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楹聯全集

2021-02-22 雲創導遊書社

【杜甫祠堂、故宅、墓冢、紀念樓聯】
          野花天寶相;
          秋雨杜陵碑。
--謝威鳳題四川省成都草堂工部祠[祠祀杜甫,下同]
          萬裡橋西宅,
          百花潭北莊。
          花學紅綢舞,
          徑開錦裡春。
--郭沫若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詩
          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
--朱德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挺身艱難際;
          張目視寇讎。(杜甫)
--佚名集杜甫詩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錦裡先生為老伴;
          玉霄散吏是頭銜。
--謝威鳳集杜甫句再題四川省成都草堂工部祠
          錦水春風公佔卻;
          草堂人日我歸來。
--何子貞[何紹基]題四川省成都草堂工部祠
          歌吟總帶憂民淚;
          顛沛仍懷愛國心。
--龔依群題河南省鞏義縣杜甫墓
        (墓在鞏縣縣城的康店村。杜甫一生關懷人民,"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京
赴奉先詠懷》),"徵戍誅求寡妻哭,遠客中宵淚沾肊"(《虎牙行》),凡是目見耳
聞的人民疾苦,他總是情不自禁地用詩歌表現出來,這是上聯的大意。下聯說,雖然
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仍然懷首滿腔愛國之心。杜甫對兵役的殘酷是頗為憤恨的,
對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也十分同情。然而平定安史叛亂,維護唐朝統一,畢竟是當
時國家的頭等大事,他不能不從國家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囑咐送行的父母,"送行
勿泣血,僕射如弟兄"(《新安吏》),勉勵送別的新娘,"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新婚別》)。"憂民淚",指同情人民,"愛國心",謂關懷祖國,是有矛盾的,
聯語把兩者並列一起,組成一對,正好反映詩人心中的矛盾痛苦。不過詩人對這場平
亂戰爭抱肯定態度,把愛國放在首位而解決了矛盾,這是杜詩精神的光輝點。)
          新松恨不高千尺;
          惡竹應須斬萬竿。(杜甫)
--陳毅集杜甫詩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即今耆舊無新詠;
          何處老翁來賦詩。(杜甫)
--楊振麟集杜甫詩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旁人錯比楊雄宅;
          日暮聊為梁父吟。(杜甫)
--錢保塘集杜甫詩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吏情更覺滄州遠;
          詩卷長留天地間。(杜甫)
--吳棠集杜甫詩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側身天地更懷古;
          獨立蒼茫自詠詩。(杜甫)
--謝無量集杜甫詩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杜陵落筆傷豺虎;
          愛國孤悰薄鬥牛。
--葉劍英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荒江結屋公千古;
          異代升堂宋兩賢。
--錢保塘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蹇裙逐馬有如此;
          翠羽明璫尚儼然。
--錢保塘再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此地經過春未老;
          伊人宛在水之涯。
--譚光祜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十年幕府悲秦日;
          一卷唐詩補蜀風。
--高升之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在四川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為唐代詩人杜甫的成都故宅舊址。杜甫原
籍湖北襄陽,曾祖時移居河南省鞏縣。官至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安史之亂後,

流寓至成都,瀕浣花溪築茅屋而居,歷時近四年。--下同)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郭沫若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
          千年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幹。
--明·何宇度題四川省成都草堂工部祠
          背郭堂成,錦裡溪山千古在;
          緣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時新。
--明·何宇度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詩教將衰,誰起先生扶大雅;
          梅花有主,我來此地坐春風。
--吳雪溪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滿眼河山,大地已非唐季有;
          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居。
--伍生輝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春日百花潭,淘盡鄭公轍跡;
          秋風一茅屋,經過丞相祠堂。
--陳逢元題四川省成都草堂工部祠
          垂老尚吟詩,亦先生所不得已;
          依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伍光輝再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鶚先生骨;
          草堂三五裡,春水群鷗野老心。
--劉鹹滎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覽物有餘情,眉宇高寒照秋水;
          暮年多感慨,詩句縱橫付酒杯。
--俞昌言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一覽極蒼茫,舊苑高臺同萬古;
          兩間容嘯傲,青天明月此三人。
--麟慶題河南省古吹臺三賢祠[祠祀李白、杜甫、高適]
          初地總非真,斜月半規浸佛國;
          古人如可作,寒泉一掬酬詩王。
--顧夝谷題陝西省西安杜公祠[祠祀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天下幾人學杜甫;
          日啖荔枝三百顆,平生最愛說東坡。
--佚名題廣東省廣州杜李樓[杜甫、李白紀念樓]
          萬裡橋西,草堂佳句如新,宛見卜居之興;
          百花潭上,水檻蒼波依舊,長留懷古之思。
--明·何宇度再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以忠愛為心,國步多艱,匡時句出驚風雨;
          為生民請命,恫瘝在抱,警世詩成泣鬼神。
--龔依群再題河南省鞏義縣杜甫墓
        (杜甫是"詩聖",驚風雨之名句,泣鬼神之鴻篇,既以高超藝術造詣滋榮百世,更以強烈愛國精神彪炳千秋。作者選宏博詞澡,撰典雅聯語,突出其"匡時"、"警世"主旨。上聯側重其愛國之志,忠愛之心;下聯側重其憂民之思,"恫瘝[guan4]",指民生疾苦在抱:以高度概括的手法,寫出了高度欽敬的情愫,令來墓道瞻仰丰采後人誦此,聯語,即能感染其"沉鬱蒼涼"的強烈氛圍,油然生步武前賢的熱情。)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蟠虎臥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顧復初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圓沙依草閣;
          樓臺開麗景,結花間小隊,野梅官柳滿春城。
--常明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公為騷雅替人,下筆千言,當年獨敵李供奉;
          我亦西南羈旅,登堂四顧,何處重尋嚴大夫。
--羅森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詩有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
          橋通萬裡,東去問襄陽耆舊,幾人相憶在江樓。
--清·沈葆楨[沈壽榕]題四川省成都草堂工部祠
          花徑故依然,為公擁篲蚤除,不教戎馬嗟詞客;
          兵戈猶未已,笑我搘維暫住,莫誤群鷗認主人。
--林思進題四川省成都草堂工部祠
          忠愛託詩人,李謫仙差許齊名,奚屑三唐科第;
          棲遲因地主,嚴節度頗稱知己,尚留數畝湖山。
--陸次山[陸璣]題四川省成都草堂工部祠
          到此可談詩,管他唐宋元明,各有名山傳不朽;
          對公才說法,直把風騷古律,條陳宗派問先生。
--朱青長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自許詩成風雨驚,將平生硬語愁吟,開得宋賢兩派;
          莫言地僻經過少,看今日寒泉配食,遠同吳郡三高。
--王湘綺題四川省成都草堂工部祠
          歌吟成史乘,忠君愛國,每飯不忘,詩卷遂為唐變雅;
          仕隱好溪山,遷客騷人,多聚於此,草堂應作魯靈光。
--嚴嶽蓮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宦遊上峨嵋,看浣花溪畔、濯錦江頭,合構草堂小住;
          置身參稷契,憶萬裡依人、百年傷亂,只將詩卷長留。
--許光曙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亂時蹤跡略相同,數千裡蜀道驅馳,一樣麻鞋見天子;
          兩地祠堂曾展謁,十三年曲江遊倦,重來錦水拜先生。
--佚名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名望重三唐,是誰敵手,凌厲詩壇,春樹暮雲,競傳白也詩篇在;
          遭逢同五代,故事回頭,縱談天寶,秋風茅屋,令我嗚乎感感多。
--萬慎子題四川省成都草堂工部祠
          新舊書不詳冀國崇村,但傳奮臂一呼,為夫子守城、待小郎破賊;
          三四月曆數成都盛事,且先遨頭大會,以流觴佳節、作設帨良醫。
--清俞樾題四川省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相關焦點

  • 遊覽杜甫草堂(工部祠王闓運楹聯)
    這副楹聯是由清代著名學者王闓運所撰,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書丹。上聯是說:您的詩作與李白一樣可以驚風雨、涕鬼神,您沈鬱頓挫的風格和愛國愛民的情懷,對宋代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和以陸遊為首的「劍南詩派」產生了巨大影響。
  • 湘西草堂
    湘西草堂 楚石 從衡陽故鄉的樂道草堂西行四十公裡便到了曲蘭鎮的湘西草堂。
  • 跟著楹聯讀懂人文成都
    鶴鳴茶社錦裡古戲臺即使是在幅員遼闊的中國,要找出一個像成都這樣楹聯眾多、名聯眾多的城市,也不是件易事。為何對成都的楹聯如此「情有獨鍾」?那是因為,成都所有的歷史風流、文化蘊藉,甚至是市井生活的情致與意味,幾乎都能濃縮在對聯這一上下相對、長短相同的古老形式裡。讀懂成都的楹聯,就是讀懂成都。(一)草堂朝聖 品不盡的文化幽思一扇不大的門面,幾根朱漆略略褪色的柱子,我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正門是如此的「不起眼」。
  • 匾額與楹聯
    楹聯的格式要求要更高一些。楹聯分為兩側兩聯,掛在右邊的為上聯,叫「出句」或「出聯」,掛在左邊的為下聯,叫「應句」或「應聯」。楹聯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對仗」的修辭手法。楹聯寫作與寫詩一樣,講究音韻。古代漢語有平(今一二聲)、上(三聲)、去(四聲)、入(接近輕聲)四聲,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
  • 遊覽杜甫草堂(柴門)
    杜甫詩意畫《蒼鷹》(潘天壽繪) 在杜甫全集中,「柴門」有三層意思,一是用柴火棍拼湊的一扇簡陋小門。例如「柴門鳥雀噪,歸客千裡至」(《羌村三首·其一》),「何為西莊王給事,柴門空閉鎖松筠。」同治四年完顏崇實奏摺寫本完顏崇實的文才很好,曾為四川成都武侯祠劉備墓題寫楹聯:「使君為天下英雄,正統攸歸,王氣鐘樓桑車蓋。巴蜀系漢朝終始,遺民猶在,霸圖餘古柏祠堂。」
  • 別樣的水心草堂
    那個院落,從圍牆的長度估量,頗具規模;但進入的門庭挺窄,上書「水心草堂」幾個字,兩邊是書法楹聯,整個看上去很雅致。筆者不知其為什麼處所,問當地學者餘喜華兄,說是永嘉學派代表人物葉適的紀念館。  說來慚愧,雖然對「永嘉學派」耳熟能詳,但對「葉適」這個人物,還是第一次聽說。
  • 江流楚韻,閣駐唐風|杜甫江閣楹聯
    3月,杜甫江閣景點工作人員開展楹聯的深入學習培訓。一樓南外側:草堂在蜀,江閣在湘,萬裡山河雙勝跡;太白為仙,少陵為聖,千秋筆墨兩雄才。【撰聯】胡靜怡:湖南寧鄉人,1943年生。(5)浣花無:成都杜甫草堂有浣花溪,故成都草堂又稱浣花草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寫的就是浣花溪景色。
  • 張林傑丨經學大師廖平自題楹聯考論
    《廖平全集》整理者在《整理前言》中講到廖平經學第六變時說「其特點可以用廖平自題楹聯來概括:黃帝六相說《詩》《易》,雷公八篇配《春秋》。」[1]17這裡讓我疑惑的是廖平當真有過「雷公八篇」之說嗎?談到廖平的自題楹聯,除了這副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自題楹聯存世?這些都是非常值得讓人深究的問題。依筆者所掌握的信息,目前學界鮮有關於廖平自題楹聯的研究文章出現,舒大剛的《經學畸人:廖平》一文算是僅有的一篇。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成都望江樓楹聯賞析——崇麗閣楹聯
    歷代文人墨客在崇麗閣留下眾多楹聯,這些楹聯不僅紀念薛濤,更詠嘆蜀中萬裡山川、千古人物。崇麗閣(來源:成都望江樓公園官網)據史料記載,崇麗閣的前身是修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的回瀾塔,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毀於戰亂,此後蜀中一直文風不振。為振興四川科舉,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馬長卿、伍肇齡等募款修建崇麗閣以繼蜀地文風。
  • 貴州作家·微刊||杜甫草堂(隨筆)
    到成都四川省委黨校學習,由於學習時間安排較緊,我們幾個人相約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到杜甫草堂去參觀。四川省委黨校離杜甫草堂不遠,我們幾個走路到杜甫草堂。成都市西門外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是全國許多杜甫紀念地中最負盛名的一處勝地。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望江樓楹聯賞析——吟詩樓楹聯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望江樓楹聯賞析——吟詩樓楹聯 2020-09-0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曉嵐文獻整理集大成之作——評《紀曉嵐全集》
    1935年,朱太忙標點的《紀曉嵐全集》,所收亦不全面。當代學界對紀曉嵐文集也進行過數次整理,如1995年孫致中等點校本《紀曉嵐文集》三冊、2004年堵軍編校《紀曉嵐文集》等;此外,紀曉嵐相關著作如《閱微草堂筆記》《烏魯木齊雜詩》等以單本流傳者更是數不勝數。然而這些「全集」「文集」收錄均不全面,難以反映紀曉嵐存世文獻的全貌。
  • 杜甫草堂:暮秋天已至,草堂流金時
    想必是姍姍來遲的金黃銀杏,襯著黛瓦朱牆,書寫出了屬於草堂深秋的詩意。 暮秋天至,銀杏當季,趁良辰美景,踏碎草堂一地流金。 草堂覓秋 秋韻何處尋,一樹一葉中 若是時間再早一點,來草堂覓得秋意或許還要費上一番功夫。而此刻的草堂,信步一走,滿目皆秋。
  • 在草堂學詩是什麼體驗?杜甫草堂與石室中學館校牽手
    12月6日,成都石室中學30餘名師生來到杜甫草堂博物館,開展「少陵詩社」研學活動,並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籤署了館校合作協議。此前,成都石室中學、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共同倡導發起了「少陵詩社」學生社團,旨在通過學習和研究傳統文化,弘揚詩聖「民胞物與」的文化情懷。
  • ​春陂煙水:任熊《範湖草堂圖》內容考
    周存伯範湖草堂十五首》,對《範湖草堂圖》中十九景的位置分布做出重新考證。,紙本水墨,高28.4釐米,橫266.7釐米,著錄於《上海美術志》[50] 與《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5冊[51],二書皆未刊登原作圖片;      第三幅是由《海上繪畫全集》與《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12冊著錄的吳大澂《範湖草堂圖軸》。
  • 古厝楹聯
    近日,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的帶領我市優秀城市講解員進行「古韻永寧」踩線考察,李館長在為他們講解古建築時,特地強調了閩南「楹聯」文化。  1952年,逢璽與逢康兩兄弟決定在家鄉營建樓房,分別為「觀濤別墅」和「康樂別墅」,並建了一座門樓把兩棟別墅連接起來。門樓二樓上的匾額名曰「聯榮同居」,門樓大門還題有兩兄弟名字冠首的楹聯,寓意他們同心同結。「一對簡單的楹聯,往往卻蘊含著深意。」
  • 黃奕傑:美麗的杜甫草堂
    作者: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 三年級4班 黃奕傑指導老師:李娟「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成都的杜甫草堂,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它位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過的地方。今天就由我再帶大家領略一下草堂的美景吧!
  • 鄭樵和他的夾漈草堂
    在其父親陵墓附近蓋起三間土木瓦結構住房,自命名為「夾漈草堂」,並在那裡讀書、著史。  壯年、中年時代的鄭樵,更是「不向奔流隨浪擊,獨持高潔伴雲間」。他將長期探究史學所得,寫成一部「上自羲皇,下逮五代,直至北宋國史近五百年」的《通志》。  鄭樵著作的《通志》與杜佑的《通典》、馬端的《文獻通考》並稱為史學「三通」。
  • 虞氏西山草堂
    他在西山建一草堂,木壁草房,陳設簡單,書,成了草堂的世界。在這世界裡還有酒和詩,草堂外是一片菜畦:時令蔬菜青油油,蓬勃勃。虞璠,聰明,書讀得好,滿腹經綸,談吐不凡。可他就是不去走仕途之路,他把讀書當作愛好來經營。他主持著虞氏家族產業,一有空就在草堂裡讀讀書,會會朋友,與朋友飲酒唱詩幾天幾夜。  在離南坡不遠,有一郎氏名郎侗的老先生,也是喜好讀書的,而且交友廣泛。
  • 詩聖仁愛濟千秋 草堂公益踐善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愛心實踐...
    千年後,「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博物館以杜甫大愛精神為內核,傳承優秀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獻愛心,行義舉,助力慈善。近年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十分關注偏遠地區青少年群體,先後走進了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勒爾村、三河村、火普村和宜賓珙縣等地,通過捐贈杜詩刻石、書籍文具、衣物和義務送課等方式開展文化扶貧,關愛未成年人成長。