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港澳粵劇日來臨,三地名家獻上粵劇文化盛宴

2020-12-17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周麗珊圖/主辦方提供

11月29日是「2020年穗港澳粵劇日」。當天下午,「粵韻群星匯——2020穗港澳粵劇日展演」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舉辦。來自粵港澳三地知名粵劇藝術家、名唱家同臺獻演,為觀眾奉上一臺精彩紛呈的粵劇文化盛宴。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彭熾權(左)、仇坤儀演唱經典粵曲

自2003年起,穗港澳三地政府確定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周日為「穗港澳粵劇日」,並舉辦與粵劇相關的活動。「粵韻群星匯——2020年穗港澳粵劇日展演」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

周麗珊(左)、陳桂蘭演唱粵曲

主辦方表示,舉辦本次活動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推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劇、粵曲的傳承與發展,搭建粵港澳大灣區粵劇文化交流平臺,用粵韻歌唱新時代,歌頌美好新生活,豐富市民群眾文化生活。

吳澤東(左)、莫偉英上演武打折子戲

此次展演得到廣州市荔灣區粵劇曲藝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香港會員聯誼會、中國戲劇曲藝家澳門聯誼會等協會支持,邀請了粵港澳三地知名粵劇藝術家和名唱家同臺獻演不同風格、流派的粵劇粵曲節目。

朱振華(左)、李嘉宜上演折子戲

其中,國家一級演員、享有「千面老倌」之美譽的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彭熾權(澳門)和中國戲劇曲藝家澳門聯誼會會長仇坤儀(澳門)演唱了經典粵曲《文姬歸漢》;粵劇名家朱振華(澳門)和廣州粵劇院的優秀青年演員李嘉宜上演了折子戲《漢宮秋夜雨》;中國曲藝家協會香港會員聯誼會代表梁啟康(香港)和蘇春梅的得意弟子至真上演了折子戲《狄青闖三關》;廣東粵劇院的優秀青年演員吳澤東、莫偉英上演了武打折子戲《白龍關》;還有從小在荔灣長大的著名戲曲主持人周麗珊和廣東八和會館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陳桂蘭(香港)演唱了粵曲《晚潮痴客》。

宜和廣東音樂隊演奏廣東音樂名曲

此外,粵劇項目非遺傳承人唐沛文和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導師伍家輝上演了折子戲《劍合釵圓》;同時,展演還上演了荔灣區少兒粵劇精品力作《不知羞》和精彩的廣東音樂經典作品。這些節目內容精彩紛呈,形式豐富多樣,令廣大粵劇愛好者與市民能同臺欣賞到粵港澳三地粵劇名家的風採。

荔灣區少兒粵劇精品力作《不知羞》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李力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童倩

相關焦點

  • 粵韻群星匯,荔灣區舉辦2020穗港澳粵劇日展演活動
    11月29日是2020年穗港澳粵劇日。當天下午,「粵韻群星匯——穗港澳粵劇日展演」活動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舉辦,邀請了粵港澳三地知名粵劇藝術家和名唱家同臺獻演不同風格、流派的粵劇粵曲節目。 自2003年起,穗港澳三地政府確定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周日為「穗港澳粵劇日」。
  • 粵劇名家齊聚酷狗直播,共同呈獻「七一」主題粵劇晚會
    7月1日,「風展紅旗如畫——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主題粵劇晚會」在酷狗直播等網絡平臺上演。來自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珠海市文化館、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的粵劇名家齊聚廣東粵劇藝術中心,用紅色經典粵劇曲目獻禮、致敬,並以網際網路直播的創新形式推廣粵劇這一富有嶺南特色的世界級「非遺」文化。據統計,本場活動累計線上觀看人數超35萬。
  • 乘風破浪的新一代粵劇傳承者!第二季《粵劇有我地》周日晚揚帆起航!
    時隔八年,為進一步弘揚和宣傳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培養更多粵劇優秀青年演員,嶺南戲曲頻道聯合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推出第二季《粵劇有我地》節目,兩大專業粵劇院團的十六位優秀青年演員閃亮登場,節目將全方面、多角度向觀眾推介當代粵劇人才隊伍的發展情況以及整體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首揭面紗,用電影手法升華戲劇之美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已開拍近半月,12月10日下午,廣州市原市長黎子流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倪惠英及廣州市廣播電視臺臺長崔頌東一行到電影拍攝現場「探班」。探班之時,影棚現場正在緊張有序地拍攝「範蠡」黎駿聲與「西施」陳韻紅「西施啟程、話別範蠡」的戲份。據悉,這場戲是整部影片情感最為強烈的一場。
  • 粵劇又一典籍問世!《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將於12月8日首發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 羅仕 通訊員 梁彥蘭圖/主辦方提供11月29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以下簡稱「唱念卷」)
  • 難得一見的粵劇官話、傳統排場!《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
    時30分,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委員會、廣東粵劇促進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承辦的《此物最相思》(二)暨《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演出晚會將在廣州市中山紀念堂隆重舉行。
  • 佛山:醒獅粵劇彰顯底蘊
    西樵山水上飛獅表演。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陳鈺鳳、劉藝明、陳楓攝影報導)「雙節」之夜,佛山流光溢彩。作為粵劇之鄉、武術之城、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佛山用自己獨特而又悠久的文化底蘊,在「雙節」當天為市民獻上了精彩的節目。
  • 本周六,茶山這場精彩的粵劇盛宴,千萬別錯過!
    本周六,茶山這場精彩的粵劇盛宴,千萬別錯過!對粵劇感興趣的街坊們有福啦!本周六(11月28日)下午14:00-15:30東莞市粵韻金聲粵劇曲藝欣賞晚會將走進南社村為大家帶來精彩表演!↓↓↓東莞市粵韻金聲粵劇曲藝欣賞晚會東莞市粵韻金聲粵劇曲藝欣賞晚會創辦於2006年,至今已舉辦逾600期演出,已逐步成為東莞一項品牌性文化藝術活動,現已在厚街、中堂、道滘、萬江、寮步等鎮(街)設立演出分會場,為全市400餘個業餘粵劇團隊(曲藝社)提供展演平臺,以「存血脈、續火種」的初心,始終堅持粵劇曲藝的傳承與發展。
  • 吳迪雜談:粵劇,是推陳出新或革故鼎新?或許是兩難
    許多問題,究竟是漸進式地推陳出新好還是大刀闊斧般的革故鼎新?就存在許多爭議,各方觀點粉墨登場,好不熱鬧。今天,我想從戲曲文化的角度來和大家探討探討一下,關於粵劇改革這個問題,也期望能得到大家的參與指教。
  • 廣州粵劇歷史文化一日遊攻略
    ,粵劇是南國的紅豆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  粵劇藝術博物館於2016年6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是廣州市和荔灣區結合舊城改造,著力打造「戲曲之鄉、魅力荔灣」文化品牌的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博物館總佔地面積1.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7萬平方米,沿荔枝灣湧分為南北兩岸,建築形制為嶺南園林風格的仿古建築群,以粵劇藝術與傳統建築工藝、技法相結合的「三雕二塑一嵌」(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嵌瓷)為裝飾亮點,2017年榮獲我國建築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獎「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 紀念粵劇大師羅家寶專場晚會舉行
    晚會由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胡智榮文化基金、廣東八和會館聯合演出,以紀念粵劇一代宗師羅家寶誕辰九十周年做主題,知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爭相登臺,走進經典,傳唱蝦腔。 羅家寶創立的蝦腔,是當今最流行的粵劇唱腔流派之一,亦是非遺物質文化的瑰寶。
  • 彭慶華:粵劇遇上二次元
    彭慶華在《決戰天策府》中的扮相作為一名網遊玩家,彭慶華發現,《劍網3》有著改編成粵劇的天然優勢:遊戲主題倡導家國情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包括劇情、服飾、語言,都和戲曲十分契合,粵劇的特長——南派武打,也與武俠類遊戲正合適;而且,遊戲有著深厚的粉絲基礎。
  • 粵劇官話、傳統排場……一場「教科書般的演出」!
    粵港澳頂尖粵劇名家12月8日齊集奉上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彥蘭圖/主辦方提供@粵劇戲迷:12月8日晚19:30,《此物最相思》(二)《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演出晚會將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
  • 名家周末大舞臺丨被紅線女稱「百年一遇好苗子」!名家吳非凡廣州塔...
    名家周末大舞臺丨被紅線女稱「百年一遇好苗子」!名家吳非凡廣州塔下展粵劇技藝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文瑤 穗文廣旅宣  2020-08-30 黎駿聲攜李偉驄、楊作霖、吳少冠等青年演員到場助陣演出。
  • 粵劇《夢·紅船》三度晉京 南派絕技閃耀京城
    12月15日至16日,廣東粵劇院優秀劇目巡演粵劇《夢·紅船》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相關單位、機構、高校的領導、嘉賓、師生與首都各界觀眾戲迷觀看了演出。 粵劇《夢·紅船》由國家一級演員彭慶華,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國家一級演員文汝清領銜主演,該劇自首演至今已演出近百場,這次巡演也是粵劇《夢·紅船》第三次在北京舞臺亮相,深受戲迷喜愛。富有韻味的粵劇唱腔、特色鮮明的南派功夫、一眾粵劇名家新秀的出色演繹展示了粵劇人的精氣神。
  •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歐凱明粵劇藝術茂名培訓班今日開班
    活動現場茂名網訊 7月10日,應茂名市文聯、茂名市劇協邀請,我國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歐凱明到茂名市舉行高規格的粵劇藝術培訓班市劇協主席廖影梅致辭培訓班開幕式上,茂名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朱劍鋒、市劇協主席廖影梅先後在開幕式上講話,朱劍鋒充分肯定舉辦粵劇藝術培訓班的積極作用,並對我市粵劇工作提出新要求。
  • 專訪|《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倪惠英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彥蘭圖/通訊員 梁彥蘭12月8日晚,粵劇典籍《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舉行新書首發,並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辦《此物最相思》粵劇演出晚會。我經歷過粵劇的輝煌。1978年,廣州粵劇團開排《楊門女將》,這是樣板戲之後傳統戲劇的第一次復興。演出盛況空前——中山紀念堂連演一個月,觀眾還要通宵排隊。那時,兩張粵劇票是很貴重的禮物。我也經歷過粵劇的低潮。後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傳統戲曲文化遇到極大的衝擊。
  • 「直播+」為粵劇傳播插上「新翅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彥蘭 楊哲圖/廣東粵劇院 酷狗直播提供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12日晚,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2020年廣東省藝術院團演出季」粵劇《一把存忠劍》線上版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進行直播演出。
  • 文化 | 粵劇誕生地之瓊花會館原址之上 ——「國瑞昇平裡」隆重登場!
    國瑞昇平裡,一個八大建築的復古地,瓊花會館見證了粵劇的起源和發展;忠義鄉牌坊傳頌了先烈的忠肝義膽;陳華順故居葉問之師開館授徒之地,百年汾寧古道見證了佛山商業過往的繁華等。一期「昇平裡」在地塊原址上復建、傳承過去的歷史風貌和商業繁華,以承佛山古鎮商業、文化之精髓,將極具嶺南風韻的建築與現代商業文化緊密結合,將融匯佛山首個LIVEHOUSE、文創書店、古文化特色商街等多個文化體驗娛樂業態,
  • 英語唱粵劇 穿「粵」你愛嗎
    廣東粵劇博物館相關負責人透露,國外已有英語粵劇。粵劇能用英語唱嗎?相信這是不少人的疑惑。祖籍廣東南海、世界華人粵劇文化聯誼總會會長彭溢威表示,為了推廣粵劇,不少海外粵劇人嘗試著用當地語言來演繹粵劇,「目前在新加坡已經有兩三個粵劇劇目被改成英語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