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正式進課堂,桂城10萬師生每學期學滿5課時!

2020-12-18 廣州日報

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桂城將學校作為垃圾分類突破點,帶動全社會對垃圾分類的認知。12月15日,2020年南海區教育系統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暨桂城校園垃圾分類示範點現場會在南海實驗中學舉行。在本次現場會上,《桂城街道教育系統校園垃圾分類『3+2』課程讀本》正式發布,未來桂城10萬師生將每學期用5個課時時間深入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現場:

智能垃圾回收箱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在南海實驗中學操場邊,自帶LED屏的智能垃圾分類箱引人關注。該智能箱分為玻璃、紙類、金屬、塑料等4大品類,學生投遞垃圾爭取,就可會獲得積分獎勵。「垃圾投放正確,可以兌換各種禮品,像做遊戲一樣好玩。」南海實驗中學初一學生葉曼妮說,同學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高漲。

據悉,南海實驗中學在校學生3000人,去年產生垃圾約1萬4千多公斤。今年5月份,南海實驗中學被列為「桂城教育系統校園垃圾分類示範點」。作為示範點,該校已形成一系列的垃圾分類的制度、規章以及管理方法。本著方便的原則,該校精心斟酌場室垃圾桶擺放位置,以及生活垃圾集中點的設置。例如該校取消在宿舍放置垃圾桶的做法,改為在宿舍樓下統一設置垃圾集中投放點,既方便學生集中統一投放,又解決了宿舍垃圾存放的問題,使宿舍環境更加美觀整潔。辦公室和班級將原來的一個垃圾桶,換成幾個獨立的分類垃圾桶,用不同顏色來區分,使垃圾分類逐步細化,更有利於回收利用。

經過大半年的摸索實踐,南海實驗學校建立了一整套垃圾分類實施、管理、督導等制度,保障垃圾分類的順利開展。該校搭建起完整的收運鏈條:其他垃圾每天早上6點30分由市政環衛部門上門收運,廚餘垃圾每天晚上7點由瀚藍熱電上門收運,可回收物由物質回收公司回收,有害垃圾由專業有害物品回收公司定點收運。所有垃圾收運都有記錄登記。

學校全體師生和教職員工用行動參與普及校園垃圾分類工作,他們的經驗為桂城整個教育系統做出了很好的示範效應。

10月26日,在2020年佛山市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進社區暨南海區慶祝廣東省第27屆環衛工人節活動上,南海實驗中學、南海中心小學、南海機關幼兒園榮獲「桂城街道垃圾分類先進單位」的表彰。

成效:

桂城135個教育單位已達到垃圾分類示範單位創建標準

據悉,為加快開展桂城街道校園垃圾分類創建工作,2020年6月份起,桂城轄區內的45所中小學、90所幼託機構創建工作全面加速推開。桂城學校、幼兒園積極參與南海區「垃圾分類」公共機構信息填報平臺的使用。截至10月上旬,中小學、幼兒園100%完成南海區「垃圾分類」系統工作步驟「7步法」實施填報。

同時,桂城積極促進中小學、幼兒園全面落實垃圾分類「五個規範」,即宣傳教育規範、分類容器配置規範、分類收運鏈條規範、臺帳管理規範、長效管理規範。我們委託桂城市政管理辦通過第三方量化評價方式,在10月下旬對轄區內的135所中小學、幼託機構進行首輪全面考核驗收。目前,經過兩輪整改,135個單位已全部達到示範單位創建標準。

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桂城還同步推進宣傳教育、實踐體驗。今年桂城7所公辦初中通過「社工+綠桂大使」聯動學校、社區、企業,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跟著垃圾去旅行」等4項主題的體驗式服務。開展12場體驗式活動,共2579人參與其中,服務輻射至學校及周邊社區的1000餘個青少年家庭,有效地推動了桂城青少年及其家庭關注「垃圾分類」社區議題,關注鄉村振興,倡導垃圾分類,打造綠色桂城。

亮點:

首個鎮街校園垃圾分類「3+2」課程指引讀本發布

在本次現場會議上,桂城發布了《桂城街道校園生活垃圾「3+2」課程指引讀本》,該讀本是南海首個鎮街校園垃圾分類課程讀本,讀本包括中小幼三個版本,課程體現「小手拉大手」的理念,採用「3+2」本土課程模式;即:校園垃圾分類師生在校學習3課時,小手拉大手親子在家實踐2課時。

桂城還自創粵語環保歌,童聲童音唱響垃圾分類新宣言。12月1日,桂城幼教集團舉行「小寶貝 大行動」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80所幼兒園以「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為主題,開展「我們的約定」活動暨《垃圾分類我至叻》兒歌傳唱活動,27200位幼兒共同許下堅持環保的約定,以獨特的方式宣傳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

今年中秋後,桂城10萬師生發起「月光寶盒」重生記——中秋月餅盒回收慈善活動。中秋節過後,活動共回收各類月餅盒9710公斤,向萬家傳遞環保資源再利用的理念,月餅盒回收後售賣的資金7768.00元全部捐獻到桂城慈善會。

展望:

垃圾分類破局 提升桂城城市氣質

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垃圾分類已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當前,南海區正加快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其中桂城的千燈湖板塊、文翰湖板塊和映月湖板塊構建的廣佛「三生融合」示範區公共生活空間,將全面推進桂城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

桂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岑灼雄指出,桂城提出「三生融合」的城市發展目標,就是要實現「在公園裡工作生活,在城市中遊山玩水」,令「近者悅,遠者來」。生活環境必定是文明衛生的,民生配套品質必定是高端優越的。文明衛生、高端優越的標尺體現在哪裡?垃圾分類就是這把新標尺。

垃圾分類做得好與差否,與群眾生活環境的改善,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大局息息相關。在桂城看來,桂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上能不能與上海、杭州等先進城市看齊,就是落實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推進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重要檢驗,是外界評判城市文明程度和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指標。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陳鈺鳳 通訊員 吳子棋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陳鈺鳳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羅林

相關焦點

  • 環保「小課堂」、垃圾分類遊戲……高新實驗一小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5日5時23分訊(馮一鳴)早晨6點半,重慶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的六年級學生賴蕾伊早早起床,坐在自己的書桌上認真地畫著垃圾分類的展板。為繼續深入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動員全校師生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營造學校師生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文化氛圍,3日,重慶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學校暢和樓開展,旨在將垃圾分類主題教育繼續深入師生內心,呼籲師生人人參與,讓大家都成為環保小衛士。
  • 桂城親子挑戰垃圾分類關卡,「綠桂大使」把環保帶進學校和社區
    因應此,在黨建引領和「關愛桂城」建設督導委員會指導下,桂城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聯合桂城教育辦、桂城市政管理處及佛山市南海區揚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於2019年10月啟動鄉村振興.綠桂行動 ——桂城街道青少年垃圾分類倡導計劃項目。
  • 是結束亦是開始,330課堂之後盼盼二小開啟垃圾分類宣教長效機制
    近日,隨著盼盼二小二年級各班垃圾分類知識測驗的陸續結束,也宣告著盼盼二小本學期創新開展的「330垃圾分類知識課堂」圓滿收官。在這個學期,盼盼二小二年級的小朋友跟著湖南垃圾分類專業委員會的老師,由淺入深的從最基礎的「認識垃圾分類」,到細化的學習「生活垃圾四分類詳解」,再拓展到「環保法和垃圾分類意義」。
  • 垃圾分類進課堂!實驗中學組織開展「垃圾分類 與我同行」主題班隊課
    「家裡的垃圾要分類後再扔到公共垃圾桶裡。」「大家可以多上網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然後告訴家長怎麼分。」……6月17日下午,實驗中學初一(12)班以「垃圾分類 與我同行」為主題組織開展了一節特殊的班隊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垃圾分類的意義,宣傳垃圾分類的知識,讓垃圾分類這一「新時尚」深入校園。
  • 垃圾分類,我們在行動|株洲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
    株洲新聞網1月6日訊(記者 徐孜 餘思薇)「塑料垃圾一部分被處理,還有一部分去了哪裡呢?」「有的河中的垃圾會順著河水流向大海,汙染海水,還會讓動物們受到傷害。」這是1月5日下午,株洲市尚格小學垃圾分類小課堂上志願者和孩子們的對話。
  • 江蘇沭陽:從娃娃抓起 垃圾分類教育進校園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寶貝,垃圾分類並不難,只是我們舉手之勞。如此美麗的紅色校園裡,豈容白色垃圾肆虐橫行。作為『紅船少年』,我們不但在校園裡要自覺分類,走出校園後,也要影響家人,帶動社會,為全社會的垃圾分類投放貢獻我們的力量。」宿遷市沭陽縣南湖中學七年級(6)班的葛文麗同學說。
  • 垃圾分類光碟行動!
    垃圾分類光碟行動! 開學啦!昨日,秋季學期正式開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廣州各所學校在防疫不鬆勁的同時,開展了防疫知識講座、垃圾分類小課堂、光碟行動倡議等形式多樣的「開學第一課」活動。歡聲笑語中,同學們開始了新的學習旅程。
  • 16所學校開設「垃圾分類」課程
    「我們看到的垃圾是從哪裡來的?」「誰能告訴老師,這些垃圾中,哪些是有害垃圾?」「請這幾位小朋友上臺,幫這些垃圾找到自己的家。」……近日,在泰州醫藥高新區實驗小學多功能教室,該校師生為來賓展示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知識課。
  • 垃圾分類進校園 嘉興南湖區新豐鎮中學這樣做
    浙江在線嘉興5月21日訊(通訊員徐麗君)5月19日下午,嘉興南湖區教育體育局協同區垃圾分類辦公室領導到新豐鎮中學進行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專項督查。  督查組依據《南湖區教育系統生活垃圾分類監督考核辦法》,通過實地查看、翻閱臺帳、詢問交流等方式,就學校在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管理制度、規範設置分類設施、落實分類收集運輸、宣傳氛圍、教育引導工作、人員落實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檢查,對學校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落實情況予以充分肯定,一致認為學校在垃圾分類落實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完成較為細緻,師生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整體校園環境乾淨整潔。
  • 桐鄉以「三鏈」協同,打造校園垃圾分類最美「分」景
    垃圾分類減量進校園。向全市師生和家長發放倡議書,利用校園廣播、校園電視臺、LED宣傳屏、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宣傳欄、牆報等宣傳平臺進行宣傳。結合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團課、知識競賽、黑板報、手抄報、微視頻等形式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教育,讓垃圾分類工作入耳、入腦、入心,全面普及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知識。今年以來共開展各類活動2000餘次,營造好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 垃圾分類 全民參與:希望每一個人都成為垃圾分類小達人
    天津北方網訊:「同學們,今天我們課程的內容跟垃圾分類有關。從12月1日到今天,大家有沒有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小問題?又有沒有一些小妙招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 綠色發展從娃娃抓起,當垃圾分類走進課堂……
    自3月份印發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實施方案以來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以更細緻更全面的方式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幾個月來,高新區各中小學、幼兒園陸續開展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 「垃圾分類進校園」河西區各小學:垃圾分類進校園,綠色環保記心間
    召開垃圾分類工作部署會,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計劃、方案,統一部署、廣泛動員。充分利用主題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站、主題班隊會、製作手抄報等形式,組織全體師生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確保廣大師生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閩侯路小學利用學校公眾號平臺推送的「學習垃圾分類,踐行生態文明」「關於垃圾分類致家長一封信」等文章,被分享數萬次。
  • 南開區垃圾分類引領生活新時尚
    內容提要:《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從本月起正式實施。南開區從街道社區到校園、商街,都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工作,推廣垃圾分類在生活中落實到位。天津北方網訊:《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從本月起正式實施。南開區從街道社區到校園、商街,都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工作,推廣垃圾分類在生活中落實到位。連日來,南開區育賢中學將垃圾分類引入校園,創造性地開展了適合學生理解和踐行的垃圾分類宣傳與回收工作,通過線下活動、校園課程等形式開展宣傳,推進垃圾分類進校園、進課堂,讓垃圾分類成為學生們的「新時尚」。
  • 企業分類有高招 南京江寧「六進」法讓垃圾分類推進更廣泛
    中國江蘇網11月13日訊 (通訊員 趙瑞琦 翟晨晨 記者 羅鵬)如何在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等地方開展垃圾分類,南京市江寧區大力推進「六進」活動,不僅讓垃圾分類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更帶動更多人積極主動參與進來。
  • 梁平:小手拉大手 師生進社區垃圾分類進公園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2日6時10分訊(特約通訊員 張常偉)近日,重慶市梁平區梁山街道北池社區聯合陽光幼兒園的200餘名師生、家長,在社區、報國公園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我們在行動」互動活動。
  • 「小手拉大手」 綿竹市積極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
    四川在線德陽消息 在綿竹,「垃圾分類進校園」不僅深入了課堂,而且從校內延伸到校外,正逐步覆蓋全市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力爭「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輻射整個社會」,共同營造優美和諧、綠色環保的生活環境。融入課堂融入生活 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牛奶盒是不是扔在不可回收垃圾桶內?」
  • 常德市桃源縣垃圾分類宣傳進校園
    12月18日,湖南省常德市綠色江河生態環境保護中心的志願者走進常德市桃源縣木塘垸中心小學,為校園裡的師生們開展了垃圾分類學習教育活動,將垃圾分類綠色環保意識深植學生心中,讓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活動中,同學們十分興奮,通過回答一個問題、描繪一幅圖畫、學會扔一次垃圾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們了解和掌握了生活中垃圾的種類。志願者們通過宣傳講解、實例解析、播放宣傳片等多種方式,為在場的同學認真講解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的基本常識,號召師生們共同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
  • 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三店街舉行垃圾分類進校園主題宣傳活動
    垃圾分類12月18日上午,新洲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班聯合區教育局、三店街,在三店街中心小學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主題宣傳活動,學校五六年級師生400餘人參加了活動。活動開始,六年級的陳玲老師作了《垃圾分類 綠色先行》的主題演講。
  • 美院:「垃圾分類」納入學分考核 正確分類還可積分換物
    天津北方網訊:正確的垃圾分類可獲得積分,不僅能兌換綠植等獎品,還與素質教育學分掛鈎。《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以來,天津美術學院作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智能分類等校園垃圾減量及無害化處理試點,上線了「智能垃圾分類與素質教育互聯平臺」,打造「網際網路+垃圾分類」的新模式,師生足不出戶便可實現可回收物的處置。  教學樓中,智能垃圾箱的藍色箱體一字排開,主要收集紙張、金屬、塑料、織物等四種可回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