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動蕩不安的國際形勢中,中俄成了重要的穩定力量。近日,中俄兩國又聯手幹了件大事。
據報導,12月15日,中俄籤署了《關於延長2009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將有效期再延長10年,即日起生效。
兩國防長還為此專門舉行了視頻會議,強調兩軍願在此基礎上加強務實合作,進一步充實雙邊關係的內涵。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上述議定書的籤署,是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高水平和特殊性的生動體現,為維護國際軍控體系注入了正能量,為維護全球戰略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分析認為,近段時間以來,美國聯合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不斷對中俄施壓,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的特殊時期,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為代表的華盛頓政客們,不斷散播政治病毒,竭力挑撥中俄關係,妄圖拉攏俄羅斯對抗中國,而此次《議定書》的延長也再次證明了中俄間牢固的友誼,「啪啪」打了某些政客的臉。
近年來,中俄兩軍之間的友好互動十分頻繁,去年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有專家表示:軍事關係在中俄關係中一直佔據重要地位。為此,雙方不妨更進一步,將兩軍推升為「特殊友軍」:在軍事戰略上相互擴大透明度,確保戰略互信;在軍事部署上「背靠背」,構成犄角之勢;在軍事理論創新、軍事改革上,相互借鑑、相互促進;在軍事技術上,聯手研發、加速突破。
今年的9月21日,在俄羅斯南部軍區舉行的「高加索-2020」戰略演習作戰籌劃演練中,中俄兩軍在作戰籌劃中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在增進軍事互信的同時,也在演練中形成了默契。
實際上,在美國同時對中俄兩國進行打壓的大背景下,中俄合作越來越緊密是顯而易見的事。
有外媒稱:「俄羅斯此舉給中國一個強有力的工具,使他們能夠避免成為美國第一次核打擊的受害者。」的確,中俄兩國在戰略軍事領域合作意味著俄中親密合作程度絲毫不亞於美國同英法等國的結盟。
此外,俄羅斯在北約和美國圍追堵截下,也需要抱團取暖,而中國恰恰是俄羅斯的最優選擇。雙方將議定書延期,就是一個最好的「暗示」。
而在筆者看來,中俄不斷深化兩國兩軍合作,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來自三方面的壓力——
首先美國方向。
川普上臺後,美國一直有聯合俄羅斯對付中國的呼聲。川普曾與資深外交家基辛格有過長談,基辛格主張要反轉「聯中制俄」的冷戰戰略,改為「聯俄制中」。拜登上臺後,是否會推行「聯俄制中」戰略呢?儘管現在還未可知,但這已成為一個想定。
其實不論「聯俄制中」或「聯中制俄」,對美國而言,最大的夢魘就是中俄聯手。這代表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陸權國家的結合,對美國這樣的傳統海權國家是極為不利的。所以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認為美國把俄羅斯和中國推向聯合,令美國處於三角關係中最差的位置,十分不智。
但反過來看,對中國和俄羅斯而言,加強戰略互信,共同促進,不僅有利於自身發展,也能一定程度上消弭來自美國方面的壓力。
其次是印度方向。
我們都知道,中印邊境對峙已持續數月,寒冬已至,邊境問題似乎也被凍著了,目前還沒有回暖的跡象。
此前有網友稱,印度在邊境的種種舉動,和俄羅斯有很大關係,甚至說俄羅斯在幫印度向中國捅刀子。原因是,俄羅斯今年7月2日籤署了向印度出售33架新式戰鬥機的合同,包括21架米格-29戰鬥機以及12架蘇-30MKI戰鬥機。此外,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發生後,印度方面要求俄羅斯提前交付一批S-400遠程防空飛彈系統,俄羅斯也答應了,對此,不少人認為俄羅斯是站在印度一方的。
事實上,我們對此不應過分解讀。有專家指出,如果俄羅斯能在出售印度武器的時機方面做出有利於避免一些中國人誤解的更多權衡,應當說是值得鼓勵的。但如果將這個問題無限誇大,總結為俄羅斯「幫助印度在對抗中國」,或者「選擇站在印度一側」,也是非常誇張的說法。
中俄都是大國,在保持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同時,自然也有著全面而多元化的外交利益。俄羅斯售賣印度武器裝備是正常合作,雙方各取所需。在中印邊境問題上,俄羅斯並沒偏袒任何一方。而隨著中俄關係的不斷深入,俄羅斯反而能更好地發揮調解者的角色,為中印邊境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
再就是臺海方向。
來自美國、印度方面的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紓解之後,我們自然可以分出更多精力應對臺海問題了。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俄關係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系列考驗,展現出強大的穩定性和持久性。正如王毅外長所說:「對中俄合作而言,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曲。」(宋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