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清河街道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

2020-12-12 北京海澱官方發布
志願者參與到垃圾分類的方方面面 清河

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實驗二小的可欣很愛畫畫,以前在家裡畫好畫,用完的顏料罐隨手扔進廚房垃圾筐。自從學校、社區開始推廣垃圾分類工作之後,可欣再扔顏料罐、畫廢的紙張、用壞的畫筆,會先看一眼家裡牆壁上新貼的「垃圾分類一圖讀懂表」,然後,「顏料罐、畫筆、畫壞的紙張都扔進其他垃圾筐。」小可欣熟練地完成。

自從11月20號之後,可欣在扔完垃圾的同時,總不忘提醒媽媽,「媽,給我拍張照片,記得上傳『清河街道21天垃圾分類打卡行動』呀,我想想今天怎麼記錄。」這正是清河街道於日前通過「清河有鄰」APP推出的一項在線垃圾分類宣傳活動——「21天垃圾分類打卡行動」。

清河街道辦事處主任陳兵介紹,為了讓「綠色環保」理念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進一步傳承文明精神,清河街道面向轄內所有中小學生推出「21天垃圾分類打卡行動」,藉助「清河有鄰」APP,鼓勵全民參與,讓文明成為習慣,成為延續,「相信清河地區『小小代言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帶動綠色清河建設,推動地區文明風尚。」

「小手拉大手」傳遞正能量

11月20日,清河地區「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教育活動表彰大會在海澱區實驗二小召開。活動上,「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優秀作品和「小手拉大手」模範家庭得到了清河街道和海澱區教委的聯合表彰。

可欣的畫作「美麗地球」獲得了垃圾分類優秀作品獎,「『垃圾分類,人人動手』,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我們居住的地球更美麗。」

據了解,清河街道辦事處聯合清河學區管理中心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有特點、有亮點,充分發揮了「小手拉大手」輻射作用,使垃圾分類工作持續不斷深入,使清河地區市民養成垃圾源頭分類的好習慣,對垃圾分類處理有更為科學、理性的認知,為做好垃圾減量分類再利用工作創造更為良好的社會環境。

作為垃圾分類工作的重點牽頭單位,海澱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海澱加大垃圾分類投入力度,全面加強垃圾管理工作,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體系初步建設完成,「清河地區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教育活動,利用孩子們在家裡與父母交流最多的有利時機,埋下一粒粒小種子,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創新宣傳渠道,這也為地區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打卡」帶動社會參與

12月1日,清河街道「21天垃圾分類打卡行動」時間過半。可欣每天晚上都會認真梳理一遍當天在垃圾分類上又學到哪些新知識,「落葉是廚餘垃圾,摔碎的玻璃杯屬於可回收垃圾。」不僅自己學習,還把新學到的垃圾分類信息通過交流心得的方式在「21天垃圾分類打卡行動」上分享。

清河街道工作人員介紹,參加活動需要下載「清河有鄰」APP,註冊登錄後,在「垃圾分類專屬板塊」進行打卡分享、照片上傳、垃圾分類記錄,「所有參與活動的垃圾分類小能手都能查看其他小夥伴的垃圾分類信息,活動結束後,清河街道將根據每位參與者的實際完成情況,為參與者送上活動禮包和榮譽證書。」

陳兵表示,「小手拉大手」促進垃圾分類教育實踐活動和垃圾分類線上打卡活動是清河街道探索社會熱點與學校德育、美育教育有效融合的具體實踐,「希望通過堅持『學校帶動家庭,家庭優化社區』工作思路,持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構建政府與社會共治格局,建立垃圾分類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在全地區營造全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氛圍,助力美麗清河、美麗校園的建設。」

作者:景 天

相關焦點

  • 探問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 題:探問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關桂峰、田晨旭  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版的生活垃圾分類怎麼分?不分怎麼罰?做好準備了嗎?
  • 北京海澱這個無物業小區分類挺「智能」,扔垃圾同時賣破爛兒
    5月7日,海澱北醫社區安裝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箱剛好滿一年了。一年裡,這個社區的居民扔垃圾同時賣破爛兒,實現垃圾減量近9噸,其中廚餘垃圾3430公斤。這個無物業的社區是如何推動垃圾分類的,近日記者前往探尋答案。社區裡150多輛「殭屍」自行車被回收。
  • 於軍檢查蘇州橋西社區垃圾分類工作
    不斷提高社區精細化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優美和諧宜居環境1月4日,區委書記於軍到海澱街道蘇州橋西社區檢查垃圾分類工作,並向堅守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垃圾分類志願者表示慰問。他強調,生活垃圾分類事關人居環境和海澱形象,對於做好「四個服務」,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建設健康海澱、美麗海澱,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宜居宜業城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深入實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增強行動自覺,狠抓生活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推動形成社會新時尚,進一步提高社區精細化管理水平,營造優美和諧宜居環境。
  • 嘉興經開區塘匯街道: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社會「新時尚」
    「阿姨您好,我是塘匯街道永政社區認領垃圾分類示範崗的黨員……」「叔叔,您知道嗎,我們嘉興市有了自己的《生活垃圾分類條例》,9月1日起,垃圾分類『強制時代』要來啦!」來自塘匯實驗學校的副校長陳水明與兒子一戶戶地敲開居民家的門,賣力地宣講生活垃圾四分類知識。
  • 銳明技術助力海澱垃圾分類建設
    2020年12月10日下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剛帶隊調研海澱區垃圾分類的實際情況,一同前往的還有海澱區副區長沙海江、區城管委、區環衛中心、海澱城市大腦專班辦公室、綠海能公司、深圳市銳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領導等。
  • 東城區東四街道「三大行動」不斷探索垃圾分類新路徑
    「先鋒行動」擦亮青年底色開展「垃圾分類·青年先行」系列主題活動,通過「志願北京」發布項目、記錄數據、招募青年志願者,形成「網際網路+垃圾分類」運營模式。依託「抖音」直播平臺建立垃圾分類網絡教育基地,開設垃圾分類公益大講堂直播欄目,邀請金牌小巷管家直播討論垃圾分類實時熱點和社區典型做法,邀請科學老師及社區垃圾分類引導員教大家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直播雲遊南門倉、東直門城市生態島學習垃圾分類小竅門等;通過理論宣講、道具演示、政策解讀等多種形式,及時將北京垃圾分類新條例、新理念、新做法、新成果惠及廣大居民。
  • 「四分法」+「大類分流」,海澱本月全面推開垃圾分類工作
    在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之前,本月,海澱面向全區印發《海澱區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行動方案》,全面展開垃圾分類工作。以「四分法」+「大類分流」模式組織垃圾分類工作,明確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四個環節。
  • 垃圾分類「益」起來 房山拱辰街道舉辦垃圾分類大型公益活動
    12月2日上午,在北京市婦女聯合會、房山婦女聯合會和房山區城市管理委員會的支持指導下,由房山區拱辰街道辦事處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協辦的大型公益活動「垃圾分類『益』起來——房山區拱辰街道短視頻vlog及原創故事挑戰賽」在房山區良鄉體育中心正式啟動。
  • 大港街道:寓教於樂,讓垃圾分類蔚然成風
    半島全媒體記者 鄧慧秀為進一步增強居民對《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知曉率,營造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1月7日下午,大港街道在昌樂路社區開展《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一周年主題宣傳活動,普及深化轄區內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知,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科學進行垃圾分類,提高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垃圾投放正確率和分類行動的積極性
  • 垃圾分類達人丨劉翠娥:堅持推動垃圾分類8年的環保服裝設計者
    2013年至今,劉翠娥已參與了8年的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在做志願者的同時,她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了一件件漂亮的環保服飾,並在社區組建了一支環保走秀隊,在北京多處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活動。2013年,北京園博園開幕之際,居委會書記提出,希望她用環保材料製作幾套北京十六景主題的服裝,在街道宣傳園博園時使用。接到任務後,劉翠娥四處收集可以利用的材料,加班加點做衣服,用一周的時間趕製出了9套精美的服飾。「當時有一套衣服用紙做的,來回摺疊,手都『禿嚕皮』了!」
  • 人臉識別、積分換購 「網際網路+」模式助推北京垃圾分類升級
    北京已形成包括目標體系、強制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各品類和各環節管理、城鄉統籌、政策機制、宣傳動員、全民參與和社會共治在內的系統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基本框架,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生活垃圾怎麼分?誰來監管?不分怎麼罰?
  • 杭州市江幹區城市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金煒竑:以垃圾分類提升社會...
    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和「民生大事」。垃圾分類不僅僅是分類問題、減量問題,更是社會治理問題,垃圾治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通過推行桶長制,江幹區把精細化管理標準和責任落實到「最後一人」,垃圾分類的覆蓋面從2017年的294個小區增長到2019年的391個小區,參與戶數從2017年的23萬戶增加到2019年的32萬戶,垃圾分類的居民參與率明顯提升,進一步提升了物業服務水平和理念,有效加強了垃圾分類的薄弱環節,提高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同感,促進社會文明的遞進,實現居民從原來的「不參與、不分類」到「我要分、都要分
  • 九龍坡黃桷坪街道穿彩繪新衣 扮靚城區垃圾分類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程方潔)「垃圾分類人人有責」「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垃圾分類,變廢為寶」……走在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上,馬路兩側的街頭變電箱上張貼的垃圾分類公益廣告吸引著市民的眼球,遠看就像給變電箱、環網櫃「穿上」了一層環保的「彩色花裙」。
  • 評論| 以法治的強制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
    深圳特區報評論:以法治的強制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一論以先行示範區的擔當和標準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法律應與社會發展齊頭並進。目前,深圳已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向「無廢城市」邁進了重要一步,為深圳爭當可持續發展先鋒夯實了基礎。《條例》的實施,不僅是用法治鞏固深圳既有的綠色發展成果,也是以法治的強制力,幫促廣大市民養成垃圾分類良好生活習慣,全面提升深圳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 古城街道垃圾分類活動:社工「敲敲門」 分類知識進家門
    我們是社區黨委的,來給您介紹一下垃圾分類知識。」9月5日,北京石景山區古城街道不少居民家都響起了敲門聲,一個個垃圾分類宣傳大使就站在門前,準備為他們送上「豪華禮包」。當天上午,燕堤南路社區工作人員來到居民趙彥博小朋友家中,向他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並通過圖文競猜、知識問答的形式讓他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類。
  • 北京房山區舉辦2020年國際志願者日「垃圾分類創意市集」活動
    2020年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值此契機,12月4日上午,北京房山團區委、區委宣傳部、區委政法委、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拱辰街道工委、區志願服務聯合會共同舉辦房山區2020年國際志願者日「垃圾分類創意市集」志願服務活動。
  • 擲篩子、接力跑、轉轉盤……這個街道垃圾分類玩中學
    為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增加大家對垃圾分類的了解,增強公眾環保意識,5月30日上午,昌平區天北街道太平家園社區居委會和昌平區仁愛社會工作事務所聯合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綠色社區共建共享」垃圾分類環保主題趣味運動會。
  • 寧圍街道12月份垃圾分類「紅黑榜」出爐
    為實時反映寧圍街道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規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秩序,褒揚「優等生」、激勵「落後生」,營造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比學趕超助推美麗寧圍建設的良好氛圍,寧圍街道每月發布生活垃圾精準分類「紅黑榜」。
  • 北京垃圾分類見成效 物業「三率」已達標
    今年8月7日,北京青年報刊發「《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三個月追蹤報告」——《京城垃圾分類還有三個「差一點兒」》,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垃圾分類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昨日繼續召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執法檢查組組長李偉作關於檢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 北京廣播電視臺助力「垃圾分類」短視頻挑戰賽
    12月2日上午,在北京市婦女聯合會、房山婦女聯合會和房山區城市管理委員會的支持指導下,由房山區拱辰街道辦事處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協辦的大型公益活動「『垃圾分類』益起來——房山區拱辰街道短視頻vlog及原創故事挑戰賽」在房山區良鄉體育中心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