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疫情壓垮全球醫療系統,數字健康如何改變現狀

2021-01-08 創業邦

圖片來源: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矽兔賽跑(ID: sv_race),作者Lexie,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2020如果說有什麼關鍵詞的話,那可能是「活著」!一場新冠疫情讓我們對健康的關注重新登上高峰,同時目前醫療系統的弊端也都被放大出來,近幾年來正快速發展的數字健康科技背負著改變現狀的使命。

疫情加速了全球範圍內人們對於數字健康科技的接受度,讓投資者的興趣也大增,2010年前,在醫療健康科技領域的風投交易少之又少,而如今數字健康已經成為了最火熱的賽道之一,今年光是第三季度就收穫了94億美元的投資,Rock Health預測到年底今年這一領域的投資將達到120億美元,與2019年的74億美元和2018年的82億美元相比有大幅的增長,昭示著這一行業的成熟。

在投資規模上,高價投資佔主要位置,共有24個數字健康領域的公司完成了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Rock Health數據顯示,2020年每樁交易的均值約為3020萬美元,是2019年這一數字1970萬美元的1.5倍。

股市的恢復也給了這一領域公司上市的機會,健康助手服務Accolade和健康險巨頭GoHealth在7月完成了上市,遠程醫療Amwell、處方藥折扣平臺GoodRx、創新血透系統公司Outset Medical在9月上市,Hims正在準備通過SPAC的方式上市,採用AI進行遠程診療的MDLive也有打算在2021年進行上市。

像是總部位於維也納的 APEX Ventures甚至成立了全新的基金,目前正在進行約5000萬美元的融資,由APEX的合伙人Gordon Euller和曾在維也納綜合醫院任職的醫學專家共同領投,這一全新基金將用於對在數字健康領域有獨特科技成果的種子輪公司進行投資。

科技巨頭們在健康領域也不斷有所行動:

蘋果多年來一直在增加可為用戶提供的大量健康信息,現在也涉足到了運動課程內容領域;谷歌一直在錘鍊自己的深度學習技術用來加速藥物研發…

而他們在讓醫療數據更加可及化方面也在努力 - 目前醫療科技界正在推行「FHIR」這種以網絡為基準的儲存和共享患者信息的電子病歷手段,微軟最近發布了按需醫療數據服務FHIR Server for Azure,想要吸引醫療人員來使用他們的雲端服務;谷歌與美國醫學協會進行合作,幫助提升醫療機構對於患者健康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努力,以及協調他們對於FHIR這一模式的採用;蘋果的健康檔案軟體也在通過使用FHIR讓用戶可以從醫療機構中獲取自己的健康數據。

就在11月,亞馬遜終於正式推出醞釀已久的網上藥房,通過使用線上藥房的個人檔案,用戶可以將添加保險信息,隨時管理藥品處方,更改支付方式等步驟都在亞馬遜的頁面上完成,同時還可以通過自助服務和藥劑師熱線尋求關於藥物的相關信息。

目前許多消費者習慣在購買日常雜貨的同時也進行藥品的購買,亞馬遜此舉正是向著成為一站式萬能電商在進行努力;同時醫藥零售本身就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卻未被完全探索的金礦,線上藥房服務全球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1310億美元,而處方藥市場本身在今年就已達到了9040億美元,並在2025年達到1.3萬億美元。

再加上亞馬遜推出運動追蹤器Halo這一步棋,可以想像到當用戶在Whole Foods進行食品的購買,用Halo進行運動追蹤,在線上藥房進行藥物購買,亞馬遜便可以獲取大量的全方位用戶健康信息用於未來布局。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趨勢在今年甚至是明年將主導數字健康的發展方向呢?

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在疫情期間成為了人們傾向且變成主流的就診方式,首先當然是因為人們為了躲避彼此接觸的風險,因此將可能的會面都轉戰線上,其次則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於來自移動端便捷、遠程醫療選擇的追求,根據Hims & Hers的數據顯示,比起去醫院掛診,全美75%的千禧一代消費者更習慣在網絡上尋求醫療建議。

今年以來,各個階段的公司在遠程醫療領域都有不少融資動作,在種子輪有:

在4月,為家長提供按需兒科醫生服務的Blueberry Pediatrics完成了由Streamlined Ventures投資的230萬美元融資,他們的目標是讓家長們可以24小時跟兒科醫生在線問診,即使小朋友在大半夜發燒也會有醫生確保在10分鐘內在線回復,家長還可以購買耳鏡套裝,讓醫生可以遠程通過視頻診斷耳道感染情況。

在6月,想為全美1.75億超重人口提供科學減重方案的Calibrate獲得了由Forerunner Ventures和Redesign Health領投的510萬美元融資。

長期以來人們都是通過看體重變化來衡量減重效果,但實際上新陳代謝健康才是真正有效的指標,Calibrate根據科學研究為每個用戶打造以新陳代謝健康為目標的個人定製減重計劃,來實現包括減少疾病風險和日常健康等有效且持續的綜合健康。

將我們手機變成臨床測試儀器、讓我們不用再去醫院測試的Testcard在10月完成了由West Hill Capital投資的450萬英磅融資。

用戶只需在一個小小的卡片上收集尿液,再用手機進行掃描,就可以獲得關於尿液中白細胞和酸鹼值的相關信息,還可以跟醫生分享進行進一步診斷。

包括A輪和B輪的早期公司也有動作:

為用戶帶來全新治療消化疾病方案的Vivante完成了來自由Lifeforce Capital和Big Pi Ventures領投的580萬美元融資,NFP Ventures和FCA Venture Partners等也參與了這輪融資。通過提供在家就可以測的腸道菌群測試包,食物敏感度呼吸測試儀,以及全天候的腸胃醫生熱線,Vivante專注於為那些遭受腸胃疾病和不適的患者帶來長期的診斷、監測、管理方案。

提供遠程心理健康服務的Cerebral在今年2月剛剛成立,在10月就完成了由知名醫療健康領域投資機構Oak HC/FT領投的3500萬美元A輪融資。

用戶不但可以跟心理醫生進行視頻聊天進行諮詢,還可以直接收到郵寄到家的藥物。儘管傳統心理諮詢行業目前對於遠程心理健康服務的質量還是持保留態度,無法否認的是疫情期間這一行業確實看到了爆發式的增長。

在Late-stage,今年以來遠程醫療行業的融資更是超過了10億美元,其中包括:

專注於提供「讓人稍羞於啟齒」的那些健康服務的Nurx在8月完成了由Trustbridge,Comcast Ventures,Wittington Ventures等投資的2250萬美元C輪追加融資,他們的服務內容包括在家就可以進行的性傳播疾病測試包,愛滋預防藥,HPV篩查測試,還有緊急避孕藥等,在今年還收穫了來自沃爾瑪和DNA測試公司23andMe的前高層加入團隊。

女性和家庭健康在線診療平臺Maven Clinic獲得了來自14W等11家投資機構的4500萬美元C輪融資,Maven的按需醫療服務為在職媽媽和新手父母提供從備孕到生育到恢復等各個階段的護理,除了日常健康提示,平臺上還有精心收集的健康小貼士和孕期筆記等內容。

源於人口增長的壓力、醫保的普及、慢性病的愈發流行、數字溝通技術的發展、當然還有疫情帶來的對於遠程醫療科技接受度的大大提高,全球遠程醫療市場預計將在接下來的五年內以37%的複合年增長率從今年的387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917億美元。目前進行遠程就診的基本都是基礎醫療服務,在接下來的發展中這一科技也將被廣泛運用到各個細分領域中,比如護士、助產婦、營養專家、心理諮詢等等。

人工智慧

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納入發展的一部分,對於醫療健康行業來說,今年以來疫情加速了對於批量化有效醫療方案的追求和AI技術的優化發展,而在2021年這些進步將被廣泛的應用到更多地方,根據市場研究與諮詢公司Tractica 的預測,全球人工智慧醫療健康市場將在2025年達到340億美元,AI被應用的幾大重要領域包括:

疾病診斷

今年以來,新冠測試是人們最需要卻也最排不上號的一項醫學測試,因此許多醫學團隊今年都在努力研究其他的測試方式。

在11月,來自MIT的研究人員發現患有新冠的人咳嗽的聲音和健康人的聽起來其實有所不同,這差別是人耳無法識別的,但是人工智慧卻可以。人們可以直接用手機或電腦記錄自己咳嗽的聲音,他們所開發出的這一AI 模型便可以告訴提交者他是否患有新冠疫情的風險,這一發明如果獲得FDA認可,或將成為一個簡單免費且無侵入性的測試app,人們可以每天登陸,對著它咳嗽,即刻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患病。

正在攻克相同難題的團隊有不少,比如位於孟買的由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所資助的項目Cough Against COVID,位於瑞士的Coughvid項目,還有劍橋的COVID-19 Sounds項目等都採用類似的原理用AI加速疾病診斷。

藥物研發

就在12月末,字節跳動的招聘頁面上顯示他們正在加州、上海和北京各地都在尋找人工智慧進行藥物研究方面的人才加入字節的AI Lab,這一部門在2016年就成立了,主要被應用於內容推薦, 如今也準備加入醫療健康這一賽道。

其他的科技巨頭近年來也都在人工智慧藥物領域展開了布局,騰訊的人工智慧藥物研究團隊雲深智藥從2019年開始就在發表關於基因方面的研究了。

而據路透9月消息顯示,百度正在與投資者進行談判,準備為一家專注於用AI技術進行新藥研究和疾病診斷的初創公司融資約20億美元;華為今年以來也在藥物研究和醫療成像方面有所動作。

但相比國內,美國AI藥物研發方面的工作開始的更早,進展也更迅速。11月末,Alphabet旗下公司DeepMind在官網上宣布,已經破解了困擾了生物界多年的難題:蛋白質是如何摺疊的,並且開發出了可以準確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機器學習軟體AlphaFold。

通常藥理學家要通過大量費時費力的觀察和統計來設計藥物,這一發現讓研究人員能夠對蛋白質結構有更加準確的掌握,加速藥物研究的進程,在未來打擊類似於新冠肺炎的重大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臨床醫學

在臨床醫學方面,許多公司正在提升患者與醫生之間溝通的效率,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紐約的Klara就是其一,它能夠獲取患者的電子病歷,然後將患者與醫生之間的預約、指示、提醒、籤到、後續聯繫等步驟都用自動化的方式完成。Klara在今年已經獲得了由Google旗下專注於AI方面業務的基金Gradient Ventures和 Frist Cressey Ventures 聯合領投的1500萬美元融資。

病患照料和護理也是AI能大展身手的一個領域,比如Gauss Surgical就是應用計算機視覺來監控患者生產之後的失血量,醫生對於失血量的估計通常不太準確,而數據顯示這一AI技術能夠達到四倍的失血識別,從而將出血幹預的延遲減少了34%。

Medical Informatics則是採用機器學習技術來從患者周邊的監測儀、呼吸機,以及電子醫療檔案中收集和分析數據,隨時掌握患者的康復狀況。雖然目前大多數的決策和照料都還是由人來完成,但這些技術的存在卻大大減少了所需人力,也起到了提醒和防患的作用。

AI在臨床醫學中最厲害的應用,當屬精準醫學了,通過對患者健康信息的詳盡了解,比如:基因組、新陳代謝表現、微生物菌群成分、飲食、鍛鍊、睡眠…加上對疾病在特定患者身上的精準到分子程度的表現,這一人工智慧技術能夠為每一個個體打造出定製化醫學方案。

由Groupon聯合創始人Lefkofsky在2015年成立的Tempus就是這一領域的代表,Tempus稱他們已經掌握並分析了全美1/3癌症患者的病情數據,與全美頂級醫學機構的腫瘤學家進行合作,通過在分子程度分析基因測序、DNA等數據,結合試驗結果、病理成像等信息,再加上對全球最先進醫學手段的掌握,用人工智慧為每位病人提供獨特的醫學診療。

就在12月,Tempus完成了2億美元的融資,是3月1億美元G輪融資的追加,Tempus目前已經總共完成了超10億美元的融資,估值約為81億美元,是芝加哥估值最高的初創公司,背後的投資者包括Google,Baillie Gifford,Franklin Templeton和Novo Holdings等。

醫療效率

就像我們的家中漸漸有越來越多的Alexa和Siri等智能設備一樣,醫療機構也將開始廣泛使用人工智慧在記錄醫學筆記、日常運營、建立醫療信息資料庫等多個方面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Olive就是目前比較知名的一家初創公司,它所提供的人工智慧即服務(AI-as-a-Service)使其成為了對於患者和保險機構來說都能提升便捷度的端對端一條龍式醫療平臺,它能夠幫助醫護人員完成許多機械式的重複性任務,比如在不同醫院的資料庫中查找病歷、建立報告、提交保險索賠等。

就在12月初,Olive完成了由Tiger Global,General Catalyst,Drive Capital和Silicon Valley Bank領投的2.25億美元融資,隨後在同一周內宣布完成了對 Verata Health的收購,解決此前想攻克的保險授權方面所面臨的挑戰,目前公司估值達到了15億美元。

長期以來高昂的醫療費用和冗雜的醫療過程讓看病就醫成了讓大多數人都頭疼的一件事,在此次疫情中也成為了讓疫情控制失守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工智慧在這些領域中的應用被認為將有潛力改寫醫療世界的整個規則,這也讓投資者的興趣大漲,即使在今年許多領域面臨著投資寒冬的情況下人工智慧健康行業還是動作不斷。

在2019年,全球範圍內對在醫療保健領域使用AI技術公司的投資總額約為40億美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就已經超過了去年的總額,光是Q3就以122樁交易達到了超20億美元的成績。

圖片來源:cbinsights.com

全面健康

在高科技之外,數字健康的另一重要進展便是許多DTC公司開始用網際網路思維解決有些敏感的和像是偏頭痛那些「不要命但煩人」的健康問題。Hims算是這一領域的先鋒者,成立3年已經成為了男性脫髮、ED、痤瘡等問題和綜合護理的不二選擇,2018年也將業務擴展到了女性護理方向,以Hers品牌囊括了護膚、生育、心理健康、脫髮等多個問題。

Hims & Hers 的成功和越來越流行的養生大潮讓大大小小的公司像春筍一般鑽了出來。如今有3個年頭的Ro是另一家比較出色的代表,起初關注的業務也只是男性脫髮和ED問題,目前將業務擴展到了囊括女性生理健康、體重管理、更年期診療的Rory,和幫助戒菸的服務Zero。Ro在今年7月完成由General Catalyst領投的2億美元融資後總融資額達到了3.76億美元,估值約15億美元,未來的目標是成為「健康保健領域的shopify」。

位於紐約的Thirty Madison旗下的業務從一開始的專注於防脫髮業務的Keeps,擴展到了即時止痛和長期調理偏頭痛的Cove,還有專門治療胃食道反流的Evens,他們更側重於在診斷後還提供長期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比如Cove對於不同人的偏頭痛會提供預防性、止吐、飲食調理、立即緩解等不同的藥物。它在今年完成了4700萬美元融資,此前投資者Maveron和Northzone都繼續參投,強生的創新部門也參與了這一輪投資。

去年剛創立的CurieMD專注於為女性提供更年期診斷和治療處方,用戶只需填寫簡單的問卷調查,就可以獲得專屬的診療建議和藥方,比如口服避孕藥或是植物原料的理療來調節荷爾蒙。

同是總部位於加州的The Cusp今年剛成立,在夏天開始推出可以在家測試的更年期測試包,通常在醫院進行這樣一次測試要花500刀左右,而The Cusp只收159刀,用戶還可以購買210刀的套餐,其中包括測試以及3個月的遠程問診和個性化診療方案。

像CurieMD和The Cusp一樣關注於女性健康的科技公司數不勝數,這代表著女性+科技這一賽道的升溫,預計到2030年這一市場價值將超30億美元。

今年這一場毫無預兆的疫情也讓許多消費者明白,在關乎疾病和健康的事情上不能再坐以待斃,只有了解更多才能防患於未然,像是矽兔之前報導過的可以對血糖進行監控的Levels、Undermyfork等公司,還有對睡眠進行監測的WHOOP,甚至是對變老速度進行計算的Humanity等公司今年以來都備受關注,這都代表著消費者對於自我健康更加關注的趨勢。

同時社會整體對於醫療健康行業的期待值也會有所提高,不管是應用智能儀器、提升人工智慧算法、還是用網際網路思維去解決更多疑難雜症…

大眾對於健康的追求和對獨特定製化醫療方案的預期將推動著這一行業在未來幾年內有更加快速的發展,也將會有更多人受益於這一進步。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遠毅資本數字健康高峰論壇,解讀未來十年醫療產業新機遇
    11 月 27 日, 由遠毅資本主辦的「重構醫健邊界 - 2020 遠·見 數字健康高峰論壇」 在上海圓滿落幕. 峰會從產業、政策、技術、資本等多方分享了醫健產業的數位化協作之道,解讀下個十年數字醫療產業的新趨勢和新機會.
  • CB Insights 發布改變醫療健康未來的150家數字醫療創企,太美醫療...
    (原標題:CB Insights 發布改變醫療健康未來的150家數字醫療創企,太美醫療科技登榜!)
  • 全球數字健康周報第9期|醫療|健康|宣布|-健康界
    重要提醒:本文為全球數字健康行業周報的第9期,本期統計時段:8月29日-9月4日一. 全球數字健康產業風雲1.實時福利檢查嵌入在醫療服務提供者的電子健康記錄(EHR)系統的電子處方功能中。
  • 新冠確診數字再猛增1000萬,三組數字揭示全球疫情現狀
    新冠確診數字再猛增1000萬,三組數字揭示全球疫情現狀  中新網12月12日電(陳爽 劉淙)短短16天,又激增10000000!北京時間12月12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7000萬。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腳步,卻絲毫沒有放緩。
  • 微醫:數字健康 一路領跑
    當網際網路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當「網際網路+」逐漸形成一種思維,開始賦能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我們的世界跑出了日新月異的加速度。2010年,「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行業還處於萌芽期。如何以網際網路或移動網際網路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與傳統醫療健康服務深度融合從而形成一種新業態,來解決傳統醫療健康服務中的痛點,成為彼時業界思考的問題。微醫,應運而生。
  • 循證AI賦能基層醫療,盤點百度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布局大事件
    動脈橙產業智庫梳理了百度自2012年至今在數字健康領域的醫療大事件。一. 百度數字健康之智慧醫療百度在智慧醫療領域已發布三款醫療AI產品:AI眼底篩查一體機、智能分導診、CDSS輔助診斷系統。在醫療健康領域,百度智能雲將與東軟集團聯合升級雲化HIS(醫院信息系統)。百度AI將全面接入HIS產品體系,在醫院智能化方面進行研發,使醫療大數據在醫藥和保險行業能深度應用。同時,雙方將共同成立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CDSS(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專項小組」,推進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在醫療機構中的應用。
  • 新冠確診數字再猛增1000萬 三組數字揭示全球疫情現狀
    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7000萬例何時休?三組數字揭示全球疫情現狀12月4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一些國家依靠科學、團結和犧牲,已成功預防或遏制了病毒的傳播。」同時,世衛組織官員納巴羅還擔心,在疫苗投入使用前,歐洲或於2021年初迎來第三波新冠疫情。4月29日,在印度新德裡一處埋葬新冠死者的墓地裡,一名醫護人員彎下了腰。病例激增,給各國醫療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 後疫情時代,如何抓住數字健康的大機會?微醫集團張君實操分享
    在峰會上,微醫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集團首席用戶運營官張君發表了以「後疫情時代的數字健康消費新升級」為主題的演講。犀利觀點如下:1、我們看到疫情給整個數字經濟帶來最大的變革,就是數字健康。疫情期間,國家下發了包括支持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在內的諸多政策,打通了醫保的在線支付,突破了過去網際網路醫療只是簡單的場景連接的狀況,實現了服務和數據的連接,同時推動整個用戶習慣的改變。以下為演講實錄,由創業邦整理(有刪減):大家好,我是來自微醫集團的張君,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後疫情時代的數字健康消費升級。我先給大家分享一些數字,微醫在疫情期間都幹了什麼?
  • 2020醫生雲論壇:新冠疫情重塑全球面貌 醫療健康新時代來臨
    來源:證券時報8月21日,以「新冠疫情重塑全球健康面貌」為主題的2020北京健康大會·醫生雲論壇在上海市松江區的G60科創大廈成功舉辦。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辦、大專家.COM承辦。本屆論壇以「新冠疫情重塑全球健康面貌」為主題,論壇採取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同步舉行。
  • 疫情時代,如何推進全球抗癌事業發展?
    本屆峰會邀請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政要、權威專家、頂尖學者和業界領袖在線上相聚,共同探討全球抗癌事業在患者護理、科研、監管政策、慈善等方面的合作機遇與挑戰,成功打造了一場高水平、高規格、高層次的國際醫療健康盛典。
  • 北京、長三角權威專家微醫「論健」解碼數字健康與醫療創新
    會前,廖傑遠董事長向與會專家介紹了微醫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創新實踐,詹啟敏院士、李立明教授在微醫集團總部所在的華佗健康小鎮「院士林」揮鍬種下兩株文旦柚,為小鎮注入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會上,與會專家結合各自專業領域分享了對數字健康在醫療衛生各個環節上價值的深度思考與實踐。
  • CB Insights公布全球數字醫療150強,深透醫療等中國力量上榜
    在醫療衛生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當下,「數字醫療」逐漸在全球範圍內成為熱點。本月初美國遠程問診服務商、數字醫療龍頭企業Teladoc,與另一個線上健康管理龍頭企業Livongo合併,力求結合遠程問診與慢病管理, 推動全科與專科結合的數字醫療服務。
  • 關於召開2021中國數字醫療供應鏈湘江峰會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醫療體系經受了一次嚴峻的考驗,強化了社會各界對醫療供應鏈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加快了醫療行業的數智化轉型的進度。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數位化醫療供應鏈成為疫情後社會及行業關注的熱點。
  • 《2020全球醫療大健康科技創新TOP50》榜單即將發布
    嚴峻的全球疫情將醫療大健康產業再一次推到聚光燈下。突如其來的黑天鵝對於醫療體系產生巨大衝擊的同時,也帶了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在此期間,以英科醫療,以嶺藥業,Top Glove Corporation Bhd為代表的企業,它們由於疫情期間社會對其產品的需求提高而股價飛漲,市值倍增。
  • 億歐智庫發布2020全球醫療大健康科技創新TOP50
    WIM2020以「科創連動世界」為主題,連接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全球創新者,分享科技創新成果和認知,共同推進「讓科技更平等」的理念。 著眼於11個行業,億歐公司EqualOcean出品了旨在探索全球創新機遇的系列研究報告。前沿的科技正在最深刻地改變和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而它們的走向終將塑造未來的全球經濟版圖。
  • 【全球數字健康周報第23期】保險極客與京東健康達成合作|京東健康...
    重要提醒:本文為全球數字健康行業周報的第23期,發布時間為每周三。本期統計時段:12月16日-12月22日一. 全球數字健康產業風雲1.   數字健康平臺微醫將利用數位技術,複製專委會專家的能力,通過遠程會診、雙向轉診、遠程教育等方式,最大程度釋放專家潛力,幫助全國的先心病患者不出門即可享受大專家專業的醫療健康服務。
  • 銳珂醫療:影像創新助力民營醫院 共築健康未來
    進入後疫情時代,品質化、個性化的醫療健康需求不斷增長,為注重精細化管理和消費體驗的民營醫院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作為全球醫療成像解決方案供應商,銳珂醫療堅持創新改變生活,與民營醫院並肩發展,自2015年成立專業的非公醫療團隊以來,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助力民營醫院發展。11月29日上午,銳珂醫療產品經理陳世光在分論壇上為與會的嘉賓進行了主題分享。
  • 生命科學+醫療健康領域上演的資本熱情,將成就下一個十年增長點?
    2020 年上半年 ,美股、A 股和港股市場迎來 67 家醫療健康上市公司,募資超千億人民幣。對比 2019 年上半年 79 家公司上市的數據,疫情之後的經濟衰退對醫療健康 IPO 的影響並沒有想像中嚴重,尤其是 2020 年 Q2,IPO 甚至比以往更加活躍。
  • 【全球數字健康周報第18期】京東健康獲準在香港上市
    重要提醒:本文為全球數字健康行業周報的第18期,發布時間為每周三。往期內容可點擊文末連結獲取,本期統計時段:11月11日-11月17日一. 全球數字健康產業風雲1.
  • 聯仁健康董事長:醫療大數據將使健康醫療模式發生改變
    自疫情發生以來,大數據、醫療科技等的應用成了「戰」疫的亮點和關鍵點。各地的綠碼、定點醫院的防疫機器人、以及網際網路醫院的網上診治,無不體現出醫療科技及大數據的重要性。這次疫情無疑給醫療健康行業帶來了一次發展和變革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