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結束亦是開始,330課堂之後盼盼二小開啟垃圾分類宣教長效機制

2021-01-08 淨界傳媒

「好了,時間到,考試結束,收卷!」

近日,隨著盼盼二小二年級各班垃圾分類知識測驗的陸續結束,也宣告著盼盼二小本學期創新開展的「330垃圾分類知識課堂」圓滿收官。在這個學期,盼盼二小二年級的小朋友跟著湖南垃圾分類專業委員會的老師,由淺入深的從最基礎的「認識垃圾分類」,到細化的學習「生活垃圾四分類詳解」,再拓展到「環保法和垃圾分類意義」。

每周一次的知識學習與課後實踐,不斷提升著孩子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水平與實操水平,也讓孩子們在校園內、在家庭中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每一次上課前,也總會有孩子驕傲的跟專業委員會講師說「老師你知道嗎?現在我們家就我知道的最多,要垃圾分類的時候都得靠我!」「老師,今天我們學什麼啊?我現在是家裡的小老師,回家要把學的知識再教給我爸爸媽媽。」小手拉著大手發揮出不可思議的力量,積極地傳播垃圾分類知識與習慣,讓垃圾分類影響到更多的家庭,輻射到更多的地方。

在這個學期,為了引導學生養成生活垃圾減量和分類好習慣,盼盼小學聯合湖南垃圾分類專業委員會在依託課堂教學之外,更是結合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在垃圾分類宣教上做出了不懈努力。

「垃圾分類,教師先行」,教學相長,與學生一起學習垃圾分類知識,言傳身教,與孩子們一起踐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我最棒!」在垃圾分類知識進課堂的基礎上,廣泛開展繪畫、板報、變廢為寶、知識競賽等校園活動,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環境保護意識。

「趣享分類,全民暢玩」,與社區聯動,從每個家庭開始,寓教於樂,以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宣導垃圾分類,讓學生與家人在遊戲互動中,學習與實踐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久久為功,盼盼二小垃圾分類工作不會因本學期「330垃圾分類知識課堂」的結束而結束。不僅下學期盼盼二小仍會繼續開展垃圾分類進課堂,後續也將堅持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和規範校園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貯存工作,多措並舉,有序推進校園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

相關焦點

  • 廣東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力保垃圾分類落地見效
    廣東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力保垃圾分類落地見效樓棟長制打通城中村垃圾分類「最後一公裡」垃圾分類是長線工程,離不開制度保障。近日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提出,要加快建設長效機制。長效機制如何建立?
  • 完善長效監管機制 金華開發區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走得更穩更遠
    垃圾分類是一件人人身邊的小事,也是一件關係社會文明水平的大事。金華開發區江南街道金錢寺社區通過「定崗定人督導+常態化全域巡檢+智慧化監管+與執法聯動」,完善垃圾分類長效監管機制,讓垃圾分類工作行得更穩、走得更遠。
  • 北京海澱:清河街道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
    自從學校、社區開始推廣垃圾分類工作之後,可欣再扔顏料罐、畫廢的紙張、用壞的畫筆,會先看一眼家裡牆壁上新貼的「垃圾分類一圖讀懂表」,然後,「顏料罐、畫筆、畫壞的紙張都扔進其他垃圾筐。」小可欣熟練地完成。自從11月20號之後,可欣在扔完垃圾的同時,總不忘提醒媽媽,「媽,給我拍張照片,記得上傳『清河街道21天垃圾分類打卡行動』呀,我想想今天怎麼記錄。」這正是清河街道於日前通過「清河有鄰」APP推出的一項在線垃圾分類宣傳活動——「21天垃圾分類打卡行動」。
  • 平潭首個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尚分美」揭牌啟動
    來源:臺海網平潭首個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尚分美」10日在麒麟小學揭牌啟動,該中心集科普、時尚、趣味、互動於一體,讓孩子們在充滿趣味性的體驗中樹立垃圾分類意識。垃圾分類宣教中心揭牌宣教中心分為「知識宣教空間」和「垃圾分類處理」兩個空間。其中,宣教空間採用開放式布局,集靜態展示、互動體驗和宣教培訓於一體,由宣傳照片牆、垃圾四分類知識教育、再生資源產業鏈、垃圾分類流程介紹、垃圾分類智慧互聯、遊戲互動體驗區等方面組合而成。
  • 桐鄉以「三鏈」協同,打造校園垃圾分類最美「分」景
    近年來,桐鄉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著力提高師生分類意識,通過建章立制、示範引領、宣傳教育,以教育促動學生、以學生帶動家庭、以學校牽動社會,推動全域化覆蓋、推動全員化參與、推動生活化延伸,著力促進校園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建設。
  • 崇德街道建立「四定」 長效機制,規範處置城中村生活垃圾!
    一是建立垃圾「定點」投放機制。崇德街道成立後,在資金嚴重緊缺的情況下,投入24萬元,購置34隻移動垃圾箱體、投入2萬餘元設置3個城中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合理布點在居民集中居住區域,充分滿足每家每戶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能夠實行「定點」投放,確保裸露垃圾不落地。
  • 穗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根據廣州城市高速發展形勢和垃圾增長趨勢,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仍是實現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實踐,也是減輕垃圾終端處理壓力的關鍵所在。垃圾分類 廣州有行動健全引導機制深融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廣州市將垃圾分類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並進行考核,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要內容和全市績效考核重要指標。
  • 拱墅區再建垃圾分類生活館 新增VR體驗區智慧滿滿
    近日,拱墅區祥符街道水月苑小區新建成的垃圾分類宣教基地正式開館,7月16日下午,來自拱墅區賣魚橋小學的暑期實踐小隊成了這裡的第一批參觀者,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觀看宣傳視頻、參觀環保孝素製作、體驗VR設備,在遊戲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
  • 寓教於樂,西湖區首個鄉村垃圾分類宣教中心開放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俞國平垃圾去哪裡了?垃圾怎麼精準分類?日前,杭州西湖區首個鄉村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基地,在雙浦鎮綠色資源綜合體建成開放。宣教基地面積約140平方米,以「精準分類、合理利用、美化生活、愛護自然」為主題,設置了形象序言區、教育展示區、數字多媒體遊戲區、多功能區域成果展示區等五大區塊。比如運用視頻、圖片、文字形式,展示了農村垃圾分類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二次分揀、分類直運的全方位過程和垃圾分類小知識。
  • 探問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
    如何確保新規落地實施、形成長效機制?圍繞社會關注的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溫天武介紹,將重點檢查社會單位生活垃圾分類開展情況,嚴查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等四個環節的違法行為。對於居民未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違法行為,重在引導,採用教育勸阻、書面警告與執法處罰相結合的方式。  「罰款不是目的,剛開始還是以教育引導為主,體現人性化。」溫天武說,對極少數態度惡劣經勸阻還拒不改正且多次違法的,才會處以罰款。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廣州從2000年成為國內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後,開始推進垃圾分類,20年磨一劍,摸索出了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模式。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到底是何種模式?廣州值得被學習的經驗又是哪些?
  • 做好垃圾分類「先行者」 築牢垃圾分類的「群眾基礎」
    今年以來,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致力於推動全市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打造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南京模式。像我的父母家人,剛開始對於垃圾分類不了解也不理解,通過社區、街道還有其他各種渠道的宣傳引導,看多了聽多了以後,現在慢慢理解了,日常在家也執行起來了。」在沈俊苗委員看來,垃圾分類是一項新工作,因此前期宣傳到位非常重要,她對此也深有體會。
  • 垃圾究竟如何分類?南寧津頭街道宣教基地讓居民邊玩邊學
    邊玩邊學垃圾分類 家園文明生活舒心小區裡啟用分類環保積分卡,號召居民們踴躍參與垃圾分類活動小區居民可用分類環保積分卡攢的積分換取各種心儀的物品盛天茗城小區還配有專門的廢舊電池收納箱建政路桂糧大廈小區裡的垃圾站給每個垃圾桶蓋安裝上吊環繩,只要拉動吊環蓋子就會自動打開" 垃圾不分類有你想不到的壞處 ",這是聯發尚築小區的科普知識欄,深受住戶喜愛保持垃圾桶乾淨整潔是保潔員每天的功課智能回收系統在小區裡得到推廣應用
  • 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廣州煥發綠色發展新活力
    北極星固廢網訊: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中城市面臨「垃圾圍城」壓力。垃圾分類成功與否,考驗的是城市治理的智慧和活力。12月10日至11日,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作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之一,廣州垃圾分類探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 撤桶並點、定點定投...杭州錢塘新區江潮社區多措並舉 讓垃圾分類...
    近1個月時間裡,社區會同村口環保對江語海小區垃圾投放點重新規劃,在小區合適位置創建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同時,聯動多方力量,定期召開「撤併桶」工作部署會議,建立長效聯動機制,確保分類工作紮實開展。此外,車把手上還掛著一隻小喇叭,循環播放著「垃圾分類正式開始了,請大家在家裡分好類,我們採取定時定點投放」,「垃垃車」在每個點位分別逗留20-40分鐘。這種流動模式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垃圾的投放體量上,都是對固定廂房的補充。
  • 綠色發展從娃娃抓起,當垃圾分類走進課堂……
    自3月份印發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實施方案以來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以更細緻更全面的方式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幾個月來,高新區各中小學、幼兒園陸續開展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 第三期垃圾分類蒲公英計劃啟動 全國首個生活垃圾公眾教育微課堂...
    據了解,為了讓垃圾分類文明理念廣泛傳播,深圳於2018年6月創新實施蒲公英公眾教育計劃,市區兩級組建近300名志願講師團隊伍,走進社區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微課堂和生活垃圾分類行為引導活動超1000場,直接影響人群超40萬人次;市區建成17個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場館,吸引了近18萬市民前往參觀學習。
  • 廣州:匠心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健全引導機制 融合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廣州市將垃圾分類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並進行考核,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重要內容和全市績效考核重要指標。在全市建立起垃圾分類聯席會議制度和市、區、街鎮、社區四級長效管理機制,建成運行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施社區垃圾分類三階段、十二步工作法。
  • 陝西:「三強化」全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省政協圍繞「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城鎮垃圾分類處理情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情況」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形成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情況的調研報告,摸清現狀、找準問題、提出對策。省市各級部門聚力落實。陝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9部門印發《關於在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指導地級及以上城市採取4分類法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
  • 垃圾分類進課堂!實驗中學組織開展「垃圾分類 與我同行」主題班隊課
    「家裡的垃圾要分類後再扔到公共垃圾桶裡。」「大家可以多上網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然後告訴家長怎麼分。」……6月17日下午,實驗中學初一(12)班以「垃圾分類 與我同行」為主題組織開展了一節特殊的班隊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垃圾分類的意義,宣傳垃圾分類的知識,讓垃圾分類這一「新時尚」深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