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電影《奪冠》的上映可謂是一波三折。
經歷了 「春節檔」的定檔、提檔、撤檔,再到重新定檔「國慶檔」後再度提檔。
245天的漫長等待,終於迎來《奪冠》全國公映。觀眾的熱情依舊高漲 「從過年盼到現在」「一定要看」「坐等上映」「我帶我們全家去看」……
中國女排這麼多年帶給我們的那種榮譽感、那份激勵、那份熱血,那種逆境中奮進,絕不屈服的精神都深深的刻入每一位勤奮拼搏的中國人身體裡了。
中國女排的成績,作為主力隊員與教練的「鐵榔頭」郎平功不可沒。可誰知道,這位鐵一樣的運動員經歷了多少次傷痛,多少次手術,多少次跌倒,多少次站起。而導致「鐵榔頭」多次手術的主要原因是她破損的關節軟骨。
軟骨是人體內廣泛存在的一種結締組織。而其中一種,對我們人體的關節和運動系統至關重要,那就是關節軟骨。關節軟骨覆蓋於關節內骨骼的表面,由大量的水分、膠原蛋白、多糖及細胞組成。
這種結構讓它表面光滑而又富有彈性,對於經常要活動,尤其是承重狀態下活動的關節來說,其表面存在的關節軟骨具有的彈性可以減緩震蕩,讓關節可以反覆的承受應力,而其表面光滑的特性又可以減少摩擦係數,這對於人體的運動是十分必要。
近年來,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想說的是,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也沒有人有義務替你負重前行。
從每個個體的角度來說,真正任勞任怨,不計後果為我們負重前行的,是每個人的關節軟骨。尤其是髖、膝、踝等負重關節。而當它的負重在強度上和時間上超過了一定的程度後,疼痛及關節失用隨之而來,歲月靜好的日子戛然而止。
是的,關節軟骨是會受到損傷的。反覆的承重、大量的運動,不當的使用以及嚴重的摔傷、扭傷、挫傷都會帶來損傷。
長期的磨損,隨時間的退變也會造成關節軟骨的損傷,而不幸的是,不同於人身體的其他組織結構,關節軟骨天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差。
因為關節軟骨沒有血管和神經分布,它的營養交換類似於海綿一樣,主要靠關節液在其彈性收縮過程中完成,壓縮時將廢物排出,彈性恢復時吸入營養成分。
另一方面,它只含有少量的細胞,不能完成自我修復,軟骨的破損最終只能靠疤痕組織所代替,其功能就不能盡善盡美了。
所以,運動員的運動生涯都只有年輕時候的一段時間,很少見到有運動員能長時間在一個領域保持巔峰狀態的。
甚至有很多運動員在退役時帶著一身傷病,而這些傷病很多和軟骨損傷有關。強如鐵榔頭郎平,也不得不進行多次的破損軟骨清理並最終實施了關節置換手術。
近十數年來,關節軟骨修復的研究都是運動醫學、修復重建及組織工程領域的熱點,不敢說牢牢佔據「C」位吧,其論文數量也一直居高不下。
而這恰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於關節軟骨損傷的治療,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
不管是藥物治療如補充氨基葡萄糖或軟骨素,關於氨基葡萄糖或軟骨素的作用,還是自體富集血漿的注射,不管是粘彈性物質如透明質酸的補充還是微骨折手術、關節腔清理,甚或是軟骨移植,均療效甚微且條件苛刻。
我們還是寄希望於未來科技的進展及研究的投入吧。
而對於軟骨損傷的終末期治療,目前最為成熟、療效最為穩定的還是關節置換手術。所以,預防關節軟骨損傷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損傷它。
也有人會說了,那照這麼說,軟骨損傷是由運動引起,那我不動不就完了。這種方式是十分不可取的。
其實,我們在運動時只要注意運動的量和合適的運動方式就可以了。
1、對於非專業運動員來說,首先,就是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年齡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要是像阿湯哥一樣60歲的人了非要玩高空低開跳傘這樣連命都不要的運動,我想他追求的一定比關節軟骨的健康更重要。
2、也是我經常說、反覆說的,運動前一定要熱身。有效的熱身可以充分調動神經、肌肉,讓身體更快的適應即將到來的運動。
3、劇烈運動最好佩戴護具,穿上彈性較好的鞋或儘量選擇彈性較好的場地。
4、運動時出現不適立即停止運動,及時休息,有問題及時就醫。
5、控制體重、保持適當的運動,把可能風險降到最低。
6、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當然是關注唯醫骨科健康,隨時了解骨科及運動損傷的相關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