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
央視《焦點訪談》播出
《福建三明: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專題報導
以三鋼集團的綠色發展故事為切入口
講述三明市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探索實踐
一家傳統的山區鋼廠
從上世紀90年代的汙染大戶
轉變為如今的國家AAA級景區
「傻大黑粗」蛻變成「花園工廠」
造就如此神奇變化的三鋼集團
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轉型歷程?
一起來看完整報導
↓↓↓
「先有三鋼,後有三明。三鋼和三明是融為一體的,都在一個藍天下,共飲同一江水……」11月24日上午9點半左右,福建三鋼集團安環部部長郭光章在一間會議室與記者談到三鋼的歷史時,窗外傳來了廣播體操的旋律,不遠處,三明市第十中學的學生們開始做課間操了。
在這裡,三鋼和三明的學校、醫院、社區等交織交融,直觀詮釋著三明「先有工業,再有城市」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作為重工業城市的三明,不僅有過去的輝煌,如今更是「老樹發新枝」,裝備製作和新材料等產業不斷壯大,創新驅動加快發展,三明正沿著綠色發展的航向,不斷探索著新時代工業發展的嶄新路徑。
綠色蝶變:「城裡的鋼鐵廠,美得像花園……」
「我出生的地方叫作三明,這裡有很多的網紅,不止沙縣和大田。城裡的鋼鐵廠,美得像花園……」最近,刷屏單曲《三明後生仔》MV中,歌手林啟得與鋼鐵工人們載歌載舞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他們背後,煉鋼爐中滾燙的鐵水火光四濺,場面壯觀震撼。
在這家有著60多年歷史的老牌鋼鐵廠中,有煉鋼爐前的熱火朝天,也有綠樹成蔭下的鳥語花香。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三鋼三明本部還屬於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作為景區的三鋼,可不只有假山流水那麼簡單,他們設置了三鋼展覽館(遊客中心)、智慧鋼鐵雕塑、三鋼文化浮雕、鐵水奔流景區、鋼花璀璨景區、軋機歡唱景區等,通過這些景區的遊覽,遊客可以最直觀地看到鋼鐵是如何煉成的。在鋼鐵廠的一個車間裡,還養著幾條錦鯉,真讓人大開眼界。
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這樣的環境和空氣品質,三明在多年前連想都不敢想。「我是1983年到三鋼的,當年印象太深刻了,剛來時去一線做爐前工,那時候走進車間裡,一腳踩下去了,塵土飛揚能沒過鞋子,一點都不誇張。」郭光章說,當年很多人吐槽三鋼的汙染,最常說的是「一年吃掉一塊磚」。
鋼鐵廠與城市深度交融的三明市,今年1-10月優良天是100%,到底三明和三鋼是如何做到的呢?在郭光章看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認識。「環保事關『生死』,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必須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
發展與環保必須協調推進
上世紀50年代,「十萬大軍」前來建設三明,以三鋼為代表的工業企業崛起發展,奠定了三明雄厚的工業基礎。多年來,重工業發展給城市帶來榮耀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環保壓力。在治理汙染和綠色發展過程中,三鋼人逐漸認識到:發展與環保必須協調推進,才能實現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在加深認識的同時,更需要決心和勇氣。三鋼不斷加大技改和投入,把「增產不增汙、增產不增排」作為項目建設的硬指標,在節能減排上捨得投入、下好先手棋。這些年,哪怕鋼材面臨「白菜價」時,堅持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不光是三鋼,也是三明,在新時期謀生存、求發展必由之路。
在綠色轉型過程中,三鋼先後投入資金近30億元,對環保設施、廠區道路景觀等進行全面改造,並不斷深化精細化管理等改革,推動傳統企業「老樹發新枝」。
擦亮「工業三明」的金字招牌
企業「心無旁騖攻主業」,政府也要放下身段甘當「店小二」。近年來,三明推出「一企一策」原則,與三鋼等49家龍頭企業籤訂扶持協議或備忘錄,有效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新增建設項目44個,總投資282.9億元;新策劃產業鏈項目30個,總投資123.1億元。
今年1-5月,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國重汽集團福建海西汽車有限公司通過擴大有效營銷網絡,汽車產銷量逆勢上揚,僅5月份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79%。「公司業績好,員工收入增加,幹活也更加有勁了。」海西汽車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部長潘林說,「訂單拉著生產跑」已成為公司常態。
作為三明的優勢產業,工業依然是這座城市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2019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近5000億元,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8%。如今,三明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鋼鐵、造紙、水泥、重型卡車等生產企業,已形成了11個門類、37個行業的綜合工業體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今的三明,已錨定了綠色發展的新航向,在推動三明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工業三明這塊金字招牌也將越擦越亮。
來源:央視新聞、現代快報、南方都市報、泰科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