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冠疫情,我在家裡待了4個月。儘管我很享受與家人的親密相處,但作為一個成年人,我不建議長期與父母一起生活。一家人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的時間越長,緊張的氣氛就越明顯,彼此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會惹惱對方。我能夠想像到,在導演楊荔鈉的第二部敘事長片《春潮》中,彼此看不順眼的父母和成年子女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多麼煎熬。
在《春潮》中,三代女性同住在一間狹小的公寓裡。40歲的女記者郭建波(郝蕾飾)平時住在專橫跋扈的母親紀明嵐(金燕玲飾)的家中,同時還與一個年齡只有她一半的女生合住一間宿舍,另外偶爾也會去她關係曖昧的邋遢情人的公寓裡過夜。郭建波早熟的女兒郭婉婷(曲雋希飾)和姥姥住在一起,基本完全由姥姥一手養大。
郭建波和母親之間是一種被動的挑釁式關係,家裡有孩子,大人之間不會大喊大叫,在此過程中母女關係反而日益惡化。客人來吃飯時,紀明嵐談起女兒的醜事,就好像女兒沒有坐在桌子對面一樣。郭建波只是保持沉默,似乎是因為過去在與母親的對抗中已經挫敗了太多次,所以徹底放棄抗訴了。
小小年紀的郭婉婷的智慧超越了她的年齡,總會以小孩的趣味視角對自己的成長環境發表一些真知卓見。
隨著敘事逐漸變得混亂,影片拋出了更多關於郭建波和母親關係的細節,不過我們並不能確定究竟誰描述的才是事實。影片中有兩段冗長而相互矛盾的獨白都圍繞著郭建波的父親展開。
在與老年戀人老周(李文波飾)確定關係之前,紀明嵐向他講述了前夫的種種不堪。而後來郭建波自言自語的獨白卻與她母親之前的坦白相矛盾,她聲稱所謂的父親的劣跡完全是母親的一面之詞,其實父親對她很好。究竟該相信誰的說法,完全由觀眾自己決定。
除了展現住房危機所帶來的情感創傷之外,《春潮》還探索了知青一代和80後子女之間的衝突。許多老一輩的人認為他們的子女很失敗,因為子女在和他們同樣年紀時並沒有像他們當年那樣成家立業有所成就。但他們往往忽略了,在他們成長的時代,有政府照顧他們,為他們安排生活必需品,而現在他們的子女必須努力打拼才能負擔得起這些東西。
紀明嵐和她那些上了年紀的朋友們的社交活動主要圍繞著愛國主義的社區表演排練,或者醉醺醺地唱歌頌毛主席的紅歌。對於郭建波來說,她沒有這種共同的依戀,而且似乎她也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幾個工作上的熟人。
《春潮》的主題非常具有普適性,我想大部分觀眾在觀看這部電影時心裡都會有點不舒服,被觸碰到在社交和親情關係中我們不為人知的痛處。影片最後以充滿希望而超現實主義的意象結尾,但依然讓人不禁懷疑,當郭婉婷成年後,發現自己的母親也是一個充滿怨恨的老女人時,這種敵意是否還會持續下去。畢竟很少有哪種關係會像母女關係那樣具有如此獨特而蓄意的殘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