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從教育開始。因為一場疫情,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眾多變化。疫情改變著世界,也改變著教育,教育領域正經歷著巨大的挑戰,教育模式與行業生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同時也催生了新的機遇。後疫情時代,如何補上生命教育必修課?教育信息化能否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學校如何從原有物理空間創設轉向學生心理空間建設?傳統教育如何為新時代教育賦能?攜著初夏的微風,和著校園裡朗朗的書聲,《美好教育的杭州實踐》邀請杭州知名校長、名師、優秀學生、教育專家,共同開啟美好教育的新篇章——教育大家談。
落址於錢塘新區的杭州市江灣教育集團,旗下有江灣小學、觀瀾小學、金沙湖實驗學校。集團以「半天學校、童年味道」為辦學理念,為義務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這一頗為獨特的辦學理念,離不開江灣教育集團總校長沈興明的精耕細作。
6月12日,沈興明走進了杭州網演播室,與廣大網友暢談「童年味道」教育理念,以及他眼中的快樂童年。
「半天學校,童年味道」
教育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漫漫長路
在陽光明媚的夏日午後,江灣教育集團三所學校的校園裡,學生們正在不同的課堂和社團中,尋夢快樂童年。這樣溫馨而活躍的校園環境,正是「半天學校,童年味道」辦學理念的生動詮釋。
這種充滿童真的辦學理念,源於沈興明七年前的思考。先後在高中、初中、小學任教的他,有著豐富的縱向跨越學生各個年齡段的職業經歷,這讓他對於教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我發現教育就是一條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漫漫長路,而基礎教育只是起始階段。」 沈興明清楚地記得2013年6月2日。那天,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半天學校,童年味道」八個字。
「沒有快樂童年,一生就失去了快樂。無論我們希望賦予學校多少使命,都沒有理由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
他進一步闡釋,如果一個人擁有一個快樂、飽滿的童年,那麼他今後對人生和各種事情的關照就可能有生命的視角,無疑相當於買了一份終生精神保險。
從那時起,江灣教育集團就將這一辦學理念貫徹執行開來。上午,學生需完成語數英科等學科,下午則是學習基於國家課程為主線的各類拓展型課程。這樣的課程安排方式給老師們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但也強化了他們解讀與處理文本的能力,提升了課堂效率。
童年味道,在江灣教育集團的三所學校裡,又有著不同的定位。其中,江灣小學定位為純真童年;觀瀾小學定位為浪漫童年;金沙湖實驗學校定位為詩意童年。這背後同樣有其深意,「同一個教育理念下的不同個性發展,既有利於集團內的競爭與合作,又有利於學校內不同校區的高品質、差異化發展。」
「T+X」課程體系
記住自己為什麼出發
「種子課程」、「營養課程」、「生長課程」,這些新穎而生動的課程名字,都來自江灣教育集團的「T+X」的課程體系。三類課程進一步形成導讀課、精讀課、提升課、拓展課、綜合實踐課、交際表達課組成的課程框架體系。
沈興明介紹,「字母『T』選取『童』字首字母,書寫筆畫橫豎都是一,寓意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課程;字母『X』選取『學』字首字母,力求在課程中體現學科味道,同時『X』還代表未知數,寓意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在他看來,明確課程哲學是課程改革的重要依據,以此來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課程不是社團與興趣小組的變相包裝,課程也不是越多越好。在學科研究共同體的探索和思考下,江灣的課程改革,即不是簡單的疊加,更不是單一的選修,而是緊扣學科本質、抓住單元主題、圍繞專業素養,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塑造。」
集團的學科目標,被他歸納為「語文重積累、數學重思維、英語重交際、綜合重素養」。 他舉例,數學是「4+1」模式,即4節常規數學課+1節綜合實踐課;語文是「7+2」 模式,即7節常規語文課+2節經典誦讀課……
「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沈興明常常引用紀伯倫的這一句名言,提醒自己實施課程改革的初心。「課程設計必須緊扣時代、面向未來、關注個性。尤其在當下紛繁的課程體系和教育理念中,學校不能為追求標新立異,將課程做成噱頭,忘記教育的初心。」
廣博的人生閱歷
鋪築踏實的教育之路
2019年,杭州錢塘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新區提出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區」,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其中,擦亮教育品牌,借勢借力全面實施新名校集團化戰略,讓「宜學錢塘」立起來,是錢塘新區教育要做的其中一篇文章。
這為江灣教育集團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 學校的辦學目標更加高遠、教師隊伍建設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間、教育現代化走上了快車道、生源結構也不斷優化……
沈興明說,「我們立足教育高品質發展,為新區發展過程中提供了基本教育保障,也為新區人民提供了優質教育的多種選擇,滿足人民對美好教育的品質需求。」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是古代文人最好的交流氛圍,沈興明將這種底蘊深厚的文化交流環境延續到了當代。這位校園「大家長」,是浙江省書協會員,擅長隸書、行書。
除了寫得一手好書法,他還擅長設計。觀瀾小學的校園設計,就由他親自操刀。他在「觀」字上做文章,創新性地把校徽設計成一隻眼睛。
沉庭院裡有一組眼睛的木質圓筒、悅讀空間的眼睛書架、專用教室的標牌上印有不同學科的名人眼睛……走進觀瀾小學,隨處可見的「觀」字和眼睛令人印象深刻。
「學校設計的關鍵在於學校定位與辦學理念。設計之餘,我們的教學方式也是根據『觀』來設計的,那就是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對於學校設計,沈興明侃侃而談。
其實,這些閱歷和特長,都給予了他和江灣教育集團深遠的影響。
勤於總結,從教育實踐中提煉大智慧;筆耕不輟,書寫教育的點點滴滴。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他堅持撰寫厚厚的教育筆記,記錄下教育的所思所悟。「唯有保持對教育實踐的思考深度和敏銳度,你才有面向未來的思想深度、視野寬度和實踐速度。」
訪談尾聲,他再次強調,「每個人都有一個童年,我們必須好好把握,快樂度過;每個人只有一個童年,我們必須格外珍惜,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