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定痛丹淵出清代王清任氏之《醫林改錯》中的龍馬自來丹,原方為馬錢子、地龍、硃砂三藥合成,主治癎證、癱腿。餘取葉桂蟲蟻搜剔之意,在原方內加入地鱉蟲、全蠍各3克,取名龍馬定痛丹,用治各種痺痛,多能奏效。
龍馬定痛丹由馬錢子30克,地鱉蟲、地龍、全蠍各3克,硃砂0.3克組成。製作方法是先將馬錢子用土炒至膨脹,再入香油炸之,俟其有響爆之聲,外呈棕黃色,切開呈紫紅色時取出,與地龍、地鱉蟲、全蠍共研細末,和入適量蜂蜜,泛丸40粒,硃砂為衣。
馬錢子又名番木鱉,性味苦寒,有大毒,入肝、脾經,具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功,《外科全生集》稱其「能搜筋骨之風溼,祛皮裡膜外之痰毒」,張錫鈍亦謂「其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力,實遠勝於他藥也」;配以鹹寒走竄之地龍,破血通瘀之地鱉蟲,祛風止痛之全蠍,共奏活血脈,化瘀血,祛風溼,止痺痛之功效;蜂蜜泛丸,硃砂為衣,則能制馬錢子之毒性。
臨床運用龍馬定痛丹應嚴格控制劑量,常規服法為每晚臨睡前用糖開水送服1粒,服1周後若不效,可於每晨加服半粒至1粒,連服1月為宜。若過量中毒則會出現肌肉強直,口唇、兩頰及周身麻木,甚至抽搞、震顫等,此時可用濃糖水口服,或甘草、綠豆各30 克,煎湯頻飲即可緩解。
為驗證龍馬定痛丹對痺證的鎮痛作用,餘曾取龍馬定痛丹系統觀察60例痺證的療效,病種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24例、風溼性關節炎26例、痛風性關節炎3例、肩關節周圍炎1例、椎間盤突出症1例、頸椎病2例、雷諾氏病1例、腰肌勞損1例、退行性關節炎1例等,治療結果:顯效16例,有效3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0%。其中類風溼性關節炎有效21例,有效率87%;風溼性關節炎有效24例,有效率92%;其他病痛9例,有效率90%。
龍馬定痛丹的藥理研究也表明,龍馬定痛丹在低劑量時鎮痛作用較弱,在中劑量、大劑量時鎮痛作用較強,藥物發生作用較安乃近快,用藥後30分鐘內即顯效,鎮痛作用雖低於哌替啶,但維持時間較長約3小時左右。龍馬定痛丹對於軀體性疼痛效果較好,而對內臟化學剌激等引起的疼痛緩解作用不及哌替啶,但強於安乃近。
蘇某,男,60歲,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多年,反覆發作,四肢小關節紅腫疼痛,晨僵明顯,每逢天氣變化及陰雨連綿時加劇,經用阿斯匹林、激素及中藥補益肝腎、怯風除溼之劑治療,效果不顯,改用龍馬定痛丹1粒,每晚1次,一周後關節疼痛見減,連服1月,四肢關節紅腫疼痛全退。
——摘自《顏德馨診治疑難病秘笈》
顏乾麟點評:
1. 顏德馨教授創製龍馬定痛丹具有良好鎮痛和恢復關節功能等作用,臨床治療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頸椎病、肩周炎、退行性關節炎、雷諾氏病、腰肌勞損等多種病痛,均有顯著療效。
2. 顏德馨教授推崇葉天士「區區表裡解散之藥,焉得入絡」之說,臨床治療宿邪久恙之病,每取蟲蟻之品,俾「飛者升,走者降,靈動迅速,追撥沉混氣血之邪」,例如取水蛭化宿瘀症積,全蠍粉吞服治頭痛,地鱉蟲療腰痛,地龍平哮喘,蟬衣、僵蠶祛皮膚頑癢等。
3. 馬錢子味苦性寒,有大毒,內服必須經過炮製加工,並嚴格控制劑量。《中藥大辭典》記載其加工方法有炒制、油制、甘草制馬錢子等方法。據報導,麝香、延胡索可增加馬錢子的毒性,不宜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