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晃到瑞金路,梧桐樹下光影交織。
金城搬離瑞金路,路的北邊,已經變得陌生。唯有路南,能撫慰唏噓的心。畢竟,吃貨們惦念的那些店,都還在老地方。
瑞陽街的宵夜、第一冰糖蜜汁藕、無名炸雞……1.5公裡的瑞金路出新後,人氣小吃還在。
甚至,你還可以在這條街上發現新歡。比如說,老上海閔記燻魚。又比如說,大開運小吃鋪。
大開運小吃鋪兩間鋪位。雖說店是瑞金路上的新面孔,但32歲的老闆竇超,算是老面孔了。
在這條街上做了十幾年服裝生意的他,決定開家高郵小吃店。
一個南京人,被高郵小吃種草,是因為自己做了高郵的女婿。
老丈人在高郵當地的餃麵店,開了不少個年頭了。在高郵,早上點上一碗麵條,下午茶來一碗紅湯餛飩,典型local日常。
純肉餡的高郵小餛飩,紅湯打底。餛飩皮薄餡厚實,肥瘦比例拿捏的又恰到好處。
竇超一吃就上頭了,便琢磨著自己也可以開一家小吃鋪。
店開在竇超熟悉的瑞金路,兩間門面。客人少的時候,開一間。客人多,兩間都開著。
不同於開了很久的蒼蠅館子,走進大開運小吃鋪的第一反應是清爽乾淨。
半開放式的後廚,不少原料是從高郵當地運過來的。
打底的蝦籽醬油,是高郵的。雪菜面的雪菜,也來自高郵。
剛開業那會,甚至連麵條都是從高郵買。後來,定製了特定的刀頭和麵粉,才做出了高郵同款細面。
價格挺友好的。陽春麵6元,小份餛飩8元,雪菜肉絲麵和青椒肉絲麵都是12元。
如果在麵條餛飩之間選擇障礙了,可以點一份龍虎鬥。8元,有餛飩,有麵條。
這一碗高郵紅湯餛飩,妥妥的高光時刻。
包餛飩的肉,都是竇超每天一早去菜場買的新鮮前夾肉。肉餡按照一定的肥瘦比,只擱了鹽和筍丁。
肉餡加筍丁,目的是為了代替味精去提鮮。小餛飩吃在嘴裡,肉餡飽滿鮮嫩。
蝦籽醬油的紅湯是亮點。底湯裡加了不少胡椒粉,微微嗆口味足。如果覺得還不夠過癮,桌上有剁椒可以自由添加。
翻牌了店裡的青椒肉絲乾拌麵,好吃不踩雷。
在高郵,幾乎每家麵館,都會有獨門熬醬油的方法。大開運小吃鋪用的是高郵當地的蝦籽醬油,鹹香特別。
麵條端上桌,第一時間快速拌勻面和青椒肉絲澆頭,讓麵條吸滿了蝦籽醬油。
夾上一筷子吸溜一口,入口鮮甜,回味又帶著辛香。簡簡單單一碗麵,很家常的味道,吃著又特別舒坦。
蒲包肉,高郵人會倍感親切。用蒲包裹著碎肉,封口紮緊。蒲包中間繫上繩子,看形狀像一個葫蘆。
放進滷水裡煮過後,剝掉蒲包。
粉白的蒲包肉很是誘人。可以直接開咬,也可以請求老闆切片。
蒲包肉入口,不肥不膩,肉的清香混合蒲草的清香,口感一絕。
蒲包肉之於高郵,大概就像餚肉之於鎮江。一口愛上!
瑞金路這家剛開業的高郵小吃店,我給你挖出來了,五星好評。
下午茶來一碗紅湯餛飩,完美假裝是個高郵人。出門,站在公園路上一時恍惚,感覺高郵在朝我招手。
是時候去趟高郵了!
攝影 / 鎵明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97路 | 南理工 | 南農 | 南大 | 高校攀比大會
關注南京人的生活 | 陪你吃逛吃逛
☟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