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問我王后雄的《教材解讀與拓展》怎麼樣?我想他應該是把《教材解讀與拓展》與《教材完全解讀》搞混淆了,挺尷尬的。《教材解讀與拓展》是「萬向思維」旗下的教輔品牌。萬向思維也是第一次出現在我的評測裡。萬向思維其實也是很老牌的教輔品牌了,它成立於1995年,那個年代正是各個教輔資料攻城略地的年代。
萬向思維教育科技集團為學生量身設計出了三大系列超過1700個品類的高品質教輔圖書,與其他教輔品牌的最大的不同是,它擁有自己的綠色印刷認證的印刷廠,所以萬向思維可以保證圖書環保及健康安全。也就是說萬向思維的書甲醛最少、最環保。
萬向思維除了《教材解讀與拓展》,最出名的應該是《倍速學習法》了。雖然我不知道什麼是「倍速學習法」,但這個方法卻經常看到。萬向思維的這兩個系列已經暢銷十幾年了,現在萬向思維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4個系列,年銷售量逾5000萬冊的教輔品牌了。
萬向思維除了在圖書出版上有所建樹,最神奇的操作就屬於在2012年左右開設了多家幼兒園,最後結果還不錯,與新加坡的一個幼兒園合併了。看來萬向思維是堅定地貫徹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自己也在身體力行。
綜述
《教材解讀與拓展》首次出版可能在2004年左右,沒有查到準確的時間。到今天也在10年以上了,這種老品牌的質量完全可以信任。都是前面的學長學姐們用真金白銀為現在的同學指明了方向呀。
它的封面設計一直很穩定,十幾年來都保持了一個拉鏈的設計。整體感覺封面比較清爽,沒有最近幾年新出的教輔那麼討人喜。不過老牌教輔保持住自己的標誌也不錯的,讓人容易記住。比如《教材完全解讀》的「鑰匙」、《更高更妙的高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手託地球」、《教材幫》的「電燈」等。
我自己還挺認同《教材解讀與拓展》的口號的:高考需要拓展。雖然都說高考源自課本,但是畢竟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高考的題目不是課本上的題目,部分難度是肯定高於課本上的習題的。如果只想混個及格的分數,那完成課本上的習題就足夠了,如果要想衝擊985、211、雙一流大學,那麼在課本的基礎上有拓展就在所難免。高考有點像某些大學裡「講一練二考三」的理念。
《教材解讀與拓展》的目錄與其他教輔書有點不一樣,目錄也分成了左右兩欄的形式。左邊就是普通的目錄樣式,右邊是左邊知識點對應的拓展點。相當於它把需要拓展的知識,單獨做成了一個目錄。這樣做也呼應了本書的書名:解讀與拓展。
本書每章的內容基本是如下模式:首先是知識導圖,總體展示本章的知識點;其次就是解讀知識點部分,每個知識點後面幾乎都配有一個例題來展示該知識點的運用;然後是拓展點,包括一些方法、技巧、概念辨析等,以文字敘述為主;接下來是例題講解,分為經典例題和綜合例題,相當於基礎例題和提高例題;最後就是練習部分了,也分為基礎和提高兩種。
總體來說,本書屬於加深理解的教輔書,不過本書該有的部分都有了:知識點解讀、拓展點、重難點、例題、習題應有盡有。本書將高考中要求的能力點放在了各個章節中,有助於同學們在平時就對高考難度有個清醒的認識。本書對於高考就像是「有的放矢」,「的」就是高考,「矢」就是書中的拓展點、例題、習題等。
定位
本書雖然是同步類的教輔書,但其實它一直在向高考靠攏,力求讓你在平時就對高考有個理性的了解。通過拓展點、例題等欄目,讓你知道高考這個知識點有什麼考法、該怎麼運用。總體難度適中,基礎的有,拔高的也有,適合中等左右的同學使用。
如果你上課都沒聽,就暫時不要使用本書。它的基礎知識講解部分不能和「基礎知識類」的教輔相比,講解的內容主要是知識本身和一些注意點。如果對知識不熟悉的話,建議先看看課本。書中採用的也只是雙色印刷,在吸引你讀下去的方面也不出彩。所以如果是零基礎的同學就不要買這本書了。
本書最適合的是對自己有一定要求的同學,不滿足於高考考個及格的分數。如果在高一、高二就把基礎與拓展打牢固,高三總複習應該會很輕鬆的。提前感知高考的難度,會讓你在心理上不那麼焦慮和恐慌,特別是在高三的時候。人都是對未知的恐懼,對已知的就沒那麼恐懼了。
整本書在廣度上和深度上都有所建樹,在廣度上各個知識點都有所涉及,深度上對教材沒講高考要考的內容挖掘得比較詳細。並且對拓展的部分專門列出,而不是分散在各個地方,讓人一目了然,明明白白。對於它拓展的內容,一定要重視,即使你的平時考試沒有考到,高考時卻是有可能考到的。
適用對象與時間
本書適用於有一定基礎的同學,不是說你基礎有多好,起碼教科書看過、上課聽過講嘛。在這個前提下,使用本書,才會有更進一步的感覺。如果把它當作查漏補缺的教輔,當然也是可以的,不過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畢竟本書在拓展方面和靠攏高考方面做得比較好,用它來強化你的知識最適合。
因為它是教材解讀型的教輔,自然是在平時的學習中使用。到了高三總複習時最好別使用它了,一輪複習時主要是查漏補缺,突擊重點知識,而本書的重點不那麼突出,時間上也不允許你把本書的邊邊角角過一遍。當然如果你基礎尚可,知道自己的弱點,可以挑選本書相關章節來看。
使用方式
把本書作為主力教輔是沒有問題的,和其它同類型的教輔相比,它也是五臟俱全的。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平時要跟上學校的進度。本書用來追趕進度和自學效果不會那麼好。同步學習時,主要有課前、課中、課後這幾個階段,本書都有相應的內容來應付這幾個階段。
課前預習:在上新課之前,將教科書閱讀一遍,你可能會知道本節的重難點和目標,也有可能不知道。此時,再把同步類教輔拿出來看它總結的重難點和知識框圖之類的,你就能對新課有了整體的了解了。
做了這個工作,你至少知道明天的課要講些什麼,哪些是重點,我不知道的這一塊我要仔細聽聽老師怎麼是講的。而且還允許你上課時偶爾走神,而不至於漏掉關鍵的地方。很多同學不要說用教輔書預習,就連預習課本都是不會去做的。你做了這一步的工作,就已經領先大部分人了。
課堂聽講:上課認真聽講,多聽幾分鐘,可以給後面的複習省下成倍的時間。有些教輔建議上課時在教輔書上勾畫,我個人還是習慣於在教材上勾畫,這點看個人習慣。當然老師講的內容可能會超過教材,但是一般不會超過同步類的教輔書。
聽講記筆記的過程,就像是知識提煉的一個過程,一方面是增強的記憶,一方面是為了以後複習快速定位到知識點。即使沒什麼記的,對重要的語句畫個波浪線都是有效果的。
作業、刷題: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加強你對知識運用的能力,通過反覆練習來達到類似」肌肉記憶「的效果。同步類的教輔在題量方面不會很多,一般都是點到為止,當然也有些試卷形式的同步類教輔,那就是專門來刷題的了。不過《教材幫》不是那種,重點在於知識的講解和例題。
階段複習:包括了單元複習和考前複習。一個單元結束,把教輔書關於本單元的總結看一看,回顧下這些點自己是否已經清楚了;再把教輔書的單元練習題,做一做,最好記個時間,檢驗一下對這些題型是否已經熟練;最後把本單元所有的錯題過一遍,該記錄的記錄,該重做的重做。
在考試前,把教材或教輔書上勾勾畫畫的地方看一看;所有的錯題看一看;模擬題做一做,保持一下手感;扣上教材和教輔,自己想一想每個單元都學了些什麼。做完這些就可以上考場了。
講練比與類型
本書是同步類-講解練習類的教輔,購買的時候注意教材版本和必修選修。本書講練比為7:3,如果把例題也算作練習題的話,差不多就是5:5了。其中的例題是重點要消化的內容,時間足夠最好自己做一遍再看解答。
同學們的評價
與其它同步類教輔的比較
《教材解讀與拓展》、《考點》、《重難點手冊》、《教材完全解讀》、《教材幫》這幾本都是同步類-講解練習類的教輔,適合高一、高二的同學使用。他們之間還是有些許差別,各個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
難度:考點>重難點手冊=教材解讀與拓展>教材完全解讀>教材幫。除了《考點》的難度是最高的外,其餘四本難度都差不多,只是略微有些差距。《考點》例題、習題都有點難度。如果考慮到個體差異,難度幾乎可以不做為你考慮的因素。《教材解讀與拓展》的難度主要在於有高考真題作為例題。
知識詳細程度:教材幫>教材完全解讀>教材解讀與拓展>重難點手冊=考點。這幾本知識詳細程度越低,就要求使用的同學,他的基礎越牢固。可能除了《教材幫》,其餘四本都不適合自學或追趕進度了,要使用他們需要有一定的基礎作為支撐。《教材解讀與拓展》的知識點還是齊全的,只是在闡述上沒有那麼細緻,重點都在例題和拓展上。
排版:重難點手冊>教材解讀與拓展=教材幫=教材完全解讀=考點。它們都是採用的左右分欄排版,可能這種排版空間利用率最高吧。基本上都是雙色以上的印刷,內容緊湊方面都還是可以,不至於讓人看起來壓抑。這五本看下來,我個人還是最喜歡《重難點手冊》,四色彩印,留白足夠,看起來讓人舒服,綜合起來看是最好的排版。《教材解讀與拓展》中規中矩吧。
顏值:考點>教材幫>教材完全解讀>重難點手冊>教材解讀與拓展。這個完全是主觀感受,可以不用參考,自己去書店看一看,心裡就會有自己的排名了。《教材解讀與拓展》我是覺得它的封面比較老派,不是嫌它醜。我個人覺得顏值一點都不重要,但是對有些同學來說,本來面對學習就比較痛苦,如果再面對一本自己覺得醜的教輔書,確實會有不想翻開它的想法。
對於這四個維度的排名不用較真,自己去書店翻一翻就知道答案了。選內容適合自己的,其它方面(顏值、排版、價格)都應該是同等狀態下再考慮的點了。
賣家對本書的評價
1. 基礎和能力兩手抓,無論是教材講解還是例題分析甚至是課後練習,都分為基礎和 能力兩個層次,既關注基礎的積累,也關注能力的拔高,更加適合高中的學習特點。
2. 設置專題講解,選點角度獨特,講解深入透徹,更能適應高中學習方式和高考選拔性的考試。
3. 知識講解詳細到位,欄目豐富細緻,切入點準確,深入淺出,條理清晰。
一套同步講解輔導叢書,採用分層講解的方式把教材讀厚讀透,夯實基礎知識,拓展重點難點;選題靈活多變,注重開發思維,傳授高效學習方法;落實核心素養,滲透前沿信息;名師講解助攻薄弱知識,有效解決學習與考試問題。
《教材解讀與拓展》立足教材,「細、全、精、透」四個方面全方位解讀教材,拓展教材。
細——知識講解細緻入微,重點難點清楚標識,學透教材知識。
全——針對高考,只掌握教材遠遠不夠,需要深入拓展重要知識,全面知識結構。
透——階段性專題講練,重點、難點更系統,更深入,把知識學透。
精——知識講解,例題剖析精準,注重歸納方法技巧,教會如何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