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準備好,我要放票了!」話音剛落,25張「門票」隨即上架,一分鐘不到就被「秒殺」完了。這樣的緊張時刻,在每周三的尖東書香會群定期上演。究竟是什麼門票如此搶手?原來是桂城尖東社區「孟母學堂」志願服務項目入場券。
「孟母學堂」是桂城尖東社區自發組織開展的志願服務特色項目,由居民自發當故事老師,給學前兒童講授成語故事。該項目自2016年創辦至今,已向學前兒童傳授了200多個成語,更凝聚了社區熱心居民,成為實現基層善治的中堅力量。
孩子快樂「追劇」 學習成語知識「孟母學堂」是尖東社區組織開展的給學前兒童講授成語故事的志願服務特色項目,由社區居民自發當故事老師。不同於傳統的讀書活動,「孟母學堂」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上一次可能是情景劇,這一次就變成小魔術,下一次還可能是物理實驗。
上周三,成語故事《好逸惡勞》便以情景劇的方式呈現。舞臺背後,「故事媽媽」用旁白帶來了蜜蜂、小鳥備食過冬的故事;舞臺前方,由小朋友扮演的「小蜜蜂」「小鳥」用表演詮釋兩者備食經過。最終,勤勞付出的「小蜜蜂」挺過了嚴寒,貪安逸的「小鳥」餓死街頭。
圍坐在舞臺邊的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表演結束後仍滿臉意猶未盡。「故事媽媽」順勢而為,帶頭玩起了蘿蔔蹲遊戲。她邀請4個小朋友上臺,手持「好」「逸」「惡」「勞」四張紙牌,再由現場小朋友「發號施令」——念到哪個字,手持那個字的小朋友就要蹲一下。
遊戲在小朋友們歡樂的笑聲中開展,也潛移默化地讓他們學會「好逸惡勞」這個成語,以及領會不能好逸惡勞的道理。
居民方秀萍說:「女兒總纏著我帶她來參加這個活動,可是門票實在是太難搶了。這麼多人積極搶票,足以說明這個活動辦得很成功。」她說,像今天的《好逸惡勞》情景劇,以表演形式詮釋更有利於學前兒童理解成語的字面意思。
更值得點讚的是,表演結束後還以遊戲帶領孩子認識成語、以小獎勵的形式鼓勵孩子,想得非常周到。
居民集思廣益 成就「好故事」《好逸惡勞》情景劇只是尖東社區「孟母學堂」的一個縮影。在過去4年,「孟母學堂」累計向學前兒童傳授了200多個成語故事。這與熱心居民的積極參與不無關係。
「活動最初,我們主要是與幼兒園老師合作,義務開展這項活動。」尖東社區黨支部書記吳鎮華介紹,然而,受制於場地、時間等原因,長此以往給幼兒園造成不小的負擔。「我們能否發動熱心家長接力,代替幼兒園老師給孩子們上課呢?」抱著這樣的想法,吳鎮華開始徵詢家長們的意見,沒想到獲得不少熱心家長的支持。
「老師」齊了,接下來要怎麼講好故事呢?「為了讓每個故事詮釋得更加完美,我們真的想了不少辦法。」「孟母學堂」班主任王儷撟說,除了情景劇,他們還嘗試以物理實驗、小魔術、手偶劇、皮影戲等形式詮釋成語。
「比如『臥冰求鯉』,我們將一條道具小魚凍在冰塊裡,讓孩子嘗試用手融化冰塊取出小魚,感受成語主人翁用軀體融化冰塊捕魚、孝敬母親的行為有多動人。」
王儷撟說,這些巧思並非一個人的功勞,都是熱心家長每周頭腦風暴而來的。在「孟母學堂」,他們都有一個親切的名字——「故事爸爸」或者「故事媽媽」。為了更好地講好成語故事,每周一,「故事爸爸」或「故事媽媽」會事先選定成語,再召集其他熱心家長探討成語的表現手法、配套遊戲等。
「其實包括我在內,很多家長都沒有這方面的專長和經驗,但我們都不擔心,從模仿幼兒園老師開始,慢慢找到了一點門道,也帶動更多的家長參與其中。」故事媽媽劉珂說,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不僅能讓孩子學到知識、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還為拉近親子關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通過這個平臺,成長的不僅是孩子,也包括我們家長。」故事媽媽陳思穎點讚道,她還記得第一次登臺前連續幾個星期睡不好覺,上場後也是腦袋一片空白,好在孩子們給了她鼓勵,讓她圓滿完成表演,這也豐富了她的表演經歷。
推動社區「創熟」 迸發更多正能量「孟母學堂」活動場所位於桂城金域藍灣小區,這是典型的現代城市小區。「小區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出了門誰也不認識誰。」吳鎮華說,「孟母學堂」讓家長們因孩子走到一起,創建熟人社區自然水到渠成。其中,劉珂和王儷撟就是最好的證明,劉珂正是通過「孟母學堂」結識了老鄉王儷撟。
當然,創建熟人社區並不是終極目標,推動基層善治才是。伴隨著「孟母學堂」的興起,「故事爸爸/媽媽」自發建立志願服務隊。如今,「故事爸爸/媽媽」已成為小區公益事業的熱心群體,積極參與小區團建活動。
「從開始的8人到現在的54人,這個小小團隊的志願服務已經惠及1000多個親子家庭。」尖東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葉瑞儀說,有了他們的帶頭示範,街坊鄰裡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和諧。
與此同時,「故事爸爸/媽媽」還積極向其他社區、公益組織分享「孟母學堂」的精彩故事。不久前,他們再次響應社區組織,前往彩虹特殊兒童教育機構向「星兒」表演了《光彩奪目的灰姑娘》。「『星星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於是我們專門編排了這個節目,就是希望讓他們也能感受『孟母學堂』的魅力。」王儷撟說。
「『孟母學堂』的『故事爸爸/媽媽』身上充滿正能量,我們也希望讓他們的正能量繼續發光發熱。」吳鎮華說,接下來,社區還將吸引更多家長參與到小區和社區的志願服務,引導更多年輕一代參與小區治理,為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桂城奉獻力量。
來源:珠江時報、尖東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