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合群的人會有5大心理特徵

2021-01-14 齊魯壹點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人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們不能融入大集體中,總是獨立自我,這些人被稱為不合群。雖然不合群的人在性格方面比較獨立,完成事情時不用依靠他人,但長時間的不合群會讓他們的心裡有這些變化,對身體心理是有影響的。

長期不合群的人心理會有哪些變化?

1、看問題太過自我

由於獨立過久,經常我行我素,在他們的認知中做一件事情不用考慮他人的想法,他們的認知是自我對世界的思考,由於平時沒有和他人多交流,並沒有人提出反駁的意見,讓他們在看待事情上會比較自我,一旦認定難以改變。

2、認知層面比較緊張

長時間不合群的人他們在認知層面會因為缺乏和他人交流而變得特別緊張,他們的價值觀想法以及觀念,很害怕被別人否定,當和他人交流時,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會被當做是在否定自己,會讓自我產生懷疑,讓他們比較緊張。

3、內心比較敏感

由於長時間獨立自我,獨自生活,會將全部的關注點放在自我上,心裡也會比較敏感,當外界所有的問題都指向自己時會形成脆弱敏感的心理,這種性格以及心理會讓他們沒辦法正常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4、失去自我

很多人認為不合群就是獨立自我,體現自己的一種表現,但這是一個典型的錯誤認知,在自己的世界中沒有和他人對照沒辦法體現自己的個性,也沒辦法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在通過和他人對比後才能讓自己了解到不足,更加不斷的提升自我。

5、將任性當作自由

大部分不合群的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屬於自由的生活方式,不用受到別人控制,也不用考慮他人的想法,但其實自由的生活是有目的性,他能將人們引向客觀冷靜成熟的方向,而任性是肆意妄為的,會讓他人衝動、幼稚、不切實際、而這種任性的做法只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溫馨提示

長期不合群的人要試著放開自己的內心,試著和他人接觸,畢竟社會是大集體,只有多與他人接觸比較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也能學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識,長時間將自己封閉在自己的空間裡會讓性格越來越內向,不僅影響生活,工作,還會影響自己的社交,特別是有伴侶的人,會因為缺乏溝通以及不合群讓感情出現問題。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如果一個人長期不合群,沒有朋友,往往會社交退縮
    二、情感層面,人的情緒會受很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分為良性情緒和不良情緒,良性情緒可以使人快樂,增強免疫力,疏導心理健康,不良情緒,會使人感到焦慮,孤獨,抑鬱,危及人的心理健康。這個時候,如果你身邊有信任的朋友,是可以傾述,幫助你緩解,開化的,但如果你是獨居的人,就只能自我調節,消化這些糟糕的負面情緒,值得一提的是,獨居的人,不良情緒的佔比永遠高於良性情緒,得不到別人的建議,疏導,會想不開鑽牛角尖。
  • 心理學:長期不合群發生這4種變化需注意,你正在迷失自我
    處於第一層的人認為應該合群,應該跟大家一樣;處在第五層的人認為不應該合群,應該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處在第九層的人認為應該合群,因為人生下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勢必要與他人建立聯繫。而且人的成長方向是向外延伸的,並不是孤芳自賞的。不同認知層次的人互相無法說服對方,但是有一個現象是客觀的、現實的,那就是處在第五層的人,由於長期不合群,內心變得格外敏感和緊張。
  • 心理學:不合群的女人,有四種能力會很突出
    讓你更懂女性心理,尋找到屬於你的人生真諦和感悟。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二十不惑》中的梁爽,身為網紅,與其他室友的生活差異很大。她十點半就要關燈睡覺,不喜歡和其他人結伴而行。
  • 心理學: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不合群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如果你有以上的感受,那麼可能你是不合群的人。看到這裡,不要擔憂,不合群並不可怕。 一般能夠做大事的人,專注力都比較強,如果總是追求合群,可能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很難把事情做到極致。
  • 總會有一天你會發現,越不合群的人,越厲害,他們都有這3種能力
    成年以後,才發現慢慢喜歡一個人獨處,甚至不願意再結交新朋友,其實,這種不合群的想法悄然在我們身邊蔓延著,這並不代表著這個人孤僻內向、不受歡迎,而恰恰相反,越是不合群的人越厲害,他們身上都有這3種能力。的確,領導是外地人,第一次吃這道菜,自然不知道它的做法和由來,而其他人卻假裝不知情去附和領導,讓人感到很滑稽。不合群的人會保持獨立的思想,獨立的行動,他們不會為了討好誰而去淹沒良心做事,有一說一,有話直說,活成了率真的品性。
  • 不合群的人,往往都聰明,因為有這兩點,看完你會成熟很多
    有一些人他看起來不合群,但是大家不要小看了這種人,往往這種人是真正聰明的人,原因有下面這兩點。第1種、他們不是不合群,只是不會去向下合群。向下合群並不是說這種人是勢利眼,只說明他們更看重自己的未來,自己的追求,他們在人際交往,在社交的的選擇上,會比我們更加的謹慎。
  • 童年缺愛的人,長大後有哪些表現特徵,怎樣給予心理治療(推薦)
    我們無論在生活中或是在工作中,都會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大部分人溝通交流起來,都很輕鬆自如,但有的人很難溝通,或者不合群,甚至稍微和他開個玩笑,就有可能發怒,這樣的人,無疑讓人感到很困惑,不敢與其過多深入的交心。其實,每個人的性格、脾氣都和童年有關。
  • 不合群的人,活得更自在
    生活中,很多人總會習慣上合群,並且想方設法的讓自己合群。有聚餐第一個參加,有活動最是熱情主動,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聚餐、喜歡活動,而是他們害怕如果不合群,就會被人孤立,從而讓自己孤獨一人。然而,合群真的可以讓一個人生活的更輕鬆,生活的更好嗎?
  • 不合群的男人,多半會有以下幾種能力
    如男人在群體之中,總是樂於做「好好先生」,在別人對他提出要求時,男人常會說「Yes」,即便別人對他提出了無理的要求,男人想拒絕,卻沒有拒絕的勇氣,因為說「不」會讓他負疚,會讓他覺得自己「不合群」,其實,這是他喪失自我的表現。真正有能力的男人,往往是會展現個性的,他會堅持自我,這才顯得「與眾不同」、「獨一無二」、「不可替代」,誇張一點,就是不合群的「另類」了。
  • 不合群的人,往往有以下三種能力,可別小瞧了
    不合群的人,敢於和自己對話,他們往往精神比較獨立,有獨特的思想,也有較強的處事能力。 不合群的人習慣了一個人思考,一個人行動,遇事就自己扛。久而久之,內心慢慢地強大起來,能做到遇事不慌,做事不燥。他們不用向身邊的人矯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 真正有本事的人,在這三個方面越不合群,路也會越走越寬
    今天我們講一講真正有本事的人會在這三個方面不合群,但是他們的路會越走越寬。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很好,是吧?表現得很合群。那麼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他很厲害,認為他是有很強的能力,才能夠有很強大的人際關係,其實並不是一定是這樣的。
  • 中年人的心理特徵
    中年人的心理特徵 中年期(40歲--59歲)心理特點: 1、能獨立地進行觀察和思維,****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2、情緒趨於穩定,有能力延緩對刺激的反應,能根據自己所處的客觀情境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惡化情感;
  • 心理學:不合群的人,是否值得深交?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詞叫:從眾心理。什麼意思呢?就是一件事,一群人在做,大家就會跟風照做,不考慮對錯。也就是說,個人受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
  • 不合群的人,有可能是真正的明白人,他們身上往往有這幾個優點
    走在大街上人來人往,每個人的外貌,性格都各有不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一片葉子,當然也沒有相同的一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閃光點。正因為有差別,才能分別出哪些人是自己喜歡的人,哪些人是自己不喜歡的。
  • 「牛羊才成群結隊,猛獸總是獨行」所以我不合群=我是優秀的人?
    最近幾年突然出現了『優秀的人都是不合群的』,『牛羊才成群結隊,猛獸總是獨行』這樣一類的聲音,很多人被這些聲音說服,從合群的坑裡走出來,然後一腦袋又扎進了不合群的坑裡。似乎在他們眼裡,優秀的人都是不合群的,我不合群了,我=優秀的人,就成立了。可是事實哪有那麼簡單呢?
  • 長壽老人一般會有6個共同特徵,全部符合的人真的要恭喜
    古往今來,每個人都想長壽,特別是古代的帝王,都想長壽不老。但是事實上,總有的人長壽,有的人卻沒那麼長壽。這中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到底又是為什麼呢?根據科學家們對於長壽老年人的調查研究發現,其實長壽之人,是確實存在一些「共同特徵」的。
  • 曾國藩:心理陰暗的人,會有這三個特徵,遇到儘快遠離
    但是有一種人表面上看著很好,但是背後卻說一套做一套,一旦和別人有了矛盾就背後放冷箭,這種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識人,選擇好朋友,才會對自己的生活有利。雖然人都是會隱藏的,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相處,總能從一些細節中分析出這個人的品性。
  • 「壽命較長」的男性,晨起後會有5大特徵,看看你符合幾條?
    今天的【健康科普】,我們就來看看,壽命較長的男性,晨起都有哪 5 種特徵? 如果你全中的話,那麼小動君就要說一句「人生贏家,恭喜你咯」~ 特徵.1 不感到疲勞,精神狀態好
  • 不合群之人身上往往有4個特徵,遇到請珍惜
    如若仔細觀察身邊,我們會發現總有一些人,是常人眼中的不合群之人,他們喜歡獨來獨往,不樂意與人過多交往。有些人就不喜歡這樣的人,覺得他們是怪胎,甚至背後暗暗嘲笑他們。事實真是如此嗎?在我看來,這些看似不合群之人身上往往有4個特徵,反而值得我們與之深交。
  • 自卑的人,往往小時候有這四個特徵,看了才知道準不準
    文|育兒匠人自卑的人進入社會後,總是不那麼受人待見,不是給人一種膽小怕事的感覺,就是負能量滿滿的感覺,總之很難交到一個知心知底的朋友。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自卑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自己能力長期無法達到心理預期,長期處於糾結狀態而形成自我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