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要合群嗎?
人是群居動物,這點從遠古時代就已經被印證了,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非常脆弱,從來都無法與大型哺乳類動物抗衡,只有以集體為單位,彼此相互關照,協作,才能使「生存力」倍增。
群居的好處,也體現在兩方面:
一、物質層面,你的衣食住行,都可以用現金去購買自己所需的物品,從而滿足自我需求,如果你不是群居,獨居在深山老林裡,從不與外界打交道,那麼你的一切衣食住行就要靠自己了,從總體上來說,脫離群體的獨居,生存非常不容易,而且生活質量過得也不如群居的人。
二、情感層面,人的情緒會受很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分為良性情緒和不良情緒,良性情緒可以使人快樂,增強免疫力,疏導心理健康,不良情緒,會使人感到焦慮,孤獨,抑鬱,危及人的心理健康。這個時候,如果你身邊有信任的朋友,是可以傾述,幫助你緩解,開化的,但如果你是獨居的人,就只能自我調節,消化這些糟糕的負面情緒,值得一提的是,獨居的人,不良情緒的佔比永遠高於良性情緒,得不到別人的建議,疏導,會想不開鑽牛角尖。
所以,人還是要以群居為主,長期不合群,也會產生「社交退縮」行為
社交退縮
社交退縮症,也叫社交焦慮症,在心理障礙上屬於敏感性障礙,是一種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和受壓抑、避免與他人接觸的傾向,總體上屬於內向型的偏差行為。
患有社交退縮的群體,多發生在孩童時期,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發現,幫助改變,會讓孩子朝著自閉症,抑鬱症的方向發展,這對孩子來說,影響是長遠的,甚至在長大後,也變得獨來獨往,不愛合群。
就比如,學校裡那些不合群的學生,通常都喜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讀書,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默默待在角落,不喜歡參與集體活動,很少與身邊的人交流,身邊的人也都把這類不合群的人,當成空氣,因為ta的存在感實在太低了。
再比如,職場上不合群的人,通常都性格古怪,獨來獨往,我行為我素,沒有團隊意識,經常被同事排擠,公司每年升職加薪的事,不合群的人永遠被排在最後亦或者老闆從不考慮為這種不合群的人升職加薪。
我們反觀不合群的人,身上也有3點特徵:
1.性格孤僻
2.沉默寡言
3.朋友很少
這3點特徵,是不合群人的硬傷,建議及早改變,否則只會讓自己的社交越來越退縮,並陷入兩種痛苦,一種是獨來獨往,長期逃避不與人交往,變得極度自卑,另一種就是嚴重的心理問題,抑鬱症。
有人說,生活是自己選擇的,獨處,也能讓自己過得很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一項網絡調查報告顯示,只有69人認為自己沒有社交問題,剩下百分之97的人,都存在著迴避社交現象。
讓人驚恐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打著「獨處」的口號,每天在虛擬的網絡社交裡,自我滿足,這種情況說白了,就是在現實沒有一個真朋友,網上兄弟姐妹幾十個。
周國平曾講過一句話:「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是的,這句話我也是認可的。
但要注意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自身必須認知層次高,把獨處變成比交往更厲害的一種能力,在這個能力裡,可以讓自己感到充實和滿足,如果你的獨處達不到這種境界,越獨處越孤單,越空虛,甚至開始抑鬱了,就請停止。
那個辭職獨處,選擇隱居終南山的姑娘,因付不起房租又回來了!
理想和現實總有差距,有位叫小北的姑娘,選擇辭職獨處,來到終南山過隱居生活。
眾所周知,終南山,是全真教的發源地,也是很好的避世之地,每年都會有很多人來到這裡,但隨著人數的增長,終南山的房租也漲了。
從原來的幾百塊,漲到了現在的每年3萬,更有人發現了商機,專門來終南山建民宿,小北一個姑娘,不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支付不起現在的房租,最終,還是回歸到了繁華的都市。
所以,獨處過閒雲野鶴的生活,不是誰都可以的,年輕人還是要認清現實,多努力,別想著獨處有多好,你看魯濱遜,不也是在最後找到了星期五嗎?說明,人還是需要朋友的。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