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者也解不開的心結,香菱為何好人無好報?
《紅樓夢》有濃重的因果報應思想,積善的必有餘慶,作惡的必有災殃,最典型的就體現在王熙鳳身上。王熙鳳平日裡心狠手辣,做事決絕,不但包攬詞訟,貪贓枉法,手裡還有好幾條人命,最終不免身死牢獄。她兩次無意善待前來賈府打抽豐的劉姥姥,卻為自己的女兒巧姐留了一條生路,應了「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的判詞。
大觀園中的女性命運千差萬別,也多遵循這個思想。襲人心地純良,恪盡職守,懂得保護他人。在賈家敗落之後,她雖然沒有和寶玉在一起,但也得以嫁給蔣玉函,有個安穩的歸宿。晴雯雖然人生得俏麗無雙,可是一張利嘴到處罵人,在病中還不忘發威。墜兒偷竊蝦須鐲一事未及查明,她為了和襲人爭權,不但用一丈青扎墜兒,還假借寶玉的名頭,將墜兒攆出去。結果自己也落了一個被攆而死的下場,死後連骨灰也不得留,直接挫骨揚灰。在判詞中我們也能看出其他人的結局,秦可卿死於情淫;黛玉死於性薄;李紈死於心冷;迎春死於意灰;寶釵尚有善行,雖孤守而不死;探春熱腸仗義,雖遠嫁而不亡;史湘雲心意明媚,雖早寡亦不卒。薄命司中諸女,也因行有厚薄,薄命中亦有所別,其所據者,因果是也。
薛寶釵
可其中唯獨有一個人,是用現世因果解釋不通的,這個人就是香菱。香菱這個女孩子,極溫柔安靜,樣貌又生的整齊可人,從來沒有做過傷人的事。可她幼年被拐、飽受虐待、幾經買賣,如花似玉的人物,竟然配了薛蟠這個呆霸王。沒有過幾天安穩日子,又被薛蟠家暴、夏金桂折磨,最終「致使香魂返故鄉」。這是作者所想不通,問不明的,為何香菱這樣的女子也沒有一個稍微好一點的下場呢?所以作者將「甄英蓮」的名字給了她,取「真應憐」的諧音。
香菱
香菱為何是第一位出場的女性?《紅樓夢》中的莫比烏斯環:甄家的小榮枯映襯著賈家的大榮枯,香菱是大觀園群芳的總綱領
《紅樓夢》寫的是賈家榮寧二府的興衰過程,但是在第1回中卻隻字未提賈家,而是寫了姑蘇甄家的事。姑蘇甄家不是大富貴的人家,只是鄉宦小家,在一個回目之中,由興而衰,主人甄士隱貧病交加,醒悟人間富貴榮華,不過過眼煙雲,隨跛道人出家而去。
在第1回,甄家出場處,就有脂批:不出榮國府大族,先寫鄉宦小家,是此書章法。又有:本地推為望族,寧榮則天下推為望族。敘事有層落。這兩處批語也都支撐《紅樓夢》總體寫作是按照以小及大,以小映大的規則來寫的。鄉宦小家甄家的由興而衰是因女兒英蓮的被拐,就像世宦大族的賈家的榮辱是因女兒元春的失寵。英蓮是正月十五被拐,賈元春正月初一出生,參加選秀進宮的年紀就應在十五歲上下,離開父母,在宮中生活。帶英蓮出去的那個僕人的名字叫霍起,諧音禍起,元春被封賢德妃的時候,賈政第一時間去了東宮,賈家實際上是卷進了奪嫡事件中,而元春之所以能封妃也跟奪嫡有關。隨著太子再次被廢,元春也就要失寵,賈家的富貴也到頭了,這是禍起元春之意。第1回實際上就是一個目錄,也奠定了整本《紅樓夢》的悲劇基調。
甄士隱
我們將立場放在整篇文章來看,我們就會發現《紅樓夢》中還存在一個莫比烏斯環狀的結構。
甄家的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他姓甄,名費,諧音廢,恰似賈寶玉的性情;甄士隱嫡妻封氏,情性賢淑,深明禮義,又好比薛寶釵的品格,且寶釵一心想進宮受封,應和封氏之姓。若寶玉和寶釵婚後生下一女,就可以應著香菱,後來寶玉因丟失女兒而出家為僧,寶釵自己一個人獨守空房,而賈家的家奴賴尚榮就是下一個賈雨村,對寶玉之女恩將仇報。那麼這一回目之中的興衰即是榮國府興衰的寫照,又是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接續,前前後後形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莫比烏斯環狀結構,頗有魔幻色彩。
寶玉落魄
甄英蓮的判詞說她是「根並荷花一莖香」,這是寫她根源不凡,她的父親母親都是有修養、有文化的人,英蓮最後也出落得如花似玉,還熱愛作詩,這跟大觀園內的眾姐妹相似。可是出身高貴、貌美如花、才華橫溢都不能保證她們生活順遂、婚姻美滿。在大觀園內的美好生活是非常短暫的,在那個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她們很快就要進入到家人給自己安排的婚姻中去,十五六歲就要離開自己的姐妹朋友,進入到一個陌生的家庭中去,面對陌生的丈夫、公公、婆婆、妯娌、叔姑,還要為這個家庭生育兒女,即便是滿腹才華,也要收拾起來,接受從寶珠蛻變成死魚眼睛的命運。英蓮的一生是一個悲劇,她的一生是有代表性的,大觀園中女性的命運各別,但是都逃不過薄命一場,這是一個時代問題,英蓮的命運也是對大觀園群芳命運的一個暗示,說英蓮的命運是群芳之綱領也不為過。
周瑞家的見到香菱,喜歡的不行
甄英蓮改為香菱,開始了她嶄新的生活,天真無邪的她如無瑕美玉,從未有任何過錯
甄英蓮在《紅樓夢》中主要的戲份有四場,賈雨村亂判葫蘆案,香菱學詩,情解石榴裙,屈受貪夫棒。亂判葫蘆案中,英蓮只是一個被販賣的女孩,雖然馮淵因英蓮事喪命,但跟英蓮一點關係都沒有,她完全是個受害者。門子問她過往的時候,她因常年被拐子虐待不敢說出實話,實在是可憐。他父親當日資助過的賈雨村,明明知道了英蓮事恩人之女,卻沒有一念要拯救之意,反而以「孽障遭遇」一掠而過,盡然放任薛蟠攜英蓮而去,真是令人齒冷。
英蓮與薛蟠一同進都中後,就來到了賈家,這是她的幸運,也是她的不幸。在這裡薛姨媽和寶釵拿她還好,並且給她取了新的名字「香菱」,開始了她新的生活。第7回周瑞家的送宮花路上遇到了香菱,香菱是「笑嘻嘻的走來」的,這麼些年人販子對她的折磨也暫告一段落了。香菱長相是非常俊美,關鍵還有一種特殊的氣質,有些秦可卿的品格兒。不要說馮淵和薛蟠一見傾心,就連周瑞家的、賈璉、王熙鳳這些有見識的人也贊她好模樣,最難得「溫柔安靜,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又兼香菱性格好,園子裡的丫頭們都愛和她一處玩。
香菱
不幸的,薛蟠一直眼饞香菱,香菱在薛姨媽處當了一年的丫鬟,擱不住薛蟠死纏爛打,娶了香菱做妾。可這薛蟠是個喜新厭舊之人,稀罕香菱不到半個月,也看的「馬棚風一般了」。好在薛姨媽依舊承看香菱,不給她屈吃,作為妾室的香菱,自己還有個使喚的丫頭臻兒。清虛觀打醮,賈母邀請薛姨媽一同去遊玩聽戲,薛姨媽也帶著香菱一起,並不拘束。
可是薛姨媽對她再好,終究是兩代人,薛姨媽給不了香菱豐富的精神生活。或許是看到大觀園中姐妹們在一起吟詩作對,喚起了她遙遠的記憶。在很多年前,她也曾經坐在父親的膝上,聽父親緩緩地吟誦這些詩詞,對年幼的她來說,一切都是那麼幸福安寧。拐子的出現打斷了她的生活,十年煉獄奪走了本應屬於她的歲月靜好。原本應該和釵黛等人一樣「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她,卻除了好模樣、好性格之外,一無所會,她的心中怎麼不生豔羨之情呢?
薛蟠
很快機會就來了,第48回,薛蟠因為調戲柳湘蓮而被打,傷好了之後,要出去躲羞個一年半載。薛蟠出門時,把家裡的婆子和丫鬟都帶了去,薛姨媽原想叫香菱和自己到榮國府住,寶釵覺得自己在蘅蕪苑只有鶯兒和文杏太孤單,就叫香菱和臻兒搬進蘅蕪苑。
這下可是龍歸大海虎歸山,方不負她一場造化。脂硯齋說: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為側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並馳於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籌畫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後方可。
香菱一入大觀園,立刻掩飾不住內心的欣喜,對寶釵說:
「我久要和奶奶說的,大爺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兒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說我貪著園內來頑。誰知你竟說了。」
寶釵笑道:
「我知道你心裡羨慕這園子不是一日兩日的了,只是沒個空兒。就每日來一趟,慌慌張張的也沒趣兒。所以趁著這機會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個作伴的,你也遂了心。」
難不成寶釵真是缺個伺候的人?她還真不是個多事的,這麼長時間都過來了,蘅蕪苑打理的好好的,也沒出什麼紕漏,怎麼薛蟠一走她就要人了?原來是她早看出香菱愛這大觀園風月,礙於薛蟠妾室的身份,不能開口,如今有這機會,便要成全香菱,有姑若斯,夫復何求!
沒有寶釵,香菱不會有這段美好時光
寶釵就是這般好處,她平時不愛多事,但是凡有機會成全人,她不會躲著,玉釧兒、香菱、湘雲、黛玉、邢岫煙、王熙鳳都受過她的好處,大觀園裡沒有比她做實事做的更多的了,卻也被人詬病,真是舉世同惡,是非難分了。第62回中,寶琴送來石榴紅菱,寶釵就做了兩條,一條己用,一條則給了香菱,她對香菱是真的好。
香菱是心底單純,立刻向寶釵表達想學作詩的願望。寶釵沒有立時說好,也沒有說不好,這個就讓一起子人抓住把柄了,說寶釵瞧不起香菱,認為她不配學詩,相比之下黛玉古道熱腸,耐心教導,是多麼高尚,若是他人有不同意見,便貶為「你不懂《紅樓夢》」,真是服了這些人了。
香菱豔羨大觀園,難不成是只喜歡其中的風景?不還是愛的是其中的文化生活,寶釵真是看出香菱這個願望,將她帶進大觀園,給了她這個機會,怎麼能說寶釵反對香菱學詩呢?寶釵笑著說:「我說你『得隴望蜀』呢」,是真說香菱得寸進尺?這怎麼可能!分明是看著香菱高興的樣子,像老母親一樣的寵溺嗔怪,並提醒她,來日方長,那還就這樣急著學詩了,第一要緊的是把人頭兒混熟,到老太太、太太處報上道,再去各姑娘處走走,關係處好了,以後才有的是機會一起作詩。寶釵這樣處置是非常妥帖的,連來向寶釵討棒瘡藥的平兒,見了香菱頭一句話也說:「你既來了,也不拜一拜街坊鄰捨去。」
平兒
香菱天真爛漫,雖是小嫂子,可畢竟經歷少了,寶釵作為小姑子,卻操了老母親的心,在維護香菱,正是在寶釵的保護下,香菱才有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我們在開頭說《紅樓夢》中存在一個莫比烏斯環狀結構,寶釵就是香菱的母親封氏,她生的女兒命運和香菱是一樣的,整部《紅樓夢》中唯一給香菱帶來溫暖的,只有寶釵一人而已。
黛玉教香菱學詩,一是香菱跟她一般單純,她與香菱相處不累,她有一肚子話,平時不知該對誰說,遇上香菱這個傻白甜,就突突突開起了機關槍;二是黛玉骨子裡有個好為人師性子,她自幼在家的人際關係極為簡單,一個是與父母的關係,一個是與賈雨村的師徒關係,沒有與同輩姐妹相處,到了賈家也不是很適應,跟誰都不親。遇上香菱肯求教,她就高興了,也不管合適不合適,先定下師徒名分。「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
黛玉也愛香菱
香菱學詩心切,就認了黛玉為師,黛玉的語氣就更了不得了:「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接著說了些作詩的基本要領,「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這些東西難不成香菱不知道?人家是知道的啊,只是一句「貴奇句」才說到了點子上。香菱是學生,不能計較這些,我們是看官,可以挑理,黛玉這種做派怕不是穩重的。
香菱又說:「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便當頭一句:「斷不可看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我就呵呵噠了,就黛玉自己作的「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這種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破詩,她也有臉說陸遊的詩不好!論詩情她許還有長處,論作詩格局,她去寶釵遠矣!你再給黛玉十年時間,她也做不出來「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陽秋空黑黃」這種佳句來。在藝術創作上,你可以把自己的經驗介紹給別人,但是一個有眼光的老師會知道,除了自己的道路之外,還有千萬條路,怎麼能只認自家的對呢?這就是眼界的問題,是好為人師遮蔽了自己的眼界。
香菱讀詩
香菱取了黛玉給的王維詩集回來讀,學王維倒也不差,要學就學吧。香菱回到蘅蕪院,諸事不顧,向燈下一首首讀將起來。當時薛姨媽要香菱進大觀園,是為了方便照顧寶釵的,她什麼事也不做,只埋頭讀書,合適麼?寶釵說什麼了?只怕她熬夜讀書熬壞了身子,催促她早些睡覺罷了,後見她苦心若此,便也由她去了。待香菱作好了詩,第一個就給寶釵看,寶釵也認真看了,她的觀點就沒有黛玉那樣有指向性,只是說:
「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他瞧去,看他是怎麼說。」
香菱剛開始作詩,水平不行,寶釵一不能說假話欺騙她,二不能說重話打擊她。首先,寶釵點出了香菱這首詩做的有問題;其次,香菱認了黛玉做師父,黛玉作詩的路子與寶釵不同,萬一寶釵說的不好的地方,正是黛玉認為好的地方,那不就是批評黛玉了麼?寶釵讓香菱去找黛玉點評,這也是鼓勵香菱繼續學下去,同時又避免了自己與黛玉產生矛盾。一旦自己跟黛玉產生矛盾了,香菱是自己的小嫂子,黛玉一生氣就不教香菱了,如此不是斷了香菱的學詩之路?
香菱來找黛玉,黛玉也看出有問題,鼓勵香菱再做,學詩的事就可以繼續進行下去了。
能這樣投入也是一種幸福
在香菱苦心學詩的過程中,黛玉和寶釵都在旁邊成全、鼓勵她,包括大觀園的眾姐妹雖然把她學詩之痴心做玩笑說,可是都沒有一點惡意。香菱在夢中得了八句詩,眾姐妹都爭相觀看,香菱怕大家哄她,只問黛玉和寶釵二人,這也是香菱知道,唯此二人,才是真心支持她學詩的。能夠脫離世俗對於女子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勤儉持家的要求,一心沉浸在自己喜愛的事業中,不受幹擾,這無疑是香菱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大家都覺得香菱可憐,可是環顧我們四周,有哪一位女性能夠有這樣一段時光,完全脫離生活中的油鹽醬醋的瑣碎,純粹地做一把自己的?前一段時間,有一位50歲的阿姨蘇敏,厭倦了365日,日日給家人做事,毅然決然一人一車,一路向南,隨心而遊,隨遇而安,自由自在,真是羨煞天下女子。那些羨慕的人,還不如香菱呢。
第49回上,香菱又得了一個極愛說話,極有詩興的史湘雲,更是痛快,史湘雲說得過癮,香菱聽得過癮,人沒有幾分痴性,活得不能如此淋漓盡致。
薛蟠打香菱
香菱的天真可愛,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人性是很複雜的。大家多愛天真可愛之物,培養的寵物也為滿足自己的需求,盡力保持它們年幼時的樣貌和性情。在《紅樓夢》中,很多人也喜愛香菱、黛玉、湘雲這樣天真爛漫、心無城府的人,即便是她們有缺處,也能包容,對於寶釵、探春這樣有思想的女子,便心生厭惡,即便是有優點,也要詆毀成別有用心。可是人立世間,豈可沒有心機?心底澄澈固然可貴,可是思想單純怎能在這五濁惡世立足生存?我們愛其美好,當望其長存,彼要長存,就要心思縝密,知進退趨避之理,一旦開了心智,便不肯依附於你,有些人以自己的好惡,便生不喜,動機豈非因私而成?我們愛其美好,寧可鹿有角、象有齒、羆生爪牙、鶴生翅喙,難未來時,知道遠避,及難來時,可以自全。
鹿有蹄角,可以自全
香菱有幾分寶玉的痴性,這是可愛之處,但是只有這種痴性,看著不染塵,在這個世界卻無法立足
第62回中,香菱一個十四五的女孩子同芳官一幹小丫頭子在花草堆中鬥花,原就天真了些,因夫妻蕙存在與否,與豆官鬧起來,把一幅嶄新的石榴紅綾裙給汙了,正在氣惱,寶玉過來了。寶玉見香菱汙了紅裙竟然比香菱還著急,跌腳嘆惜:
「若你們家,一日蹧蹋這一百件也不值什麼。只是頭一件,既系琴姑娘帶來的,你和寶姐姐每人才一件,他的尚好,你的先髒了,豈不辜負他的心;二則姨媽老人家嘴碎,饒這麼樣,我還聽見常說你們不知過日子,只會蹧蹋東西,不知惜福呢。這叫姨媽看見了,又說一個不清。」
這香菱也是個痴人,寶玉一番話說中了自己的心坎,竟也不再著急,反倒歡喜起來,真真的傻白甜一個。寶玉叫襲人拿出自己的裙子給香菱,襲人還要將舊的洗好給她,香菱被拐之後,過的日子不好,按說她應該有點捨不得衣物,她卻很大方,說:「好姐姐,你拿去不拘給那個妹妹罷。我有了這個,不要他了。」怪得大家都愛香菱好性兒。
香菱
香菱的好性兒固然招人疼,卻也是她悲劇的起源。
第79回,迎春出嫁後,寶玉來到紫菱洲徘徊,恰好遇到許久不見的香菱,香菱正在忙活薛蟠娶正房的事。香菱是薛蟠的小妾,一娶了正房,那不是就把自己壓了一頭了?可她竟然毫不介意,還在跟著跑前跑後。寶玉問薛蟠如何看上夏金桂時,她還興高採烈地說:「一則是天緣,二則是『情人眼裡出西施』。」還贊夏金桂出落地跟花一樣,又會讀書寫字,巴不得她早些嫁過來,又添一個作詩的人了。這不是沒心沒肺麼!自古以來妻妾絕少和睦,她們的身份定下了,相互之間要有鬥爭,就連寶玉也替她「擔心慮後」,香菱反而正色說道:
「這話是什麼話?素日咱們都是廝抬廝敬的,今日忽然提起這些事來,是什麼意思!怪不得人人都說你是個親近不得的人。」
寶玉聽後便悵然如有所失,呆呆的站了半天,思前想後,不覺滴下淚來,只得沒精打採,還入怡紅院來。這倒有了老父親的感覺,寶玉仿佛是知道了香菱結局的甄士隱,為自己女兒的未來擔憂起來,可是他卻無法劇透。
夏金桂
果然這夏金桂不是個善茬,自幼嬌養太過,「竟釀成個盜蹠的性氣,愛自己尊若菩薩,待他人穢如糞土,外具花柳之姿,內秉風雷之性。」香菱單純的性格哪裡是她的對手?先炮製了薛蟠,又壓制了薛姨媽,對於香菱越發添了「宋太祖滅南唐」之意,「臥榻之側豈容人酣睡」之心。逼著香菱把名字改成了秋菱,以向寶釵示威。平日裡百般折磨香菱,利用丫頭寶蟾勾引薛蟠,又設計叫香菱撞破,還自導自演,裝病藏紙人銀針,誣陷香菱魘鎮於她,惹得薛蟠拿著胳膊粗的木閂家暴香菱。鬧得實在不成樣子,薛姨媽只要叫人牙子來,賣了香菱。這次又被寶釵勸住,將香菱再次帶進大觀園。
香菱遭此一番橫逆挫折,原來的天真無邪,一時全然枯萎。倒不如開始的時候,有些心機,也不至於如此死心。
自此以後,香菱果跟隨寶釵去了,「把前面路逕竟一心斷絕,不免對月傷悲,挑燈自嘆。本來怯弱,雖在薛蟠房中幾年,皆因血分中有病,是以並無胎孕。今復加以氣怒傷感,內外折挫不堪,竟釀成幹血之症,日漸羸瘦作燒,飲食懶進,請醫診視服藥亦不效驗。
怡紅公子落魄
香菱和黛玉、寶玉有相同之處,他們都保留了一些純真性,看起來很美,但這些純真性不會讓他們活的更好。
香菱、黛玉、寶玉乃至《紅樓夢》的作者身上,都有一種純真性,他們心中把這種純真性當成一種無比寶貴、美好的事物,去讚美它、詠嘆它、哀悼它。這種純真存在在大多數未婚女子的身上,有這種純真性的時候,她們就是珍貴的寶珠。一結了婚,接觸了男人的氣息,就現實起來,變成了死魚眼睛,這是寶玉的話。這個話說是有知識,也是個混帳話,難不成大家都要一輩子天真無邪才好?
香菱的人畜無害也沒有換來自己幸福的生活,黛玉的清高聰慧也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賈寶玉的聰穎多情也沒有挽回賈家的衰敗,甄士隱的秉性恬淡、封氏的性情賢淑也沒有避免自家家破人亡。「墨悲絲染,詩讚羔羊」,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上,就困在這個純真與現實的矛盾之中,在歸隱與出世的糾結中,不能出離。
香菱的例子警告我們,生活不能只有純真,單一的美好無法在這個娑婆世界生存。還是那句話,鹿有蹄角,羆有爪牙,美好的事物要想久存,終究還是要有心機城府的好。只有在無人之時,我們才能悄悄打開心靈深處的小盒,看著裡面存放著的發出柔和光輝的寶珠。我們會知道,自己並沒有完全蛻變成一顆死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