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雖然打得急了點,但卻不得不打

2020-12-14 騰訊網

抗美援朝五次戰役著實打得急了點,距離被迫反擊的第四次戰役,中間只隔了一天,部分重炮和裝甲猶在途中,卻不得不打。美軍走馬換將以後增兵,志司判斷美軍藉助增強的海空軍力量,有在東海岸的元山和西海岸的南浦北登陸的可能。以實際作戰結果,逼退和制止美軍軍事冒險,現實而急迫地擺在了志願軍面前。

戰役從1951年4月22日開始,打了7晝夜,西線的19兵團推進了50公裡,卻發現美軍再不是以前麥克阿瑟指揮下的美軍,一打即收縮到漢城蔚集成擁有8個師的重兵集團,加之補給發生困難,西線殲敵的任務已很難完成。

作戰計劃只有調整,主力東調去打東線李承晚軍隊,效果果然不錯,殲滅了兩個師,並擊潰了兩個師,戰果達到1.7萬人,然志願軍正像西線一樣,再次發生補給困難。

5月20日的戰機被新到任的美軍前線總指揮、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迅即捕捉到,他一面調集重兵撲擊西線,一天之間機械化行軍150公裡,另以10軍支援東線,整個戰場開始變得於我不利,22日誌願軍轉入就地防禦。

中線王近山率領的第三兵團,開始仗打得很順,滅了美軍兩個營,另加一個法國營,60軍的180師,被美軍穿插進來的特遣隊分割。本來正常沒什麼,卻判斷為被包圍,錯誤地下達了全師分散突圍命令,損失了7000多人,造成我軍一次重大損失。

50天的第五次戰役至此結束,共殲敵8.2萬人,基本實現了戰役決心,應該客觀判斷為是一次勝利,不能因為180師的失利,就武斷地說成是慘敗,更不能因為我軍著名指揮員的戰後總結的一些重話,就輕易地下個什麼結論。如果我軍能推遲一個月再發起戰役的話,戰場形勢將變得有利得多,只是軍情如火不允許。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1950年,也是新中國成立第二個年頭。這一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志願軍奔赴朝鮮,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激烈較量。當時,志願軍同聯合國軍共進行了五次戰役,基本成功鎖定抗美援朝的戰局。就在,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將要的時候,卻突然被他攔住,究竟怎麼回事?新中國成立之初,便處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孤立和仇視之中。新中國成立第二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便同社會主義陣營發生一些小摩擦。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上下磨刀霍霍,規模空前,為何最終取消
    不過,若想在談判桌上掌握主動權,那麼在戰場上就得先要獲取主動權。中朝雙方領導人都認為,第五次戰役後的短暫被動局面會因為我方發動的一次大規模戰役而轉變,所以這一戰時很有必要的。停戰談判開始前,彭司令就將第六次戰役準備之計劃報告給了主席。他決定將反擊戰定在8月份,若是在這次反攻中能夠取得一兩次以上的勝利,那麼必然會降低美軍的戰鬥意志。
  • 抗美援朝時期唯一打過歷次戰役的開國少將,最後一戰讓他名揚天下
    抗美援朝戰爭中,從第一次戰役到第五次戰役,每一次都驚天動地,志願軍的部隊採取輪換戰術,與美軍展開殊死搏鬥。在抗美援朝時期唯一打過歷次戰役的開國少將,最後一戰讓他名揚天下。他叫宋玉林。宋玉林,出生於1915年,江西省會昌縣西江鎮蓮石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過紅1軍團第1師1團排長、連長,參加了第3、4、5次反圍剿和長徵。抗戰初期,他曾擔任連長。後來,宋玉林任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教導5團團長。
  •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麥克阿瑟叫囂打到中國境內,被杜魯門免職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圖 部隊休整,為第四次戰役做準備 而此時,與志願軍的後勤補給形成鮮明對比的「聯合國軍 按照戰前的部署,一旦從蘇聯運送的武器裝備到達朝鮮戰場之後,志願軍將發動抗美援朝的第四次戰役,目標是「一氣呵成,解放全朝鮮」。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計劃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沒有付諸實施呢?
    其實,志願軍曾經擬定了第六次戰役計劃,但由於停戰談判和戰爭形勢的變化,第六次戰役計劃最終失去了意義而沒有付諸實施。1951年6月10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結束,志願軍在殲敵8.2萬餘人的同時,自身也損失了8.5萬餘人。這是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傷亡人數首次超過敵軍傷亡人數的一次戰役,那麼為什麼志願軍的這次準備最充分而且規模也最大的戰役會出現這樣的戰果呢?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計劃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沒有付諸實施?
    其實,志願軍曾經擬定了第六次戰役計劃,但由於停戰談判和戰爭形勢的變化,第六次戰役計劃最終失去了意義而沒有付諸實施。 1951年6月10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結束,志願軍在殲敵8.2萬餘人的同時,自身也損失了8.5萬餘人。這是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傷亡人數首次超過敵軍傷亡人數的一次戰役,那麼為什麼志願軍的這次準備最充分而且規模也最大的戰役會出現這樣的戰果呢?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以打促談,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政協第四次會議閉幕會上,鏗鏘有力地指出,「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 毛澤東、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再表明的立場和態度,不能不引起美國當局的考慮。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上甘嶺戰役,我想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即使不知道是咋回事,也應該看過《上甘嶺》這部電影。當初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著實被這部電影給震撼到了,我想時至今天,這部《上甘嶺》依然抗美援朝電影中,最好的一部,即使是在許多中國戰爭電影中,也是不遑多讓。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25日,便正式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 從第一次戰役開始,一直到第五次戰役結束,我軍硬是將美軍從鴨綠江畔,一路趕到了三八線以南,並迫使其籤訂停戰協定。「三八線」——這條被世界各國公認的軍事分界線,位於鴨綠江以南400公裡處。
  • 抗美援朝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由此展開
    《國家記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之《勇挫敵鋒》1951年4月22日黃昏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炮聲驟然響起幾十萬志願軍將士在整個戰線開始了排山倒海的反擊第五次戰役開始後,志願軍第19兵團第63軍部隊迅速掃清臨津江西岸之敵,僅用一個小時就突破了臨津江,並一舉全殲號稱英軍王牌部隊的格羅斯特營及其配屬部隊。
  • 抗美援朝中打不垮、炸不爛的鐵路線
    抗美援朝戰爭中,總計有24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參加戰鬥,數量如此龐大的部隊需要擁有良好額後勤保障。由於所需補給的數量巨大,鐵路運輸是最理想的方式。但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絕對的制空權,在從鴨綠江到38線數千裡的運輸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損失慘重,金日成要求再戰,毛主席:要打你們去
    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損失慘重,金日成要求再戰,毛主席:要打你們去1950年,數十萬志願軍在彭德懷元帥帶領下跨過鴨綠江,進行了新的一場出境作戰。有人說,抗美援朝打得沒意義,打得太辛苦。這種人實在是鼠目寸光。以當時中國的局勢來說,入朝作戰好處極大,不入朝作戰壞處極大!當時的中國,80%的工業都集中在東北。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愛國精神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這種精神在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志願軍身上,體現得典型而純粹。當美帝國主義把戰火燒到我們「家門口」時,為了捍衛國家利益與民族尊嚴,志願軍將士堅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與人數眾多、武器先進的侵略者展開悲壯的殊死較量。「打敗美帝野心狼」「戰鬥到底、祖國萬歲」,人民志願軍的愛國精神,體現為保家衛國的鐵血丹心,體現在感天動地的浴血奮戰中。
  • 解放戰爭繳獲54430門炮,為啥抗美援朝打美軍,火力還是不夠?
    隨著我國解放的戰爭的順利進行,相繼也在過程中提升了一下裝備,繳納了不少先進的武器,其中備受矚目的就是火炮了,畢竟解放軍的火炮歷史相當悠久,可以經常看到清朝時期的火炮,足以見得武器的落後。抗美援朝韓戰爆發,美軍有意扶持韓國攻打朝鮮,而朝鮮和我國接壤,同時共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如果不幫忙,很有可能被美國佔了便宜,東北地區的危機很大,於是我國派出了志願軍進行了支援。
  • 煙臺抗美援朝老兵央視講述:親歷長津湖戰役
    》,從10月21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黃金時段播出。21日晚,煙臺抗美援朝「百戰老兵」古文正登陸央視,講述長津湖戰役史實,回憶70年前的輝煌勝利。古文正老人今年91歲,1947年8月參加革命,是華東野戰軍1縱1師3團的戰士。參加革命以後,古文正經歷了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戰役、邊境自衛反擊戰等眾多著名戰役。從班長、排長、連長、作訓股長、作訓科長、團長升至師副參謀長,共立了四次功,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
  • 攝影師|張崇岫的抗美援朝:只要注意點,子彈是能躲得開的
    1950年11月,志願軍在冰天雪地的山區,向長津湖戰場前進,迎戰向北推進的美海軍陸戰一師。事實上,張崇岫老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拍的時候,敵我隊伍很近,糾在一起,只要注意點,子彈是能躲得開的。但還是運氣要好。」展出的作品大小尺寸不一,有些畫面清晰度很高,有些模糊不清,這讓觀眾更為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氣息」壓迫而至。難能可貴的是,攝影師也沒有一味追求宏大敘事,比如指揮官運籌帷幄,或者戰爭的殘酷性。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軍敗退500公裡,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美軍打擊最為嚴厲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打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 從I950年11月6日誘敵深入開始,到l2月24日戰役結束,前後作戰49天,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
  • 準備而未發動的抗美援朝「九月戰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運動戰階段,連續進行了五次大的戰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籤署了作戰預備命令、並進行了各方面準備而未發動的「九月戰役」。一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後,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戰爭明顯地轉向長期化,戰爭雙方都在謀求新的戰略。
  • 對越反擊戰只打了一個月,為什麼老山戰役卻打了10年?
    眾所周知, 在中國建國初期, 因為越南的侵略野心, 殘忍殺害中國邊境人民, 致使中國不得不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爭。 這場戰爭僅僅持續了一個月, 中國軍隊就大獲全勝, 宣布撤軍。
  • 志願軍巧設坑道陣,兩戰殲敵16萬,彭德懷:立即取消第六次戰役
    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5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戰役。雖然我軍一度推進至三七線附近,但最終的戰線還是穩定在三八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志願軍還曾準備發動一次波瀾壯闊的第六次戰役。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我軍雖然為這場大戰役付出了極大努力,但最終還是隱而未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