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僅有的一點快樂,還要用痛苦來交換。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我們經受住了各種自然的考驗,最終難道就是為了這樣一個苦大於樂的結局?
佛說,人的本性就是離苦得樂,畏死樂生,而人的潛意識似乎有一種「受虐傾向」,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推入地獄之門。那麼什麼才是趨吉避兇的密碼,怎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01 人生悲劇的定律
翻開人類的歷史,無數人生悲劇的發生,似乎都冥冥中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就拿我們離我們最近的明星緋聞來說。
我們看到很多人,成名之前其實也跟勞苦大眾一樣,甚至吃過別人難以承受的痛苦,走過了一段非常晦暗的人生路。但是一旦功成名就就會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初心,忘了曾經受過的苦,開始為自己的放縱找各種各樣的藉口。
接下來自然就是開始走下坡路,絕大多數會從此一蹶不振,悔不當初。
之前的吳秀波,年輕時候一直籍籍無名,從一個小鮮肉熬成了中年大叔,好不容易出名了,身家暴漲,各種代言廣告鋪天蓋地,各種找他主演的影視劇也排著隊等他的檔期。
人怕出名豬怕壯,話糙理不糙,這句話聽著粗俗,但是卻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站在人生巔峰的時候,誰又能扛住各種讚譽和「捧殺」呢,在那樣的氣氛和形勢下,很難不膨脹。
結果呢,小三曝出了七八年被包養的事實,還公布了自己的筆記,人贓並獲,鐵證如山。波叔的演員生涯從此就宣告結束了,自從他站上巔峰的那一刻起,內心應該也想過會有失敗的一天,但是他可能會無數次安慰自己:沒事的,我以前受過那麼多苦,現在享受一下也是應該的。
演員趙立新也有類似的經歷,早年的他雖然演技在線,但是一直都是配角的命,「千年老二」,演的角色都是什麼太監啊、管家啊不入流的人物。論家世和學問,趙立新其實並不差,但是就是紅不了。
後來終於出頭了,演藝生涯開始走紅,還在各種綜藝節目中憑藉淵博的學識大放異彩。人受到的讚譽多了,很容易就會把自己太當回事兒,趙立新也開始膨脹了,微博上各種懟網友,還跟主流觀點起了衝突。
於是這幾年又沉了,在大眾視野中銷聲匿跡。
有一位學者把這種人生的「悲劇定律」總結為四個字,就是「吉、吝、兇、悔」。它是一個人從盛極一時走向失敗的很難避免的一個軌跡,是深契人性的定數,似乎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這樣的命運。
02 受虐是人的本性?
「吉」就是指獲益或者獲利,在事業、愛情、家庭等人生領域中獲得成功;「吝」是指耿耿於懷,各種找藉口,順之則人,人在得意的時候就容易放鬆,然後就順著自己的本性走,開始變得驕傲和任性,開始對自己內心的「惡狼」放鬆警惕,慢慢對命運失去了敬畏之心,對他人少了尊敬之意。即使自己已經有所察覺,總會抱著僥倖心理,為自己找各種冠冕堂皇的藉口,這便是墮落的開始。
「兇」是指已經由盛而衰,敗相已顯,眼看著他起高樓,眼看著他樓塌了。往日的風光不再,開始被推下了神壇,又回到了起初灰頭土臉的日子。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往日門前如織的門前,變得門可羅雀;他日站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中央,現在卻變成了臺下不起眼角落的觀眾。
於是人便走到了這場悲劇的第一個終局——「悔」。因為落敗而失意,因為曾經犯下的過錯而悔恨不已,總是想著:如果當初我不怎麼怎麼樣,就不會有今天的慘敗。
多數人走到這一步,基本就已經可以為自己的輝煌畫上句號了。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再重新爬起來。如果僅僅停留在悔不當初這一步,這個故事就可以宣告結束了。但是如果悔過之後,你能夠認真反省自己,彌補自己的短板,錘鍊自己的品性,有朝一日,也許還能再次回到巔峰,甚至會超越以前的成就。
再拿一個著名演員舉個例子,他就是胡歌。年輕時候的胡歌,因為《仙劍》系列而爆紅,成為當時最炙手可熱的小生。但是時間長了,很容易就走上一個「制式化」的道路,戲路越來越窄,演技也很難再有突破。
而且他碰到了一個雪上加霜的事情——一場意外的車禍,不但讓他錯過了最好的時機,而且失去了最好的助手,心態上也有所影響,等到再出道,已經很難再回到巔峰。
於是他選擇了息影,選擇去演無人問津的話劇,錘鍊自己的演技;選擇了韜光養晦,等到一切都準備好了才再次登上曾經熟悉的舞臺。等到他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裡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光彩奪目的胡歌,一個成熟、優秀又專業的演員。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但是畢竟要經歷太多的挫折和痛苦,有麼有防患於未然的辦法,讓我們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呢?
當然有,《易經》中的一個卦象,就為我們提供了人生不敗的秘密。
03 如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孫子兵法》中說,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善戰者」呢?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也就是說,那些善於作戰的將軍,首先會讓自己處在「失敗者」的境地,然後反推自己為什麼會失敗,如何避免這樣的失敗,防微杜漸,然後才會讓自己不敗。
《易經》中的「謙」卦也表達了相同的道理。謙卦相為坤上乾下,坤為地,乾為天,為山,所以這個卦叫做「地中山」。山本來很高大,可是卻不張揚,隱介藏形與大地之下,表達的就是一種謙虛低調的美德,內高外低,比喻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譽,位高不自傲。
細心研究過《易經》的人就會發現,八八六十四卦中,每一個卦辭中都有吉有兇,吉兇參半,唯有這個「謙」卦全部六爻都是「吉」,這就說明人如果能做到像謙卦一樣,就會立於不敗之地,怎麼做都不會錯。
為什麼謙虛會帶來這麼多的好處呢?老子說「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就會時時反思自己,心中存天理,修身「滅人慾」,檢查自己有沒有犯錯,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過失也不放過。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如此損之又損,不斷磨練自己的心性和意志,就不會走上放縱自我的道路,因為在心裡「犯了無數次錯」,而且都改過了,所以在現實中就不會犯錯。這就是「先為不可勝,方可不敗」的道理。
其實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生來都知道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會犯錯,只是人一旦風光了,就很容易放鬆警惕,良知被私慾蒙蔽,「惡念」趁虛而入,人便走向墮落。
最好的讓自己立於不敗的辦法就是超越吉兇,敬畏因果,遵循自然律,時時「致良知」並在每件事情上磨練,這樣就能做到問心無愧,從而平常心看待成敗得失。心中「無失」,焉能有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