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木錯,是中國地理專家在「選美中國」的活動中,評定的「中國最美五大湖泊」時位列第三(前兩名分別是青海湖和喀納斯湖)的湖泊。如果說青海湖是最為明媚的鏡像之湖,喀納斯湖是最為斑斕的秋色湖,那麼納木錯就是最為聖潔的「天湖」了。與念青唐古拉雪山相伴的納木錯,海拔高達4718米,離天最近,不僅是世上最高的鹹水湖,它還是古象雄文明的發祥地。與此同時,納木錯還是我國的一個綠色明珠。「聖湖」周邊的自然介質,有苔草平鋪的草原,有雜草叢生的條塊溼地,這些天然的牧場,全年均可放牧。每年在冬季到來前,藏北的牧民會把牛羊趕到這裡,度過風雪寒冬。不少水禽,將「聖湖」當成了自由港灣,在此靠天地養著。它們是些見過世面的留居者,跟人親。傍晚時分,棕頭鷗和斑頭雁會遊近岸邊,當你投擲食物時,它們會雀躍地圍攏過來,搶食捧場,瞬時滿盈出「天地一沙鷗」的大自在。
美麗「聖湖」 ——納木錯
納木錯,藏語意為「天湖」。從拉薩到納木錯,約190公裡,海拔陡升了1100米。每個人都有夢想,都在尋找機會去實現夢想。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夢寐以求的是去西藏走一走,用相機記錄下真正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紅白相間的藏式建築、碧波蕩漾的神聖之湖、高原之巔的皚皚雪山、翻山越嶺的川藏公路、川流不息的滾滾車流,以及想像不到的種種奇美壯觀。
納木錯有一種大氣雄壯的美。湖的海拔都比拉薩高,路面也比較差,去一趟的確不易,但是非常值得。納木錯那淨化心靈的美景,透明的空氣,美麗的傳說,都值得無窮回憶。隨著人們生活的逐步提高,幾乎是家家有車的日子已經到來,從而自駕遊已是國內的一大出行方式,畢竟一路上看著風景,且走且停,這樣的自由才更貼切旅遊想要的感覺。
納木錯湖美景
那麼如果你自駕遊西藏納木錯,一路上會遇見多少動物?會被多少可愛的動物擋住去路?自駕遊納木錯國家公園,從剛開始進入便感受到其魅力。納木錯周圍是廣闊無垠的湖濱平原,生長著蒿草、臺蘚、火絨草等植物,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來之前,就把牛羊趕到這裡,度過風雪嚴寒。成群的野鴨飛來栖息,繁殖後代。湖泊周圍常有狗熊、野犛牛、野驢、巖羊、狐狸、獐子、旱獺等野生動物棲居,湖中盛產高原的細鱗魚和無鱗魚類,湖區還產蟲草、貝母、雪蓮等名貴藥材。
納木錯地區野生動物區系屬於青藏區羌塘高原亞區。本區有哺乳動物20餘種。食肉類、有蹄類、兔形類和嚙齒類均為5~7種。有蹄類種最普遍的是藏野驢、藏原羚、巖羊和盤羊,前兩者多棲息於盆地與河谷,後兩者多棲息於山地。嚙齒類中優勢種高原鼠兔,數量很多,特別是在沼澤草甸環境中數量更高;其次是旱獺、田鼠和藏倉鼠。高山草原的食肉獸有狼、狐、猞猁、兔猻、熊和鼬,其中最常見的是鼬,經常出沒於鼠洞。雪豹是最能適應高山寒漠環境的食肉動物,在雪線附近仍有活動。納木錯區域的食蟲目和翼手目動物種類和數量都很稀少。而分布在高山草原、寒漠區域內的鳥類,種類最普遍,數量最多的是褐背地鴉、棕頸雪雀、棕背雪雀、白腰雪雀、褐翅雪雀、藏雪雞和西藏毛腿沙雞等幾種鳥類。其中冬季藏雪雞向藏南方向遷徙轉移,西藏毛沙雞則遷至4000米以下,它們經常出沒於旱獺和鼠兔的棄洞,以躲避敵害和不良天氣或利用為巢穴,這種「鳥鼠同穴」現象,在高原上十分普遍。
納木措牧場風光
納木錯湖區水禽很多,其中最普遍且數量佔優勢的是留居鳥,主要有棕頭鷗、斑頭雁、赤麻鴨、燕鷗。在高海拔山地,鳥類一般稀少,但能生活於此的種類,均有高度的適應能力。黑頸鶴是納木錯沼澤地唯一的鶴類,在高原腹心和北部繁殖,在雅魯藏布江中遊谷地及其南部喜馬拉雅南麓、滇西北橫斷山區和貴州高原西北草海一帶越冬。西藏雪雞可作為高原的代表,常在高山草甸、灌叢帶棲息,淺灰的毛色與巖塊相似,不易發現,以高山植物嫩葉和花為食,並能在冰川和永久積雪帶附近活動,冬季不做垂直遷徙,對嚴寒無所畏懼,在積雪山地隨巖羊、盤羊踩開的地方覓食。紅嘴山鴉、黃嘴山鴉、胡兀鷲、巖鴿、雪鴿等均為高山常見鳥類,可在高山巖隙中營巢。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在該區域內分布比較稀少,種類非常有限。湖中,產細鱗魚和無鱗魚。湖中魚類主要是鯉科的裂腹魚和鰍科的條鰍。裂腹魚一般可長到一二千克,大的可長到七八千克甚至幾十千克。這些魚是200萬年以來,由這裡原有的魚類,隨著地殼的隆起,適應高原的特殊環境,逐步變異演化而來的。有些魚至今還保留著頭大尾短的原始特徵。
夏天的納木錯最為歡騰喧鬧,野犛牛、巖羊、野兔等野生動物在廣闊的草灘上吃草;無數候鳥從南方飛來,在島上和湖濱產卵、孵化、哺育後代。湖中的魚群時而躍出水面,陽光下銀鱗閃爍;牧人揚鞭躍馬,牛羊湧動如天上飄落的雲彩,高亢、悠揚的歌聲在山谷間迴響。幽靜安謐的納木錯生機勃勃,意趣盎然。難怪藏族人民要把納木錯看作是美好、幸福的象徵了。
在路上,成群成片的山羊在陡峭的山坡上整齊地移動,場面非常生動有趣。如果在自駕的路上,能夠遇見白犛牛,那麼一定要停下來,在陽光下漫步的白犛牛會給你帶來吉祥,很多人自駕納木錯想看看這麼美的場景,但是卻可遇不可求。
綠色生態的寶庫 ——納木錯
有人說納木錯跟海沒啥區別,但是我覺得只有親臨納木錯才會真正體會到它與海的不同,它的美無以言表。翻過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不遠處有一條湛藍無比的水帶出現在我們視線裡,大家都格外興奮,歷經幾小時的顛簸,這傳說的人間仙境,高原「聖湖」納木錯即將呈現在眼前,每個人都期待無比。
「聖湖」納木措
納木錯大無邊際,湖面碧波蕩漾,湖水湛藍清澈,遠處是永久守望著「聖湖」的延綿起伏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山體白雪覆蓋,雄壯巍峨。駐足湖邊,陣陣清新涼爽的湖風拂面,眼前仙境,聖潔無暇,醉人心扉。納木錯優美聖潔的湖光山色,遠離現代文明的汙染,保持著良好的自然原始生態,是朝聖者心目中理想的聖地。聖潔的藍與白是納木錯永遠動人的主色調。親臨湖畔,讓人仿佛來到一個藍色的世界,淡藍、灰藍、深藍、天藍、湖藍、藍綠、藍紫,這些由淺而深的藍色,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藍色,帶給人絕妙的視覺享受。湖水清澈見底,冰涼刺骨,讓人不忍有半點侵犯之心。雪山與湖水相映,靜美的景致令人陶醉。
一見納木錯的倩影,許多遊客就情不自禁地直呼「太漂亮了」。當我來到那根拉山上的觀景臺,舉起手中的相機,只聽得相機咔嚓的聲音。那美麗的五彩經幡隨風飄揚,身後就是一望無際的碧藍天湖,我的感覺是怎麼也拍不夠。車行在湖邊廣袤的草原上,綠中帶黃的淺草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塊大大的地毯,三五成群的牛羊甩著尾巴在草地上悠閒地啃著鮮草,好不愜意。遠處皚皚的雪山露出清晰的面容,和深藍的湖面相映生輝。
納木錯羊群
以納木錯湖為核心的納木錯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湖泊、沼澤溼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多年來,由於保護措施得力,納木錯生態系統良好,風光如畫。雖然海拔高,但是依然掩蓋不住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不少進藏遊客前來。不知不覺,車已經停在了納木錯湖畔。遊客們迫不及待地跳下車,跟天湖親密接觸。清澈透明的湖水給遊客們帶來了絲絲涼意,遊客們站在湖邊,觀看水天一色的美景。此時,面對生態環境如此好、風光如此美的納木錯,遊客們的高原反應好像不治而愈了。
高原精靈 ——大型野生動物
據悉,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上分布著大量的大型野生動物,他們適應了高海拔地區獨特的低溫缺氧環境。進化出了很多適應高原氣候的特徵。在低溫缺氧的高海拔地區,生存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綠色生態保護良好的納木錯除了那些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外,遊人們在高原上可見到三種最多的野生動物。
納木錯風情
野犛牛是高原上最常見的大型野生動物之一。他們體形龐大,四肢強勁,身體上覆蓋著長長的毛,腹部的毛幾乎可以垂到地面,這些毛可以為野犛牛遮風擋雨。野犛牛兇猛善戰,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動物。野犛牛舌頭上長有肉刺,可以輕鬆舔食較硬的植物。家養的犛牛雖然外形和野犛牛相似,但家犛牛由於被馴化過而表現的性情溫順。但是野犛牛則天生好鬥,有極強的野性。由於叫聲像豬,所以在其產地也被叫做「豬聲牛」。碩大的體格,從容不迫的風度,一直都顯示出一副憨厚、端莊的模樣。
西藏納木措野驢群
狼來了
可愛的小狐狸
警覺的巖羊
藏原羚
野驢屬於典型的荒漠動物,常分布於海拔3800米以上的開闊草原裡。在我國西藏、新疆、內蒙古均有分布。野驢非常善於奔跑,野驢也是愛乾淨的動物,不僅會經常去河裡洗浴,它們還會遊泳。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保護得當,野驢的數量在逐年增加。野驢叫聲像家養的驢,但叫聲更為短促,外形則更像家養的騾。
棕熊是高原上比較常見的大型野生動物,但你要是覺著它可愛你就大錯特錯了。棕熊可是會攻擊人類的。他們會常常下山翻牆入室搶劫,會把當地居民家的食物全部翻出來,能吃的吃,能扔的扔。棕熊是當地的保護動物,所以沒有人會傷害它。在我國高原地區分布的有喜馬拉雅棕熊,他們頭大而圓,耳朵上有絨毛,體型碩大,背部隆起。這些動物能在較為惡劣的高原地區生活,是因為他們身體上有一套獨特的機制,用來適應高海拔地區高寒缺氧的環境。高原上的每個生命都值得被敬畏。
納木錯的綠色生態美
納木錯湖中現有5個島嶼,其中最大的是位於西北部的朗多島,面積約為1.2平方公裡。位於東南部的扎西多半島(通常簡稱為扎西島)是納木錯旅遊勝地,其面積約10平方公裡。納木錯地區位於地勢高亢的藏北高原腹地,這裡空氣乾燥少塵,透明度高,納木錯湖水也清澈透明、礦化度低,湖面呈深藍色,水天相融,渾然一體,呈現雪山、藍天和碧水的畫卷。
兀鷲
燕鷗
黑頸鶴
納木錯湖濱草原廣袤無垠,水草豐美,是藏北高原良好的天然牧場之一。溼地,主要是藏嵩草,冬季牧民牛羊食用的優良牧草。雪山、湖泊、草地相互輝映。納木錯流域屬於高寒草地向高寒草甸過渡的區域,植被類型以草原化草甸為主,常見物種包括紫花針茅、高山嵩草、大花嵩草、青藏苔草、二裂委陵菜、釘柱委陵菜、墊狀點地梅、藏波羅花、駝絨藜、火絨草、香青、風毛菊和各種蒿類。這些植物適應了高原寒冷、乾旱的生長環境,具有抗低溫、旱生的生態習性,絕大多數植物葉面縮小、密被毛、捲曲或成刺狀,植株低矮、叢生、近似蓮座狀或墊狀。
納木錯還蘊藏著大量的浮遊生物和魚類,這些生物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湖心島人跡罕至,因此也為各種鳥類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場所,成為鳥類的天堂。目前流域內主要分布有:黑頸鶴、藏雪雞、毛腿沙雞、赤麻鴨、斑頭雁、獵隼、棕頭鷗、山斑鳩等數十種鳥類。
斑頭雁
巖鴿競飛
我總是忘不了飛翔在納木錯上空的水鳥,它像一個隱喻,穿行在理想之湖與現實大地之間。遼闊的天空像藍色水晶一樣晶瑩剔透,聖潔的雲朵這裡一團,那裡一簇,成懸浮狀,給藍天以裝點與映襯。天空下,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原,碧綠的草原曲線柔美地起伏著,像碧綠的大海。不時看到牧民居住的氈房和黑色或白色的鬃毛紛披的犛牛,點綴在草原之上,顯得那麼安詳、靜謐。舉目向南眺望,念青唐古拉山雪峰在日照裡閃爍著熠亮的銀光,這時看到的高原「聖湖」就偎依在雪峰下面,當然由於距離尚遠,它縹緲得猶如一襲綠色的綢娟鬆軟地波動在那裡。
到了湖邊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沙粒一樣渺小,1940平方公裡面積的湖水,用它的廣闊和纖塵不染的清澈,裝下了雪峰,裝下了藍天白雲,而它的寧靜卻絲毫沒有受到驚動。我看到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水鳥在湖面上空飛行,還發出陣陣鳴叫……一些遊客,也包括我,紛紛舉起相機,在拍攝納木錯,也在拍水鳥。這時,我意外地看到,有一隻水鳥從湖面飛來,經過我的頭頂。我注意到這是一隻銀灰色水鳥,腹部的羽毛呈白色,體型還挺肥碩,翅膀在緩慢地扇動,並不像我遠距離看它飛翔時那麼的輕盈和神秘。各種水鳥詩意地在廣闊的湖面上空舞蹈,甚是壯觀。我相信,對於水鳥們來說,它最迷戀的是納木錯,翱翔在「聖湖」的上空,那才是它演奏的最華美的生命樂章!
中國周刊
《中國周刊》全國發行,每月5號出版。
郵發代號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