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核心」,顧名思義,就是中間或中心位置。
而人體的中心(或說重心位置),大約會落在肚臍附近(站著的時候),因此一提到核心時,多數人通常都很自然地聯想到肚子附近的肌肉:也就是腹肌。
但實際上,在運動訓練中所定義的「核心」,與健身族群喜歡練的「腹肌」,兩者之間其實有著很大的差異。
因為健身人群想練大的腹肌(或是常聽到的六塊肌),只是「核心肌群」中的「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是肚子上表層的一片肌肉,雖然確實是核心肌群的一部分,但真的也就只是「一部分」而已。
真正的「核心肌群」可是包含了非常多的肌肉,從淺層的腹外斜肌、腹直肌、腹內斜肌一直到最深層的腹橫肌,都是我們所稱的核心肌群的一部分,因為這些肌肉是穩定核心的關鍵,沒有他們的協助你將無法讓力量在上下肢之間順暢傳遞。
國外有些研究表明還會將胸下的前鋸肌或是背部的豎棘肌、多裂肌等一併納入核心肌群,因為他們也都是維持軀幹及力量轉換的關鍵。
所以未來聽到核心訓練時,可別再把這個核心跟腹肌直接畫上等號啦!
至於什麼樣的人需要練核心呢?
小編會建議從以下兩種方式來判斷:
雖然通過核心訓練也能增強腹直肌的肌肉量(也就是讓它變好看),但畢竟訓練目的不是以肌肉肥大為主,效果沒辦法在短時間內顯現,所以對一般人來說,比較節省時間的方式就是很單純的直接鍛鍊腹直肌。
方法不用複雜,常見的卷腹(如下圖)、抬腿(如圖一)、滾輪等,都是以鍛鍊腹直肌為主的動作,只不過如果你想讓腹肌呈現的更明顯,與此同時你還需要有足夠低的體脂肪,不然肌肉都被脂肪包起來,練再大也看不到,所以別忘了添加飲食計劃到你的日常方案中。
由於腹直肌的主要功能是讓身體做出前彎的動作(將骨盆與胸椎拉近),它並不是一個能產生大力量的肌肉,所以訓練時不應以大重量為目標,而應該以輕重量、高次數的方式,待能力增強後再逐步往上調整重量與次數。
至於想增加運動表現的人,就有必需要刻意鍛鍊「核心肌群」了。
訓練方法會相對複雜一些,例如平板支撐、藥球投擲、地雷管等,同時搭配各式各樣的動作變化(側重功能性),透過「抗旋轉」、「抗不穩定」及「傳遞力量」的過程中,增強核心肌群的能力。
這些動作對一般人來說不容易上手,建議初次訓練時最好有教練陪同指導,避免動作錯誤導致肌肉代償,增加受傷風險。
萬一沒辦法騰出時間單獨訓練核心的話,你也可以嘗試改變日常的訓練計劃,將動作從器械改成自由重量。例如:機械式胸推改用槓鈴或啞鈴臥推、或是史密斯深蹲改成槓鈴深蹲,並且增添硬拉、弓箭步、引體向上、站姿肩推等功能性動作。
因為自由重量的運動軌跡沒有被機器限制住,所以運動過程中你除了要完成動作外,還會需要穩定整個身軀或甚至是將力量從下(上)傳至上(下),所以如果沒有核心肌群的參與,這些動作你將很難完成,進而達到訓練核心肌群的效果。
最後針對零基礎推薦2個教學動作(平板支撐,十字挺身)為例。
平板支撐,是個很方便新手入門的運動。最主要的作用是鍛 練核心肌群,穩定與強化全身肌肉的核心訓練。
需要提醒的是,平板支撐因為比較欠缺肌肉收縮的動作,雖然會讓原本的肌肉變得更加紮實,但如果要讓肌肉增大,仍需要做其他的力量訓練才行。
做平板支撐的要點
正確做平板支撐的重點是收緊小腹,使腰背呈一直線,腰椎自然伸展,利用腹部等核心肌群的力量對抗重力,腰部 儘量不要下沉。假使快要不能維持姿勢, 寧可停下來休息也不要硬撐。「 動作標準確實」比次數或秒數更加重要。
錯誤的做平板支撐經常發生在未完全收緊腹肌所造成的腰部下沉、肚子前凸現象。此時腹肌被拉長而背闊肌被迫縮短, 腰椎在此時呈變形前凸,造成椎間盤被不當擠壓。維持該姿勢不但沒有訓練到腹肌,還可能導致腰部不舒服甚至 受傷。
通常我們前幾十秒的平板支撐都能夠保持正確,但當你已經略感覺到腰部酸疼時, 代表腹肌開始無力, 建議先休 息並記錄時間,將每次的平板支撐調整成感受到酸痛前的秒數,等待核心被訓練到更有力之後 ,支撐的秒數自然能夠 加長。
相比平板支撐,十字挺身是一個比較聚焦在下背部而非腹部的核心肌群訓練動作,日常生活中我 們經常坐在電腦前,若有一個強而有力的下背部肌群,可以讓脊椎經常保持良好的姿勢,同 時改善彎腰駝背的問題。
十字挺身動作介紹
趴在地上,兩手向前伸直;左腿和右手臂同時向上抬起,直到感覺下背部收縮拉緊;保持該. 姿勢不動,維持3秒;放下左腿和右臂,換右腿和左手臂做相同的動作。左右邊做完算一 次,每組可做10次,每次3至5組。
這個動作雖然比較初級,但可以讓初學者很快找出下背部肌群出力和收縮的感覺,同時可以 矯正姿勢。和平板支撐一起訓練的話效果更好。
『我希望通過畢生所學,將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轉發評論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