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大運河,有「1+6」!

2020-12-23 瀟湘晨報

大運河的穿城而過,

雕塑了姑蘇人家枕河而居的

特色風貌和生活方式,

也造就了姑蘇區在當前

大運河文化帶蘇州段建設中的

特殊地位。

日前,姑蘇區法院牽頭大運河蘇州段沿岸沿線的相城區、虎丘區、姑蘇區、吳中區、吳江區及園區六家檢察院,舉行了「深化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1+6』合作機制」籤訂儀式,建立深化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的「1+6」合作機制,用法律護航大運河水更清、景更美。

會前,與會人員參觀了鐵鈴關戰鬥史跡陳列,深入了解蘇州古城解放歷史、古運河沿岸修繕保護相關舉措等。

什麼是「1+6」合作機制?

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1+6」合作機制是姑蘇法院在已形成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聯盟基礎上,主動作為,聯合蘇州六家檢察院建立起的更深入的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模式。

該機制將發揮什麼作用?

該機制將在堅持一體保護、統一司法尺度、踐行恢復性司法、整合司法資源等方面增強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合力,充分發揮姑蘇法院太湖流域環資法庭集中管轄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好、運用好江蘇「9+1」環資審判創新機制的優勢,助力大運河文化帶「最精彩一段」建設。

籤訂儀式上,

「1+6」成員單位就深化

大運河生態資源

司法保護合作機制的落實

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

大家紛紛表示,將在環資案件審判的基礎上,共同推進大運河一體保護,促進「1+6」合作機制落地生根,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加強協調配合,深化交流協作,築牢大運河綠色生態屏障,發揮司法合力助力大運河保護。

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

「1+6」合作機制的建立,

是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

運河生態環境系統保護、

整體修復的司法規律和審判規則。

今後,姑蘇區法院將以更強的司法擔當和司法作為,有效凝聚司法工作合力,積極創新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方式,為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最精彩的一段」和「最最精華的一段」貢獻司法智慧和司法力量。

來源:姑蘇法院

編輯:經緯 實習生:瞿雨凡

【來源:蘇州姑蘇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保護大運河是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
    包括強化以源頭防控為主的全過程監管;加強8省(市)「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邊界地區環境管控單元銜接和應用;強化生態環境等領域監測評估;推進環境保護執法規範化建設等內容。  第三部分為第九章保障措施,主要是從加強組織協調、健全市場機制、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監督管理、弘揚生態文化、實施重點工程等6個方面,提出了保障《規劃》落實的具體要求。
  • 孟丹:利用空間信息技術助力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建設
    中國網8月10日訊 (記者 宋柏霖)8月6日,在北京召開的第17期中國網議庫系列沙龍活動暨「講好大運河故事」主題研討會上,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副教授、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大運河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孟丹就空間信息技術助力大運河文化保護與傳承,打造智能化全方位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發表觀點。
  • 2020大運河文化保護志願者日系列活動啟動
    金山網訊 (郭濤 徐蕾 繼業)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
  • 2020大運河文化保護志願者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今天下午舉行
    啟動儀式在杭州、無錫、鎮江三地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的視頻中拉開帷幕。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與鎮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曉南共同啟動「訪古問道大運河」抖音號。鎮江市副市長殷敏、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和志願者代表一同啟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志願日系列活動。杭州、無錫、鎮江的志願者代表一起宣讀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志願服務倡議書。鎮江市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保護志願者工作,去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鎮江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志願者聯盟,下設10支分隊,數千名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活動300多場。
  • 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習近平講故事)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近年來,經過清理違建、水系疏浚等整治,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習近平沿運河三灣段岸邊步行,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習近平在碼頭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
  • 嘉興市政府常務會議組織學習《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嘉興市政府常務會議組織學習《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發布日期:2020-10-14 17:00 信息來源: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瀏覽次數:
  • ...大運河|大運河文化|大運河文化帶|陳陸軍|大運河|中國新聞社|北京
    【讓世界遇見大運河】「大運河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在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開幕式致辭時說,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和展示是一個動態的、活態的工作,其中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新聞傳播。陳陸軍指出,歷史上,中國大運河氣貫朝野、運通天下、惠澤億眾,促進了廣袤大地上的經濟交換、人員交流、文化交融,是促進形成並凝聚呵護中華大一統的強大力量。北京舉辦本次大運河文化節、北京啟動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都是務實行動,必將凝聚更多力量,匯聚更多共識,喚起更多關注,讓古老的運河煥發更加勃勃的生機。
  • 大運河山東段規劃出爐,德城、武城、夏津為文化保護核心區
    2020—2025年,大運河(山東段)文化遺產實現全面保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狀況顯著改善,現場標識、展示水平全面提升,逐步建成一批闡釋水平高的大運河專題遺址博物館、陳列館或展示館。主要河段基本實現正常來水年份有水,綠色生態廊道基本建成,協同推進機制不斷完善。
  • 千年大運河擦亮「金名片」
    為了守好生態保護紅線,許多省市紛紛選擇以落實「河長制」來推動大運河生態建設,並且亮點紛呈。「小祁,又來河邊逛啊。」自2018年6月起,江蘇省蘇州市「90後」環保志願者祁帥帥又多了一重身份——民間河長,負責大運河吳江古纖道段的日常巡查。每天在河邊走走看看,小祁早已與周邊居民打成一片。
  • 王報換:處理好三個關係 做好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三篇大文章
    大運河是一個跨學科研究領域,其表面上看是一條河,實際上是一個線性區域,本質上是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生存方式、一個知識體系。因此,傳承好大運河文化精髓,要發揮專業機構優勢,加強運河學研究,組織各方專家系統梳理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尤其是加強跨學科研究,加快形成有質量的研究成果。
  • 圖解|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四梁八柱」規劃體系
    圖解 |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四梁八柱」規劃體系 2020-09-27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原園:新時代如何治理管護大運河?
    (4)經濟地位重要大運河縱貫我國東部平原6個省和2個直轄市,沿線地區以佔全國不足1/10土地承載了超全國1/3人口,貢獻了全國近一半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社會最發達、發展動力最強勁區域之一。1.處理好保護傳承利用的關係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工作應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既要保護好大運河及其設施與水文化遺產,又要發揚光大和傳承運河綜合功能,同時還要提升大運河河道水系的利用水平。
  • 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總體思路與對策——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
    編制《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於推進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重塑大運河「有水的河」現實載體,有效落實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綱要》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推進《綱要》組織實施的工作安排,水利部、交通運輸部組織編制了《規劃》。目前,《規劃》已由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印發。
  • 當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三好生」
    眾所周知,大運河成為中國南北經濟與文化的命脈,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鎮江,更是這條命脈上最為耀眼的明珠之一。盛會如斯,又有什麼樣的觀點可以提供給人們,帶來更深層次的思考,特別是在今天,鎮江正在「跑起來」的時候?
  • 大運河採風特輯:30餘家主流媒體深入杭州解讀大運河文化「基因密碼...
    30餘位主流媒體記者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先後參觀了整個展館,杭州大城北作為大運河流經的重要區域,全面貫徹和落實好「保護、傳承、利用」的統籌要求,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貢獻杭州智慧、展示杭州方案。
  • 【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濬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2014年6月22日,衛河(永濟渠)濬縣段作為中國大運河31個遺產區之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目前,大運河濬縣段兩岸現有名勝古蹟300多處、非物質文化遺產118項,是名副其實的「古代文化長廊」。其中,濬縣縣城城東的東關村依山而建的黎陽倉,是隋代永濟渠沿線規模最大的官倉,沿用至宋,面積近8萬平方米,包含84座倉窖。  在濬縣,與運河有關的老地名有100多個,村鎮街名有30多個。
  • 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強調「古運河要重生。」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9年5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布。2019年9月,《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至此,大運河從「文化遺產」躍升為「國家戰略」。
  • 文化「有分量」 不負「好地方」許大運河一個美好未來
    這個註冊資金30億元、總資產近80億元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由十餘個市級文化集團和文化企業重新組建而成,是揚州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最新舉措。   「揚州是個好地方,特別是文明、文化、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分量。」 11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調研,讚許這座城市,並對未來提出期望,要「讓古運河重生」。
  • 隋唐大運河:天下糧倉——帝國的支點
    隋大業元年(605年)開始,短短6年間,就在原來各地地方運河的基礎上,貫通形成了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南起餘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西至長安的國家級大運河,恰似一個大寫的「人」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近三千公裡。
  • 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加強人文城市建設,開發相關文化產品和服務,帶動全域旅遊;強化區域合作,形成共建合力,要加強與沿線各地的銜接,共建基礎設施,共抓服務配套,增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協同性。我市有著較為豐富的大運河廉潔文化歷史資源和良好的廉潔文化建設基礎,值得深入挖掘、系統總結。  對於加強大運河廉潔文化建設,我有幾點建議。  打造廉潔工程。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堅持程序規範化,依法依規推進工作,確保各個項目手續完備、操作規範;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確保把每個項目都打造成廉潔工程、樣板工程、品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