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出行市場,註定不平凡,十月份國慶長假期間嘀嗒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率先開啟上市之路。
就招股書中顯示,從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營收分別為0.49億元、1.18億元、5.81億元和3.10億元。2019年經調整淨利潤高達1.7億元,2020年上半年保持盈利狀態,淨利潤為1.5億元。由此可知,嘀嗒出行已順利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整體盈利的出行平臺。
嘀嗒出行成立於2014年,彼時,正遇兩大出行平臺滴滴與快的開展的燒錢大戰。作為出行行業的新入局者,嘀嗒出行另闢蹊徑,機智的選擇推出小客車合乘、車主和乘客順路搭乘的順風車業務,完美避開了業內兩大巨頭的戰火以及正搶奪激烈的網約車行業,保存自身實力。
招股書顯示,於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嘀嗒順風車平臺分別產生約2360萬次、4820萬次、17850萬次及5930萬次搭乘,同期交易總額分別約為7億元、19億元、85億元及33億元。
「深耕順風車和計程車這兩個領域,我們算是都走對了。」近期,嘀嗒出行創始人宋中傑表示,團隊看好這兩個賽道的前景。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國內順風車市場的交易總額預計將由2019年的140億元增加至2025年的1139億元。嘀嗒出行的市場規模也將向前大跨一步。順風車是嘀嗒出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向私家車主收取的服務費,貢獻了近9成營收。從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順風車業務收益為2770萬元、7790萬元、5.3億元、2.7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益的56.6%、66.3%及91.9%、87.8%。
計程車為嘀嗒出行的第二大業務,於2019年完成訂單1.1億份,截至今年6月底,計程車服務已經覆蓋86個城市。對比核心業務順風車,這塊業務發展時間較短、規模較小。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計程車業務帶來的營收分別為630萬及1560萬元,分別佔同期總收益的1.1%及5.0%。
「出行市場裡,絕對不只我們一條魚,不過,我們希望成為活得最好的魚。」嘀嗒出行創始人宋中傑稱,無論身置何處都存在競爭對手,把自身磨練好才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