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10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專員尹明德拜訪客居梁河縣的緬甸王孫孟達拉疆括。
緬甸王孫孟達拉疆括
1951年9月25日,保山專區(含德宏)聯合政府和協商委員會舉行第二次聯席會議,協商通過了《保山專區建立縣、區、鄉(村)聯合政府實施區域自治計劃(草案)》。
1957年9月1日,潞西縣風平村興建的的第一個農村小型水力發電站建成送電。
1958年9月16~21日,德宏地委在騰衝召開工具改革現場會議,168人(含邊5縣1鎮)參會。會議要求「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騰衝為榜樣,大反在工具改革上的「右傾」保守思想。提出「土洋結合」,要求邊疆各縣消滅「巴掌犁頭、手推耙,推廣內地大犁頭,雙牛抬槓,深耕1.5尺」「三天公路化,鄉鄉公路化,田邊地角通車路」三天車子化,二人一車,改變人背人挑。會後,層層反「保守」,批「右傾」,公路不通的地區,也要砍樹造車,幾個月的時間共製作出木輪手推車75667部、牛馬車2145輛,大批古樹被砍伐,結果新工具未能使用,人力物力消耗甚大。
1958年9月20日,瑞麗至隴川章鳳公路通車,開創了兩縣用汽車解決交通問題的歷史。
1959年9月30日,梁河地區第一座小水電站(九保太平寺電站)建成發電。
梁河縣九保鎮
1962年9月25日,德宏州委在芒市召開邊疆縣「三幹會」,縣、區、鄉幹部200多人參加。會議總結了1958年以來的經驗教訓;州委主要領導和各縣縣委書記敞開思想各抒己見;州委副書記康長徵代表州委作了總結。認為1958年的「大躍進」是思想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的,革命加拼命,結果出了大亂子。1959年以來又進行緊急剎車,調整了生產關係。貫徹廬山會議後,開展反「右傾」,又產生新的偏差。
1963年9月24日,德宏州政協舉行座談會,歡迎從境外投誠歸來的國民黨「蓮山支隊」「盈江支隊」的支隊長楊發祥、高長進等9名起義人員,楊發祥、高長進及其他起義人員隨後被安排在盈江縣政協任職。
1965年9月30日,國民黨殘部五軍特戰一隊隊長段世勳率武裝人員20人,準備襲擊我駐潞西縣邦達部隊民族工作隊、邦達商店。我邊防部隊駐邦達民族工作隊和邦達民兵連根據情報,組成四個小分隊進行伏擊,擊斃敵13人,一批武器彈藥被繳獲。
1973年9月28日,州委作出《漢族幹部學習民族語言,民族幹部學習漢族語言的決定》。「決定」號召:各級領導要帶頭學,帶領大家學,自覺堅持,持之以恆;漢族幹部與民族幹部結成「對子」,互教互學,共同進步;兩三年後,使漢族幹部的民族語言、民族幹部的漢族語言水平有大的提高,推動邊疆工作。
1981年9月9日,中共德宏州委決定,組建「穩定林權、劃定自留山,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簡稱「三定」)領導小組,張文才任組長。
1981年9月17日,中共德宏州委提出工交企業經濟責任制試行辦法,把職工與企業效益緊密掛鈎,推進工交企業改革。
1981年9月20日,德宏州第一座農村集鎮電影院——瑞麗縣弄島電影院落成。
1982年9月25日,德宏州畹町鎮造紙廠生產出白色皺紋紙,填補了德宏州衛生紙的生產空白。
1988年9月10日,梁河縣首次發行「中國福利有獎募捐」票券10萬張,每張1元。
1988年9月20日,梁河縣遮旺商號李忠旺中午與臺灣臺北永和市保平路64號通電話約5分鐘,電話費45元,這是梁河縣與臺北的第一次通電話。
1988年9月25日,梁河縣2名傣族女職工與1名傣族女社員聯營的「勐底傣味餐廳」在遮島街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