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堂學詩是什麼體驗?杜甫草堂與石室中學館校牽手

2020-12-23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傳千秋文脈,振少陵詩風」。12月6日,成都石室中學30餘名師生來到杜甫草堂博物館,開展「少陵詩社」研學活動,並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籤署了館校合作協議。此前,成都石室中學、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共同倡導發起了「少陵詩社」學生社團,旨在通過學習和研究傳統文化,弘揚詩聖「民胞物與」的文化情懷。

首次與成都市中學合作

當天下午,石室中學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在仰止堂舉行了館校合作籤約儀式。成都石室中學校長田間、副校長趙清芳及相關領導、指導老師,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副館長方偉及相關業務人員參加了籤約儀式。

據了解,與石室中學的合作籤約,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繼與成都市40餘所小學校籤定館校共建協議之後,首單與成都市的中學籤定的合作協議,延伸了博物館針對未成年人開展校外教育的年齡段,開啟了館校合作、詩教育人的新篇章。

籤約儀式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副館方偉和石室中學校長田間發表了講話。石室中學指導老師王子鵬代表學校社團介紹了「少陵詩社」的指導思想。方偉副館長對各位師生來到草堂表示歡迎,他提到:「杜甫草堂和石室中學的合作,是一場跨越千年的精彩對話,是一次巴蜀文脈的歷史匯合,意義積極而深遠。杜甫草堂有最深厚的詩歌研究基礎,最生動的詩歌教育形式,最豐富的詩歌課程資源,最廣闊的詩歌教育空間。」

活學詩歌,打卡「草堂尋詩」

作為資源豐富、包羅萬象的校外課堂,博物館日益成為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

下午兩點,石室中學的師生準時來到草堂,開啟了「草堂尋詩」研學之旅。同學們分別提前熟悉了含有草堂對聯的杜甫詩作,描寫草堂環境的杜甫詩作,以及涉及詩人形象的杜甫詩作。通過「聯上尋詩」「景中尋詩」「像裡尋詩」,完成了找杜詩對聯、標杜詩景觀、尋杜甫畫像等任務打卡,成功闖關。

活動現場,同學們玩得格外認真,在有趣的遊戲中活學詩歌。石室中學的老師表示,在博物館這種開放性的場所上課,最大的優勢是可用資源多,「很多抽象的東西變得可視化,可以有效學習。」

據悉,接下來石室中學與杜甫草堂還將聯合開展「少陵讀詩會」「少陵講壇」「少陵研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相關焦點

  • 詩聖仁愛濟千秋 草堂公益踐善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愛心實踐...
    千年後,「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博物館以杜甫大愛精神為內核,傳承優秀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獻愛心,行義舉,助力慈善。近年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十分關注偏遠地區青少年群體,先後走進了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勒爾村、三河村、火普村和宜賓珙縣等地,通過捐贈杜詩刻石、書籍文具、衣物和義務送課等方式開展文化扶貧,關愛未成年人成長。
  • 黃奕傑:美麗的杜甫草堂
    作者: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 三年級4班 黃奕傑指導老師:李娟「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成都的杜甫草堂,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它位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過的地方。今天就由我再帶大家領略一下草堂的美景吧!
  • 杜甫草堂:暮秋天已至,草堂流金時
    草堂賞秋,自帶繾綣。若是你在深秋的草堂某處小憩,也許一不小心就墜入了草堂編織的浪漫秋夢。 草堂拾秋 唯詩與銀杏,不負草堂秋 銀杏是秋天的使者,若不想錯過草堂的秋,就不要錯過草堂的銀杏。
  • 杜甫草堂只有詩歌?你落伍啦!
    杜甫草堂只有詩歌?你落伍啦!會是怎樣的體驗 ?繼與肯德基展開跨界合作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再次在文創領域發力,與知名護膚品牌薇姿合作,推出草堂文創化妝品。1月6日,杜甫特別版限量禮盒在網絡上進行發售。
  • 墨魂浣花草堂杜甫答案是什麼
    在遊戲墨魂中,浣花草堂用來和各位墨魂進行聯詩,可以獲得不同數量的默契和墨魂文心,聯詩的時間當然是越長越好了,因此玩家們就希望增加對墨魂詩詞的了解,所以寒山今天整理了浣花草堂中杜甫聯詩的答案,各位玩家感興趣的話就一起看看吧。
  • 貴州作家·微刊||杜甫草堂(隨筆)
    到成都四川省委黨校學習,由於學習時間安排較緊,我們幾個人相約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到杜甫草堂去參觀。四川省委黨校離杜甫草堂不遠,我們幾個走路到杜甫草堂。成都市西門外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是全國許多杜甫紀念地中最負盛名的一處勝地。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
  • 遊覽杜甫草堂(柴門)
    杜甫當年修建草堂時,有竹籬四周,堂前有一簡陋的木薪門。故而柴門多次出現在杜甫的筆下:「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野老》),「江漲柴門外,兒童報急流」(《江漲》)。高度評價了李白和杜甫的文學地位。杜甫曾經在《賓至》裡對於慕名來訪的賓客說道:「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幹。」意為:我哪裡有什麼轟動海內外驚人之作呢,又何勞貴客駕臨我這浣花溪邊上的茅屋草堂呢?何宇度改「豈」為「信」,改「漫」為「猶」,巧妙地反用杜甫詩意:先生您的大作確實光芒萬丈,很多年以後,人們仍願意將車馬停靠在江邊,拜謁草堂,憑弔緬懷您。
  • 中鐵信託牽手杜甫草堂 開展弘揚李杜精神校園行活動
    中鐵信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成都書畫界專家、教育專家和江油市政協、市政府、江油市教體局的各位領導和嘉賓出席出席「弘揚李杜精神公益校園行」捐贈儀式並為捐贈給學校的杜甫著名詩篇刻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揭幕。
  • 武侯祠、杜甫草堂恢復營業
    點擊播放 GIF 0.0M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3月11日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官宣:博物館從3月12日起,終於將恢復開放啦【開放範圍】園林區、中軸線文物區、茅屋故居、恰受航軒、情系草堂、大雅堂、盆景園、唐代遺址、文創館、紅牆,其它封閉區域暫不開放。
  • 訪杜甫草堂|人生南北多歧路,水流花謝知何處
    杜甫草堂明代結構成都杜甫草堂的修建也是如此,入門為起點的中軸線,四周以堂祠榭亭為「點」的景觀依次排開,每個局部都值得駐足細觀。我推想是因為1959年以李劼人為首的文學名流們為迎合政府需要,對草堂進行修建時偏重了杜甫的「人民性」,才有了眼前這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杜甫形象吧。
  • 草堂楹聯全集
    --郭沫若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詩          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朱德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挺身艱難際;          張目視寇讎。(杜甫)--佚名集杜甫詩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錦裡先生為老伴;          玉霄散吏是頭銜。
  • BBC最新紀錄片,轟動全球網友,主角是杜甫和他的成都草堂
    宇文所安劉陶陶不僅如此,BBC請來英國國寶級演員、《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爵士朗誦杜甫的詩莎劇腔朗讀杜甫的詩是種怎樣的體驗?而在成都的第二站麥可·伍德選擇了草堂寓居成都,是杜甫人生重要階段之一現代學者、詩人馮至說過:「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 傳承詩聖文化口傳記憶的薪火 《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新書首發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10月18日下午,《草堂文脈 浣花話杜: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新書首發座談會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此次活動也是2020天府書展的系列活動之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參事、四川省文聯副主席李明泉,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重慶國學院院長劉明華,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出席座談會並做了主題致辭,四川辭書出版社總編王祝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一起為新書揭幕
  • 遊覽杜甫草堂(工部祠王闓運楹聯)
    後來,曾國藩的弟弟、湘軍前線主帥曾國荃聘請王闓運編寫一部《湘軍志》。由於戰亂等原因,王氏的原聯已經遺失,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由老舍先生於1963年10月應草堂紀念館之約補書的。下聯是說:草堂的山水是您隱居之處,後代的文人墨客多來此拜謁,因此,草堂茅屋應該算作成都碩果僅存的文化聖地。此聯繫清末著名藏書家嚴嶽蓮所撰,著名書法家陳雲誥先生補書。
  • 【詩詞紀行】杜甫草堂 茅草屋裡「詩聖」的喜與悲(中日對照)
    公元761年春天,唐代詩人杜甫在位於成都的草堂寫下了《春夜喜雨》。從上年冬天到這年2月間,成都一帶發生了旱災,眾人皆盼春雨,詩人也如此。全詩不著一個「喜」字,但字裡行間洋溢著的都是「喜」,體物察情的詩人細膩逼真地描繪了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杜甫一生漂泊,在很多地方居住過並留下故居。他終身窮困,住的房子都是草房,所以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杜甫草堂。
  • 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博物館今起正式對外開放
    四川發布微直播【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博物館今起正式對外開放】在今日舉行的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王健介紹,目前,全市部分景區、景點、文化場館已有序開放,效果良好。就在今天上午,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和永陵博物館在採取限流等防控措施後,也正式對外開放。
  • 湘西草堂
    湘西草堂 楚石 從衡陽故鄉的樂道草堂西行四十公裡便到了曲蘭鎮的湘西草堂。
  • 杜甫草堂舉行「仿古」成人禮 加冠及笄謝父母
    賀劭清 攝中新網成都5月4日電 (賀劭清)男子加冠、女子及笄、拜謝父母養育之恩……5月4日青年節,近百名青年學生齊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用一場傳統的「加笄典禮」宣告自己「成人了」。「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伴隨著綿綿古樂,成人禮正式開始。兩位男女學生代表身著素衣、莊嚴肅穆地向詩聖杜甫行禮。
  • 【原創】草堂裡的詩意人生
    草堂,是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在成都的安身之處。既然來成都遊學,怎能不拜訪這個憂國憂民的詩聖?於是,我們研學團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暢遊草堂。這兒碧水環繞,綠樹成蔭,令人流連忘返;這兒花落葉飄,曲徑通幽,令人詩意盎然。
  • 來到杜甫草堂,才明白《慶餘年》中範閒何以選擇《登高》開場鬥詩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嚴武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