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用遠火對抗遠火?印軍火箭炮部隊可能上高原,龍捲風值得關注

2020-12-23 騰訊網

雖然距離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的衝突已經過去了2個星期了,中印雙方也已經重新開始接觸,並展開談判。但是遭受了重大傷亡的印度方面在戰備上並沒有絲毫的放鬆,從目前印度國內媒體的各種報導來看,印軍正在調集空軍和陸軍的部分重裝備前往拉達克地區,支援那裡駐守的印軍北方司令部第14軍第3步兵師。

目前已經在拉達克地區露面的空軍增援力量包括了最新進口的CH-47F支奴幹運輸直升機、AH-64E(I)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米格-29、SU-30MKI戰鬥機等。

而地面作戰的陸上增援力量則主要是炮兵部隊,不過暫時還主要是身管火炮。但是也有印度媒體指出,印軍可能會向拉達克地區增援火箭炮部隊,尤其是為了抗衡我軍的300mm遠程火箭炮,印軍進口的龍捲風300mm遠程火箭炮也有可能會在近期被部署到拉達克。

那麼印軍的火箭炮實力到底如何?它的遠火力量是否足以與我軍抗衡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圖:印軍的龍捲風遠火

從整體實力來說,印軍裝備的火箭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其實都無法與我軍火箭炮部隊相提並論。

首先從數量上來說,印軍目前裝備的所有型號的火箭炮的總數大約是在268輛到300輛之間,這個數量比我軍火箭炮的裝備總數要少很多,而且也與印度陸軍本身的規模不是很相稱。

這個主要還是和印軍長期對火箭炮的看法有關,他們認為這種面覆蓋武器的打擊精度比較差,而彈藥消耗又非常迅速,再加上在山地地區部署和打擊都不方便,所以長期並不重視火箭炮的裝備。

目前這兩百多輛火箭炮被按照型號編成了大約12個團,不過要注意的是,印軍炮兵的團和我軍的炮團在裝備規模上並不是一回事。他們的這個炮團非常小,火炮裝備數量實際和我軍的炮營一致,而其也是直接轄炮連,並沒有炮團轄炮營這種編制結構。

圖:印軍裝備的老版本BM-21火箭炮

而在火箭炮的裝備型號方面,印軍也是乏善可陳。在90年代之前,印軍只有一種主力火箭炮,那就是從前蘇聯引進生產的122mm口徑BM-21冰雹火箭炮。直到進入21世紀之後,印軍的火箭炮型號和口徑才稍微豐富一些。

目前他們裝備的主要型號是有3種,分別是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使用的BM-21冰雹火箭炮、21世紀初開始裝備的,自行研製的皮那卡模塊化火箭炮和2006年開始進口的龍捲風遠程火箭炮。

圖:印軍裝備的換裝塔塔底盤的BM-21

其中,BM-21冰雹火箭炮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開始擔任印軍火箭炮的主力了,不過印軍目前使用的部分BM-21和前蘇聯原產的BM-21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是在底盤方面進行了升級,使用印度本土塔塔公司的LPTA 1623型6x6卡車取代了前蘇聯的烏拉爾-375卡車。這使得該炮在印軍中的維護便捷性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不過全炮的打擊效能並沒有什麼改變。

根據統計,印軍手中目前保有的BM-21數量在100輛到150輛之間,它們被編為大約5個火箭團,番號分別是:第111火箭團、第210火箭團、第212火箭團、第213火箭團和第214火箭團。這些火箭團主要是配屬部署平原地區的機械化部隊,山區部隊很少有見到配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第213團參加過卡吉爾衝突,算是被部署過高原山區。

圖:印軍的BM-21主要是部署平原地區部隊

第二款皮那卡火箭炮則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了,它是印度第一款自行研發的火箭炮,而且還採用了相當前衛的模塊兒化裝填技術和精確制導技術。其自動化程度和未來發展潛力都是相當不錯的,對我軍的威脅也是相當的大。

不過這款火箭炮的研製也是體現了印度國防項目一貫的拖沓風格,它其實早在1983年就已經得到了印度國防部的項目批准了,但是最後直到1999年才完成用戶測試,正式裝備部隊則是到了2002年了。

在設計上,皮那卡還是體現了相當多的新理念,同時也使用了不少新技術,比如框式發射架和模塊化裝填技術,自動化操炮和信息化火控技術等。

該炮採用的是太脫拉8x8卡車做底盤,其後部裝有兩個214mm口徑的6聯裝框式發射架,在裝填車的幫助下,具備快速換彈能力。

圖:印軍的皮那卡火箭炮非常值得關注

在火控方面,皮那卡配有高速數據電臺、炮長火控終端機、自動化炮控系統和連營指揮車,能夠結合上級指揮車下發的目標信息和本車測地定位信息完成自動化調炮,同時還可以接入印軍炮兵最新的指揮控制網,其信息化和自動化都還不錯。

在火箭彈方面,目前裝備印軍使用的皮那卡MK1版本所配火箭彈射程比較近,只有40公裡左右,而且沒有精確制飛彈藥,而普通彈的打擊誤差為射程的1.5%。

之後測試的皮那卡MK2版本則是通過加長彈體和改進發射藥的方式延長了射程,將普通彈的射程從40公裡提升到了60公裡,誤差仍然是射程的1.5%。而從MK2版本開始,皮那卡開始配備了衛星制導火箭彈,最初射程是65公裡左右,而在去年則是完成了90公裡射程測試,不過官方給出的射程數據是80公裡,落點誤差在60到80米左右,這個精度在各國衛星制飛彈藥中算是相當差的。這箇中原因,可能還是印度自身技術不過關,例如高精度的GPS接收機、火箭彈的飛控算法等,都會制約打擊精度。

圖:皮那卡MK2發射衛星制導火箭彈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目前印軍已經組建了7個團的皮那卡火箭炮部隊,而可以確認番號的則是第1880火箭團和第1890火箭團,前者是第一支皮那卡部隊,後者則是第二支,剩下的幾個團則是這幾年才剛剛組建的。而根據印軍的計劃,在2022年時,整個炮兵部隊要完成10個團的組建。

不過首批的這10個團裝備的基本都是MK1版本,也就是沒有精確制導火箭彈的使用能力,同時射程也在40公裡左右。但是MK1升級MK2應該也並不是很難,目前DRDO(印度國防研究組織)的衛星制導火箭彈測試也進入了後半段,所以如果有需要,這些MK1也能應急升級使用制飛彈藥,這個是值得注意的。

圖:配套皮那卡的衛星制導火箭彈

而整個印度火箭炮部隊中,最值得我方關注的,莫過於就是300mm的龍捲風遠程火箭炮了,而這款火箭炮也是我軍目前大量配備的PHL-03型遠火的發展原型。

目前印軍共配備42門龍捲風,與我軍遠火的裝備數量差距巨大,它們是在2006年和2007年分兩批採購的,其中第一批是28輛,第二批則是14輛。不過印度人只引進了龍捲風的發射機構、火控和彈藥,在底盤方面依然是選擇了本國Ashok Leyland公司的10x10卡車底盤。

由於印度本身不具備大口徑火箭炮的開發能力,所以在引進龍捲風之後,他們沒有辦法對這款火箭炮進行改進和仿製,這也使得印軍手中的龍捲風在性能上保持了原汁原味兒,而與我軍改進自產的PHL-03存在較大差距。

圖:印軍的龍捲風遠火數量不多

在彈藥方面,印軍的龍捲風只配有普通的射程70公裡的9M55系列火箭彈和射程90公裡的9M528火箭彈,這些火箭彈雖然有簡易修正,但是打擊誤差仍然較大,不具備精確攻擊能力。而我軍的PHL-03則除了配有90公裡級別的普通火箭彈外,還有150公裡級別的遠程火箭彈,並且還有打擊精度達到米級的衛星制導火箭彈,所以兩者已經不可以同日而語了。

更為重要的是,火箭彈彈道比起加榴炮要平直、低伸,沒有制導火箭彈的話,在打擊峽谷目標時很可能會遇到地形障礙,無法發揮火力。這方面是龍捲風火箭炮的絕對劣勢。

在編制上,印軍的這些龍捲風被編為了3個團,番號分別為第551團、第1812團和第1872團,每個團12輛發射車,另外6輛則是給教導隊等單位做訓練使用。

而部署上,這3個團都是在平原腹地,隸屬於第40、第41和第42這三個炮兵師的混合火箭旅,主要面對巴基斯坦方向,與巴軍從我國進口的A100型300mm遠程火箭炮(PHL-03出口型)相抗衡。

由於道路限制,印軍的這些採用10x10特種底盤的龍捲風遠火很難通過公路機動到達拉達克地區,所以從來沒有它們被部署到高原山區的新聞和消息出現。這也很容易理解,印軍連坦克都不能通過公路往拉達克運輸,必須得動用大型運輸機,所以龍捲風這種大傢伙,更難機動上去了。

圖:印軍的龍捲風沒上過高原

從以上的這些信息可以知道,印軍在火箭炮部隊的建設和使用方面,都不是很強。尤其是高原山地地區的火箭炮使用非常的不重視,目前只有個別的BM-21團有高原山地的作戰經驗,而皮那卡在試驗階段曾參加過卡吉爾衝突,所以也算是有高原地區部署經驗。

而印軍位於高原地區的各炮兵旅長期也都沒有配屬火箭炮,在火箭炮的使用和指揮方面也是沒有經驗的。如果將平原地區的火箭炮部隊臨時加強到高原山地地區,其作戰效能必然會大打折扣。

遠的不說,就說這些平原部隊很可能連高原地區的彈藥射表都沒有,而這種射表是需要部隊長期在高原地區進行實彈射擊積累編寫的。而我軍不少部隊定期都有高原駐訓要求,在這方面就好得多。

圖:我軍PHL-03齊射

圖:PHL-03衛星制導火箭彈連續命中同一個目標

圖:PHL-03溫壓彈覆蓋效果

另外,在遠火方面,印軍的龍捲風也有很大的弱點。先不說印軍的龍捲風能不能機動到拉達克,就算它到了,也無法與PHL-03相抗衡,兩者彈藥射程相差太遠,印軍的龍捲風又沒有精確打擊能力,所以對抗中會被完全壓制。

另外,雙方炮兵的遠程偵察保障能力也不在一個檔次,印軍炮旅一級的目標保障分隊手中的戰術無人機太少和太小,沒法自行承擔超遠距離的目標偵察,而搜索者MK1和MK2無人機又在空軍手中,動用它們得跨軍種,這就麻煩了。而我軍各炮旅都有自己的新型戰術無人機,自己就能保障上百公裡的目標偵察。

最後就是在彈藥保障方面,印軍遠火部隊有重大缺陷,它的彈藥極度依賴進口,因為印度本身沒有300mm遠程火箭彈的生產能力。之前,在引進龍捲風之後,印軍曾和俄羅斯達成協議,引進龍捲風遠火彈藥的生產線,但是在印方宣布要開發皮那卡的增程火箭彈之後,俄羅斯方面就果斷終止了協議,他們認為印度人會利用龍捲風火箭彈的技術自行開發遠火。所以,印軍的龍捲風其實一直都面臨彈藥補充困難的問題。這也是印度軍力長期以來高度依賴進口武器的根本性缺陷。(文/元火華)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青出於藍勝於藍,中國的遠火射程超越老師了
    中國的火箭炮是從引進蘇聯喀秋莎起步,性能和種類一直遠遠地落在蘇聯的後面。 上世紀90年代初,龍捲風火箭炮一度是中國想訂購的俄式陸軍裝備之一,後來雖然交易沒有談成,但據說俄羅斯轉移了部分彈藥生產技術給中國的軍工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科研實踐,有關軍工企業在參照龍捲風的基礎上,推出了自己的遠程火箭炮體系,也就是A R系列、A系列和衛士系統。
  • 模塊化遠程火箭炮出現!印軍前線指揮官不再囂張,抱怨沒必要衝動
    由於印巴兩國的對抗升級,所以巴基斯坦直接祭出了自己的大殺器,AR-1A型300毫米重型火箭炮。在這種模塊化遠程火箭炮出現之後,印軍前線指揮官不再囂張,其還抱怨巴方沒有必要如此衝動,破壞地區局勢的穩定。消息人士稱,巴基斯坦採購的AR-1A型300毫米重型火箭炮,日前現身巴控克什米爾地區,而且在一次反擊行動中,火箭炮炮彈直接摧毀了印軍號稱最堅固的哨所。
  • 03式遠火不夠用?新型「箱式遠火」登場,對手將陷入兩難境地!
    而這種武器,03式「遠火」便是代表。 03式「遠火」發射系統 03式火箭炮最初始的設計思想來源於蘇聯的「龍捲風」火箭炮,雖然這種火箭炮火力兇猛,但是由於採用了傳統的定向管裝填的發射方式
  • 央視披露03式遠火可擊中海上運動目標
    資料圖:M270發射車與其使用的兩種主要彈藥上個世紀80年代,各軍事大國先後研發出信息化程度高,口徑更大射程更遠的先進的新一代火箭炮,如美國M270多管火箭炮、俄羅斯「龍捲風」多管火箭炮等。中國軍工人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迎難而上,在2003年年底研製成功集遠射程、高精度、自動化、信息化等性能於一體的新一代300毫米遠程火箭炮,被命名為PHL03式遠程多管火箭炮。入列之後,03式遠火一直沒有停止升級改進的步伐,今年10月19日期的《國防故事》披露,西藏軍區炮兵旅某遠火營裝備的03式遠火在今年年中經歷了2個月緊鑼密鼓的升級改裝,並於8月中旬交付使用。
  • 中國火箭炮最多能打多遠?射程不輸飛毛腿飛彈,價格卻不到1/3
    全世界把火箭炮玩到爐火純青境界的只有中國、俄羅斯、美國三個國家,其中俄羅斯的龍捲風火箭炮最大射程90公裡,行銷全世界十多個國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遠程火箭炮。▲美軍M270方格終結者我國在遠火發展上屬於後起之秀,在美蘇兩國都已經大規模列裝了龍捲風和M270之後,我們仍然只有83式273毫米火箭炮。
  • 玩出新花樣,解放軍裝備新型火箭炮,射程300公裡堪比飛彈
    【軍武次位面】作者:leon火箭炮作為我們國家接觸時間較早的武器之一,無論是在朝鮮戰場上被我們一用成名的"喀秋莎"火箭炮,還是迄今為止都在國際軍火市場比較暢銷的"衛士"系列火箭炮,可以說,我火箭炮作為我們國家遠程支援火力體系中較為重要的一環,現在可以說是廣為人知了。
  • 國產火箭炮成亞阿戰場主角!上世紀末的WM-80火箭炮「寶刀未老」
    上世紀末的WM-80火箭炮「寶刀未老」編輯/烽火望瞭臺校稿/烽火望瞭臺如今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之間的衝突越來越明顯,雙方更是投入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到前線。其中亞塞拜然在前線地區發射的龍捲風火箭炮也被亞塞拜然軍方投入到了戰場上,這款龍捲風火箭炮是300MM火箭炮。
  • 「遠火」上艦,兩棲火力支援艦還有必要嗎?奈何技術發展太快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516「九江」號大型火力支援艦,該艦作為「遠火」上艦的初次嘗試,為兩棲登陸作戰中的火力支援提出一種新思路。那麼在現在還有必要發展兩棲火力支援艦嗎?
  • 灣灣購買射程300公裡的火箭炮,對我軍登陸部隊威脅有多大?
    不過最近情況有所變化,被大家調侃為「操東風的心,挨遠火的命」的灣灣軍隊也即將得到遠火的加持。這就是美制的「海瑪斯」高機動遠程火箭炮系統,首批被批准出售的數量為11部發射裝置,而且不排除後續採購的可能性。其實灣灣軍隊此前已經裝備了自製的雷霆2000火箭炮,只是射程較近(不超過50公裡),性能也是差強人意(精度有限,彈種單一),實在是難當大任。
  • 美向菲律賓兜售「海馬斯」遠程火箭炮 可壓制海上島礁
    參考消息網4月4日報導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2日報導稱,華盛頓和馬尼拉一直在討論部署一種升級版美制遠程火箭炮系統的可能性。報導稱,雙方始終未能達成一項協議,原因是這種「高機動性火箭炮系統」(HIMARS,簡稱「海馬斯」遠火——本網注)對國防預算緊張的菲律賓政府來說可能太過昂貴。然而,這兩個盟國的防長4月1日在華盛頓重申他們永久的同盟關係,同意將增強兩軍的協同作戰能力以及美國對菲律賓武裝部隊現代化的支持。美國國務卿蓬佩奧3月在馬尼拉也作出了相互防禦的保證。
  • 衛士和神鷹火箭炮能打400公裡,射程超過飛彈,為何始終未能裝備?
    WS-2D火箭炮的宣傳射程為400公裡,但是外界推測它的實際射程可能還要更大一些,達到425公裡左右。WS-2D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中國口徑最大、射程最遠的火箭炮系統,甚至也是全球射程最遠的火箭炮系統。 中國還有一款射程達到400公裡的火箭炮系統,那就是航天科工集團的SY-400(神鷹-400)火箭炮系統。
  • 能同時攻擊8個目標,運動目標也在劫難逃,二代370毫米遠火顯神威
    PCH191型遠程火箭炮 PCH191型遠程火箭炮是出口用的A300型遠程火箭炮的自用型號,並不是A200的自用型號,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它們使用的彈藥上進行區分,從下面的兩張圖片可以看到
  • 俄軍新款遠程火箭炮入役,射程還差我軍一截,北約遇上一樣要發愁
    俄羅斯在炮兵技術領域非常重視火箭炮的發展,尤其是遠程火箭炮,在2020年時候,人們發現俄羅斯正在看大規模的換裝,新一代的龍捲風-S火箭炮正在替代舊式的龍捲風式火箭炮,按照俄軍的計劃,到2028年所有的舊式火箭炮將被完全替代。
  • 俄羅斯遠程火箭炮技術已至少落後中國8年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的兵器工業和航天工業先後推出了273毫米和300毫米的火箭炮型號,後者還在出口市場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當俄羅斯向中國打開軍備出口大門的時候,國內科研單位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差距所在。這種差距並不僅僅體現在重型火箭炮的具體技術上,更體現在火箭炮和使用的思路上。
  • 邊防部隊裝備新款裝甲突擊車:可在高原馳騁,印軍輕武器無法打穿
    考慮到對面印軍裝備的輕武器主要是5.45毫米口徑,5.56毫米口徑和7.62毫米口徑,少數7.7毫米的二戰輕機槍和7.7毫米老式栓動步槍,它們的彈丸面對CSK-181裝甲突擊車,幾乎無法破解。至於12.7毫米重機槍,印軍雖然也有裝備,但是印軍的高原作戰部隊普遍沒有裝備這類武器,原因之一就是這類武器自重太大,2~3人攜帶不便。如果再算上彈藥的話,那麼1挺重機槍最少需要1個班以上的人員才能做到攜帶。
  • 不用東風上遠火,我軍新火箭炮射程提升20%,準星瞄準對岸!
    這款火箭炮搭載了新式的300毫米的火箭彈。在新火箭彈的加持下,03式火箭炮的射程從130千米躍增至160千米。有了如此巨大的提升, PHL-03是中國製造的一款12管300毫米遠程多管火箭炮,該設計可能是基於俄羅斯製造的BM-30「龍捲風」火箭炮系統。
  • 火箭炮威力有多大?直接擊穿卡車發動機
    【話說軍世】火箭彈是非常重要的一型常規裝備,從二戰時代的「喀秋莎」,到現代的龍捲風和03式300遠火,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通過大量發射火箭彈,實現對大面積目標的遠程打擊,不過也有人提出,單發價格很昂貴的遠程火箭,打出去看起來威力不算大,那麼,遠程火箭炮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我們實際來看一下。
  • 陸軍遠程火箭炮精確命中海上移動目標
    從這點上來看,此次中國陸軍的遠程火箭炮,仍然是傳統的遠程火箭炮,並不能算作飛彈。飛彈的導引頭好用,但是也貴如果僅僅追求遠程火箭炮的射擊精度,理論上,把飛彈的導引頭拆下來給裝到遠程火箭炮上,就能夠達到使用效果。
  • 重炮挺進大戈壁,火箭炮、加榴炮雙重火力打擊丨央視《軍事...
    深秋時節的西北大戈壁上,陸軍第82集團軍某炮兵旅展開了一場實彈考核,重點考察各個炮班的跨區機動能力,緊急展開速度和火力打擊的精準性。 遠火裝備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