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教育 母實業」 ——張謇的企業家精神

2020-12-23 中證網

  1912年4月,張謇創辦南通紡織染傳習所,次年定名為南通紡織專門學校。圖為當時學生在工廠中學習操作機器。

  編輯同志:

  您好!我是一名文史愛好者,了解到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江蘇考察調研時參觀了張謇生平展陳,並稱張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那麼,張謇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歷史人物?為什麼他被稱為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張謇的歷史功績對今天發揚企業家精神有哪些啟示?能否請專家解讀一下。謝謝!

  ——讀者 黃燕寧

  本刊特請南通大學張謇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梁林軍作答。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他畢生堅守孔孟之道,「父教育、母實業」,一生創辦了40多家企業、近400所學校,其品德、思想、事業、成就深為人們所景仰,是「儒商」典範,是中國近代化、工業化的開拓者和先驅,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以天下為己任」的民族國家情懷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張謇提出「實業救國」是對當時中華民族面臨的亡國滅種災難的回應。張謇清醒地看到當時的民族危機不同於歷史上的王朝更迭,而是工業社會對傳統社會的全面衝擊和根本破壞,中華民族真正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險關頭。這也並非是洋務派興辦軍事工業、武裝軍隊就能解決的,中國必須要革新社會,普及教育和科學知識,建立並全面發展實業,真正在世界工業文明的大舞臺上進行民族之間的競爭,適者生存。因此,作為傳統士大夫的張謇提出實業救國、教育興邦,認為這是國強民富的根本之道。

  張謇雖然經商,但具備非常強的國家主權、利權觀念和原則。他興辦實業是為了保衛中國之「利權」。南京臨時政府財政山窮水盡之時,孫中山、黃興等被迫以漢冶萍鋼鐵公司向日本抵押借款,張謇屢勸不住,毅然辭去實業總長職務。紡織、鋼鐵行業是中國利權之所在,萬萬不可落入外人之手。

  此外,張謇最早提出國家「海權」的概念,主張「漁界所至,海權所在也」,非常有遠見和戰略眼光。為此,他創立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因地處吳淞,曾一度稱「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上海海事大學前身);又創辦江蘇省立水產學校,後改稱「吳淞水產專科學校」(上海海洋大學前身)。張謇高瞻遠矚,設立這些專門學校,培養遠洋和漁業人才,為我國成為漁業和

  海洋資源大國立下不朽功績。

  「捨身飼虎」的擔當精神

  1894年,張謇恩科狀元及第,然而次年即辭去翰林院修撰官職南歸,投身實業。章開沅先生說:「關鍵是1895年,正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中國有三個人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抉擇:康有為選擇變法,孫中山選擇革命,而張謇選擇實業與教育。三者的終極目標都是救國,或許可以稱之為殊途同歸。」張謇棄官從商,還鄉辦廠,可謂離經叛道,徹底遠離「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儒生事功道路。

  對於受傳統士人精神影響較深的張謇來說,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痛苦的。從商本是違背張謇志向的,他本身也不願與富貴人打交道,所以他將其棄仕從商稱為「捐棄所恃,捨身飼虎」。他也常講自己是不幸的:就其本心、本意來說,甘做傳統的讀書人,但中國和時代都不允許,只能捨棄自己的想法,做國家和時代需要做的,對百姓和社會有益的事情。因此,張謇雖然只是一介書生,是事業範疇主要在南通的民營企業家,但是總是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獻言獻策,無處不力求為國家、百姓做一些有利的事。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執著精神

  張謇提倡辦事待人,處處要以仁、禮、忠三字為對照標準,不忘檢討自己。如果確實符合正義,認定目標,就要有「雖千萬人吾往之氣」,有人扶助要做,有人阻抑也要做,有千萬人反對、阻擾也要做。從張謇的商業事跡來看,他始終秉承和堅持「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執著精神。

  張謇的狀元之路非常艱辛,歷時二十六個春秋。期間,短期的誘惑也很多,任何一個誘惑都可以使他離開科舉的坎坷崎嶇。他隨幕多年,深得政界、軍界、學界的賞識和推崇,但他謝絕了吳長慶的代為捐納、張樹聲的專折特保,始終堅持書生的「正道」,可見其對理想的執著。

  張謇明確提出中國實業振興應當堅持「棉鐵主義」,此提法發端於他深入分析研究中國的海關貿易冊,他看到中國在產業上對外依賴最大之兩項——紡織和鋼鐵,也自然是中國發展產業最應發力之處。中國在棉花貿易以及棉紡織品交易上形成巨額的貿易逆差,而且中國人口眾多,棉紡織品又是日常必須,因此必須要自己掌握利權。

  至於鋼鐵產業,張謇認為,這是中國的生機所在,不可輕言放棄,不可半途而廢,再困難也要堅持下去。漢冶萍公司常年處於經營困頓之中,債務負擔巨大,但是張謇始終堅持中國要有自己的鋼鐵產業,即使虧損也要堅持,這體現了他的戰略眼光。對於紡織和鋼鐵這兩個產業,即中國對外貿易逆差最大的行業,張謇歷來主張自己控制,走自

  主發展的道路,不能落入外人之手。

  「尺寸行之」的務實精神

  張謇不喜歡理學的虛無空誕,不輕談不知之事,不妄言未知之理,他崇尚質樸、簡單、明了的論學與行事方式。他不知道自己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只知「既生為人,當盡人職」;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做成什麼事,只知「尺寸行之,不可行則止」;他不知道何時功成大小、多少,只知「凡所當為者,自無至有,自塞至通,自少至多,自小至大」。

  張謇辦教育,體現了他的務實精神。他更切近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力主從基礎教育、平民教育、職業與技能教育開始,學校範疇涵蓋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學校種種。與同時代的很多人熱衷於辦大學、精英教育不同,他認為小學為先,師範為本,辦基礎職業教育,這才是數十年後徹底提升國民素質的根本之法。在十多年的時間裡,他「尺寸行之」,創辦了近四百所各種門類的基礎學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近代國民教育體系。他和黃炎培一起創辦了中華職業教育社,他創辦聾啞學校,甚至辦學改造妓女和囚犯。張謇做到了孔子所講的「有教無類」。教育不只是少數人的特權,只有國民整體素質提升了,能夠適應工業文明帶來的衝擊,中華民族才不會亡國滅種。

  「不與草木同腐」的社會參與精神

  「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為一二有益事業,則可與草木同生,而不與草木同腐。」張謇所謂「有益」就是指對國家、社會、百姓有益。做商業首要的不是為自己和家族謀取個人享用的財富,而是要對社會有益。

  張謇對自己創辦的企業有明確的社會公益要求。張謇的實業背負著各類公益事業的日常費用。張謇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但是即使公益支出費用壓力再大,也從不在帳上掛欠一文。張謇嚴格尊重企業的規範運作,從來不因為自己是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就肆意破壞財務紀律。

  張謇以實業之利、一己之力為國家、國民辦教育,在大學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今天的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河海大學、揚州大學等等,其前身皆由張謇創辦、發起或支持。從社會參與和貢獻來看,可以說張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社會參與意識和貢獻的珠峰,至今為止,鮮有人可以望其項背。

  學習不止、百折不撓的精進精神

  張謇並不是迂腐的儒家,他恰恰就儒家價值觀和工業文明的融合做了很多思考。比如他認為就個人而言,作為現代人,應該具備「實踐、責任、合群、閱歷、能力」的現代社會能力價值觀。張謇認為,工業化的競爭就是現代知識(科學技術知識)的競爭,是實踐、責任、合群、閱歷、能力之競爭,現代人應該擔負責任,懂得實際操作、運作,合群樂群,不斷增長自身的閱歷,反覆鍛鍊自身的能力。

  一介舊書生,為了實業報國,迸發出了世人難以想像的學習力。章開沅教授曾說:「張謇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舉凡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乃至外交都在研究之列……他本人已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試問現今以國學大師自我標榜者,有幾人可望其項背?」張謇的學問、事功難以複製,歸根結底,還是他在實業的實踐中不斷學習、奮鬥,精進不止。

  舉治水而言,張謇是近代中國以科學方法規劃治水的先驅。1887年,孫雲錦任開封知府,張謇隨任,協助治河救災。其年,黃河在鄭州東石橋決口。張謇目睹慘象,痛苦不已,擬定治河方案《疏塞大綱》,提出用疏浚機器施工,以永絕後患。主事者囿於河工傳統,未予採納。張謇痛感「河患終無衰止之日」。1911年,他自費組建了30多人的測繪隊,開始測繪淮河水系,後擔任全國水利總裁,留下了大量的以治理淮河為主的設想、規劃、方案等文字,以及測繪圖紙等檔案。科舉制藝出身的傳統文人,竟然學習數學、測繪,製作建築、河工圖紙,在今天仍不敢想像。

  「不佔他人之用」的節儉精神

  在儒商諸美德之中,張謇特別強調「儉」。他說:「儉可以凝貞苦之心,可以養高尚之節,可以立實業之本,可以廣教育之施。」張謇提出:「吾人之享用,不可較最普通之今人增一毫;吾人之志趨,不可較最高等之古人減一毫。」張謇強調,人的志趣要高,享用要少;其核心,還是強調「儉」。張謇批評當時社會上商店裡,商店經理對於商店的學徒,可以為所欲為,學徒整天為經理奉煙捧茶,學徒更像是賤僕。他認為這是我國傳統積習相沿,積習需要大力改進,企業主與員工之間應該建立基本的商業倫理規則。「同此人類,有何理由,而謂吾之自奉可以獨奢乎?」張謇認為,雖然同在企業,有管理層與員工之別,但是大家只是分工和崗位不同,不是役使關係,企業主或者管理層不應該過分追求個人享用。

  張謇去世後,墓園就叫嗇園,陪葬品只有五樣:禮帽一頂,眼鏡一副,摺扇一柄,還有一對小盒子,分別裝著張謇的胎髮和乳牙。張謇為自己所作的墓聯是:「即此粗完一生事,會須身伴五山靈。」張謇將其個人享用做到最低,卻將其對社會的貢獻做到極致。

  「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精神

  大生紗廠為銀團接管,張謇的紗廠事業看起來失敗了,但是張謇仍不失為英雄。張謇大器晚成,決意創業時已過不惑之年,所以張謇重在趟路、開路。

  張謇自身也常有甘為先驅的悲壯之語。他淡泊功名,「功不必自我出,名不必自我居」。

  張謇,一介民營企業家,偏居南通一隅,卻創了很多中國第一,開了無數新路。大生紗廠是中國第一家棉紡織股份制企業;通海墾牧公司是中國第一家農業股份制企業;天生港碼頭是第一座中國人自主營建的長江航運碼頭;港閘公路是中國最早的公路;大生三廠至青龍港鐵路是中國民營資本經營的第一條鐵路;南通繡品美國分公司是中國民族資本經營的第一家海外公司;南通博物苑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軍山氣象臺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家氣象臺。至於教育方面,第一所民辦師範、新式託兒所、全科女子師範、紡織學校、水利學校、刺繡職校、盲啞學校、新式戲曲學校等等,數不盡數。

  以張謇為代表的儒家用開放、包容、謙遜的心態,積極地學習西方所長,又理性地堅持自身文明中最重要的內容,摸索並探索儒學與工業化的融合之道。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以張謇為代表的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們,除了具備西式企業家精神的典型特徵之外,還表現出強烈的家國情懷、積極的社會參與和公益意識、特殊的道德觀念和倫理訴求。企業如何在中國立身?如何在社會立命?如何穿越周期?如何成為百年老店?作為中國民營企業家先賢和楷模的張謇,或許給我們提供了不竭的精神資源。讀懂張謇,或許就會明白在中國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相關焦點

  • 傅國湧:「父教育而母實業」 ——張謇的低調理想主義|頭條
    教育和實業是兩個領域,但是教育和實業的邏輯是相通的。張謇一生中留下很多話,我覺得最寶貴的是他在1907年說過的——「父教育而母實業。」這7個字可以放在整個中國教育史、企業史,甚至文明史上。這就是張謇的意義。 1894年,那一年是中國的甲午年,張謇成了狀元。狀元是那時多少讀書人都想要的,他竟然得到了。
  • 狀元張謇致力「父教育而母實業」,一個人締造一所城:南通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張謇,這位現在正在被人們重視的晚清民國時期的企業家,他在江蘇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實際上他100多年前所做的事情,一直影響到現在!狀元實業家張謇的低調理想主義:父教育而母實業一個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人,一個深刻的理解了文明的人,一個深刻的理解了人類意義的人,一個深刻理解了人性的人。
  • 江蘇民營企業家學習弘揚張謇精神高級研修班在張謇企業家學院舉辦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引領企業家深入學習弘揚張謇精神,1月6日,江蘇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南通市委在張謇企業家學院聯合舉辦全省民營企業家學習弘揚張謇精神高級研修班,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楊嶽出席開班儀式和「弘揚張謇精神,履行社會責任」座談會並講話。江蘇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顧萬峰主持相關活動。
  • 「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張謇『實業報國,教育興邦』特展」今起...
    「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張謇『實業報國,教育興邦』特展」今起在江蘇省江海博物館開展 來源: 海門區局 發布時間:2021-01-11 字體:[ 大 中 小 ] 1月8日,江蘇省江海博物館「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張謇『實業報國、教育興邦』特展」正式亮相。
  • 羅一民解讀張謇「與眾不同」的企業家精神
    活動現場1月8日,在江蘇省南通市舉行的張謇企業家學院首期高級研修班結業典禮上,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江蘇國際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羅一民為學員們作了題為《張謇:與眾不同的企業家》的的報告,為企業家學員梳理了張謇的人生軌跡,解讀了張謇的企業家精神
  • 薪火相傳,張謇精神在新時代的意義
    三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談起過張謇,稱他為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時隔三個多月,總書記又實地了解張謇的事跡,再一次肯定張謇為企業家實業救國、造福桑梓的典範。總書記對先賢張謇如此關注、看重,是因為張謇不僅在實業救國的同時,還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促進文化建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 學習張謇精神,增強新時代企業家責任感
    南通康順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忠表示,作為南通的企業家,我感到特別親切和自豪。我將繼續秉承實業報國的精神,紮根實業,做實主業;繼續做好產品、誠信經營、善待員工。常懷感恩之心,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 胸懷壯志實業報國 爭做 「張謇式」企業家 ——全市民營企業家座談...
    11月12日,習近平在南通博物苑考察調研時強調—— 「我這次專門來南通博物苑,了解張謇興辦實業、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情況。在當時內憂外患的形勢下,作 為中華文化薰陶出來的知識分子,張謇意識到落後必然挨打、實業才能救國,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提倡 實幹興邦,起而行之,興辦了一系列實業、教育、醫療、社會公益事業,幫助群眾,造福鄉梓,是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 模。
  • 張謇:從清末狀元到「愛國企業家的典範」
    從清末民初的張謇,到抗戰時期的盧作孚、陳嘉庚,再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榮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湧現出一大批愛國企業家。」愛國企業家典範是我們國家、民族和歷史上的精神標杆、文化符號、道德楷模,他們身上所體現的優秀企業家精神在新時代值得進一步光大和發揚。
  • 南通海門張謇「實業報國 教育興邦」特展直播開場
    人民網南通1月8日電 8日,「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張謇『實業報國、教育興邦』特展」亮相江蘇海門江海博物館,展覽以全網直播形式開場,觀眾通過主持人導覽、專家解答和觀眾互動等環節讓鏡頭前的觀眾也能「身臨其境」,展期從2021年1月8日至4月26日。
  • 周海江:學張謇精神,做有家國情懷的企業家
    12月12日,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開幕,兩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加了論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郝明金,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潘嶽,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兆前,江蘇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嶽等領導出席論壇,論壇以「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為主題,大家將圍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民營經濟發展、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職業教育、愛國企業家典範的內涵闡釋三個議題板塊作主旨演講和探討
  • 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通考察高度評價張謇,幹部群眾和企業家表示見賢...
    它由著名愛國實業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館。  11月12日下午4時許,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調研,仔細察看博物苑歷史建築,並走進張謇故居陳列室,了解張謇創辦實業、發展教育、興辦社會公益事業的情況,聽取當地培育企業家愛國情懷、社會責任、奮鬥精神等情況介紹。他指出,張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 楊嶽來通調研學習張謇精神 弘揚張謇精神 助力高質量發展
    昨天,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嶽一行來通,實地走訪工廠、紀念館等地,調研學習張謇精神。市委書記徐惠民,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沈雷陪同調研。張謇是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專門來到南通博物苑,了解他興辦實業、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情況,稱讚他是「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楊嶽一行先後前往位於海門區的張謇紀念館和位於崇川區的南通博物苑,詳細了解張謇生平事跡,從其艱辛歷程和卓越貢獻中,感受張謇的愛國情懷、開放胸襟、創新精神、誠信品格和民本意識。
  • 楊嶽來通調研學習張謇精神
    11月24日,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嶽一行來通,實地走訪工廠、紀念館等地,調研學習張謇精神。市委書記徐惠民,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沈雷陪同調研。張謇是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專門來到南通博物苑,了解他興辦實業、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情況,稱讚他是「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
  • 中國陶業學堂主要創始人張謇塑像在景德鎮陶瓷大學落成
    10月19日下午,景德鎮陶瓷大學舉行中國陶業學堂主要創始人張謇先生塑像落成儀式,紀念先生的非凡業績和愛國奮鬥精神。  落成儀式上,張緒武非常激動,講述了祖父張謇先生與陶瓷大學和江西陶業的淵源。他說,「祖父張謇精通四書五經,曾說過『父教育母實業』,它們永遠是事業的兩個『輪子』,並且把教育喻為父,實業喻為母,這是非常科學的一個哲學思想。
  • 【中國網評】當我們談論張謇精神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堅持做實業,應當成為企業家的理想信念。1894年,歷經千辛萬苦,41歲的張謇終於高中狀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但在目睹清政府輸掉甲午戰爭,籤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後,張謇敏銳地意識到,此時中國「求活之法,唯有實業、教育」。
  • 萬古長流,張謇的實業救國之路
    11月12日,總書記在江蘇考察,專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了解張謇興辦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從事社會公益的事跡。 總書記指出,張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在興辦實業的同時,張謇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
  • 在商向儒——一代儒商張謇的思想精髓
    張謇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特別是輕工業的興起作出了卓越貢獻。毛澤東在回顧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時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其中就有「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張謇奉行「教育為實業之父,實業為教育之母」的思想,在踐行實業救國的同時,以畢生精力為實現教育強國之夢而不懈奮鬥。他撥付大量資金用於教育、文化、慈善等公益事業,先後創辦各類學校370多所。
  • 時評:學習張謇精神 篤行實幹興邦
    時評:學習張謇精神 篤行實幹興邦 2020-12-04 15:27:15 來源: 南通網 南通日報-學習張謇精神 篤行實幹興邦□餘 示研究張謇,是為了更好地弘揚張謇精神,讓張謇精神能夠在當下被綿延、傳承
  • 傳承先賢精神|南通海門 「張謇式」企業家助力產業集群發展
    傳承先賢精神|南通海門 「張謇式」企業家助力產業集群發展 當前,南通市海門區第二屆「張謇式」企業家評選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經前期的推薦、初評、候選人確定、公示,目前已進入網絡投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