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和俄羅斯聯邦國防部聯合宣布:12月22日,中國與俄羅斯兩國空軍位亞太地區組織實施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中方派出4架轟-6K飛機,與俄方2架圖-95飛機聯合編隊,於日本海、東海有關空域組織聯合巡航。飛行期間,兩國空軍飛機嚴格遵守國際法有關規定,未進入他國領空。
很顯然,此次行動上主要是政治上的宣誓,針對的很顯然是美國。中俄作為兩個被美國戰略擠壓的大國,此時聯合行動就是在告訴美國不要肆意挑釁。而選擇的空域也很明確,即美國的盟友日本。預計中俄聯合巡航的主要目標還是在告誡美國拜登政府雙方具有極高的戰略互信,同時也將在未來繼續進行戰略合作。
戰略互信和強烈的合作意願這仍然是關鍵。不過,俄羅斯在遠東的有限兵力和中國在歐洲沒有軍事存在的特點,導致雙方不可能在軍事上進行協同行動,雙方主要戰略方向都不同。如果俄羅斯在歐洲擋不住北約的進攻,俄羅斯也不會指望前往增援的少量解放軍能發揮多大作用。同樣的,如果中國擋不住美國的進攻,以俄羅斯有限的遠東兵力也做不了太多。
同時,因為主要戰略方向完全不同,中俄兩國也都沒有做好為對方安全負責任的準備。中國在俄羅斯的主要方向上發揮不了太大的安全事務影響力,不論是東歐、近東、中東,俄羅斯的利益訴求比中國多得多,也精確得多。在東亞,中國的利益則遠遠大於俄羅斯。在其他地方,俄羅斯與中國的訴求在原則上一致,但影響的能力也都有限。
在利益構成上兩國也很不相同。由於經濟結構差異,中國會比俄羅斯擁有更多的經濟利益,會更強調貿易、資本流通和產能輸出,而俄羅斯則側重能源市場、軍火市場,並很多時候只有軍事手段可以利用。也因此,兩者很難真正同步,對俄羅斯而言致命的問題,比如波蘭成為製造業中心輻射俄羅斯從而榨乾俄羅斯製造業,對於中國而言甚至可能是機遇。而越南可能在南海製造與中國的地緣衝突,而對於俄羅斯而言也可能是機遇。利益構成上雙方也沒那麼同步。
中俄結盟缺乏基礎的軍事效用,因此雙方現在並無必要組建聯盟。如果中國與俄羅斯結成軍事同盟,那麼只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美國能夠拉起一道從西太平洋和南海到印度洋到地中海到北大西洋再到北冰洋的盟友封鎖線,並在這些方向上可以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這時中俄絕對有必要結成同盟共同進攻。然而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也不在現實考慮範疇內。
目前中俄之間的互信比聯盟更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