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整理自網絡
文/楊銀娣
納木錯,藏語意為「天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首,湖面海拔4718米,東西長70公裡,南北寬30公裡,面積1920平方公裡,是西藏自治區最大的湖泊,中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
納木錯,傳說中的香巴拉仙境
那天陽光明媚,我們倆一大早從當雄驅車開赴納木錯。車一直往山上爬,不停的換擋。路兩邊是雲霧繚繞的雪峰。車爬行到海拔5000多米的雪峰頂上,突然映入我們眼帘的是一幅廣闊無疆、絲絨般的綠地、湛藍的湖泊、綿延不絕的念青唐古拉雪峰,好一幅精美絕倫的上帝之作,令人驚嘆不止。
一條剛剛修建好的黑色的柏油路一直蜿蜒到了美麗的湖邊。兩邊雪白的羊群,滿山坡地飄散著;綠茵茵的草地如一望無際的地毯,犛牛披著滿身的長毛,無視一切悠閒地找尋著可口的美餐;母馬領著小馬駒,安靜地看著過往的客人。在這裡看到的每一處都是寧靜、安逸美不勝收的畫幅。
香巴拉、香巴拉,傳說中的香巴拉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像是一個世外桃源,又像是一個美麗的島,或者是一個離地球不遠的星球……香巴拉究竟是什麼樣子?它在何處?我現在看到了納木錯好像到了傳說中的香巴拉仙境。
湖邊草灘上的犛牛
佛教徒們相信這裡沒有貧窮,也沒有痛苦,沒有憂傷、沒有疾病、也沒有死亡,沒有嫉妒和仇殺,更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這裡花常開,水常清,莊稼總在等待收割,甜蜜的果子總是掛在枝頭。這裡遍地是黃金,漫山遍野是寶石,錢在這裡沒有用。這裡的人用意念支配外界的一切。香巴拉的人壽命以千年來計算,想活多久就活多久,只有活膩了的人,想嘗試「死」的滋味,才會快快活活地死去。
香巴拉有沒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西藏人民心目中嚮往著那神仙般的生活。納木錯給人無限的想像力,讓來到這裡的我們渾然不覺的走向了傳說中的香巴拉,感覺自己置身於香巴拉。
納木錯周圍廟宇林立、香火旺盛,許多高僧在這裡弘揚佛道。每逢羊年,虔誠的佛教徒紛紛前來轉湖朝佛,這時湖邊的恰催寺、扎西切寺、多加寺等,都是祭祀的聖地。信徒們轉湖時,把各種供品投入湖中,祈求風調雨順、吉祥如意。信徒繞湖一周,一般要耗時半個月左右,山脊那邊一百多米長的瑪尼牆,就是歷史的見證。瑪尼牆由無數的經石堆成,有的經石字跡清晰,有的斑駁難辨,這是千百年來信徒們在轉湖後留下的歷史見證。
羊年轉湖,馬年轉山,猴年轉森林,據說是佛祖給人世間留下的旨意。納木錯是身、語、意之聖地,也是聖地中之最殊勝者。在別處修行一百年後才能成佛的話,在這裡修行彈指間就能修成。修行者繞湖而行,便可得到無量的功德和淵博的知識,並能捨去自己的惡習和痛苦,若不這樣做,會導致終生愚昧,大地貧瘠,植物枯萎,生靈泯滅。
我們虔誠地開車往前行,準備繞湖一周,嘗一嘗仙境般的感覺,過了夫妻石,開到了湖邊,車陷入了沙石之中,我才從夢幻中回到現實。
轉經人——納木錯的人文風景
可能是心不夠誠,虔誠的佛教徒是徒步轉湖,而我們是開車轉,所以,我們的車陷入了泥沙中。
這時,欣賞湖光山色的遊人不約而同地聚集到我們的車旁,幫我們一起用力推車。旁邊兜售小飾品的牧民也來幫我們,他們邊推邊笑,笑我們已經傷痕累累的車。在這其間我被一位戴著藏族帽子的「小夥子」感動了。她指揮著幫忙推車的人,一會跑到前,一會跑到後,一會拿著石頭墊車輪。我不經意地一看,才發現她是一個熱情似火,朝氣蓬勃的女孩!好久沒有見到這樣脫俗善良的女孩了,我不由地產生了想親近她的念頭。
車被推了上來,我走了過去,她也向我走了過來,雖然我比她大很多,可我們像久違的老朋友一樣,我說了聲謝謝,她過來摟著我留了個影后告訴我:「姐姐,我是雲南過來的,我叫秋秋,待會我們幾個朋友去拉薩,你們去不去?」我親切地拍了拍她說:「我們今天要住在納木錯,明天才去拉薩,你能不能留下來,我請你吃飯,明天一起到拉薩?」她笑眯眯地告訴我:「不行,姐姐,我們好幾個朋友約定好了。不過,姐姐,我把手機號碼告訴你,到了拉薩一定給我打電話,如果有機會你到雲南來,我帶你們去麗江玩,那裡到處是我的朋友,我一定給你們當好嚮導。」說完她笑容可掬地轉身回到了她朋友中間,我的視線跟著她到了她們中間,好一幫朝氣蓬勃的男孩女孩,我由衷地感謝納木錯這個神湖,讓我認識了秋秋這樣神奇脫俗的女孩。
這時,拉著馬的、牽著犛牛的好幾位牧民們來到了我們身邊。最前面一位頭戴藏帽、身穿藏服的小男孩走過來說:「姐姐漂亮,和犛牛照個像吧,5元錢。」犛牛確實很漂亮,是黑色的,和遠處的雪山、湛藍的湖泊形成鮮明的對比,再加上我經不住藏族小男孩的誇獎,過去以湖泊為背景照了兩張像,藏族小男孩只收了1張的錢。
轉頭望去,在湖旁邊的石頭上坐著一位藏族少婦,兩個藏族小男孩,嘴裡吃著什麼東西,在湖水的倒映下遠遠地看上去似一幅美麗的油畫。我走了過去和她聊天:「這兩個孩子是你的嗎?」她笑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繼續笑著,好像笑容凝固了,看著她的微笑使人溫馨無比。
我走出了很遠,仍在思索著,她們的心境如「香巴拉」一樣的平靜、安逸。
我回到車裡,回頭往車的方向走去,一位藏族老阿媽吸引了我的視線,她古銅色的臉龐上滿布皺紋、乾澀的臉已被高原的陽光烤曬的就像是一張使勁揉皺的牛皮紙。她向我展示著燦爛的笑容,在陽光的照耀下,每條皺紋都跳躍似地歡迎我。我迎了上去,老阿媽揮手,伸出食指和中指用很現代的手勢做出了勝利的姿態,嘴裡還不停地喊著:耶、耶、耶……和我們告別時她嘴裡又不停地用藏語說著:「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納木錯的黃昏太美了,遠處的雪山和燒紅的晚霞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天氣漸漸的有點涼意了,但天空依然沒有要馬上黑下來的跡象,我們騎著馬沿著湖邊,伴著馬蹄的碎步聲,一路看著神湖的暮色,沾一沾神湖的靈氣,希望給我們帶來好的運氣。遠處山邊腳下有兩處黑色的帳篷。這時,從帳篷裡走出了一男一女和一個小孩,女的滿臉笑容地向我們招手,嘴裡用含糊不清的普通話喊著:「過來,過來。」我們騎馬來到了帳篷,下了馬。
我進去一看,漆黑一團,停了片刻,首先看到的是地中間用磚架起的火爐裡燃燒著的幹牛糞,煙霧瀰漫著溫暖著整個小小的帳篷。火爐旁邊躺著一個小女孩,看上去出生不到1個月,她的小肚子裸露著,手腳亂動,兩個小眼珠可能是因為陌生人的到來不停地轉動著。她的小姐姐下意識地趕緊幫她的小妹妹拉起衣角,把裸露出的部分蓋上,但衣服太小,怎麼也無法遮擋住小軀體,小姐姐只好放棄。
看著小姑娘的舉止,又有愛心,又懂得羞澀。我對納木錯的山水養育的人開始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小姑娘的母親熱情招呼我與她一起學著打酥油茶,她的丈夫則和我的同伴天南地北的聊著天。我們知道了他們是遊牧一族,從4月份到10月之間來到納木錯,10月份後會遊牧到能過冬的地方去。他們已經習慣了高原的太陽和寒冷的氣候,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納木錯住著這些善良的遊牧人,給這裡的自然環境添上了一道獨特的、賞心悅目的風景。
夜宿「浪漫」客棧
我們住的客棧號稱是海拔最高的客棧,一進大門,感受到的全是藏式風格的裝飾。大廳周圍是客房,中間是一個大的客廳,擺滿了藏式的沙發,沙發上座滿了中西方的遊人,就像一個大家族聚集在一起,氣氛非常的熱烈,嘈雜語言的交談聲充斥著大廳。
我們在大廳裡坐下來,打開筆記本整理一天拍下來的照片。這時,一位臉龐黝黑、大約三十八、九的藏族男人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看著我們電腦裡的照片,湊了上來說:「啊!這麼多漂亮的照片,你們在西藏走了不少地方吧?不過你們看看這個客棧的牆壁上的照片全都是我拍攝的。」我轉過頭來看到了他一臉自豪的神色搭上了一句:「你是這裡的老闆?」他詭笑著點頭。我又好奇接上一句:「你是藏族人嗎?你叫什麼名字?」
他還是詭笑著,看著我半天才回答:「我叫浪漫,我是從青海那邊來的。」說完繼續詭笑著。我說:「你騙人,藏族人哪裡有叫浪漫的。」旁邊的幾個客人也不相信地笑著搖頭。「浪漫」拿出了他的名片讓我看。他說:「我叫落日加措,我這裡來來往往的客人都習慣叫我浪漫加措,索性誰問我叫什麼,我都回答『我叫浪漫』一來二往,大家都叫我浪漫。你們來到我這個世界上最高的客棧,我們也是緣分,希望你們玩得開心,過會,我們一起喝青稞、跳鍋莊舞,保準讓你們過一個難忘的夜晚。」
這時,室外的氣溫已降到了冰點,而大廳裡面氣氛熱鬧非凡,大廳中央燃燒著熊熊篝火,許多中國的、外國的,還有藏族女孩、客棧的老闆圍繞著篝火跳起了熱情、豪放的鍋莊舞,我被這種熱烈的場面感染了,也立即融進了這舞蹈的海洋,太忘我了。
納木錯、納木錯!這個神仙居住的地方,使人有歸屬感。這裡的一切、一切與世無爭,來往的人們在這裡尋找到了一片寧靜的樂土,這是一塊淨土。你的身、語、意將融入在這塊聖地,沒有世俗,只有氣喘。
相關閱讀:
★這個高原小江南!冠絕西藏,驚豔中國!
★這世界上最美的事, 不過是西藏下了雪!
★如果人生只有一次旅行機會,一定要去尼泊爾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