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彭總制定第6次戰役計劃,為何曾被批為「左傾冒險」?

2021-01-14 網易

  1950年開始的抗美援朝戰役,大多數人都知道我們總共打了五場大規模的戰役,但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還有一場戰役,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已經在全方面準備,但最終並沒有發動,這次戰役如果發動,就是第六場戰役,在當時也叫做「九月戰役」。

  也就是因為這場沒有發動的戰役,1959年,在彭德懷受到不公正批判的時候,這件事也成了他的一條罪狀之一。當時有人提出,這第六場戰役的制定是違背了當時毛主席制定的打小殲滅戰的方針,是彭德懷擅自行動而制定的,不符合我軍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在搞「左傾軍事冒險」。到了今天,彭德懷當年的冤情早就已經平反,但對於第六次戰役計劃的制定,依然有的人持否定態度。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當年的第六次戰役計劃究竟是如何制定出來的,又為什麼最終沒有發動。

  

  一、毛主席提出的打小殲滅戰方針

  對於彭總第六次戰役計劃的很多非議,大多數都是在說這次計劃沒有貫徹毛主席提出的要打小殲滅戰的指示。那麼我們就先來說一說,毛主席提出的打小殲滅戰方針,究竟是在指什麼。

  這個方針的提出是毛主席在總結了我軍入朝以後的幾次作戰經驗以後提出的。毛主席在指示中提出:

  當時美軍的戰鬥意志還是很強的,如果我軍一次性包圍了美軍的一個師,或者是一個團,是很難做到殲滅的。所以戰鬥的野心不能太大,每次消滅美軍的一個營,打擊美軍的自信心就可以了。這樣幾次之後,美軍的士氣就會下降,到了那個時候就可以制定一次消滅美軍一個師的計劃了,必須完成幾次小殲滅戰的任務,才能進入大殲滅戰的階段。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指示是毛主席在1951年的5月26日提出來的,在毛主席提出這個指示的時候,還並不知道美軍方面已經準備停戰談判。

  毛主席的這個指示提出來以後,彭總在第二天就給毛主席發電報,電報中說到:

  「軍事方針指示是完全正確的,當按照執行」。

  並且彭總在其後給朝鮮人民軍的指示中就當前的作戰方針給出了明確指示,就是

  「在目前的一段時間內……擬以兵團為單位,不斷進行小戰役,爭取一個軍每個月平均消滅美軍一個營」。

  

  毛主席和彭德懷在北京

  由此可以看出幾個問題:

  1、彭總在當時是完全贊成毛主席提出的打小殲滅戰方針的。

  2、這個方針的提出,是毛主席在特定的時間內提出的過渡性方針,並沒有考慮美軍要進行停戰談判的可能。所以,這個方針和第六次戰役計劃的制定是沒有直接的聯繫的。

  3、這時提出的小殲滅戰是具有小型戰役規模的。它不同於以後進行的以敵連排單位為殲擊目標的那種零打碎敲的小殲滅戰,它只和1952年下半年有計劃的戰術反擊類似。因此,不能以後者來衡量當時的第六次戰役計劃。

  

  二、第六次戰役計劃制定的背景

  在抗美援朝戰役進行了五次戰役以後,敵我雙方的勢力已經形成了均勢,所以雙方都在尋求新的方向。當時的美軍在1951年的5月31日就直接向蘇聯做出了要和談的表示。到了6月4日,毛主席在北京和金日成進行了會晤,討論了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可能,並向蘇聯方面徵求了意見。

  很明顯,這個時候的中美兩方都在積極促成停戰談判。而這一情況的出現,對後來第六次戰役計劃的制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第六次戰役計劃就是圍繞在這一新情況的出現制定的。

  到了6月11日,毛主席將和金日成的會談結果告知了彭德懷,並指出:

  兩個月以內不進行大規模的反攻作戰,要在八月進行一次有把握的反攻。

  很顯然,這一指示的提出,已經考慮到了未來很有可能要進行的談判問題。

  毛主席和金日成會談後,在6月中旬,金日成同高崗即前往莫斯科與史達林會談,史達林表示贊成進行停戰談判。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便根據中朝兩國一貫主張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立場,和美國近期一再表示進行談判的意向,在聯合國正式提出進行停戰談判的建議。6月25日至27日誌願軍黨委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貫徹毛主席提出的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和打小殲滅戰問題,同時,也傳達了中央關於準備進行停戰談判的意向。

  

  彭德懷和金日成

  6月30日,「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奉命發表聲明,同意進行停戰談判。7月1日,金日成、彭德懷通知李奇微,同意派代表與美方會晤。這時,停戰談判能否進行已經明朗化。

  也是在7月1日,彭德懷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作戰意見,

  表示和談對中朝人民都是有利的,如果以三八線為分界的話,是雙方都能接受的,要是美軍還堅持現在的佔領地區,就準備在八月進行反擊。

  可以看出,這一設想不是源於彭總,而是彭總根據毛主席6月11日「準備8月進行一次有把握的反攻指示提出來的,並明確地同停戰談判掛上了鉤。

  在7月2日毛主席給彭德懷及高崗、金日成的電文中,更是明確指出,

  敵人在談判前或者談判當中很有可能對我軍發起大規模進攻,如果敵人進攻,必須大舉反攻,將其打敗。

  在這裡,毛主席非常明確地把我軍原來預計的「反攻」行動緊緊地同停戰談判聯繫在起了,作戰的目的性已著眼於配合停戰談判了。

  毛主席同彭總的設想,此時雖尚未做出具體實施計劃,冠以第六次戰役的名稱,但是,按照志願軍實施的戰役數序,可以視為它就是第六次戰役的初始。

  

  三、第六次戰役只是計劃打中等戰役

  談判開始以後,一開始進展就不太順利。由此,彭德懷向毛主席匯報了談判進程,並提出建議在八月中旬進行反擊作戰,如果敵人不進攻就推遲到九月。毛主席同意了這一建議,並指出在停戰協定沒有籤訂、戰爭沒有真正停止以前,我軍積極準備九月攻勢是完全必要的。

  到了7月26日,停戰談判議程達成協議,但在討論過程中,美方拒絕以「三八線」為界,要將軍事分界線劃在我軍陣地後方,並以軍事進攻相威脅。為打擊敵人氣焰,8月8日彭總將第六次戰役反擊的基本設想上報毛主席,並於8月17日向部隊下達了作戰預令。

  預令下達以後,彭總曾徵詢了各級領導的意見。他8月24日電復鄧華對作戰預案的意見時,又進一步闡明了戰役意圖。他說:

  「十七日預備命令,是要把全軍動員起來,積極準備作戰,而非具體部署」。

  目的在於集中兵力(第42、第47軍)火力爭取殲滅鐵原、光大裡、漢灘川以西地區之美第3師、土耳其旅約23000人,其它各軍只是箝制阻隔敵人的任務。如第一步殲敵任務達成,金化地區之敵亦發生動搖,再相機殲滅美第25師及偽第2師大部或一部。如果只殲敵一小部,或根本打不動,即將第一梯隊軍輪番後撤,誘敵出擊,待敵傷亡疲憊一定程度後,再集中第二梯隊軍從翼側出擊,仍以殲敵兩個師為目標,將敵趕回三八線。

  

  彭總受到指責的就是這個「預案」。認為這個「預案」是違背毛主席意圖的,是仍在圖謀打大殲滅戰。如果把上述所列資料加以認真分析,那就不難看出這一指責是沒有根據的。因為它不是以殲滅敵人為主,而是要將敵打出三八線、配合停戰談判為主。

  從表面看來,氣勢不小,戰役兩步計劃共動用了志願軍13個軍,另有人民軍4個軍團配合,還準備動用10個空軍團及在朝的全部坦克炮兵部隊。但殲敵目標不大,只預殲美軍1個師和土耳其旅,而我軍擔任殲敵任務的也只有兩個軍。

  這說明,戰役計劃已吸取了以往張口過大的教訓。按照彭總的說法,所進行的戰役規模屬於「中等性的戰役」。當時,戰爭指導的總方針是「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即說既要準備持久作戰,也要準備通過和談早日結束戰爭。第六次戰役計劃正是貫徹這一方針的。它既是按照毛主席的意圖作出的,也是經過毛主席同意的。因此,根本談不上違背毛主席的意圖。

  

  彭德懷在前線視察

  四、備而不發

  「第六次戰役預案」做出之後,軍委周恩來副主席和聶榮臻代總長,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對彭總8月8日的報告和聯司8月17日的預令進行了研究後,於8月9日以軍委名義給彭總下達指示,確定九月戰役計劃,

  「改為加緊準備,而不發動」

  軍委根據當時的情況分析,如果第六次戰役達不到預期目標,反而容易暴露我方的弱點,而如果我方重兵在手,對方在談判中也會有所顧忌。另一方面,關於談判中遇到的問題,對方在九月份還是有妥協的可能的。所以根據種種情況,第六次戰役計劃還是處於加緊準備而不發動的情況對我方比較有利。

  8月21日和22日,彭德懷兩次致電軍委,同意軍委對情況的分析和提出的方針。

  

  彭德懷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

  隨著戰場形勢和停戰談判形勢的發展要求,戰爭形式已重點轉到陣地戰,我軍的作戰指導思想重點也轉到了打小殲滅戰上。情況變了,第六次戰役計劃自然也就不再提及了。

  從第六次戰役計劃制定的記述中,要得出的結論應該是非常明確的:制定第六次戰役計劃是完全必要的,是形勢的要求,計劃本身亦無大可指責之處。後來,軍委確定的備而不發,以確保主動,也是非常正確的。

  我們今天探討第六次戰役計劃,一方面是為了恢復歷史的本來面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從中得到教益。完全可以說,第六次戰役計劃制定的前前後後,一系列的指揮實踐活動,對於我們學習、研究毛主席、中央軍委和彭總駕馭戰爭的藝術和戰場指揮藝術,是很有意義的,從中會得到不少啟迪。第六次戰役計劃的制定和終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生動的實例。

  彭總在考慮作戰部署時把動員全軍的作戰積極性作為一個重要因素、軍委最後確定重兵在握,備而不發,以確保主動的方針這在戰爭指導藝術上是頗具深意的,且也取得了實際效果。

  古人言戰,有「不戰而屈人之兵」一說。看來,第六次戰役的準備活動,似應當之無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1950年,也是新中國成立第二個年頭。這一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志願軍奔赴朝鮮,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激烈較量。當時,志願軍同聯合國軍共進行了五次戰役,基本成功鎖定抗美援朝的戰局。就在,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將要的時候,卻突然被他攔住,究竟怎麼回事?新中國成立之初,便處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孤立和仇視之中。新中國成立第二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便同社會主義陣營發生一些小摩擦。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上下磨刀霍霍,規模空前,為何最終取消
    但是朝鮮軍方並不想就此草草結束戰鬥,他們希望彭司令在6月末或7月中旬時再次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甚至打算再集結3個師的兵力組成一個獨立機械化兵團,以備不時之需。不過,美國軍方這邊卻想要先低頭了。看著如今雙方都僵持不下的局面,5月底時美方就曾想蘇聯透露了同意經過談判來停止戰火。
  •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後,彭老總向第五十軍軍長曾澤生鞠躬致敬!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結束,第五十軍從漢江撤下後,軍長曾澤生趕到志司復命。彭總緊緊握住了曾澤生的手,說:「五十軍打得好!你指揮得好!我給你補兵!國內的老兵、新兵都上來,以老兵為主,給你補齊,你要多少給你多少。蘇式裝備、武器也到了,優先給五十軍換蘇式裝備、武器。」
  • 抗美援朝:彭總喊「38軍萬歲」時,為何志司洪鄧二人不表態?
    《跨過鴨綠江》第十七集中,38軍的戰報傳來,志願軍司令部中歡聲雷動。彭總欣喜異常,親自擬寫電文給予38軍通令嘉獎。不過,當參謀轉身離開時,彭總卻又叫住了他。彭總要過電文稿紙,提筆又加上了「卅八軍萬歲」五個字。見到如此高的評價,在場人員都面面相覷,目光全集中在彭總身上。彭總眼角隱隱含著熱淚,喃喃地喊道:「38軍萬歲!」。
  • 第二次戰役前,彭老總釋放一百名俘虜,成功葬送3.6萬敵軍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我軍就釋放了大量的戰俘,讓其回日本;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也曾釋放過戰俘。我軍不僅不隨便殺害戰俘,甚至還發放旅費給他們,讓他們好歸國。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彭老總就釋放了一百來個美軍俘虜,而這些俘虜最後還成功葬送了3.6萬的敵軍,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計劃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沒有付諸實施呢?
    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這不到8個月的時間裡,志願軍先後發動了五次戰役,可是從1951年6月11日到1953年7月27日這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志願軍為何沒有發動第六次甚至第七次、第八次戰役呢?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計劃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沒有付諸實施?
    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這不到8個月的時間裡,志願軍先後發動了五次戰役,可是從1951年6月11日到1953年7月27日這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志願軍為何沒有發動第六次甚至第七次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授什麼軍銜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當時的形勢作出的睿智判斷。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總司令彭總的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10月25日至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聯合國軍」在第一線擔任進攻的部隊共10個師又1個旅和1個團,總兵力13萬餘人。志願軍有6個軍參戰,總兵力約29萬餘人。那麼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開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
  • 第一次戰役剛打完,金日成就要指揮權,蘇聯顧問也向彭總發難
    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結束以後,儘管志願軍在東西兩條戰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勝利,但作為司令員的彭總,對這一階段所取得的成果並未感到滿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沒有將敵人的後路徹底截斷,導致一部分敵人以極快的速度逃走了,如此一來就造成了雖看似我志願軍戰士殲敵不少,卻不過是個平局。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軍敗退500公裡,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美軍打擊最為嚴厲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打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 從I950年11月6日誘敵深入開始,到l2月24日戰役結束,前後作戰49天,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
  • 抗美援朝時,有6位將軍能夠掛帥出徵,為什麼最後會選擇彭帥?
    ,當時中國有6位將軍能夠掛帥出徵,為何最後卻選擇了彭元帥,我們來一下這段歷史故事。當時6位候選人分別是徐向前,粟裕,林總,彭老總,陳賡和劉伯承,這6位將軍都有很高的軍事才能。不過除了彭老總之外,其他5位將軍都因為一些特殊問題,沒有辦法領兵作戰。我們來先說一下徐向前,他曾在戰爭中為國家做出過很多歷史貢獻。
  • 彭老總批王近山:你是劉伯承帶出來的 怎麼不講戰術
    當彭老總在三八線橫刀立馬,劉伯承在南京軍事學院也沒閒著,從院系的設立上,就對標蘇軍和美軍,教學更從實戰出發,以聯軍為假想敵,快速培養高素質學員支援抗美援朝第一線。劉伯承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參與抗美援朝,戰後還要迎接現代戰爭全新的挑戰。
  • 實力懸殊,新中國為什麼出兵抗美援朝?不僅僅是抗美,也為抗蘇
    但由於身體原因,林彪根本無法入朝指揮作戰,才任命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 但粟裕在戰爭年代留下的傷病復發,也無法承擔入朝統帥之任。為此,最終彭總統帥志願軍。歷史選擇了彭老總,抗美援朝戰爭這樣的硬仗,確實也需要他這樣的猛將。
  • 他是中國唯一的六星上將,曾兩救彭總,死後胡主席送葬!
    2006年11月20日,他因病醫治無效北京逝世,胡錦濤主席等眾多中央領導親自為其送葬。他就是曾被兩授上將第一人——洪學智。不但是志願軍的後勤工作做得出色,他這位志願軍總司令對彭總的「保護」工作也是做得很好。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洪學智曾以他的機智兩次救了彭德懷的命。
  • 抗美援朝,朝鮮領導人為何對彭總發脾氣?彭總是怎麼做的?
    當時投票數為13:1,只有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而中國因為席位被臺灣的國民黨霸佔,暫時沒有投票的權利。而蘇聯因為史達林拒絕投票,此次議案被順利通過,安理會上,美國提議組建聯合國軍,此次聯合國軍以美軍為主導,其他15個國家也派一部分軍隊參戰。
  • 抗美援朝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由此展開
    《國家記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之《勇挫敵鋒》1951年4月22日黃昏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炮聲驟然響起幾十萬志願軍將士在整個戰線開始了排山倒海的反擊第五次戰役開始後,志願軍第19兵團第63軍部隊迅速掃清臨津江西岸之敵,僅用一個小時就突破了臨津江,並一舉全殲號稱英軍王牌部隊的格羅斯特營及其配屬部隊。
  •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麥克阿瑟叫囂打到中國境內,被杜魯門免職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圖 部隊休整,為第四次戰役做準備 而此時,與志願軍的後勤補給形成鮮明對比的「聯合國軍 按照戰前的部署,一旦從蘇聯運送的武器裝備到達朝鮮戰場之後,志願軍將發動抗美援朝的第四次戰役,目標是「一氣呵成,解放全朝鮮」。
  • 林總手下的5位軍長跟彭總出徵:他們是什麼軍銜,誰的戰功最大?
    作者:軍事帥哥1950年,志願軍第一批部隊共6個軍跟隨彭總出徵。值得一提的是,在跟隨彭總出徵的6位軍長中,就有5位來自林總手下。那麼,這5位來自林總四野的志願軍軍長,他們在1955年被授予了什麼軍銜,誰的戰功在抗美援朝戰場是最大的呢?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志願軍動員13個軍,十個航空團,欲殲敵8萬
    每次談到抗美援朝戰爭,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志願軍的五次戰役。確實,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通過五次戰役,給予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巨大的殺傷。但實際上,除了第五次戰役之外,志願軍當年還籌划過一個最終被取消的作戰計劃,那就是——第六次戰役。
  •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雖然打得急了點,但卻不得不打
    抗美援朝五次戰役著實打得急了點,距離被迫反擊的第四次戰役,中間只隔了一天,部分重炮和裝甲猶在途中,卻不得不打。美軍走馬換將以後增兵,志司判斷美軍藉助增強的海空軍力量,有在東海岸的元山和西海岸的南浦北登陸的可能。以實際作戰結果,逼退和制止美軍軍事冒險,現實而急迫地擺在了志願軍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