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 王遠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2日電 (汪恩民)12月2日,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在杭州出席「第二屆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時表示,要重視大運河沿線城市的協同發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形成「合力」,不能各行其是。
作為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中國大運河是中國國家文化名片,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保存著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同時也是中國的文化長廊和百科全書,形成了一個南北東西全方位的水網,並帶動運河兩岸日漸繁榮,先後興起了20多座繁華的都市。
為進一步推動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在本次論壇上,還特別邀請河北滄州、山東棗莊、江蘇無錫等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代表,就各地文化項目構建的經典項目進行交流分享,共同促進大運河及其周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在範周看來,大運河沿線城市增進交流與合作很有必要。「大運河文化帶必須重視運河沿線城市的協調發展,要發揮重點節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並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運河文化項目,從而起到帶頭示範作用。」
在發揮帶頭示範作用上,本次論壇頒布了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經典案例獎,滄州、聊城、無錫、杭州等地的運河項目榮獲該獎。
作為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經典案例之一,本屆論壇舉辦地杭州正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先行者之一。日前,經過世界休閒組織評審委員會的前期評審,杭州「橋西歷史街區綜保工程:棚戶區到休閒遺產高地的蛻變」項目,從全球10多個國家3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2017世界休閒組織國際創新獎。通過運河主城區段的有機更新實踐,杭州實現了城市肌理與文脈的傳承,已成為運河沿岸城市綜合保護利用的典範。
在本次論壇上,還發起了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產業聯盟和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浙江城市協作體,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和利用好,已經是大運河沿線的共識。
「成立產業聯盟很有必要,大家要共同從建設、管理、理論等方面,共同形成合力。」範周呼籲,大運河文化帶一定不是只屬於一城一地的,不是哪一個點「好」才算「好」,一定是整個大運河文化帶「好」才算「好」。
據悉,第二屆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杭州市運河綜合保護開發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杭州運河集團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執行,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杭州市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