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2020-12-11 求是網

  70年前,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均遠遜於美軍等極端不利條件下,與其展開殊死較量,把敵人從中朝邊境趕回到三八線,迫使美國首次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震驚了世界,立起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徹底終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落後挨打的屈辱形象。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浴血奮戰及其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永恆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大力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對於激勵和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具有重大意義。

傳承人民志願軍的精神偉力

  一支沒有精神的軍隊,不可能贏得勝利。軍隊的「精氣神」中,「精」為首要,表現為軍隊內在、向上、不屈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範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這種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力量。

  聽黨指揮的忠誠精神。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立軍之魂、建軍之本。志願軍之所以能勝利,根本在於黨的長期哺育,使其擁有了堅如磐石的崇高追求和為人民而戰的政治優勢。這種政治優勢,能夠轉化為壓倒一切敵人和困難而不被敵人和困難壓倒的力量優勢。1950年11月初,志願軍第9兵團奉令火速入朝參戰,十幾萬官兵來不及更換身上的薄衣,邊開進、邊動員、邊部署。在極寒的長津湖地區,官兵們不顧嚴重凍傷與飢餓疲憊,晝伏夜行、邊行邊打、衝鋒不息,給予美軍精銳陸戰1師以毀滅性打擊。水門橋,是第9兵團阻擊美軍南逃的最後一個關口,這裡見證了志願軍的忠誠。當美軍逃至水門橋,正暗自慶幸時,卻看到了令他們肅然起敬的震撼場景:整整一個連的志願軍官兵被凍死在陣地上,卻仍保持著手握武器、目光向前、阻擊美軍的戰鬥姿態。他們猶如一座座悲壯不屈的冰雕,深刻詮釋了志願軍的忠誠精神: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隨時準備慷慨奉獻自己的一切,包括寶貴的生命。

  保家衛國的愛國精神。愛國精神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這種精神在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志願軍身上,體現得典型而純粹。當美帝國主義把戰火燒到我們「家門口」時,為了捍衛國家利益與民族尊嚴,志願軍將士堅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與人數眾多、武器先進的侵略者展開悲壯的殊死較量。「打敗美帝野心狼」「戰鬥到底、祖國萬歲」,人民志願軍的愛國精神,體現為保家衛國的鐵血丹心,體現在感天動地的浴血奮戰中。雲山之戰,中美兩軍初交鋒,志願軍出手即重創美軍王牌騎兵團;長津湖之戰,全殲美軍「北極熊團」和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漢江50晝夜、上甘嶺43晝夜,志願軍頂住美軍暴風雨般的火力衝擊,做到了寸土不讓。無數志願軍將士血灑戰場、埋骨異國,用鮮血與生命踐行了保家衛國的錚錚誓言,定格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威震敵膽的英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時時都有驚心動魄的危機困難,處處都有盪氣迴腸的英雄壯舉。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志願軍將士用「鐵腳板」與車輪賽跑,以血肉之軀與飛機坦克過招,湧現出無數英雄事跡。抗美援朝戰場就是鑄就英雄的大熔爐,30萬名志願軍將士立功,近6000個單位集體立功,特級英雄、特等功臣黃繼光、楊根思,一級英雄、特等功臣邱少雲、孫佔元、伍先華、楊連弟等英雄的英勇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軍人英勇無畏、一往無前。

涵養人民志願軍的血性膽氣

  氣為兵神,勇為兵本。軍隊的「精氣神」中,「氣」是中堅,表現為敢打必勝、血戰到底、不懼艱苦的血性膽氣。正是靠著這股氣,志願軍打敗了「鋼多氣少」的美軍,創造出以弱勝強的戰場傳奇。

  敢打必勝的勝戰勇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三個不相信」,是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生前的豪邁誓言,是楊根思連的連魂,集中體現了志願軍敢打必勝的勝戰勇氣。美軍裝備精良、手握制空制海權;志願軍吃炒麵吞雪團、忍飢挨凍,但萬般困難都不能擋住志願軍敢向強敵亮劍、敢與強敵血戰的勝戰勇氣。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鹹鏡南道美軍戰鬥中,楊根思帶1個排兵力扼守小高嶺高地,擊退美軍8次集團衝鋒。最後,子彈打光了,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楊根思命令傷員撤下陣地,自己則點燃炸藥包,縱身撲向敵人,與敵同歸於盡。楊根思和戰士們的壯烈犧牲,為志願軍主力追殲美軍贏得了時間;楊根思連的連魂,為人民軍隊增添了凌雲壯志之氣。「敢」字當頭、捨生忘死、「勝」為至上,這是「三個不相信」的精髓,也是志願軍敢打必勝的永恆軍語。

  血戰到底的戰鬥意志。「敵人的死屍像穀子似的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崗流紅了。激戰持續了整整8個小時,彈盡糧絕,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著嗚嗚的火苗向敵人撲去,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把要佔領陣地的敵人燒死。」這是作家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對松骨峰戰鬥的一段描述,也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堅守陣地的生動縮影。這群最可愛的人,像鋼釘一般牢牢釘在陣地上,以血肉之軀把一個個坑道、高地,變成了令敵軍望而生畏的鋼鐵長城。在朝鮮戰場上,美海陸空軍傾瀉彈藥多達690萬噸,平均火力密度超過了二戰水平。時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中將曾想不明白,美軍怎麼就是拿不下那兩個由中國士兵把守的小山頭?後來,1954年範弗裡特在接受電視採訪時這樣談及志願軍:「他們是好樣的,很了不起的軍人。他們勇敢、紀律性強、視死如歸。」一支軍隊能夠贏得敵軍司令官的高度讚揚,不能不說志願軍深入骨髓的血性戰鬥意志世所罕見、令人欽佩。

  不懼艱苦的頑強作風。朝鮮的青山有知,每一座肅穆的山巒,都鐫刻著志願軍將士不懼艱難困苦、捨命頑強作戰的功績:反「絞殺戰」、反細菌戰、防毒氣襲擊、近身肉搏戰、夜戰、坑道戰、冷槍冷炮戰……在英勇壯烈的每次戰役中,我軍始終處於糧彈不濟等不利後勤條件中,卻能在零下30多度的崇山峻岭中縱橫馳騁。志願軍絲毫沒有在極端困難面前退縮,而是頂著敵軍的狂轟濫炸前僕後繼。三所裡、龍源裡、長津湖、北漢江橋、五聖山、天德山、丁字山……朝鮮的山川河流、道路橋梁,都記錄著志願軍的輝煌戰績與血染風採,見證著志願軍愈戰愈勇的旺盛鬥志和高昂士氣。這支軍隊的頑強戰鬥作風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歷經長期戰火洗禮錘鍊出來的,是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生命線涵養激發出來的。

厚植人民志願軍的強軍勝戰神韻

  軍隊的「精氣神」中,「神」為根本,表現為戰略指揮藝術。人民志願軍是人民軍隊的優秀代表,秉承人民軍隊千錘百鍊的強軍勝戰品質。在朝鮮戰場上,這些優秀品質再經淬火加壓,百鍊成鋼,為新時代人民軍隊強軍打贏留下了寶貴財富。

  以弱勝強的戰略自信。強軍之強,強在精神氣度。一支沒有勝戰意志和決心的軍隊,即使裝備再先進,也撐不起強軍的架子,打不出強軍的底氣。志願軍初上異國戰場,沒有坦克,沒有飛機,重炮不多,軍裝粗陋,行軍靠人扛馬馱。當美軍不顧新中國嚴正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後,曾放言如果中國出兵幹涉,將會自取滅亡。最終,驕狂被現實擊退,美軍從鴨綠江邊被一步步趕回三八線。美軍看到的是自己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優勢,而看不到志願軍長期在敵強我弱條件下作戰鍛造出的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之敵的過硬本領。這種戰略自信,源於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同一切反動勢力進行長期鬥爭較量的歷史經驗,人民軍隊敢於在戰略上蔑視強敵、善於在戰術上重視強敵,形成了時刻保持戰略自信的優良傳統。

  力挽狂瀾的戰略能力。強軍之強,強在能打勝仗這一根本。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價值追求,高度凝結著人民軍隊的戰略能力。不管擔負什麼樣的戰爭任務,不管面對什麼樣的作戰對手,不管面臨什麼樣的戰場環境,人民軍隊始終具備不出手則已、出手則必須解決問題的戰略能力,這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言出必行、頂天立地的強大底氣。志願軍出兵朝鮮之際,戰場形勢十分嚴峻。西線美軍離中朝邊境不過70公裡,東線美軍第7師兵鋒已抵鴨綠江邊。對敵人來說,大獲全勝似乎就在眼前。然而,英勇的志願軍出手不凡,出兵僅僅7個月,就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局,隨後,長期堅持輪番作戰、坑道作戰、「零敲牛皮糖」戰法等,加上換裝新式武器裝備,志願軍越戰越強,真正做到了「打必殲,攻必克、守必固」。

  制敵勝戰的戰略戰術。強軍之強,還體現在戰略戰術之優。「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種軍事智慧與藝術,不是靠武器裝備堆出來的,而是靠生死百戰磨礪出來的,是靠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底蘊滋養生發的。志願軍是人民軍隊的優秀代表,傳承了人民軍隊久經沙場歷練出來的高超戰爭指導和作戰指導藝術,其核心在於靈活機動,精髓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華文明優秀基因滋養出這支軍隊不畏強暴、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軍事性格和注重謀略的軍事傳統。這種性格和傳統,為人民軍隊創立因情制敵的戰略戰術提供了豐厚滋養。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閃耀著人民軍隊獨特的軍事智慧光芒,標誌著人民軍隊戰爭經驗與戰略戰術在現代戰場上走上了新的高峰。第一次戰役,抓住敵軍分兵冒進、驕狂輕敵之機痛打之,顯示出志願軍根據戰場態勢調整作戰指導的高度靈活性;第二次戰役,能而示之不能,誘敵深入,把敵軍一步步地引入伏擊戰場,這是中國古代韜略在現代戰爭中的生動運用;第三次戰役,克服困難,連續作戰,乘勢收復漢城,顯示出十大軍事原則的強大威力;第四次戰役,堅守防禦和戰役反擊相結合,運動戰與陣地戰有機結合,機動用兵實行橫城反擊作戰,再次重創敵軍;第五次戰役,正面突擊和迂迴包圍相結合,直插敵縱深,取得殲敵八萬餘人的重大勝利,把戰線重新穩定在三八線上,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戰爭傳奇。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善戰與偉大精神,樹立起了敢打必勝的典範。要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忠實履行好新時代使命任務,人民軍隊必須始終牢鑄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軍魂,始終保持敢打必勝的精神風骨與紅色基因,始終鍛造強軍打贏的過硬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力量保證與戰略支撐。

  (作者:王曉輝、胡楊,分別系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從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中汲取復興圖強的精神力量
    從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中汲取復興圖強的精神力量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 方 向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 正義者,敢打必勝
    「雄赳赳,氣昂昂,跨國鴨綠江······」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伴著激昂的戰歌踏上抗美援朝的戰場,奏響中華民族穿透時空的英雄凱哥。抗美援朝戰爭,西方稱之為韓戰,那是一場雙方實力對比極為懸殊的戰爭,是一場讓世界輿論倍感震驚的戰爭,它生動詮釋了鋼少氣多、敢打必勝的戰鬥意志力,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 抗美援朝70周年|外國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
    《參考消息》特別策劃:致敬最可愛的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專家縱橫談(10·完)●對美國來說,最應該汲取的教訓是不要與中國為敵,最應該跳出的怪圈是無來由自信,最應該打破的執念是霸權的永續●我們最應該昂然挺起的是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
  • 王海大隊:敢打必勝,有我無敵
    新華社發新華社合肥10月25日電  題:王海大隊:敢打必勝,有我無敵高玉嬌「我們將英勇戰鬥,不怕犧牲,去奪取空戰的勝利。我們有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而不被敵人所壓倒!」志願軍航空兵某團兩名飛行員一同研究裝備(資料照片)。
  • 《同學 你早》第538期: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原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0月2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一段重要論述。  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裡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汲取抗美援朝偉大精神 擔當新時代青年重任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廣大志願軍將士為維護國際正義、捍衛世界和平、保衛新生共和國所建立的不朽功勳,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是在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
  • 永續傳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 外國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足以擊退中國人|...
    來源:參考消息網●對美國來說,最應該汲取的教訓是不要與中國為敵,最應該跳出的怪圈是無來由自信,最應該打破的執念是霸權的永續●我們最應該昂然挺起的是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最應該萬世賡續的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今後,無論何時何地,美國膽敢挑起對中國的戰爭,他們仍將是我們的手下敗將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剛剛誕生一年
  • 跨過鴨綠江2020-抗美援朝電視劇在線觀看-全集免費播放
    簡介: 《跨過鴨綠江2020》電視劇全集免費觀看講述了1950年6月25日,韓戰正式爆發。彭德懷和鄧華等人根據毛澤東的戰略構想,提出了打突然、打穿插、打分割包圍的計策。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於12月27日晚登陸CCTV-1黃金時間,震撼開播。宏大題材、高遠立意、頂尖陣容、精良製作上的四大看點,將點燃大國豪情,帶領觀眾走進70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啟示錄|未聞鼙鼓,先育良將
    打仗就是打將,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離不開像彭德懷、鄧華、洪學智、韓先楚、宋時輪、楊得志、楊勇、梁興初等一大批優秀指揮員勝敵一籌的指揮藝術和全面過硬的軍政素質。存亡之道,命在於將。每一場戰爭,都是戰將角逐的舞臺。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重要原因是擁有一大批敢於受命出徵、能夠決勝疆場的指揮員。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是否有侵略中國的野心?
    提出這個問題,無非是想證明我們偉大的立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不應該打!言下之意就是美國未必想侵略我國,所以中國其實有其他選擇。這種思潮主要見於知識界,從抗美援朝開始的那一天,吵吵到了現在。70年來前僕後繼的想證明抗美援朝錯了。
  • 激蕩抗美援朝精神的時代力量
    新起點、新徵程、新使命、新任務,迫切呼喚黨員幹部高擎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旗幟,從中汲取經驗、啟示和力量,涵養忠誠愛國、鬥爭擔當、樂觀奉獻的優秀品格,起而行之、勇挑重擔,在不斷解決實際問題中書寫新的輝煌。涵養「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愛國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本分、一種責任。
  • 「旋風部隊」40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創下了多少紀錄?
    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我國就參與了一場局部戰爭——韓戰。關於這場戰爭,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議論,不管是對於我國參戰的原因,還是對戰爭的結果,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場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抗美援朝一戰從總體上看對我國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在這種情況下,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國家利益面臨挑戰的時候能不能應對,敢不敢出手,確實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70年前的中國,面對這樣的歷史考卷,敢於對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說「不」,交出了令人驕傲和滿意的答案。毛澤東在1953年9月總結抗美援朝勝利時說的一句話是對這個答案最好的詮釋:「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 制勝刀鋒何以鍛造--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戰鬥精神管窺
    引 言  抗美援朝戰爭中,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對比懸殊,但我軍以劣勢裝備打敗了完全現代化裝備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創造了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這雄辯地證明了「人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戰爭不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等科學論斷。
  • 抗美援朝戰爭的五大意義
    近年來,仍有人不遺餘力否定抗美援朝的意義,拋出一些經不起考證的史料,甚至說連毛澤東自己都後悔了,認為「幫助朝鮮打這場仗是錯誤的」。抗美援朝,中國無疑付出了人員傷亡和軍費開支的巨大代價。那麼,毛澤東認為自己做了錯誤的決策嗎?抗美援朝是否達到他的預期目的?他後來是如何評價抗美援朝戰爭的?筆者依據有關檔案和材料,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分析。
  • 青平:以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砥礪復興路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在艱苦卓絕的戰爭中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充分認識抗美援朝精神的歷史價值。面對美國的霸權挑釁,中國人民別無選擇,只有奮起抗爭。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最終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事實證明,正義必勝,這是人類發展史反覆驗證的一個真理。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
    在這種情況下,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國家利益面臨挑戰的時候能不能應對,敢不敢出手,確實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70年前的中國,面對這樣的歷史考卷,敢於對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說「不」,交出了令人驕傲和滿意的答案。毛澤東在1953年9月總結抗美援朝勝利時說的一句話是對這個答案最好的詮釋:「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 在《抗美援朝戰爭回憶》一書中,洪學智以親身經歷講述志願軍總部...
    在長期的戰爭考驗中,第13兵團的領導是堅決服從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策指揮的;他們對所屬部隊是了如指掌的,第13兵團的所屬部隊是英勇善戰、敢打硬仗、敢打惡仗的。後來,第13兵團果然不負中央所望,彭德懷司令員對志願軍總部的指揮得心應手,鄧華、洪學智、韓先楚三位副司令員成為彭德懷司令員的得力助手。
  • 用抗美援朝精神引領女子橄欖球奧運備戰工作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那場戰爭中,建國僅1年的中華兒女以弱勝強,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空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要實現奧運會爭創佳績的目標,我們必須從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營養,用抗美援朝精神激勵鬥志、引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