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很多歷史學考研人,來諮詢參考書如何選擇?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一篇考研教材的選擇,跟博仁君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大家都知道,歷史學考研有統考和自主之分,自主命題的學校一般都指定參考教材了,而有的學校,只給了大綱或範圍,沒有指定版本,不過要知道,考試通史內容,事件、發生年代都不會變,重點就是看各版本參考書的框架如何了,哪種更適合自己。
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所謂11本,其實只不過是歷年來市面上學生通過經驗流傳下來的一套比較通用的版本,並沒有什麼官方公布建議這一說,所以其實並不是就必須11本不可,在具體複習過程中實際上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更換的。
而現在博仁考研給所有學員內部推薦使用的教材也不再是所謂的11本了,而是10本。尤其是對於報考211的同學,如果僅僅靠11本,是非常危險的,具體原因老師會在後面講到。
先說說中國史部分
【中國古代史】朱紹侯主編、龔留柱執行主編編寫的《中國古代史》,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部教材是由河南大學、吉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9所高等院校為主體的17位學者共同編寫。這部教材的特色是,編訂時間較晚,所以反映了學術研究之前沿;但是缺點也很明顯,由於這套書是多人合作編寫的,既可能存在觀點上的分歧,也有著表述習慣的差異,因而在某些具體內容的安排、文字表述方面存在不夠嚴謹的情況。但是這本書在內容深度上是之前教材版本所不及的,同時這也是博仁所內部推薦的「 十本」中的古代史部分。
【中國近現代史】目前市面上考生選擇最多的近現代史教材為李侃、李時嶽的《中國近代史(第四版)》,王檜林、郭大鈞主編的《中國現代史(第二版)(上冊) (下冊)》,其實這兩個版本作為考研複習來說是完全適合的。
但是有一個問題便是這兩個版本加一起內容實在太多,而且整體編寫線索不要明確,對於想要用來整理簡答題或是論述題非常不適合,對於跨考生來說,讀完這三本書也很難對中國近現代史形成一個完整的線索,時常需要進行多次閱讀。
所以你需要幾本教輔書籍,這裡向大家推薦章開沅、朱英主編的《中國近現代史(上)》,馬敏的《中國近現代史( 1840-1949)》,對於已經了解整體的基礎上閱讀,這兩本形成完成系統的邏輯框架來說是很適合的。
首先馬敏這是一部相當精煉的教材,1840- 1949整整一百多年的歷史全書只用了300頁就敘述完畢。其次這本書的內容也非常教材化,每個自然段第一句都是概括語言,非常適合考生拿來整理論述題內容,再者,這部教材插圖相當豐富,大多數都是真實的史料照片,有助於加深記憶。
但不可否認,這部教材的缺陷也非常明顯,就是敘事論史不夠深入,一些細小環節有所省略。但是這部書適合那些跨專業且歷史基礎不是很好的考生,讀完之後對內容繁瑣複雜的中國近現代史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線索。
講到教輔書籍,這幾本也推薦大家,是幫助建立史學體系,梳理脈絡也會更清晰。
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增訂本)》(上),本教材最初編寫於1960年代,後陸續修訂再版。翦伯贊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五老之一,這部教材的特點就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觀點很正統。另外,翦伯贊是主編,具體寫作者都是學界權威。如先秦部分是吳榮曾,是先秦史的權威。缺點是由於編寫年代早,其中一些觀點陳舊;另外,它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對考古學、民族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吸收還不充分」。但這部教材無疑是反映老北大特色一部教材。
張帆的《中國古代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張傳璽主編的《簡明中國古代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3版,都是北大出版,這兩本教輔書,可以作為一個框架參考,另外考北大的同學特別注意古代簡史,張帆老師近些年似乎經常參與出題。
張豈之主編的《中國歷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這部書由於成書晚,所以觀點上比較新,也比較系統。但卷軼浩繁,閱讀起來頗為不便。
其實市面上這些書籍,可以說各有優缺點,其實隨著時間的進步,教材的更替也是理所當然的。新版本內容更新、更全,並且編寫體例更加完整,更適合學生複習用。考試內容在不斷變化,所對應的參考書理應也是要與時俱進的。博仁推薦的10卷本更適合目前新形勢下的歷史學考研,即注重史學綜合素養,對史學熱點、史學研究動態等考查。
同學們在複習過程中,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上,可以以一個版本為主,其餘版本作為一個補充來使用。這樣才好做到更充分的準備。
好啦,中國史部分就說到這裡,關於世界史教材選擇和複習備考,可以評論提問,博仁針對考研應試,也有歷史學輔導,包含配套的講義、練習冊、真題彙編、模擬題等等,都是總結好的,拿起來就用更方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