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及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

2020-12-14 玖玖的小庫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國列強通過軍事侵略,迫使中國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政治上侵犯中國主權,經濟上掠奪中國財富,文化上麻醉中國群眾列強的侵略,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幾句變化,中國人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軍事侵略: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首先和主要是進行軍事侵略,迫使中國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先後與英國籤訂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與美國籤訂中美《望廈條約》,與法國籤訂《中法黃埔條約》,1856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美俄籤訂《天津條約》,1860年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籤訂《北京條約》,與俄國先後籤訂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1885年兩國籤訂《中法新約》,1894年,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中日籤訂《馬關條約》,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1901年,清政府與11個國家籤《辛丑條約》。

通過不平等條約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佔中國大片領土,1842年八月,中英南京條約規定,中國個人香港島給英國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籤訂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以及所屬個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在戰爭中屠殺中國人民,1894年11月,日本佔領旅順後,連續四天屠殺中國居民約兩萬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旅順大屠殺慘案,1900年八月,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晉在莊王府一處就殺害一和團團迷和平民1700多人,1900年,俄國入侵中國東北時,製造了江東64屯慘案,數千中國居民遇難。

政治控制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還通過軍事侵略和不平等條約控制中國內政和外交,把持中國海關鎮壓中國人民反抗扶持收買代理人。

經濟控制

外國列強控制中國通商口岸掠奪中國關稅自主權,對華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並逐漸操縱中國經濟命脈。

列強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最早出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在1842年南京條約籤訂中,還有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為通商口岸。

文化滲透

為侵略中國製造輿論,西方教會中一部分人利用傳教和傳播西學的名義為外國列強侵華製造輿論,它們在中國辦報紙雜誌,翻譯出版各種書刊,覺早的外文期刊有中國叢報和華北捷報廣學會是基督教在中國設立的最大的出版機構,廣學會發行的萬國公報初介紹,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外,還竭力宣傳殖民地奴化思想,為外國列強侵華進行辯護。

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已經載入史冊,是歷史上永遠不可抹去的事跡,這些也應當刻在我們每一位中國人民,每一位華夏兒女的心中,銘記國恥,懂得只有國家足夠強大,才能夠不遭受列強的欺凌。

相關焦點

  • 近代中國錯綜複雜的中國國情
    所以大家也就了解到了,為什麼近代中國國情會錯綜複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既不是封建社會,也不是資本主義社會,這就給矛盾,腐敗,強權,壓迫滋生了土壤。在近代中國,把中國國情攪得一塌糊塗的人,無疑是帝國主義。至於什麼是帝國主義?簡單地來講就是,西方強權國家對落後國家的壓迫。所以我們得好好談一下這個帝國主義。
  • 列寧主義,還是社會帝國主義?
    他們偽裝「紀念」列寧,實際上是盜用列寧的名義來加緊推行他們的社會帝國主義、社會法西斯主義和社會軍國主義。這是對列寧的極大侮辱!  徹底揭露蘇修叛徒們對列寧主義的背叛,揭露蘇修社會帝國主義的階級本質,指出社會帝國主義同資本帝國主義一樣必然覆滅的歷史規律,進一步推動世界人民反對美帝、蘇修和各國反動派的偉大鬥爭,這就是我們當前的戰鬥任務。這也就是我們紀念偉大列寧誕生一百周年的重大意義。
  • 為什麼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的...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鬥爭到抗日戰爭時期發展到了一個轉折點。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雖然很快佔領了中國的東北,侵入了華北,但它的瘋狂侵略迅速促進了全國人民的覺醒,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一浪高過一浪,抗日鬥爭此伏彼起,接連不斷。七七事變以後,更進一步掀起了全國規模的抗戰。
  • 2019中考歷史專題——中國近代經濟、社會生活、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中國近代經濟、社會生活、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1.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國麵粉業生產的狀況,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①帝國主義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②「實業救國」思想的鼓舞③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鼓勵工商業發展
  • 近代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從世界大背景中了解到底是什麼樣
    這一切都表明了外國人對中國人民生活的特殊影響。對近代的民族主義者來說,還有什麼能比這一切更能激起愛國的義憤呢?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這種外國的侵略就日益被稱為「帝國主義」,並且帝國主義的侵略被認為是必須加以消除的國恥。
  •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內蒙古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內蒙古     日本帝國主義在與沙皇俄國瓜分在蒙古地區勢力範圍的過程中,其主要的侵略目標是內蒙古。同時逐步形成了它的「滿蒙政策」的構想。但是,在中國人民反帝鬥爭和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英、美、法等列強不滿日本獨佔「滿蒙」的政策,蘇俄廢除沙皇俄國一切對華不平等條約的情況下,它變換了侵略中國的方式,實行所謂「協調外交」,以所謂「和平的」、「漸進的」、「經濟的」方式擴張其勢力。對內蒙古的侵略也是如此。首先是向內蒙古輸出商品。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短短的幾年中,日本商品充斥了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市場。
  • 1921-1922年: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社會、革命認識的飛躍
    在人類進化途上,以資本主義發生的結果,自然要在政治上要求第三階級的『德謨克拉西』……資本階級自然要與封建貴族爭鬥,以期推翻封建制度」。 以上分析,表明早期共產黨人開始認識到中國與歐美國家不同,與傳統農業社會亦不同。文章雖然沒有使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概念,但這些新認識無疑為日後中共正確判斷中國近代半殖民半封建特殊社會提供了最初的思想元素。 《歸宿》與《終止》發表後的15天,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刊物《先驅》創刊,對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作了進一步分析。
  • 剝去基督教文明的外衣——傳教士是帝國主義侵略的急先鋒
    在殖民主義時代,它一直充當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急先鋒。如今在中國它們又多了一條罪惡——傳播瘟疫。本刊特發布若衝的舊文,讓大家看清基督教的真面目。如今的中國,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文化的墮落。看看十三億中國人,還有多少人在做學問?文藝是吸錢的雜耍,研究所是公司的股東,大學成了撈錢的培訓班,而所有的各級教育都是為了考個好大學!說到中國文化的衰退,就不能不說宗教。近代以來,東方文明受到西方的衝擊,每況愈下,而這個過程中曾居功至偉的就是傳教士。傳教士是資本主義侵略的急先鋒,是資本主義感知世界的觸角。
  • 抗戰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對山東的侵略
    引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目,日本侵略軍炮轟蘆溝橋,八月十三日進攻上海,從此,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全面開始。在八年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大部分國土都淪於目本侵客者的鐵蹄之下,山東因處於海防前哨,所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尤為慘重。
  • 《歷史評論》李育民:殖民主義、不平等條約與近代中國的災難
    對近代中國而言,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及其強加的不平等條約,絕非「意味著和平、秩序、金融穩定和繁榮」,而是使中國遭受了巨大災難。 今年是鴉片戰爭爆發180周年。180年前,英國以林則徐虎門銷毀鴉片等為藉口,悍然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強迫中國割地、賠款,籤訂不平等條約。
  • 陶飛亞 | 「文化侵略」源流考
    美國學者在研究近代中國基督教事業時,也常遭遇這一問題。如20世紀60年代史萊辛格(Arthur Schlesinger)在論述美國在華傳教事業時,認為文化侵略或者「文化帝國主義」是存在的,這就是「一種文化有目的地反對另一種文化的思想與價值觀念的侵略。」但他同時指出這種侵略必須在政治、經濟及軍事壓力同時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實現。
  • 《超星爾雅》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答案 2020超星爾雅近代史答案全
    ()  我的答案:【對】  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與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1、【單選題】()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A、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B、中國封建勢力日益衰敗  C、中國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在廣大地區內保持著  D、中國新興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緩慢、力量薄弱  我的答案:ABCD  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1、【單選題】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
  • 大衛·馬特斯|社會帝國主義的歷史和影響
    在今天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某些部分中,中國被描述為帝國主義、資本主義或「社會帝國主義」。自上個世紀末以來,「社會帝國主義」一詞就確實在20世紀60年代中蘇大論戰導致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分裂的重壓下消失了。但,什麼是社會帝國主義?共產黨人和非共產黨人用這個短語來表示截然不同的東西。要理解社會帝國主義,我們必須更全面地理解這個短語產生的條件和帝國主義的性質。
  • 劉皓琰:當代帝國主義是如何進行數字殖民的?
    被製造出的各類網絡族群使得整個網絡空間和世界市場都具備了以往殖民地的經濟功能,大量的財富流向帝國主義國家,為其進行剩餘價值實現、轉嫁危機提供了重要的路徑。(二)政治邏輯——意識形態入侵著名的政治學家薩繆爾·亨廷頓曾說過,對一個傳統社會來說,對其政治穩定構成主要威脅的並非外國軍隊的侵略,而是外國觀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論比軍隊和坦克推進得更快、更深入[14]。
  • 新書速遞|《日本對中國的認識演變:從甲午戰爭到九一八事變》
    近代西方文明是以社會達爾文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在國際社會中實施強權政治、推行弱肉強食的帝國主義價值觀與殖民擴張。它強調國際體系中先進和落後的對立,鼓勵先進國家控制、改造落後國家,建立等級制國際秩序。西方文明與西方價值觀隨著歷次歐洲列強對清戰爭的勝利而漸次確立了統治地位。
  • 從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走向來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我們要從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走向來理解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論斷。而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走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一是中華民族從古代的輝煌走向近代的沉淪,二是中華民族從近代的沉淪走向偉大復興。
  • 徐中約|「近代中國」形成的動力
    到孫中山一輩投身革命之時,革命抱負已大大擴展,包括了反對外國帝國主義的復仇意識。隨著1912年滿清王朝的垮臺,原初的「反清」目標已達到了,於是民族主義革命轉向了反對外國帝國主義。歐洲殖民列強在20世紀頭20年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30年代和40年代前半期的主要對象是日本;50年代後期起則是蘇聯。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中國近代各階級救亡圖存運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中國近代各階級救亡圖存運,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2)民用工業代表: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漢陽鐵廠(張之洞,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   (3)海軍:籌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中央成立海軍衙門。   (4)新式教育:同文館建立,舉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   7.
  • 日本當年為何要侵略中國呢?
    對中日間的關係進行探尋就會發現,中國和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有不錯的關係。從文化和歷史角度來進行剖析,日本也屬於儒家文化圈,和中國文化間有很深的淵源。那日本為何決定發動侵略戰爭,並對我國民眾施加了一系列暴行呢?他們決定走上對外擴張道路,難道真如主流觀點所說的那樣,想利用中國巨量的資源來為日本輸血嗎?
  • 歸納晚清時期列強侵略中國的毒辣方法!
    帝國主義侵略弱小民族只有兩種方法:一種非洲式、一種亞洲式,前者為舊式,後者為新式。列強侵佔非洲時,首先取得根據地,然後尋找藉口,進而蠶食,慢慢達到侵佔吞併的目的,這就是非洲式的侵略。列強侵佔亞洲則實行經濟侵略,先使其成為經濟的奴隸,再發展為其殖民地或次殖民地。英國侵佔印度,就是由東印度公司實行經濟侵略。列強侵略中國屬於次殖民地,也是出於此方式。列強對於中國的經濟侵略為其目的外,還利用其軍事勢力及政治手腕實行其文化侵略。總之,無論是用直接或間接的手段,不論其實行政治、經濟和文化侵略都是想要奴隸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