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自在的道濟禪師】濟公真的喝酒吃肉嗎?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2021-02-19 大象佛學圖書館

二.詩文俱佳,頗有禪機

道濟禪師生於官宦之家,書香門第,自幼便飽讀詩書博學多才,出家後在靈隱寺和淨慈寺兩大名剎皆任書記之職,專門負責撰寫寺院對內對外的文件,他的文書詩文在當時的臨安城便廣為傳抄,現存的寺院文書有《重建淨慈寺疏文》、《入龕文》、《起龕文》、《掛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等,都可以顯示他的文筆,據說他還有著作《鐫峰語錄》10卷,但已經失傳,現在還有許多傳說為其所作的詩作在流傳。

道濟禪師流傳下來的作品詩句工整,詩意瀟灑豪蕩,有情有景,深寓禪機。如他在淨慈寺居住時,經常乘舟遊西湖,一次題偈云:

幾度西湖獨上船,

篙師識我不論錢;

一聲啼鳥破幽寂,

正是山橫落照邊

此詩前兩句敘事,從中可以看出道濟禪師安貧樂道,深受時人的喜愛;後兩句則借景寓情,雖然寫的是落日黃昏之景,卻毫無喟嘆和傷感,反而可以體會到從靜思中豁然開朗的禪意,也能體會到他的豁達與灑脫。

又如他與杭州馮太尉飲酒,有詩相贈曰:

削髮披緇已有年,惟同詩酒是因緣;

坐看彌勒空中戲,日向毗盧頂上眠。

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

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顛僧繞市廛。

這也是道濟禪師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詩,世人常可從此中看出道濟禪師跟士大夫階層交往甚密,也可以看出他不遵戒律,但若是真正的佛弟子,卻也不難體會到道濟禪師在佛法修行上的追求和擔當,而這才是最為可貴的東西。

道濟禪師詩詞很多都是於生活中信手拈來,卻又透露著靈氣和禪機,比如他一次喝粥時,信筆寫了一首《臨江仙》的詞:

粥去飲來何日了,都緣皮袋難醫。

這般軀殼好無知,入喉繞到腹,轉眼又還飢。

惟有衲僧渾不管,且須慢飲三杯。

冬來猶掛夏天衣,雖然形醜陋,心孔未嘗迷。

道濟禪師流傳下來的詩詞中雖也不乏後人所作,甚至有些真偽莫辨,但從其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才華是難以掩飾的,而且詩文中蘊含的悲智與禪境更是耐人尋味,其臨終前說道,「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短短四句偈語,將一位禪者坦然面對生死的豁達通透之情躍然紙上,令人感佩不已。

三.酒肉不忌,為破迷執

道濟禪師雖然是一位真正的禪者,而且才華橫溢,但世人更津津樂道的卻是他喝酒吃肉的奇聞異事,甚至由此對佛門產生許多誤解和誹謗,因此關於這個話題倒是值得仔細的剖析一番。

道濟禪師不忌酒肉的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除了前文他的詩中「惟同詩酒是因緣」、「且須慢飲三杯」之外,他的許多詩作也都對自己嗜酒之事毫不諱言,至今流傳的他的詩詞中以飲酒為題材的不在少數,而最為精彩的一首飲酒詩是這樣寫的:

何須林景勝瀟湘,只願西湖化為酒;

和身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

這首詩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的天真和灑脫,但畢竟也表現出了道濟禪師喝酒是事實,於是便有人由此指責道濟禪師破戒,非僧非俗,也有人由此認為僧人喝酒吃肉也無關緊要,其實這都是對佛教和僧人的誤解。從戒律來講,飲酒是九十波逸提之一,在比丘戒中屬於輕戒,是可以通過懺悔恢復清淨的,這是聲聞乘的比丘戒,大乘的菩薩戒裡酒戒也是四十八輕戒之一,所以並不是飲酒便破戒失去了僧人的資格,只有違反了根本重戒的僧人才是破戒的。而對於吃肉,並不是戒律裡所禁止的,古代印度的僧人託缽乞食,只能是乞到什麼便吃什麼,所以三淨肉是可以吃的,現在南傳佛教仍然保持這樣的傳統,只是中國古代在梁武帝時期由於皇室的推動而奉行了素食的傳統,因此道濟禪師並不會因為喝酒吃肉而破戒,失去僧人的資格。

或許有人就會覺得,是不是因此僧人喝酒吃肉便是合理的呢?也不是,波逸提雖然是輕戒可以懺悔,但畢竟是應該嚴格遵守的,而吃肉雖然不是戒律所禁止的,但在中國已經成為佛教傳統的時候,便也應該保持,因為若不保持便會引起世俗人對佛教的譏嫌,而防止譏嫌本來便是戒律的基本精神之一。

在杭州虎跑的濟公塔院有一副相傳是道濟禪師自撰的對聯:「小變沙門戒律,大展佛法宏圖。」此聯是否真為道濟禪師所撰有待商榷,但用來為其行為作註腳卻非常恰當,表明了道濟禪師是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場以弘法利生為重的態度,「小變戒律」只是度化世人的方便之道罷了,而且也確實達到了和光同塵的效果,無論是當時的士大夫階層,還是市井百姓,都非常喜愛和樂於接受道濟禪師,因此也便極有可能從佛法中得到利益了。

道濟禪師的奇異行為除了有助於入世導俗之外,對於真正的佛弟子而言,也有更進一層的意義,那便是要通過這樣的行為引起學佛者的疑慮,進而對治其虛妄的分別心。世間如夢幻泡影般的假相皆有凡夫虛妄分別而來,那麼要破假證真便要依據佛法的聞思修,以正確的分別來對治錯誤的分別,最終才能實現無分別。道濟禪師的癲狂舉止,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不明其用意者雖難免質疑誹謗,但明眼人卻不難明白其良苦用心,近代印光大師曾言,「濟公藉此瘋瘋癲癲,以令人疑信相參,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議,以生正信。此非凡僧所可行,行之則破壞如來正法,為害不淺。」此語可謂一矢中的。

關於道濟禪師的傳說還有很多,比如他的廣大神通也是許多人的興趣所在,佛法中通過修禪定是可以獲得神通的,但佛陀又教誡弟子不要過於追求和顯露神通,因此對於我們而言不必太關注這些方面,我們能透過小說和影視劇的戲說,從史料中探尋出道濟禪師相對真實的形象,體會他的慈悲和智慧,學習到他在佛法修學上的擔當和精神,這才是真實的受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濟顛禪師可以吃肉喝酒
    靈隱寺的濟顛平時都是破衣爛衫,走路瘋瘋癲癲,給人一種不修邊幅的樣子。並且成天吃肉喝酒。為什麼他最後能修成羅漢正果呢?其實濟公之所以稱為活佛是因為在他是隨遇而安,他嘴裡吃的喝的都是沒有分別。他以此來點化世間人,真正的修行者是要在人間行萬善去普度眾生!
  • 「活佛濟公」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不僅有,而且還大有來頭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看過1985年上映的《濟公》的人對於這首歌詞一定不會陌生,對於濟公的形象大家都覺得很新奇,這個和尚不僅瘋瘋癲癲,而且還喜歡吃肉喝,大家卻都稱他為活佛。那麼在真實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存在呢? 答案是肯定的,濟公的俗名叫李修緣,另一說叫李心遠。出生於建炎四年(1130年),浙江台州人。
  • 濟公活佛又吃肉又喝酒,他為什麼是活佛呢?(宣化上人)
    有人懷疑:那麼濟公活佛又吃肉又喝酒,他為什麼是活佛呢?不錯,濟公他是開悟的人,他是真的證得五眼六通(包括漏盡通)。他吞了鴿子,轉過頭來能夠把鴿子從口裡吐出,那鴿子還是活生生的!講到這兒,我想到中國梁武帝時,有一位志公禪師,他天天要吃兩隻鴿子。廚子想這鴿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隻鴿子的翅膀吃。志公禪師吃完了這兩隻鴿子,就說:「你為什麼偷我的鴿子吃?」他說:「沒有啊!」「沒有?你看一看!」志公禪師把口一張,從口裡吐出兩隻鴿子,一隻就飛了,另外一隻沒有翅膀。「如果你沒有吃,這隻翅膀怎麼會沒有呢?」
  • 【神話傳說】活佛濟公與道濟禪師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濟公活佛流傳下來的一句話,但是大家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幾乎成了很多人為了口福,貪嘴吃肉的理由和藉口。甚至有些人見到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佛都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說法貽害匪淺,使很多人混淆了聖凡、德性和修德,是邪見。),卻不知濟公活佛還有後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他曾說:「學我者下地獄。
  • 趙州禪師是怎麼開悟的?
    「唯見臥如來,」只看到了一尊佛在那兒睡覺呢,因為這個時候南泉禪師正躺著睡覺呢。南泉禪師一聽,哎喲!趕緊就坐起來了,心想:「喲呵!這個小孩兒不一般哪!」又問:「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啊?」你這個小沙彌,有沒有主人啊?你是有主還是無主人啊?趙州禪師答:「有主沙彌。」他說我是有主沙彌,有主人啊!南泉禪師道:「哪個是你的主啊?」然後,你怎麼回答啊?你要說:「有主!」「哪個是你的主啊?」
  • 本想馬革裹屍,不想卻非命於西市,可惜了,「百戰名將」檀道濟.
    劉裕去世後,劉湛十分傷悲,當時劉義真還在,每餐珍饈美味不斷,劉湛特生氣,劉義真看他生氣,以為他也想吃,便招呼他一起來,結果還被他罵了,說你這小子,服喪期間喝酒吃肉,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這麼看來,劉湛這個人很不錯啊,那麼他和檀道濟的死有什麼關係呢?
  • 善為道者不欲盈,趙州禪師吃茶去
    唐代從諗(shn)禪師,常住趙州觀音院,人稱趙州禪師。一天,寺裡來了個新和尚。新和尚來拜見,趙州禪師問:「你來過這裡嗎?」「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新和尚連忙改口:「沒來過。」「吃茶去。」趙州和尚仍是這句話。
  • 第三十六世、禪宗九祖:大珠慧海禪師
    馬祖又問:「來這裡想做什麼呢?」他回答說:「來求佛法。」馬祖說:「我這裡一物也沒有,求什麼佛法?你不顧自家的寶藏,拋家散走有何意義?!」他問:「什麼是慧海的寶藏呢?」馬祖回答他說:「現在問我者,就是你的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缺,使用自在,何需外求?」慧海聽後就認識到了自己的本心。由於內心充滿了喜悅,他不由自主地伏地叩頭,禮謝馬祖如降甘霖般的開示。慧海遂拜馬祖為師,並侍奉師傅六年。
  • 這個人當宰相三年,整天喝酒吃肉不作為,死後卻獲千古頌揚!
    西方,中國三年成為宰相,一件事不做,整天和朋友喝酒吃肉不是典型的行為。但是他死後,像王明信大劉或平民極力稱讚他為千古現象的助手一樣獲得了掌聲。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人的名字叫曹參。他是漢初的開國功臣,文才出眾,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人物。
  • 星雲大師講《心經》第五講|自由真的自在嗎?
    觀世音菩薩叫作觀自在,「觀自在」用白話文說就是:你觀照自己在不在?看看自己現在在不在?一般說來,往往人是在了,可是心不在。或許有人說:「我的心在。」但究竟是什麼心在呢?往往是妄想心。觀自在就是要觀境自在、觀照自在、觀用自在。所謂「觀境自在」,就是用般若觀照自己的世界圓通無礙。
  •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今天就是任性的不想幹活,只想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自由職業者最大的好處就是隨心所欲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在所有的酒的品種中,多年來我固執的偏愛啤酒,別的酒我都喝,情有獨鐘的是啤酒。遺憾的是現在不方便自己釀啤酒了,只能買啤酒喝喝,福佳白啤酒是我嘗了眾多進口啤酒,最後選擇常喝的啤酒。
  • 費玉清的姐姐:39歲皈依佛門、披60萬鑽石袈裟,喝酒吃肉美男護法
    費玉清的姐姐:39歲皈依佛門、披60萬鑽石袈裟,喝酒吃肉美男護法說起費玉清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在樂壇的名氣非常大,不僅有絕美的歌喉,而且還會講段子,隨和的性格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費玉清的一生被稱為傳奇大弟弟叫費彥明,很喜歡唱歌,但顏值不佔優勢,小弟叫費彥廷,也是一位痴迷於歌曲的大男孩,費貞綾回來之後便詢問弟弟的想和夢想,也想著儘量滿足弟弟們的願望,後來小弟費彥亭這個名字就被大家漸漸的熟知了。
  • 老公和一幫人約一個年輕漂亮妹子在一起喝酒,有問題嗎?
    我有些懷疑老公和這個年輕漂亮的女同事之間的關係。要是關係正常,為什麼他回來不告訴我呢?他們倆到底是什麼關係呢?不會是秘密情人吧?老師你能不能幫我分析一下,非常感謝。星星你好,關於這件事我有幾點看法:你老公約別的妹子一起去喝酒,而且是一群人,按理說應該沒什麼問題。
  • 癲狂回應西法:你好意思說公道自在人心
    iGirls教練癲狂原文內容:解釋西法提到的幾個重點:1、關於微信截圖和西法所說的我對隊員態度惡劣的問題我承認在平時管理這些女孩過程中,由於公司管理規定製定的比較嚴格,我原來也是管理男隊出身,在一些管理的措辭存在問題,我承認,但是只要他們沒有發生很嚴重的錯誤情況我都不會過多的去指責他們,但是關於「120W」「粗口的微信聊天」;是因為當時公司在談一個高端品牌硬體廠商的冠名,提前一周跟你們說過,然後來的前一天跟她們說好明天11點化好妝和對方公司的人見面,你們呢?
  • 武僧愛喝酒吃肉,出國不歸創辦美國少林寺,這是佛法通透嗎?
    釋延明是嵩山少林寺國際弟子會現任常務副會長,但他卻是一個喝酒、吃肉、玩說唱,還刻意留在美國,完全不走尋常路的少林武僧。釋延明,俗稱段根山,1978年出生於安徽省宣城市。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一定是個傳奇。據記載,釋延明三、四歲時得了一種怪病。
  •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法戰錄
    趙州從諗禪師是馬祖道一禪師的徒孫,是南泉普願禪師的徒弟。他經常會用僧璨的《信心銘》來啟發弟子的智慧,在《傳燈錄》裡面關於「至道無難,唯嫌揀擇」的公案就有四則。  我們知道,趙州禪師的證量很高,被尊稱為趙州古佛。這個法戰就是一個現場教學的案例,我們來看看趙州禪師他是用什麼方法來啟發弟子,來考驗弟子,來看弟子有沒有開悟的。  這個法戰分為兩個回合。
  • 首山省念禪師與「草賊大敗」
    原來臨濟禪師離開自己的師父——黃檗禪師到鎮州開臨濟一宗時,仰山禪師曾有「臨濟一宗,至風而止」的讖語,仰山禪師預言臨濟一宗,傳到風穴就會完了。智照:祈請禪心師大弘禪法,大振宗風,使我中華禪法代代相傳,普利群生!禪心:首山滿心疑惑,小心翼翼地問道:「觀此一眾,豈無人焉?」——您老人家不用這麼傷心吧?
  • 水滸中的好漢們,坐下來就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酒量真這麼大?
    而在這部小說中,給大家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裡面的好漢們性情豪爽,只要兄弟們相見,那必須是大碗的喝酒、大塊的吃肉,這讓很多酒量不高的朋友很是羨慕。但是這畢竟是小說裡面的情節,事實又是如何呢?水滸中的好漢們,坐下來就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酒量真這麼大?首先來說,《水滸傳》中所描述的大碗喝酒,確實是那樣。在宋朝時期,民間盛行喝酒,普通老百姓大都喜歡喝酒,更何況是梁山上的各位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