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後的日本令和,千年前的大唐明月

2021-02-13 摩登中產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19歲的阿倍仲麻呂蜷縮在船艙一角,船艙之外,風濤嘶吼如雷。

 

巨大的竹帆早被倉皇放下,數百船工奮力揮槳掙扎,木船搖擺在東海巨浪中,如同被命運撥弄的渺小玩具。

 

隔日,風停雨歇,四艘木船組成的船隊逃過一劫。他們的前輩行此航線,有時四艘船要沉沒三艘。

 

這是日本派出的第八批遣唐使團。除卻船工,船上滿載日本青年精英,人人皆有赴死準備。

 

隔岸的大唐令人魂牽夢繞,足值以命相搏。

 

公元717年4月,船隊終抵揚州。揚州港風和日麗,大唐帝國平靜注視著朝聖者。

 

一上岸,日本使團便晝夜兼程向西北進發。當年9月,使團抵達長安東郊。

 

當巨大的城池從地平線上現身時,歷屆日本使團反應不一。

 

有的放聲高歌,有的捶地痛哭,最常見的反應是「顫慄不能自已」。

 

當年長安佔地87平方公裡,劃城110區,人口超150萬,有50萬是來自異域的胡人。

 

長安的規模是古羅馬城的五倍,是巴格達城的六倍,是君士坦丁堡的七倍,在漫長歲月中,它一直是人類建造的最大都城。

 

長安城西北開遠門外,設有石碑,上書「西去安西九千九百裡」,以示帝國疆域有萬裡之廣。

 

長安城背後,聳立著強盛無雙的大唐。

 

大唐天下共分12道,其中的關內道,指的是俄羅斯葉尼塞河上遊。大唐共有附屬國70多個,其中最北的流鬼,地處北極圈。

 

龐大的帝國,最後歸屬驕傲的唐人。

 

站在最高處的唐皇被尊稱為天可汗,他可以在酒席上,令東突厥可汗下場跳舞,令南蠻首領尷尬賦詩,亦可在門樓上得意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唐皇之下,名臣如流,猛將如林,大唐239年,沒修過一段長城,因為不需要。

 

王玄策南下印度,借兵顛覆印度戒日王朝,號稱一人滅一國。

 

他歸國後,官職不過升半級,提拔為從五品。在大唐眼中,這樣戰績不過是尋常。

 

隋朝時,日本遞交國書尚傲慢地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

 

到了唐朝,唐軍在朝鮮白江口四次擊潰日軍,焚燒日本船數百艘,燒得「煙炎灼天,海水皆赤」,此後,遣唐使便接踵而來,尋找大唐強盛的密碼。

 

第八批遣唐使團,受到大唐盛情款待。按照慣例,他們可留在長安考察一年。

唐裝、唐律、曆法、圍棋隨他們歸國而傳入日本。

 

阿倍仲麻呂獲準進入國子監留學,科舉後高中進士,從事修書工作,並一度成為太子陪讀。他給自己起名為晁衡。

 

晁衡行走於錦繡大唐,與天下詩人交遊。胡樂廝磨耳鬢,唐詩流滿衣衫,盛世如永不散場的盛宴。

 

他與李白結伴,多次暢遊揚州,並贈送李白日本裘衣。

 

55歲時,晁衡思鄉,申請歸國。唐玄宗特準後,破例任他為大唐使節,賜詩褒獎。

 

大唐朝野雲集送行,有詩人從千裡外趕來。

 

王維寫詩《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詩前還特意寫了六百多字序言,詳述情誼。

 

出發前日,有烏鴉落在船頭,被視為不祥之兆,船隊推遲一日出發。

 

數月後,消息傳來,晁衡所乘之船,觸礁後被強風吹向南海,晁衡溺亡。

 

李白聞訊悲痛欲絕,賦詩悼念: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徵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雲愁色滿蒼梧。


晁衡並未溺亡,他所乘之船,流落南洋後,一路飄至越南海岸。

 

隨後,他們遭遇當地土人屠戮,全船一百七十多人遇難,僅晁衡等數人逃離生天。

 

流亡兩年後,晁衡終返大唐,讀到李白的詩,他百感交集,寫詩相和「魂兮歸來了」。

 

此後,他再未歸國,親歷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終老大唐,葬於長安東郊,「形化大唐,神歸故裡」。

 

他所思念的故鄉,神形正飛速模仿大唐。

 

第七批遣唐使帶回了長安設計圖,日本人仿造建成了平城京,即今天的奈良。

 

平城京如縮小至四分之一的長安,同樣的內城外城,同樣的棋盤街道,甚至還有同名的東市、西市與朱雀大街。

 

近一個世紀內,七代天皇以此為京城。舉國言談舉止、文化娛樂無不模仿盛唐。

 

701年,日本《大寶律令》規定,衣服要完全仿造唐裝,貴族著裝要合唐例。18年後,天皇再次下詔,全國百姓皆穿唐裝。

 

除卻唐裝,大唐傳入的圍棋、茶道、音樂、民俗備受歡迎。日本人端午節要喝菖蒲酒,九月九亦登高過重陽。

 

對日本衝擊最大的依舊是書籍。

 

歷代遣唐使都有一個共同任務,就是到大唐瘋狂買書。

 

他們為此不惜偷偷變賣大唐的賞賜,全部用來購買書抄本。

 

《舊唐書》共錄藏書51852卷,而日本收藏的抄本便達17804卷,超三分之一。

 

渡海運書時,為防鼠害,遣唐使還從大唐引進了貓。那些貓後來備受皇族尊崇,並成為未來招財貓的原型。

 

跨海東來的書籍如颶風般席捲日本朝野。

 

日本天皇即位要遵唐禮,舉國衙門名稱要用唐式,節日慶典、外交禮儀、朝臣更替,要全面按照唐規。

 

甚至連日本天皇祈雨,從禱告神靈到祭拜名山,皆抄襲大唐。

 

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憲法十七條》,以《論語》為根基,其中「和為貴」直接是論語原文。

 

日本學者海村惟一說:「沒有《論語》就沒有今天的日本。」

 

768年,在遣唐使建議下,日本天皇仿效唐朝,尊孔子為文宣王,此後全國文書開始頻繁出現子曰。

 

天下以漢字為尊,正式姓名必須使用漢字,平生掌握漢字越多,代表文化越高。

 

這一切的改變,從派出遣唐使開始。

 

千年以後,日本NHK電視臺評價:

遣唐使把中國搬回了日本。從國家制度到軍事技術,從天文曆法到儒學佛教等等,遣唐使無一錯過。

 

有形的大唐讓日本尊崇,而無形的大唐則讓他們痴狂。

 

日本遷都平城京後,幾代天皇都是詩詞高手,並在全國推廣漢詩。

 

白居易詩作傳入日本後,日本陷入傾國之戀。白居易尚未過世,日本各地便修了「白樂天神社 」,把他當菩薩來膜拜。

 

日本嵯峨天皇,睡覺時要把白居易詩集藏於枕下。後來的醍醐天皇,更直言:平生所愛,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

 

後期,日本皇室乾脆增設了一個官位「侍讀官」,只用來精研白居易的詩。

 

那個無形的大唐,充滿著無疆的魅力,藏著盛世真正的魂魄。

 

日本學者村上哲見寫道:

大唐的詩,如同最美麗的長天,讓人只能仰視。



帝國終有壽。

 

公元874年,黃巢攻陷長安,大唐只餘黃昏。

 

公元894年,日本原定當年派出的遣唐使暫停,13年後,大唐滅亡。

 

此後,再無遣唐使。兩岸商船往來,大唐沉入往事。

 

南宋亡後,傳言日本舉國服喪,哀悼三日。

 

明朝時,日本還曾派畫師前往杭州,畫西湖全景,以此為據,在廣島仿造西湖。受限畫作,日本只仿了白堤,沒有蘇堤。

 

同時期,日本還建了座詩仙堂,將李白杜甫李商隱供奉其中,三十六位中國詩人,已化神佛。

 

到明治維新前,日本人共寫了20多萬首漢詩,結集2339冊。其中大多數詩人,不通漢語。

 

明治維新後,卑謙的徒弟挺直身,目露兇光。大唐帝國是煙雲,遣唐使是塵土,滄海只剩劫波。

 

有形的帝國已煙消雲散,唯有無形的文化能穿透千年,渡盡劫波。

 

張繼的《楓橋夜泊》在日本流傳千年,日本自稱「國中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此詩」。

 

日本人為這首詩,特意在日本青梅縣,建了一座寒山寺,在小溪上架了一座楓橋,並修有鐘樓,上書四個漢字「夜半鐘聲」。

 

每年秋季,大批日本遊客湧向山寨寒山寺,夜半聽鍾,然後齊聲朗誦《楓橋夜泊》,已成民俗。

 

那鐘聲悠揚,足令千年之後,異國之人,俯首膜拜。

 

公元645年,第一批遣唐使歸來後,日本首次使用年號,年號為大化。

 

和晁衡同船的吉備真備,回日本後,利用漢字偏旁創造「片假名」,奈良時代和歌集《萬葉集》也用此方法書寫。

 

2019年,日本公布新年號「令和」,語出《萬葉集》。

 

其詩文原句為「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佩後之香。」

 

句子抄的蘭亭集序,記錄用的中國漢字,連句中詠嘆的梅花,都是從大唐引入。

這是第248個日本年號,第一次語出日本典籍。然而字韻之中,藏著大唐浩然長風。

 

那帝國已消逝千年,但虛空中,依舊有難散的威嚴。

摩登時刻: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後臺回復」

國運  |  金色之夢  |  故宮

添加微信 mdxiaoyu

與作者一對一交流

相關焦點

  • 《大唐明月》開機 李芯逸陳薪璇張子涵赴大唐之約
    網易娛樂5月20日報導   5月18日,古裝愛情大劇《大唐明月》正式開機,領銜主演娜扎、許魏洲,演員李芯逸、陳薪璇、張子涵等悉數亮相開機儀式。
  • 2019,正倉院大唐寶物展 | 千年等一回
    史上最大的正倉院/法隆寺大唐寶物展日本人文美學深度研修之旅(第四季)從2017年開始,群學書院在每年層林盡染的楓葉季,都要組織以奈良國立博物館「正倉院年度特展」為核心的人文美學深度研修之旅。理解正倉院的歷史文化意義,要從大唐盛世說起。在中國歷史的廣袤蒼穹中,大唐是極為璀璨的一顆星辰。
  • 日本千年古都居然是「洛陽」!! 日本物語
    在日本有一座城市,它的建築風格和中國的唐朝一樣,作為日本唯一一個千年古都,它有一個讓中國人感到詫異的名字。
  • 「音樂活化石」穿越千年大唐宮廷樂曲重放異彩
    而此時的麟德殿內,大唐文武官員分列兩側,環繞宮殿的宮廷樂曲大氣、莊重、高雅、清脆悅耳,更讓人倍感威嚴和神聖。  這就是最早的長安古樂,當時只有大唐皇室才能享用的宮廷樂曲。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異常的殘酷,正當嫋嫋大唐妙音走向鼎盛之時,一聲從河西傳來的戰馬嘶鳴聲,瞬間便改變了一切。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在徹底摧毀開元盛世一代繁華的同時,也讓大廳宮廷音樂從此走向民間。
  • 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帶你傾聽千年前的音樂
    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帶你穿越到盛唐時期,聆聽大唐禮樂。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向大家展現了大唐禮樂的魅力,讓大家感受到音樂的力量。  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帶你穿越聆聽千年前的聲音  華為視頻和滔客說APP最新上線的DIGIX TALK演講《重拾穿越千年的聲音》中,唐代禮樂復原組發起人徐戈告訴大家:不少當前流傳的民族音樂都曾基於西洋音樂審美和作曲方式風格進行整理和改編
  • 日本唯一的千年古都,有個令人詫異的名字——洛陽
    工業時代,戰火損毀,已經讓這座千年古城沒有了往日的豐彩,你若真想見識盛唐時候的洛陽,你得去日本。在日本有一座城市,它的建築風格和中國的唐朝一樣,作為日本唯一一個千年古都,它有一個讓中國人感到詫異的名字:洛 陽日本把洛陽「偷」走了。
  • 大唐僅一戰,為何日本千年不敢犯華夏?還是古人手段高明
    一、百濟餘孽一心復國,竟然引狼入室 百濟滅亡後,唐高宗將百濟分為馬韓和熊津五個都督府,進行地方管理。唐軍主力在得勝後,不久便撤回唐境。百濟國土上,還有遺留不少前朝宗室和舊臣。這些人一直想復國,所以便私下串聯,蠢蠢欲動。
  • 中日千年前的第一戰——白江口之戰
    朝鮮半島地圖大唐建立後,試圖恢復周邊秩序,這時高句麗和百濟聯合欺負新羅,新羅也聰明抱住唐朝大腿,一邊進貢一邊求救。日本對百濟有想法了百濟國滅後,有些人逃亡日本,隔海而望的日本,想借百濟復國理由佔據朝鮮半島,第一次開始賭國運了,當時的日本是齊明天皇掌權,公開支持百濟復國勢力,想著在朝鮮半島分的一杯羹
  • 一千年的日本看鎌倉
    最近有一句話叫「一百年的中國看上海,一千年的中國看北京,五千年的中國看西安」。當然了,這句話知之認為沒毛病。確實,這三個城市是中國輝煌燦爛歷史的見證。而遠在大洋彼岸,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是一個有著近兩千年歷史的國家。那麼能見證這個歷史變換的,知之認為有一個城市具有代表性,那就是鎌倉。
  • 太湖明月灣,一個有美景、有故事、有感動、有驚喜的千年古村
    太湖邊有一個古村落叫明月灣,據記載,這裡有著千年的歷史,小編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安靜的古村落,在古樸的建築群中,可以想像幾年前這裡的樣子,村子旁邊有一條石板路,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我們在其他古村落中經常看到的。
  • 《夢幻西遊三維版》千年蛇魅在哪捉 千年蛇魅捕捉位置分享
    導 讀 千年蛇魅是一隻非常漂亮、技能屬性超強的寶寶,不少玩家都想要獲得這樣的寶寶,下面小編為玩家們帶來了夢幻西遊三維版千年蛇魅捕捉方法
  • 跨越千年的日本人:憂慮·不安
    「千年蟲」步步逼近小淵首相坐鎮指揮在新千年到來之際,「千年蟲」將會給日本帶來什麼,令人關注。雖然,以小淵首相為首的「高度信息通信社會推進本部」已對金融、能源、通信、交通和醫療五大與國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進行了檢查和修正。
  • 天涯比鄰: 兩千年來中日兩國交往史_鳳凰網
    唐天寶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歲高齡並且雙目失明的鑑真和尚,第6次東渡日本終於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國土。756年,鑑真被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規的戒律制度。鑑真所住唐招提寺成為當時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學府。
  • 八十三年前,林徽因的驚世一瞥,才使這座千年古寺橫空出世
    其實更早的時候,日本學者已經在中國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古建調查,宣稱中國全境一千年以上的土木建築物一個也沒有,若想領略唐式木構的風採,只有去日本。不過這次五臺之行,梁林還是覺得冥冥之中有一絲絲希望。原來他們看到一本剛出版的畫冊【敦煌圖錄】,一幅描繪唐代【五臺山圖】壁畫裡,「大佛光之寺」赫然入目。
  • 棋魂:千年的執著,千年的愛
    不久後,光升入葉瀨中學,並加入了圍棋部。與此同時,塔矢亮也考入了海王中學,為了和光對局,他專程前往葉瀨中學挑戰。但是,光深知自己遠遠不是亮的對手,斷然回絕。亮得知光即將參加校際圍棋比賽後,為了與他一決高下,不惜加入海王中學圍棋部。
  • 中日兩千年友好的神話
    可麻生一語道破,扒下了這張多年來披在中日關係上的畫皮。他的話好多人不愛聽。對於不愛聽的話,有些中國人的法子是只裝沒聽見,或者說他們失言,先替人家找了個臺階。縱觀兩千年歷史,中國與日本之間至少發生過五場戰爭。除了宋朝,中國哪個主要朝代都曾被日本挑戰,打過仗。說到唐代,人們樂道遣唐使。
  • 【經典】大唐佛光寺
    目前隋唐時期的建築在我國除了佛光寺東大殿以外,僅剩幾座鄉間小廟,體量有限加之後世改造,已經很難再現當年大唐氣象。日本京都奈良的早期建築,雖然始建年代較早,但是日本對其百年內就進行一次大修,每次修繕都要更換近三分之一的構建,古建築的造型和原真性可能會大打折扣。
  • 日本居然偷走了中國一座千年古都!
    我等不及要去追尋大唐的痕跡了!這裡供奉水神,因此有獨特的水佔卜,求籤後要將空白的籤放入神社的水中,籤文才會浮現。很欣慰,在這裡還能看到大唐遺風上下五千年大夢無邊,希望夢回大唐可看見遺留的詩篇
  • 千年前,一批猶太人定居中國,千年後,後代都變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導語:千年前,一批猶太人定居中國,千年後,後代都變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前言17世紀以來,有位來自海外的傳教士踏上了中古的領土,他就是利瑪竇。
  • 起源中國相伴日本,流失千年重歸故土
    選三至五年生竹根製作,粗細節長適合,中通無底,管體長一尺八寸,前四後一五孔七節,上口斜切,音色蒼涼遼闊,直擊心靈深處。恐怕看到這些,很多親們還是不知道這是什麼,也許有人猜是簫,有人猜是豎笛、還會有人猜是排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