要「送一程」,「綠色政策」疊加打造營商新環境 貼合不同的創口、採用不同的材質、適用於不同的病症……走進湖州市德清縣的浙江隆泰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各種醫用敷料分類之細、品類之全讓人眼花繚亂。 「今年上半年,企業已經完成了相當於去年全年的銷售額。
  • 傳媒頭條:2/27丨雙傳學擬任新華日報社長丨陳喬恩酒駕緩起訴確定
    獨家製造丨傳媒頭條 雙傳學擬任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
  • 高原明珠碧塔海,如油畫般的翡翠仙境.
    碧塔海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中甸縣東部,距縣城25公裡。保護區以碧塔海為中心,總面積840平方公裡。碧塔海長約3公裡,寬約1公裡,藏語稱碧塔海為"碧塔德錯"。"碧塔"意為牛毛毯,"德"為魔,"錯"為海。碧塔海素被稱為高原明珠,湖面海拔3538米,是雲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歷史上曾經是被水淹沒的凹陷地帶,第四紀隨西藏高原強烈抬升形成目前高原面貌。
  • 比青海湖低調,比滇池人少,她是雲貴高原上一顆遺落的明珠!
    據說最懂旅行的人都關注了這個號
  • 洱海的「債單」:太湖銀魚移植30年,竟成土著魚「殺手」?
    洱海是雲南的第二大高原湖泊,曾經有著非常豐富的漁業資源,甚至還被譽為滇西的「魚米之鄉」。上世紀60年代以後,洱海的土著魚類就開始逐漸減少了,水質也開始惡化,洱海的生態也因此陷入了危機。洱海衛星地圖從時間線上來看,洱海和滇池、撫仙湖、星雲湖等眾多高原湖泊的命運是「綁定」在一起的,各個湖泊中的土著魚類也面臨著相似的命運:過度捕撈、水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
  • 高原「綠色明珠」——納木錯
    與此同時,納木錯還是我國的一個綠色明珠。「聖湖」周邊的自然介質,有苔草平鋪的草原,有雜草叢生的條塊溼地,這些天然的牧場,全年均可放牧。每年在冬季到來前,藏北的牧民會把牛羊趕到這裡,度過風雪寒冬。不少水禽,將「聖湖」當成了自由港灣,在此靠天地養著。它們是些見過世面的留居者,跟人親。傍晚時分,棕頭鷗和斑頭雁會遊近岸邊,當你投擲食物時,它們會雀躍地圍攏過來,搶食捧場,瞬時滿盈出「天地一沙鷗」的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